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London殘影] 當韋伯遇上R&H...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8.jpg_###}

演出《真善美》的The London Palladium



安德魯˙洛伊˙韋伯,應該算是英國最有代表性的音樂劇作曲家

然而近十年來在《微風輕哨》、《白衣女郎》等作品都票房慘澹,再加上與劇場沙皇老麥越吵越兇的情況下~

ALW開始專心致志於製作人的身分,而2006年的第一力作便是全新製作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五零年代音樂劇黃金拍檔R&H的最後一部作品

這部劇儘管當年紅遍英美,然而她最巔峰的成就卻不是在音樂劇而是在電影

六零年代的《真善美》電影版席捲全球,打破了《亂世佳人》的票房紀錄,在美國電影院演了整整四年半才下片,女主角Julie Andrews也因此在世人心中奠下永不可磨滅的地位

對我而言,《真善美》的意義不僅僅於此

她是我的第一部音樂電影,也是我對音樂戲劇的啟蒙老師

誇張一點說,在還沒學會說話前,我已經先會唱《真善美》的曲子了~



這次在西區,其實一直很猶豫要不要看這齣

當電影太過經典,音樂劇就往往讓人望之卻步

這個Maria能贏得過Julie嗎?我的心中Julie不早就是Maria的代名詞了何況當初選出的Connie Fisher老早就不在劇組了~

小小的舞台上真能呈現薩爾茲堡壯麗的美景嗎?電影的取景是那麼美那麼征服人心,舞台再怎麼樣也就只是舞台而已啊!

那天,一直到走到了Box Office我都還在掙扎,輪到我的時候我還天人交戰了好一陣才開口說自己要真善美的票



演出真善美的劇院位於Oxford Circus的一個偏僻巷內

既不是在西區劇院較為集中的地區,也不是在任何一個顯眼的位置

不過反正我對這種現象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對於The London Palladium這種大門跟後門長得差不多的劇院已經沒有太多感覺,只是稍稍疑惑了一下原來韋伯也是可以做到低調的....



對於這個全新的製作,我要說,在製作方面我絕對給滿分!!

韋伯的砸錢功力果然不能小看,在電影豐沛的影響力下,我居然還能覺得這個舞台並不陽春~

開場第一個鏡頭的考驗在可以180度豎直的舞台上得到了與電影相似的效果,佈景極盡能力的變換也交錯出許多熟悉的場景,看得出來製作團隊的苦心~

在整個敘事主線的鋪陳上,韋伯自己在節目冊裡是說他盡量按照1961年的倫敦原始版本去進行,除了加入後來R&H為電影而寫的兩首曲子之外,盡量不再作任何改動,這也意味著劇中多首名曲出現的場景相較於電影有了些許變動~

例如:"My Favorite Things"的第一次出場不是寢室中哄孩子的片段,而是提前到Maria離開修道院前由大修女唱出的歌;上校在第一幕不曾在孩子面前唱"Edelweiss",這首世界名曲變成只在音樂會上唱一次;"Do-Re-Mi"成為Maria與孩子們的見面曲,他們也沒有跑到山上去玩而是在家裡唱的~

另外也把首演版中就有但在電影被刪掉的歌曲保留下來,例如Max和男爵夫人對話的"How Can Love Survive?";以及兩人與上校強烈溝通政治觀點的"No Way to Stop It"~

凡此種種的改動都讓我感到無比新奇,當年電影刪掉的那兩首其實也都相當好聽,在熟悉的劇情裡看到熟悉的對話變成美妙的旋律是種奇妙的感覺~

比較遺憾的是Edelweiss只唱了那麼一次,而且明明就可以仿照電影邀請觀眾跟著唱的場合也被白白浪費掉,韋伯不是最愛跟台下互動的嗎....怎麼就獨漏了這麼一塊呢! 不過Edelweiss在第一幕不出現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畢竟是兩人在Hammerstein臨終前為電影所譜的曲子,絕筆之作刪了可惜,放第一幕又會使上半場過於龐大,取捨的結果也只能這樣了吧....



音樂方面,R&H實在是不用說了~

清新的曲風,簡單的幾個音符,勾勒出來的是最動人的旋律,感人至深

儘管這些曲調都這麼熟悉,現場聽管絃樂團演奏還是一種極致的享受,整部劇下來讓我不只一次感動到紅了眼眶,就單單為了音樂本身而感動(跟演唱者無關....@@)

所以我的結論是: 韋伯的製作+R&H的音樂 = 史無前例的完美組合!!!!

這才對嘛~該砸錢的就去砸錢,讓會搞音樂的去搞音樂,別把兩個倒過來弄得不倫不類!(影射某人根本不該作曲....)



演員來說,這個卡司實在是....

七個孩子無論在演或唱都表現得比兩個主角要好得多~~~@@

上校是替補,我也就不強求了,演得稍微緊張了些,但還算中規中矩

要命的是飾演Maria的Summer Strallen,高音上不去老是轉調掩飾也就算了,但是把Maria演得如此輕浮就真的讓人難法原諒了,可不可以不要...一直...裝可愛...耍幼稚....耍....耍演技爛....

Maria都還沒離開修道院我就快受不了了,不過至少在修道院我還可以竭盡全力的把優至極的大修女當成主角來看....到了上校家我只好努力讓注意力放在七個孩子身上~

於是沒有修女也沒有孩子的"Something Good"這一幕就變成了一場災難....><



好啦,其實這個組人馬除了Maria糟了一點,上校慌張了一點之外沒什麼大錯誤

七個孩子的表現極其亮眼,在"Do-Re-Mi"和"The Lonely Goatherd"中都把Maria的歌聲徹底壓了下去,搶盡了原本該領唱的女主角的鋒頭~

而帶領第一幕結尾的大修女Margaret Preece就更是讓全場為之瘋狂了,那一曲Climb Every Mountain簡直就是天籟~作為第一幕結束真的太有力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全場觀眾根本就是跳起來鼓掌的~~~



不後悔看了這場真善美,要是倫敦行少了她才真的該後悔~

熟悉的故事,不完美的演出,現場的魅力還是能緊緊抓住我!

由韋伯來製作這部劇是個精采的選擇,R&H本來就是韋伯的偶像,在真善美四十週年的紀念DVD中韋伯以粉絲的身份一臉崇拜地盛讚R&H的Do-Re-Mi是天才之作~

在節目冊上,韋伯也提到了自己永遠不會忘記1961年5月19日,13歲的自己被真善美所震撼,由於父親的關係,他有幸參與觀看彩排的景況,真善美對韋伯而言是童年的夢,也是他走上音樂劇這條路的關鍵~

其實,從真善美的整體製作看得出,韋伯在這當中想的不僅僅是賺錢而已,這裡面有他的理想以及在他身上少見的浪漫與夢幻,這也才讓這個原本有些財大氣粗的製作增添了令人感動的成分~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9.jpg_###}

韋伯的劇場人員好奇怪...每次看到我們拍照都會說"這是有版權的喔!再拍一張就別拍了~"

啊拍一張跟拍兩張是有差喔!?@@



{###_angalagna/32764/1697009960.jpg_###}

非常棒的大修女!!!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London殘影]Oh~Michael, you are timeless to me!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2.jpg_###}

我家球在Hairspray裡面的嫵媚扮相~~~



今天好不容易把論文改完正式定稿了,輕鬆了幾分就開始回味自己帶回來的東西

無聊的放射免疫實習中,每當學姊開始做起長達一兩個小時完全一樣的routine動作時

我腦海中就好像有個自動播放器,自動播出"oh~Wilbur~you are timeless to me~"

隨即出現的就是兩人在舞台上摟在一起,深情熱吻,害羞調情的畫面...



Michael Ball是我音樂劇歷程中相當早就熟悉的演員

頻繁出現在四大音樂劇的他,先後在兩個財主手上備受寵愛

聽聞過他的幽默與親切

他對音樂劇對舞台的熱情連透過youtube都能感動我

在他的事業生涯中,觀眾,就是他最大的禮物

相對於其他人稍紅就拿俏(例如某小李@@),球始終保持童心,從未讓fans失望過



現場,在我的音樂劇歷程中是個遙遠又陌生的名詞

非音樂劇國家總是可憐的,最熟的第一是CD,運氣好的話有個DVD,連有個youtube都要感激涕零,而大部份時候是什麼都沒有...

對於球的現場魅力,我風聞已久,感受卻總是不深刻

在倫敦行之前,他對我而言是巨星,是倫敦金唱片的不二人選,然而我始終強調自己不是球迷,球的可愛形象對我而言可不像寇叔或PQ那樣吸引人~



然而,這場Hairsray卻讓我大大開了眼界,雖然我只能看這麼一場,卻絕對是個一輩子也忘不掉的經歷

球讓我見識到了,所謂"West End Leading Man"意味著什麼~

一個好的表演者能夠讓戲劇效果繞樑不絕

站出來就是聚光燈的焦點,戲落幕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演什麼像什麼,做什麼是什麼,球全身上下散發的熱情光芒叫人移不開眼

他的Edna簡直就是"匪夷所思"!!!(故意用個很詭異的形容詞^^)

怎麼能有人能反串得那麼不像反串?

怎麼能有人能在沒當過爸爸的情況下卻把媽媽的溫暖與柔軟演得如此入木三分?

每次他在擔心女兒的場景都讓我跟著心酸

不做作,而是真實的感情投入

他的Edna不是反串,他是真正的Edna

他真到讓我不斷在質疑台上那個人到底是不是Michael Ball!

那個暗夜中唱"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的悲憤青年!?

那個萬人中領唱"Love Changes Everything"的得意小生!?

那個屋頂上唱著"All I Ask of You"的深情子爵!?

不不不,他就是Edna,可愛,溫暖,熱情,嫵媚,嬌羞~



悲慘世界至今已經演出了24年

意味著,球已經出道了24年

當年背他背出背傷的寇叔,老了,退了

當年捧他為男主角的韋伯,過氣了

當年慧眼識英雄的老麥也在準備著封筆之作了

but Michael Ball,在我正式加入球迷的這一刻,我要真誠的說---

You Are Timeless To Me!!!!



在一部喜劇裡,你讓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演員~

一個永遠不朽的天王巨星

I will miss you, Michael~



{###_angalagna/32764/1697002733.jpg_###}

[London殘影] 我心中的小Billy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6.jpg_###}

小Billy的誕生第---Victoria Palace Theatre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

每個孩子心裡,都曾經有過幻想

但是這些純真在成長的現實中,被磨掉了多少?被屈服了多少?被扼殺了多少?



Billy Elliot,再度讓英國音樂劇揚名於世

上檔三年來,如今音樂劇迷來到倫敦,不再只說這裡是悲慘世界和歌劇魅影的家

這裡...還有Victoria Palace Theatre是小Billy的誕生地

英國音樂劇的著名演員裡,在Colm Wilkinson, Michael Crawford, Michael Ball之後再添了一筆Liam Mower



回來至今雖然都灰頭土臉的在趕論文

但是只要一聽到Billy的音樂,無論是Youtube也好,原聲帶也好,自己的東西也好...

整個情緒,整個人,可以瞬間回到在劇場的那個剎那

小Billy在我面前翩翩起舞,小Michael在我面前扭著身體扮鬼臉,礦工們緩緩下沉的燈光與歌聲,還有...我毫無形象不受控制的啜泣與眼淚...

Billy的編曲並不華麗

Billy的合唱並不花俏

然而折服人心的究竟是什麼?

是那舞台上的情,是那似曾相識卻無可追回的一切,是每個人心中深藏的遺憾...



Swan Lake中,小Billy往上一飛,釋放了多少人心中童年的夢想

一個孩子的生氣、傷心、迷茫、想像,讓台下數千人跟隨著翩翩起舞

Billy全劇唯一的重點---Express yourself! Be yourself! Always be true!

透過母親留下的信

也透過Billy與Michael精采的踢躂舞

誠然,這個觀點不一定全部對,但它表達了後現代最根本的精神

我們不能說它全部錯,因為確實,太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為了符合期待而迷失了自己

Billy的母親是個特別的女人

雖然"She is just my mum~"(溫柔一笑)

她的偉大與特別在於她無條件支持兒子,留給十八歲兒子的信的重點是---做你自己!

The Letter能讓我每聽必哭,就是因著這種溫柔卻強大的愛

小Billy在最後懂了母親的愛

也使得那封回信格外的動人~



I always be proud that your mine

In everything I do, I'll always be myself, always be true!



Billy的故事不是別人的故事

一個好的音樂劇劇本,是在講觀眾的故事,講觀眾內心的故事

這讓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對話都深深敲響在觀眾心底,掀起無邊無際的滔天巨浪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Billy

舞台上的Billy代替了我們心中的Billy而活

無論自己心中的Billy結局如何...

至少,舞台上的Billy已經free~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7.jpg_###}

第一場坐在最後一排的爛位子....@@

[London] Good Morning, Michael Ball!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3.jpg_###}

Hairspray劇院的母女照~~~^^



呃...我知道我Joseph還沒寫完,LM還沒開始寫...欠了一屁股債

不過我一定要先跳開來說說昨天Hairspray的事!真的太激動啦!!!



我對Hairspray電影版的感想只有一個:無聊,很無聊,超級無聊...

要不是球續約,我對這部劇會完全不屑一顧!

也因為完全是衝著球去的,以至於我一直忐忑不安,深恐18日這天球要是有個什麼意外沒上的話,那我買62.5鎊的位子不就毫無意義了!?



還好,買節目冊時在換角的名單中沒看到Edna,看到那張紙還真是讓我出了一身冷汗

Hairspray的節目冊足足要6鎊,為了簽名我也只好買了...話說一打開裡面球的照片大概佔了八成吧...@@



這一個晚上真是太high了!!!

音樂劇和電影版的劇情還是小有出入,英文也不會很難,笑點超級多,再加上球的明星光環加持,讓整部劇的效果好得不得了!!!

整個一樓根本就是搖滾區,玩得超high,謝幕的時候還跟著起來一起跳,我百分之百相信一樓坐了很多"球粉絲",因為他的每個出場退場都是掌聲尖叫聲口哨聲不斷啊~

不過球的表現真的是完全沒話說的!這傢伙真是一枚演技派的演員,演起來超級媽媽的~

當他一出場燙衣服的時候,我整個眼睛都黏在他身上,很可愛很委屈很無奈的表情,啊~~~~我也追隨著一樓的球粉絲們陷入瘋狂了~~~

天哪!這真的是我認識的球嗎?他明明就是個深情的男子漢啊~~~



其實看到球出現在近在咫尺的台上的感覺非常的...不真實...

以往看到這個人不是在DVD就是在youtube,這麼這麼近距離看他表演,我幾度懷疑自己在夢中!!!(這時候再強調其實我不是球迷...有人會相信嗎!?@@)

最讓全場失控笑翻的該算是球與"老公"調情的"Timeless To Me"~

兩人的對話超級無敵經典,球又深情的賣弄風騷,全場狂笑到跌在座位上!!!

這段中也可以發現她老公的表現真是可圈可點,尤其是後面球越講越限制級的時候,Ian的表現真是好笑到不行,"夫妻"兩個根本是一對活寶啊~



Hairspray的倫敦望首演卡司裡面,除了球是大賣點之外,其實飾演Tracy的Leanne Jones也是我聽過的各版本中最好的一位

聲音很細緻很好聽,配上一流的演技和可愛的臉蛋,Leanne把Tracy這個角色演得不蠢也不做作,真是相當的不容易啊!!!

可惜的是倫敦這版卡司因著有球,Leanne這個真正的女主角反而常常被遺忘,有點可憐...不過能跟球這種大咖合作應該也是夠本的了~~~



散場後我立刻衝到Stage Door

我算是數一數二早到的

其實Stage Door的人潮沒有我想像中的多,之前看youtube上暑假的堵門影片差點沒被那人山人海給嚇死...

因為要堵的是球,基本上大家都不太擔心他會偷跑或不簽什麼的,開什麼玩笑~球對粉絲的貼心是出了名的啊~~~

由於球的妝應該算是所有人中最難卸的,因此在等他的半個小時中陸續也看到了不少演員走出來,本來我是很想給Ian簽的,可是不是大明星的人都不會帶筆,在沒筆的狀況下只好作罷

倒是Leanne出來時明知大家都在等Ball,卻還是拿出筆來問我們要不要簽,興奮的我更要求要跟她照一張,她真是太太太太太可愛了!!!



半個小時後球終於出來了!!!

圍著一條大圍巾,穿著灰色大衣,臉頰紅通通的走出來

前腳都還沒踏出門外就已經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歡呼聲

可愛的球果然貼心,可說是來者不拒,也不急著走,很耐心的一個一個簽名聊天照相,小朋友拿不穩相機要求再拍一張他也答應,而且還特別看了重拍的那張告訴小孩他拍得非常好

喔~不行了~我真的快變球粉絲了~~~~



總之,這部劇相當出乎我意料之外

電影讓我最反感的幾個情節其實都是新加的

這真的再次證明了...沒看過現場前都不要妄下評論啊~~~





{###_angalagna/32764/1697009946.jpg_###}

一直被忽略的可愛女主角Leanne Jones



{###_angalagna/32764/1697002733.jpg_###}

其實胖球不胖的~對吧?

這張應該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我興奮得快暈倒了~~~@@



{###_angalagna/32764/1697009948.jpg_###}

我們家小球球的招牌簽名~~~喔~~~我真是太幸福了!!!

[London] Queen&#39;s Theatre驚魂記(完結)

{###_angalagna/32764/1697009949.jpg_###}

夢想已久的Queen's Theatre!!充滿了拾金不昧的好人...@@



今天晚上partner即將抵達,在她來之前呢~我只能去免錢的地方走走晃晃

早上查了一下地圖和景點,決定前往Green Park,來見識一下傳說中的英國公園長什麼樣子~

晚上則準備去體驗我人生中第一場現場的悲慘世界,這真是讓我想起來就激動得渾身發抖啊!



Green Park在地圖上看起來很大,但是實際走起來其實不會很遠

太陽在我到的這幾天以來第一次露臉了,讓翠綠的公園看起來更加美麗

Green Park其實不是什麼太著名的景點,又是上班日,所以人並沒有很多,偌大的公園裡每張椅子上都至少坐了一個人,或是發呆,或是賞鳥,或是看書

倫敦人真的很愛看書,無論是地鐵或公園,甚至是在速食店,幾乎是人手一本書報雜誌

"愛看書"這個習慣在家裡長期刻意的打壓下已經遠離我很多年了,我幾乎已經快忘了在車上在路上黏著書的感覺是什麼

來到這裡,倫敦人愛看書的習慣幾乎讓我感動落淚,也幾乎是在同一個時間,我重新找回了跟書之間的默契,那份對書的渴望重新湧上來,這算是倫敦之行的另一收穫吧!

其實在路上不經意逛著的時候也可以發現,倫敦什麼都貴,只有書真的都超級便宜,讓我才來第三天就忍不住買了一本書用以打發漫長的地鐵時光



公園裡有很多鴿子,這讓我終於能夠明白為什麼Hey Mr.Producer裡面一齣倫敦早期的音樂劇會以"星期假日讓我們一起去公園裡毒鴿子"吧!因為鴿子真的多到好煩啊...@@

這點真的很有趣,音樂劇是文化下的產物,很多小細節上都能表現那個文化的特色與環境,我是先在懵懂的狀況下接觸了這些文化產物,然後再親身到這裡去體會和驗證這些產物的源頭,感覺相當不一樣!

Green Park最棒的是除了很多鴿子之外還有超多的松鼠

這裡松鼠多到有種氾濫成災的感覺,而且都不怕人(應該是遊客常常餵它們吧),一隻兩隻的看到我走到草地上還會主動奔過來爬上我的膝蓋想看看有沒有東西吃

自助旅行的好處之一就是我完全沒有行程的壓力,於是就任由松鼠打斷我的旅行,在Green Park和St.James Park跟松鼠玩了足足一個小時



Green Park走一走就不小心走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

再往右邊一看...我居然不小心就到了白金漢宮@@

做為現任的皇室居所,白金漢宮其實並不特別大也沒有特別豪華,相較於原為皇宮的國會大廈,我還覺得國會大廈富麗堂皇得多

不過此處四處可見英國皇家標誌,門口的毛毛頭警衛還有帶槍警察,偶爾出入的馬車,以及屋頂上飄揚的皇家旗幟都告訴大家伊莉莎白二世就住在裡面

個人認為門口廣場上的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比較震撼人心

雕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拿著權杖端坐寶座的維多利亞女王象徵英國最興盛繁榮的時代,站在她的雕像前想著這個女人的一生,想著她的成就與她的痛,心中會興起對於歷史的尊敬以及時移勢遷的感慨



白金漢宮旁邊便是著名的St.James Park,這個公園裡最美的地方是有一條St.James River(其實我覺得公園只要有河都很美~~~)

站在中間的橋上分別可以遠眺河兩端的白金漢宮和白廳,整個景色美得像畫一樣

St.James Park也是多種保育鳥類棲息地,搞得我在整個公園亂晃時拼命照各種不同的鳥,那段照片看起來很像鳥類圖鑑大全...雖然都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

整個下午,我就這樣坐在河兩岸的椅子上,看著鴿子趕路(樣子超好笑的),看著松鼠走路不看路迎面撞上來,看著海鷗搶食物,看著鳥群不時從河上整群整群起飛承風翱翔

倫敦這個城市真的很神奇,在同一個城市中能有西區那樣熱鬧混亂骯髒的地方,也能有這樣佔地極廣的公園,坐在這裡眼睛開了,心也靜了,時間彷彿靜止了,直到西下的夕陽(還不到四點啊@@)和冷冽的寒風提醒我再不找個地方取暖可就要感冒了~



晚上很快的就晃到中國城領票

領完票後看到旁邊的紀念品店已經開了,就上前去先瞧瞧官方價錢如何

紀念品店的守衛是個很nice的黑人,走過來跟我說笑了幾句,看到我在看DM還拿著DM跟我介紹了整個West End,想不到的是就因著這點淵源,後來晚上還靠著他救了我一命

領票的時間有點早,我便在附近的中國城東晃西晃

LM的Queen's Theatre其實就在China Town裡面,China Town讓我最難以忍受的不是他的髒亂(反正整個倫敦街頭本來就沒多乾淨),而是他香得要命的各色中國餐廳

在國外才呆三天我就已經瘋狂的想念中華美食,好玩的是華人來到這裡最愛開的餐廳居然就是我最愛的燒臘店(幾乎一整條街都在賣燒臘,家家戶戶都掛著整隻鴨的感覺很神奇)

經過每一個櫥窗我都可憐巴巴的吞著口水,但是連最簡單的叉燒飯都以5鎊起跳實在是買不下手啊~

其實除了早上吃了一碗泡麵之外,一整天裡面我連一包餅乾都沒吃過,走了一整天的行程我已經快昏倒了,可以想見我在China Town的兩個小時有多折磨人

最後還是西區中央的肯德基救了我,他們推出一種1.19鎊的迷你雞排堡,能夠花這樣的價錢吃到一個熱熱鹹鹹的東西,我差點沒邊吃邊哭啊~~~



晚上開演前進場,照例要檢查包包,檢查我的警衛就是之前遇到的那個黑人,他還大笑著說I remember you!!!或許就是這層關係讓他後來在我落難時決定救我@@

一進入大廳我眉頭都不皺一下就買了8.5鎊的節目冊和紀念刊,不禁小小的感慨一下...某個笨蛋剛剛在中國餐廳外面可憐得像隻餓壞了的小狗也沒捨得花5鎊餵飽自己,居然8.5鎊的節目冊能毫不猶豫的下手...唉...



LM果然名不虛傳,劇評請見下一篇

我這裡要說的是...我在Queen's Theatre走紅的血淚故事.......><



話說進場買節目冊的時候我就掏錢掏得很辛苦

出國旅遊錢放哪裡都不太對,我也就只好一疊鈔票隨身攜帶,要命的是花了那麼多天,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還有多少錢~~~

買完節目冊後因為手上東西太多,手忙腳亂了一陣就進現場看劇了

中場休息時為了完成我"在LM中場吃冰淇淋"的心願,決定只對自己好這麼一次,準備掏三鎊出來買冰淇淋~

就在這時候,可怕驚悚的事情發生了---我放在衣袋裡的整疊鈔票都不見了!!!!!

一邊摸索一邊從零錢包裡掏三鎊出來買完冰(還是很堅持要吃冰),魂不守舍的走回座位拼命的找地上摸口袋翻包包....沒有沒有沒有沒有沒有~~~哪裡都沒有!!!

這時候下半場已經開始了,我坐在座位上都快哭了,那疊最保守估計也有100英鎊啊!!!

於是乎即使我坐在第五排正中央的超級無敵好位子整個人仍然走神到不行,不過這組卡司也真的是厲害,在我嚴重心神不寧的情況下居然還能在重要段落把我的注意力拉回去~~

好吧,總而言之就是我整個下半場其實完全沒進入狀況....



散場之後我冷靜下來想想,多半是買節目冊時太過手忙腳亂所以錢沒塞好掉了~

這種時候明知道自己頂著的是破爛英文,還是必須硬著頭皮去問警衛,雖然這麼一疊赤裸裸的鈔票百分之九十九會被人撿走,但是誰知道呢~說不定是劇院人員揀到的不就滿有希望的?

走到外面就發現一個白人警衛跟對我很好的那個黑人警衛聊得正high,硬著頭皮用破爛英文比手畫腳的表達我的錢掉了~

慘的就是....當白人警衛問我掉了多少錢時我完全答不上來,只能說我想大概一百英磅吧,可是其實也不確定...他又問我是不是剛從銀行領錢出來,我也只能說不是....反正到最後我真是又急又氣,他明知道我英文不好(講兩句就知道了吧~不是很明顯嗎?@@),幹麻不把提問的速度放慢啊,一大堆呼嚕呼嚕的過去我哪知道他在講什麼....

最後我真的快哭出來了,黑人警衛在旁邊終於不忍心,告訴白人警衛說他開演前有見過我,相信我不是會說謊的人...(Oh my God~~~遇上好人了~~~),白人警衛無奈的看我ㄧ眼問我是不是真的不確定掉了多少錢,我含淚點點頭,白人警衛才鬆口:"好吧,我們是有撿到錢,但是不是100英鎊,而是XXX...."(還是別說我到底掉了多少錢)

我整個人傻眼...天哪~我怎麼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掉了這麼多錢...隨即反應過來~簡直要飆淚的大聲說謝謝(小腦袋裏面已經開滿了小花~尤其是對那個英雄黑人警衛~),白人警衛帶著我去劇院的保險箱,很慎重的把保險箱打開拿出我很眼熟的那疊鈔票,然後請我留下聯絡方式以免之後有問題

這時候我已經興奮到快傻了,天哪!怎麼這麼幸運!居然找回來了!!!白人警衛不忘告誡我不是每次都有這麼好的運氣,然後又帶我去跟撿到錢的工作人員說謝謝~



總之,我的LM初體驗真是有驚無險,害我整個下半場都不知道在看什麼

而我很確定的是...警衛們真的都認得我了...

因為當下個禮拜我再去看第二次的時候,黑人警衛還大笑著拍拍我要我把錢保管好@@

嗯~也不錯啊~現在我進Queen's Theatre都不用檢查包包了...他們都知道我是誰....>

[London]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未完)

{###_angalagna/32764/1697009950.jpg_###}

Queen's Theatre 悲慘世界開演前的小柯塞特(超有感覺的~~~)



悲慘世界,一個熟悉的字眼

這部劇我可說是爛熟於胸,歌詞倒背如流,全劇四十多首曲子每首該怎麼詮釋,哪裡該如何表現意境,完全可以如數家珍般的說給你聽

一個悲慘世界迷,最慘的莫過於沒有機會看現場

空有十多個版本每天大寫評論,其實說穿了只是沒有現場可看百無聊賴之下會做的事



倫敦行最大的夢想,就是音樂劇

音樂劇中最大的夢想,就是悲慘世界

去年暑假,望著同學們帶回來的Queen's Theatre照片,不知道嘆了多少口氣

而如今,當我終於站在Queen's Theatre前面碩大的小Cosette logo之前時,心中是那樣的激動,感覺是那樣的不真實!



如果要問我,這麼熟悉的一部劇,我會不會太沒有新鮮感~

坦白說,連我自己都擔心過這個問題

尤其是十週年實在太寵人的耳朵,一個人耳朵被養刁之後還能夠接受一般的卡司嗎?

然而即便今天都已經看到第二場了

我依然很認真的告訴大家,一點都沒有影響!

來到倫敦這種專業的劇院後才明白,如果一部劇讓你在看的當下還能分心評比,還能走神去想其他的事,那不是你的問題,而是這部劇整體的製作該檢討!



到目前為止悲慘世界我看的場次是12/17和12/22晚場

兩天晚上的演員倒是有滿多關鍵角色都不太一樣的

對我來說這絕對是好事,畢竟不是專為某位演員而來,能夠多看幾個演員表演同一個角色是很值回票價的事情!



Valjean兩場都是由David Shannon出任

這位V叔的表現相當不錯,無論從聲音或表演來說都稱得上無可挑剔

前半段和後半段的差異性也表演得極好,看他演戲不覺得是在"看戲",而是很自然的跟著他一起進入劇情中

我比較有意見的只有他對"Who Am I"的詮釋,好好一首內心掙扎的曲子,他硬是表演得像場演講似的,從頭到尾沒怎麼激動到,跟歌詞呈現出某程度的反差

然而除此之外,這位V叔是真的很有全劇leader的架勢,雖然我聽過的V叔太多,已經不太會對這個角色太過驚艷,然而我知道在聲音上要做到技壓全場是一種不為人知但並非人人都有的本事

David另一個小缺點是幾個高音收尾的部份做得太軟太不夠漂亮,有點可惜



Javert兩場看的是不同演員,後來才知道17日那晚的是替補

不過兩個其實都很好,要知道,很難得有Javert會讓我說不錯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誰跟PQ比都差那麼老大一截(明知這樣比超不公平...@@)

相較之下,22日晚上演出的Earl Carpenter更棒一些

令人驚奇的是,這兩位跟PQ比也是毫不遜色的,Earl的情緒投入更是一級棒!

他的"Stars"是難得唱得這麼不濫情的,嗓音明亮而堅定,聽得我整個人都呆掉了,一直到他尾音收音結束才驚覺自己嘴巴張開在發呆...

"Javert's Suicide"同樣讓人驚艷無比,我一直都覺得PQ在唱這段時表現可以再強烈一點,而Earl的表現居然完全符合我的期待,高音長音完美到不行,演得也是動人無比,最後跳進塞納河的尾音和場面讓我整個人從腳麻到頭~好久沒有看音樂劇看到全身發麻了~~~



基本上我對LM卡司的評價一直都是只要以上兩個角色符合標準,那這組卡司就算過關

所以以下其他人都是附帶的,完全不影響我對這部劇的觀感~~~^^



Eponine兩場都由Nancy Sullivan出任

這個Eponine也是我聽過的版本中少數幾個能夠擄獲我芳心的~

我一直得十週年雖然是個幾近完美的組合,但缺點是他為後來演這部劇的人留下了許多標準model,導致後生晚輩難以突破不必要的角色限定

就拿Eponine這個角色來說,自從Lea的詮釋隨著DVD的發行傳送到全世界,Eponine似乎就被定型了,嬌弱型幾乎再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Lea的咬牙切齒

但是Nancy的Eponine卻讓我意外的滿意,這個角色的拿捏並不容易,太柔或太剛都不足以表現Eponine完整的面貌

而Nancy卻有辦法走在恰到好處的地方,第一幕即使戲份不多,但很多小動作和小表情都讓人不禁對這個小女孩寄予二十萬分的同情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喜歡而且是真心同情Eponine~~~

比較可惜的是臨死前那幕表現得太過健康@@,沖淡了Eponine淡出的夢幻與哀傷~



Cosette也是兩場都由Leanne Dobinson演出

Leanne是06年韋伯為新版《真善美》舉辦電視選秀時的十強之一,雖然最後落敗,但是清亮的嗓音、甜美的臉蛋依然讓她贏得了悲慘世界的角色

Cosette應該是全劇女角中音域最高的,"A Heart Full of Love"結尾的高音常常是許多女生致命的關鍵

然而這個Cosette厲害到能夠很溫柔的上到該有的高音,再溫溫和和的下來,聲音清爽舒服,完全消滅了我長期以來對Cosette的不認同和不喜歡~



Fantine也是兩場都是Allyson Brown

基本上這個有著甜美外表的女孩,聲音卻是個災難

17日已經夠糟了,22日聽起來更是慘不忍睹

不過比起百老匯復排首演的那位黑人Fantine還是好那麼一點點

看在她演技還不錯的份上,我個人還是不太想太批評她



Mr.& Mrs Thenardier

有趣的是我兩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組人

22日這場先生是由替補上,而17日那場則是太太由替補上

兩相比較之下,22日這場的組合無論是從個人或整體方面都比17日要強得多

我只能說正選的Mr.Thenardier---Jimmy Johnston儘管演出資歷輝煌,但是天生太有喜感,使得他在這個角色的適應上有些困難,整個在現場營造出的氛圍就有點詭異不搭

兩位Mrs Thenardir倒是都很不錯,但是22日正選的Jackie Marks還是略勝一籌,不慌不忙的舞台走位和表演使得她更有說服力



Marius兩場都是Jon Robyns

歷來Marius和Enjolrus這兩個角色在選角的時候因為要兼顧長相,聲音也就往往差強人意

Jon也不例外,從沒聽過這麼明顯不是歌唱出身的演員,很多比較高的音居然選擇以喉音表現....奇怪~怎麼沒人制止他啊~~@@

Jon的聲音在極優秀的Cosette和Eponine相襯之下整個就矮了一截,也因此三人的重唱出包的往往是他

這組卡司最大的瑕疵大概就是他跟Fantine了吧



飾演Enjorus的是帥帥的David Thaxton

看演出資歷當初21周年BBC radio2的錄音裡就是他演Enjolrus的

David唱得好,演得更好,很充分的彌補了青年學生中由於Marius的虛弱所帶來的遺憾~

讓我這個原本對於青年學生革命浪漫情感已經毫無感覺的人,再一次被這群學生的理想衝擊,浪漫不切實際又如何,人活著對事物對生命還有熱情已經足以感動人心~

這也是繼我第一次接觸LM之後,第二次為這群學生流下眼淚....



評完了主要演員,要來講講比較重要的,現場的驚喜!!!

LM的現場實在有太多我原先沒有料想或沒有注意到的部份



嚴格說起來,我受十周年影響很深(應該大家都知道吧><),長久以來,十周年就是我的全部,也就是說我心中的LM所有讓人感動的點都是TAC裡面的東西,然而,在TAC之外呢?

雖然對於各種現場錄音並不陌生,對TAC刪掉的段落也有不少機會聽不同卡司演唱,然而真正看過現場之後我必須說....TAC實在刪掉太多好東西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Valjean在森林裡遇到小Cosette並與她一起唱對位的那段,怎麼看怎麼感動啊!!!在那一瞬間Valjean這個讓我熟悉之至的角色彷彿又化成了另一道新的光芒,照入我的心間

另一個段落就是Goveroch之死,那一段斷斷續續的"Little People"在百老匯版中八百年前就刪掉了,倫敦原汁原味的保存了這個孩子的戲份,簡直是LM經典催淚場面前三名,看到第三場時我居然在這一段哭到差點失控,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壓抑住大哭的聲音~~~



LM的現場最讓我amazing的應該算是整個舞台的呈現

旋轉舞台讓整個道具和演員的上下場十分順暢,昏暗的燈光讓大型機具的進出不知不覺,而層層的乾冰煙霧則營造出法國街頭貧苦交加的氛圍

看第一場時我坐的是正中間,這種位置的好處是可以看出整個舞台畫面的構圖,包括人員的進出走位、燈光顏色的配置以及各個場景中演員的站定位置,很驚訝的發現,整部劇三個小時中,無論哪一個時刻,舞台上的呈現都極為均衡,包括每一個配角該站的地方都是學問,他不會讓你覺得空泛,也不會讓你的注意力被不是重點的東西吸引,那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畫面美感....

[London] 當LM變成Sunset...!?

{###_angalagna/32764/1697009945.jpg_###}

Sunset男女主角---Kathryn & Ben



喔~今天早上一到Licester Square就知道情形不妙了...

原本在行程之前趕到那裡就是為了今天晚上我的第四場LM買票

誰知道...今天整個倫敦西區好像沸騰起來了!!!每一個官方非官方的售票點都是大排長龍,讓我一出地鐵站就傻在門口...

可想而知的,LM的票早就搶光光了...是剩一個Upper Circle視野侷限的位子啦,但是我怎麼可能浪費錢去做那種位子呢?Dress Circle已經是我的底限了...



熱鬧滾滾的Box Office讓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想到底要用哪部劇代替LM

直覺上脫口而出的居然是我在西區的第一場劇---Sunset Blvd.

12/15坐在最上層的倒數第二排看她首演後,我就一直有在想是否要再買一次Stalls

如果一個坐在四樓倒數第二排的觀眾都能夠被演員的餘波震撼,那麼不難想像Stalls的位子應該會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在今天早上這種所有熱門劇通通賣光光的情況下,製作規模極小的Sunset似乎成了我看劇的不二選擇

畢竟比起再看一場獅子王,或連看兩場歌劇魅影,多看一場Sunset還有吸引力得多



其實Sunset的卡司無疑是極度完美的組合

坦白說在西區看了近十齣音樂劇,我還真沒看過哪個劇組的水準能與Sunset媲美

她會讓我這麼猶豫是否要好好再看一場,主要是因為這個製作

在西區的晃蕩還是把我的胃口養刁了

大製作、花大錢、大場面、奢華的舞台、不著痕跡的道具進出...似乎成了精采音樂劇的必備條件

然而,從看完wicked後我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一部劇真的有需要砸錢砸到這樣才算好劇嗎?

儘管音樂劇是一門大眾藝術,去定義哪些東西好才叫做好劇是一件很無謂的事

然而看完wicked之後我還是想問...

到底今天一部劇感動觀眾,是因為她的舞台呢?還是因為她的音樂和演員呢?

如果只是舞台在感動人,這是我走進劇院的真正期待嗎?



今天的Sunset Blvd.坐在第一排最左邊

這個位子的壞處是...大提琴就坐在你正前方,一天到晚被她擋住視線

但是這個位子也有個極大的好處---飾演Joe Gillis的帥哥演員(歷來這個角色都是帥哥出馬)Ben Goddard大部分都是對著左邊演,我可以把他每一個表情看得清清楚楚

於是乎第一排左邊的第一個位子上,某個東方女孩整個上半場都是小花與粉紅泡泡齊飛,看帥哥的一顰一笑看到脖子僵掉(因為整個上半場都傻愣愣的盯著同一個地方看)

到了下半場因為不滿意那個位子會錯失掉Ben偶爾朝右邊演的部份,所以換到第三排的最右邊,起碼不會被大提琴手擋住

呃...其實這部劇的重點不是帥哥啦...但是Ben真的很帥耶!看得我臉紅心跳的(醉倒~)



拉近了距離的Sunset,最大的優點是比較不會被拿著樂器的演員干擾

在每個該focus在男女主角的場景中完全不會分心去看其他演奏者

這點真是大大提升了我情緒的融入!

當然啦,我不否認是因為這兩個多禮拜下來我的英文聽力大有進步,原本12/15聽首演的時候大概只聽得懂三四成,這次八成以上都懂了,對於一個事前沒怎麼做功課的人來說,融入的程度是差很多的~



這部劇,演員真的太厲害了!

男主角Ben基本就會兩種樂器:長笛和鋼琴

上下半場開場的主題曲長笛獨奏都由他一手包辦

其他11位演員就更不用說了,樂器幾乎都換來換去的,反正好像什麼都行

其實最讓我驚艷的不只是他們駕御樂器的能力

而是他們居然能夠在邊演奏的情況下仍然如此入戲

韋伯的劇,情緒的張力往往都很大,也因此很多時候演員必須耗盡全部心力才能走入角色當中,完美詮釋這個角色的愛恨情仇

且不說男主角Ben在情緒最激動的結尾處必須邊怒吼邊大哭邊彈琴

就說在下半場戲份頗重的女配角Laura也是長笛一吹完,轉過頭來就哭得聲嘶力竭

最為難得的是,他們每一次重新走入角色都完全不顯突兀,不著痕跡的帶著觀眾遨翔在他們的情緒之中

在看過B&B和Sound OF Music之後,我越來越明白演員入戲並非理所當然,一個演員一站出來就能夠讓觀眾毫無障礙的感受他的一切,基本上都是高手級的功力

Sunset的每個演員都能做到這點,實在算得上是一流高手的集合了



整部劇下來,一個極簡陋的舞台,13個演員兼樂手兼搬道具,他們只用聲音和故事感動人

Ben深刻的演出了Joe的徬徨與無奈,憤怒與無助

一個不得志的劇作家,窮困潦倒得連車都要被收去抵押

他看透了夢想的荒謬,卻不忍心去戳破Norma的美麗幻想

他或許有著某種程度的不良企圖,想要享受Norma給他的一切安逸,卻又想逃避Norma在他身上所尋求的慰藉和愛情

但是最終,他並不是一個一心當懦夫的小白臉

劇終的憤怒是累積已久的情緒爆發

Ben在這段的表現悲憤已極,也頹喪之至,這是一個無法回頭的危險遊戲

他知道,卻早已無法挽回...

嚴格說起來我覺得Ben搶戲的功力實在是相當不賴,整部劇看下來,飾演Norma的Kathryn根本沒有太多機會表現,絕大部分由Ben一手包辦

英國各大報的報評也都對Ben給予十足十的肯定,稱讚他的表現近乎完美,恰到好處的呈現了Joe Gillis矛盾複雜的性格,內心的衝突與生活的可悲



Norma,一個過氣的女星

Kathryn只有四次好好發揮的機會:兩首獨唱曲,一首舞曲與Finale

四首的表現,Kathryn都相當稱職

"As If We Never Say Goodbye"更是博得滿堂"Bravo!"的叫好聲不斷

她的Norma不會給人過度做作的不自在感,舉手投足之間反而流露出淡淡的可悲,與激憤落拓的Joe可說是一對相得益彰的絕妙組合

兩人的互動真的是相當精采,輕言細語間卻是張力無限,瞧得我是目瞪口呆

Kathryn表現最亮眼的當算是收尾的獨角戲,那種迷茫與興奮,完美與前段Ben的激狂銜接,讓最後收尾的幾十分鐘呈現最震撼的場面



Laura的Betty也是棒得不得了

我是到這次才搞清楚原來Betty是Joe好朋友的新婚妻子

兩人合唱的"Too Much In Love To Care"堪稱全劇經典場面之一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是在JB的個人專輯中,不用說,個人專輯的詮釋是相當溫柔的(好笑的是與JB對唱的女聲就是Kathryn)

所以我從來不知道原來這首曲子是在這麼戲劇性的背景下唱出

Joe再度開啟了另一段荒唐的感情,那是對自己極度的沮喪和失望下所有的放縱

而Betty則掙扎於有苦說不出的新婚生活中,也迷茫於對Joe的特殊感情中

兩人各有各的矛盾和掙扎,卻乾柴烈火似的碰在一起一發不可收拾

Ben和Laura表現之好,倫敦幾個報紙都把這段拿出來大加讚揚了一番~~~



今天結束時還有餘興節目...

也不是啦,就是第二次謝幕的時候飾演Max的Dave Willetts笑著站出來止住了現場如雷的掌聲和震耳欲聾的歡呼尖叫聲

然後他就說話了(天哪~他說話的聲音好好聽~可惜不是個帥哥...)

倫敦劇院不知道是不是每年有個日子是固定為世界上飢餓中的兒童募款,Dave懇請大家在走出劇院時各自量力而為

貼心的是,Dave還加了一句"我知道現在大家普遍都過得很辛苦",再加上後面那句"如果你們喜歡我們的演出,請捐出你的一點愛心,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像你我一樣長大",反正說得我覺得好像不捐都說不過去了...@@

原來是因為這樣...難怪我就想今天演出的13個演員怎麼跟首演時一模一樣,一個都沒換,害我看了兩次完全相同的卡斯演出...唉...



第四場LM就這樣意外變成Sunset Blvd.

神奇的是看完之後我居然絲毫不後悔

Ben強而有力的"Sunset Boulevard"依然迴盪在耳邊

Kathryn最後竭盡全力的"With One Lood"持續震撼著我

這部劇這樣的卡司和音樂,絕對是一部不遜於西區任何當紅劇碼的音樂劇

這個製作目前決定會演到明年四月,這段時間到倫敦來的人可以考慮體驗一下這種單純的感動啦~



{###_angalagna/32764/1697009944.jpg_###}

Sunset Blvd. 2008倫敦復排版的小舞台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London殘影] 倫敦心 西區情

West End(西區),除了百老匯外最大的音樂劇集中地

儘管有不少美國人會不屑的說,西區的地位充其量也不過是另一個外百老匯而已

然而在我心中,西區少了百老匯的商業化,少了過於殘酷的汰舊換新,少了許多表面熱鬧而無內涵的東西

而多了幾分人文內涵,多了幾許歐洲歌劇遺留下來的影響,也多了沉澱省思的深刻



倫敦的West End並非如紐約的百老匯那般,所有劇院集中在一兩條街的範圍以內

西區其實只是一個很模糊的地理名詞,沒有太明顯的界線劃分

也因此,Theatre在西區的分布既廣且雜

走在大街小巷中,常可以在不顯眼的小轉彎後赫然發現當紅劇院

不過當然,分布廣的代價就是,走得我兩條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晚上散場後的堵門也不太容易能在錯過後彌補遺憾

而不商業化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整個劇院區不會做生意到只有一家紀念品專賣店,其餘都必須在開演前直接進劇院買



西區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震驚~

演出Sunset Boulevard的Comedy Theatre是我西區行的第一印象

忘不了當長笛奏出第一個音符時,我當場傻眼的感覺...

聲音怎麼能這麼...好...

我常說,西區劇院音響所帶給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在來之前我根本無法想像世界上能有這麼好的音響,國家戲劇院的等級瞬間在我心中一落千丈

而不要忘記的是,Comedy Theatre是西區最不起眼的小劇院之一啊!



從12/15我第一次踏進西區劇院的那刻起,整個感覺就是如夢似幻

我曾經在夢中無數遍的勾勒著音樂劇之都究竟是怎麼一個模樣,我曾經在想像中無數次描繪著坐在專業劇院的台下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

而當我真正走進西區時,卻發現...一切比我所能想像的最好還要好!

每一天每一天晚上,從查包包、在大廳等候開門,一直到在票口剪票、在座位上等待開場,我都好像被打了一劑興奮劑,不斷想像這個晚上能夠帶給我怎麼樣的震撼,而當幕拉起時,台上的一切卻總是能夠超出我所期待的!

現場的魅力,不再僅限於演員在你面前演出,不再侷限於舞台燈光,而是每一場都從你的身外直擊你心底,抓住你每一瞬間的目光,掠奪你每一刻的呼吸,腦海中除了跟隨著這部劇要給你的東西起舞外,完全不再有任何想法~

原來在台灣困擾我許久的所謂"上半場情結"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存在!



於是乎,我迷戀上了西區

除了星期天、25日聖誕節與1/1元旦是所有劇院公休日之外,沒有一天我能夠克制住看劇的慾望

放棄了對所謂深度劇情的堅持,放棄了對熱鬧劇的排斥,甚至連對名劇的熟悉感都被繳械了,在劇院裡的我能夠完全融入製作人所希望我融入的情境,我可以在Billy的座位上放聲大哭,我也可以在Hairspray的座位上笑到流淚,我可以為熟悉無比的真善美感到讚嘆,我也可以為悲慘世界每一個熟悉的情節淚流滿面....當我從Hairspray觀眾席上站起跟著跳時,我完全放下了一個東方人所慣有的矜持與害羞;當我在Sunset劇終時完全喘不過氣來,對韋伯的批評與厭惡早已被我拋諸腦後~

西區,不容許你分心

西區,強迫著闖入你的內心

也因此,Piccadily Circus的夜空對我而言格外熟悉,因為...每個晚上我總要在那裡仰天吸一口氣,才能稍稍平復我的激動,喚回我一點點找路的理智~



劇院,是什麼?

現場,是什麼?

西區教會了我,帶著我翱翔了14個夜晚~

它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最好,還要好!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公告] 關於倫敦文章...

倫敦自助旅心得目前完成進度還不到一半

還欠了很多人所關心的音樂劇啦、遊記啦、景點心情啦....

大家放心,我一定會補上,因為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少的記錄



目前板主人已經回到台灣

正陷於水深火熱的實習和煎熬的論文難產中...

按照最完美的計畫,這週將會把論文完成交出,接下來才能專心把該寫的網誌寫完~



感謝許多人每天的瀏覽和等待

喜歡的話可以下週再過來看看,應該就可以恢復更新

至於這段時間...

天空部落格又新增了幾個相簿,目前已經新增到"大英二次遊",有興趣的可以再去看看

而親愛的音樂劇同好們~

如果等review等得很火大,或是認為光看文章不夠過癮,或是覺得看照片偷拍劇場很空虛,亦或是想與我一起討論鑑定倫敦目前各名劇劇組的卡司...

歡迎私底下與我聯絡

將奉上我從西區帶回來的伴手禮~~~^^



西區行總計:Sunset兩場、Billy兩場、LM四場,Joseph、B&B、真善美、wicked、POTO、Hairspray各一場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London] 再見,倫敦~

嚮往數年之久,一朝踏上這塊土地,我知道我愛上了這裡

以為不可能成行的行程,卻很不真實的,在我22歲這年實現了



倫敦,在這裡有我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出亞洲

第一次自己出國

第一次的自助旅行

第一次聽全本彌賽亞

第一次看悲慘世界現場

第一次的音樂劇都市之旅



三個禮拜,像飛一樣似的過去了

在倫敦市區,已經可以不用拿出地圖,到處跑來跑去

走過了市郊的劍橋與溫莎,那是更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走過了大英和各色博物館,這裡的歷史氣息極其豐富

走過了西敏寺和聖保羅,再次提醒了我信的是什麼,歷史的主宰是誰

度過了平安夜與聖誕節,整個大街小巷好像沸騰了起來

度過了跨年煙火,整個倫敦眼彷彿隨著大笨鐘的十二響燒了起來

我眼中的倫敦,骯髒卻有風味,古典卻又融合現代

林立的雕像與紀念碑,提醒我們倫敦人在展望未來的同時永遠都不忘記歷史



劇院,是我這次來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West End對我來說已經熟悉到像自己家後花園似的

看劇的行程安排真是讓我滿足到不行

總計:Billy兩場、Sunset兩場、悲慘世界四場;wicked,Joseph,真善美,POTO,B&B,Hairspray各一場

基本上我的原則就是...除非劇院都不演給我看(公休日),否則我都會看^^

於是乎扣掉兩個週日、聖誕節和元旦,總共14場劇

這要是再不滿足的話真的太說不過去了...

我想我回台灣之後大概會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不想看劇了....

[London] Like Electricity!!

"like electricity, electricity, and I am free, I'm free!"

這是我看完Billy Elliot後最為深刻真實的感受

音樂劇Billy Elliot於今年年底在百老匯首演,贏得佳評如潮

在紐約的愛音客們聽完,一致的反應都是---Billy明年要是沒有拿到東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編舞,那評審們的腦袋真的不知道是用什麼做的了~



12/31的跨年夜,在跨年之前我還是硬生生的排了一齣Billy

這個排法不只導致我們在人潮出現之後才趕到London Eye(雖然後來發現也沒差)

也導致我們白天在溫莎堡的行程趕得快吐血,意料之外來回三個小時的火車車程,讓我們在溫莎和美麗的Eton呆不到兩個小時...所謂溫莎皇宮內皇室的氣派我根本就是飛一般衝過去,完全沒辦法認真看><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Billy本身就打破了我長期以來對於音樂劇的評斷標準

我不再斤斤計較演員的聲音,甚至完全不看重小Billy的歌唱能力

畢竟,當一個小孩用數套複雜的舞蹈擄獲你的芳心時,他唱得好不好真的一點都不重要了

這部劇,重點本來就不是歌唱,而是那奔放的表現力和舞蹈,還有作者想要表達的那份樸實獨特



整部劇下來,我不知道狂哭了多少場

第一幕從Billy母親寫給18歲的他的那封信開始,就哭到難以克制(聽錄音應該會聽到我完全壓抑不住的抽泣聲...)

這兩個禮拜在倫敦看了不少華麗的音樂劇,除了悲慘世界之外,其餘的劇講述的故事多是在雲端發生的,縱然不會沒有感動,但也知道不切實際

Billy下半場,當他的父親開始轉為柔性的性格表現時,我突然之前整個人被感動到發麻

這個故事,不是一個在雲端的故事,而是底層社會的真正掙扎,一群礦工很真實的悲哀

數著日子等著底下的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摧毀了所有作夢的權利

Billy的面試,不只是他個人人生的關鍵,也是這群失去希望的人共同的希望

最後一段,罷工結束,所有礦工繼續工作,那是一段極為震撼人心的男聲合唱,那種無奈,那種傷感,卻又有著男兒特有的堅強與勇氣

這首曲子所要表達的東西很像悲慘世界的Finale,面對一個抗爭後卻毫無改變的現實,人的反應是什麼呢?

你可以沮喪,你可以絕望,你可以憤怒,你可以自暴自棄,而與悲慘世界一樣,這些人依然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因為他們始終相信會有那麼一天,所以他們勇敢他們堅強去面對那不可改變的現實



Billy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

一個有天份的孩子,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一群絕望的工人,如何展現過人的勇氣和深厚的情誼

他們或許窮到沒有人願意去在意他們的痛苦

但是他們高貴到沒有人能夠踐踏他們的尊嚴

印象很深的是Billy在皇家芭蕾舞學院打了那富貴人家的孩子

那是一種那些人不會理解的心酸

不過是一場面試!?這是全村的人傾盡了一切所有才換來的面試...

Billy的面試生澀而毫無準備,他的父親更是有著鄉下人進城的窘迫與土氣

Billy只回答得出一個問題---你跳舞時的感覺是什麼?

Billy的父親或許既不體面也完全不懂芭蕾

然而他願意放棄一切使兒子離開這個地方有自己的未來,你又怎能說他不夠支持兒子?



飾演Billy的Tom是最耀眼的角色

坐在第三排的位子,他的表現力強到我難以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

整場下來他自然而有力,不會過度偏激又有著自己的個性和堅持

在跳完"Electricity"後真是全場為之瘋狂,我整個人從腳發麻到頭頂(真的是electricity了),掌聲久久不歇,12歲的Tom臉上也不自覺的露出笑容

當然,除了著名的electricity之外,天鵝湖那段舞蹈也非常精采,Tom是個沒有芭蕾基礎的孩子,但也跟著大Billy跳得似模似樣(雖然可以感覺得出來大Billy有時候要稍微等他一下),最後飛上去的那段我又是整個人發麻,心裡一直想著"Electricity",這根本是後面的"Electricity"的具體表現嘛~~~

一直都覺得,導演和製作人敢讓小朋友撐場真的是很有勇氣的一件事

事實也證明這種作法有時候還是會踢到地雷...

12/20那場的小Billy就遜色很多,表現稍嫌平淡,而且跳舞時常常跟不上拍子....

雖然覺得年紀這麼小的小朋友都不能太苛責,不過還是影響了我對這齣劇的看法



整場Billy其實真的什麼都棒!

幾個重要配角都是超級催淚彈,害我第二幕哭得超丟臉,前後左右應該都聽到我的哭聲

場景的設計也都別具巧思,舞台簡單樸素,但是構圖無懈可擊,幾個穿插的段落都用比較意象式的方式呈現,也都能夠深深感動人



喔~對了~最後群舞的部分我覺得很棒啊!

淡出式結尾雖然讓我哭到不行,不過Billy要是直接走掉未免也太可惜了些

群舞的Finale兼謝幕讓觀眾的情緒再次被挑動,笑中帶淚的感覺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