網頁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London殘影] 當韋伯遇上R&H...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8.jpg_###}

演出《真善美》的The London Palladium



安德魯˙洛伊˙韋伯,應該算是英國最有代表性的音樂劇作曲家

然而近十年來在《微風輕哨》、《白衣女郎》等作品都票房慘澹,再加上與劇場沙皇老麥越吵越兇的情況下~

ALW開始專心致志於製作人的身分,而2006年的第一力作便是全新製作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五零年代音樂劇黃金拍檔R&H的最後一部作品

這部劇儘管當年紅遍英美,然而她最巔峰的成就卻不是在音樂劇而是在電影

六零年代的《真善美》電影版席捲全球,打破了《亂世佳人》的票房紀錄,在美國電影院演了整整四年半才下片,女主角Julie Andrews也因此在世人心中奠下永不可磨滅的地位

對我而言,《真善美》的意義不僅僅於此

她是我的第一部音樂電影,也是我對音樂戲劇的啟蒙老師

誇張一點說,在還沒學會說話前,我已經先會唱《真善美》的曲子了~



這次在西區,其實一直很猶豫要不要看這齣

當電影太過經典,音樂劇就往往讓人望之卻步

這個Maria能贏得過Julie嗎?我的心中Julie不早就是Maria的代名詞了何況當初選出的Connie Fisher老早就不在劇組了~

小小的舞台上真能呈現薩爾茲堡壯麗的美景嗎?電影的取景是那麼美那麼征服人心,舞台再怎麼樣也就只是舞台而已啊!

那天,一直到走到了Box Office我都還在掙扎,輪到我的時候我還天人交戰了好一陣才開口說自己要真善美的票



演出真善美的劇院位於Oxford Circus的一個偏僻巷內

既不是在西區劇院較為集中的地區,也不是在任何一個顯眼的位置

不過反正我對這種現象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對於The London Palladium這種大門跟後門長得差不多的劇院已經沒有太多感覺,只是稍稍疑惑了一下原來韋伯也是可以做到低調的....



對於這個全新的製作,我要說,在製作方面我絕對給滿分!!

韋伯的砸錢功力果然不能小看,在電影豐沛的影響力下,我居然還能覺得這個舞台並不陽春~

開場第一個鏡頭的考驗在可以180度豎直的舞台上得到了與電影相似的效果,佈景極盡能力的變換也交錯出許多熟悉的場景,看得出來製作團隊的苦心~

在整個敘事主線的鋪陳上,韋伯自己在節目冊裡是說他盡量按照1961年的倫敦原始版本去進行,除了加入後來R&H為電影而寫的兩首曲子之外,盡量不再作任何改動,這也意味著劇中多首名曲出現的場景相較於電影有了些許變動~

例如:"My Favorite Things"的第一次出場不是寢室中哄孩子的片段,而是提前到Maria離開修道院前由大修女唱出的歌;上校在第一幕不曾在孩子面前唱"Edelweiss",這首世界名曲變成只在音樂會上唱一次;"Do-Re-Mi"成為Maria與孩子們的見面曲,他們也沒有跑到山上去玩而是在家裡唱的~

另外也把首演版中就有但在電影被刪掉的歌曲保留下來,例如Max和男爵夫人對話的"How Can Love Survive?";以及兩人與上校強烈溝通政治觀點的"No Way to Stop It"~

凡此種種的改動都讓我感到無比新奇,當年電影刪掉的那兩首其實也都相當好聽,在熟悉的劇情裡看到熟悉的對話變成美妙的旋律是種奇妙的感覺~

比較遺憾的是Edelweiss只唱了那麼一次,而且明明就可以仿照電影邀請觀眾跟著唱的場合也被白白浪費掉,韋伯不是最愛跟台下互動的嗎....怎麼就獨漏了這麼一塊呢! 不過Edelweiss在第一幕不出現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畢竟是兩人在Hammerstein臨終前為電影所譜的曲子,絕筆之作刪了可惜,放第一幕又會使上半場過於龐大,取捨的結果也只能這樣了吧....



音樂方面,R&H實在是不用說了~

清新的曲風,簡單的幾個音符,勾勒出來的是最動人的旋律,感人至深

儘管這些曲調都這麼熟悉,現場聽管絃樂團演奏還是一種極致的享受,整部劇下來讓我不只一次感動到紅了眼眶,就單單為了音樂本身而感動(跟演唱者無關....@@)

所以我的結論是: 韋伯的製作+R&H的音樂 = 史無前例的完美組合!!!!

這才對嘛~該砸錢的就去砸錢,讓會搞音樂的去搞音樂,別把兩個倒過來弄得不倫不類!(影射某人根本不該作曲....)



演員來說,這個卡司實在是....

七個孩子無論在演或唱都表現得比兩個主角要好得多~~~@@

上校是替補,我也就不強求了,演得稍微緊張了些,但還算中規中矩

要命的是飾演Maria的Summer Strallen,高音上不去老是轉調掩飾也就算了,但是把Maria演得如此輕浮就真的讓人難法原諒了,可不可以不要...一直...裝可愛...耍幼稚....耍....耍演技爛....

Maria都還沒離開修道院我就快受不了了,不過至少在修道院我還可以竭盡全力的把優至極的大修女當成主角來看....到了上校家我只好努力讓注意力放在七個孩子身上~

於是沒有修女也沒有孩子的"Something Good"這一幕就變成了一場災難....><



好啦,其實這個組人馬除了Maria糟了一點,上校慌張了一點之外沒什麼大錯誤

七個孩子的表現極其亮眼,在"Do-Re-Mi"和"The Lonely Goatherd"中都把Maria的歌聲徹底壓了下去,搶盡了原本該領唱的女主角的鋒頭~

而帶領第一幕結尾的大修女Margaret Preece就更是讓全場為之瘋狂了,那一曲Climb Every Mountain簡直就是天籟~作為第一幕結束真的太有力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全場觀眾根本就是跳起來鼓掌的~~~



不後悔看了這場真善美,要是倫敦行少了她才真的該後悔~

熟悉的故事,不完美的演出,現場的魅力還是能緊緊抓住我!

由韋伯來製作這部劇是個精采的選擇,R&H本來就是韋伯的偶像,在真善美四十週年的紀念DVD中韋伯以粉絲的身份一臉崇拜地盛讚R&H的Do-Re-Mi是天才之作~

在節目冊上,韋伯也提到了自己永遠不會忘記1961年5月19日,13歲的自己被真善美所震撼,由於父親的關係,他有幸參與觀看彩排的景況,真善美對韋伯而言是童年的夢,也是他走上音樂劇這條路的關鍵~

其實,從真善美的整體製作看得出,韋伯在這當中想的不僅僅是賺錢而已,這裡面有他的理想以及在他身上少見的浪漫與夢幻,這也才讓這個原本有些財大氣粗的製作增添了令人感動的成分~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9.jpg_###}

韋伯的劇場人員好奇怪...每次看到我們拍照都會說"這是有版權的喔!再拍一張就別拍了~"

啊拍一張跟拍兩張是有差喔!?@@



{###_angalagna/32764/1697009960.jpg_###}

非常棒的大修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