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瑯琊榜】瑯琊在上,一掃中國影視劇16年陰霾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我常說,雍正王朝是我真心推崇的最後一部中國歷史劇

一晃眼,這齣經典竟然也已經是1999年的事了

當年雍正大紅,的確帶動了當時整個辮子戲的熱潮,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也陸續被改編成電視劇,然而隨著陳道明版康熙皇帝的孝莊文太皇太后一口一個”我孝莊如何如何”,中國歷史古裝劇從此被我貼上了拒絕往來戶標籤

緊接著,港台入侵,隨著兩岸三地的合作漸多,台灣還珠格格、懷玉公主那套廉價而低俗的古裝戲手法嚴重汙染了有本錢有資格也有市場拍出正劇風的中國,嘗試看了幾齣後期號稱的歷史正劇,總是被可怕的常識謬誤(例如人還活著就亂喊廟號諡號)以及瞎編硬湊的愛情故事給雷了個外焦裡嫩

然後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于正橫空出世,成為災難中的災難,以低級為有趣,視抄襲竄改為創意,每每不小心瞥見俗豔的于正美學畫面,心中都要再次追悼祭奠一下我心目中的神劇老版三國和雍正王朝,感嘆中國電視品質一去不回頭。



我沒有辦法形容…時隔十多年看到中國拍出的瑯琊榜有多感動…

先不說大家在網路上一直盛讚的畫面構圖法,什麼黃金三角、黃金螺旋、鏡框式構圖之類的,單說這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行走坐臥、步伐禮數無一不細緻考究,就讓我嘆為觀止。等到全片看完去找花絮來看,才知道劇組真的找了禮儀老師來全程指導,從開拍前就先集訓學怎麼跪怎麼坐怎麼拜怎麼站,到開拍後只是單單在長蘇訪言侯的那一幕,誰先進來,怎麼通報,誰再出去也跟禮儀老師討論了半天。由此可知瑯琊榜並不像英國影集那樣由編劇包辦一切走位程序場景設計,而是導演組在現場下了硬功夫才決定了整齣戲的基本調性。

而這原本,是可以不必要的…瑯琊是架空劇不是歷史劇,雖然算來算去中國的梁大概只有南北朝時期的南梁,但這明眼一看朝中局勢和周邊各國都跟南北朝搭不上關係。在這個前提下,劇組的考究癖儼然是自找麻煩的行為,在這個連打著歷史正劇招牌的古偶都能讓各個角色橫衝直撞的時代裡,劇組卻堅持為整齣戲設計大致的時代背景和禮教原則,為的是讓劇中所想傳達的中國士人風骨得到更完美的襯托,光是這份用心,就足以讓我熱淚盈眶。

另外當然也要感謝導演堅持沒有走另一個極端 – 將架空劇情硬放在真實歷史上,這是我死都不碰甄嬛最大的原因,搞誰不好搞雍正朝,我閉著眼睛都能如數家珍的時代,少侮辱我的雍正皇帝。琅琊導演孔笙在訪問中曾說,不刻意安插琅琊故事到任何朝代中,是為了尊重歷史,也尊重歷史上那些人物,單就這份對歷史文化的敬重,難怪人家可以拍出這樣一部曠世巨著。
琅琊榜的禮儀考究


再來是劇本的大氣

前面好幾篇文章已經抒發了我對編劇的崇拜之情

這是這麼些年我在華語影視市場裡面所看過格局最大的劇本

從人物的設定、角色的定位、故事的結構、敘事的手法,乃至作者至終放在整個故事後面的核心價值與人生體悟,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能觸到我心中那些對真實歷史、真實人性的遺憾與感慨

反派諸如梁帝、謝玉、夏江等人的務實,無辜者諸如祁王、林燮的赤膽忠心,虛構的人物身上卻輝映著歷史的斑斑血跡,作者是如此的知道人間的現實,卻又是如此執著地傳遞著她所相信的剛毅不屈

權謀戲卻不推崇權謀,政治戲卻批判政治手腕,梅長蘇所做的不僅僅是在墮落的朝局中開出一片清明,更是在權謀機變之中堅守原則和赤子之心,在調教景琰的過程中,他也在調教觀眾,提醒我們什麼必須堅持,什麼可以圓融

比起偶像劇的小情小愛,比起武俠片的一廂情願,海宴的格局無疑是壯闊的,她用更超然的標準和眼光去審視歷史與人性,卻用更含蓄內斂的手法去鋪陳驚濤駭浪的情感波動,萬幸的是,導演非常敏銳而準確地承接了原作者的大方向,在靖殊相認與小殊陣亡的場景中尤其克制著不灑狗血、不加油添醋,配上幾個主要演員的精湛演技,在不慍不火的沉默裡完成了情感的大爆發,特別是最後長林軍起,林殊魂滅的那場戲,一襲紅綢騰空飄落,充分運用了影視的優勢,以靜制動,呈現出文字所難以傳達的哀痛淒美
林殊魂滅


編劇不是白痴很重要,編劇不把觀眾當白痴就更重要

我有多久沒有在華語電視劇裡看到邏輯清楚、前後文連貫的台詞了? 舉例來說,梅長蘇獄中逼供謝玉那場戲話術全開,輕描淡寫地說你死不死對我一點都不重要,觀眾心裡馬上OS:不重要你來天牢幹嘛? 謝玉馬上就問出了大家的OS,然後長蘇才回答他的目標是夏江…這就是一個邏輯清楚的對話! 再例如EP29開始有意無意鋪陳梅長蘇體弱、風寒,直到EP33靖門立雪才讓這場病發揮作用,生一場病都要鋪整整四集的前因後果啊!

有前言就有後語,有因為就有所以,每一句都不是廢話,每一個字都有他存在的意義,甚至連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注視的抬頭低頭垂眉斂目都是劇本邏輯的一部分,在邏輯清楚的前提下還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絕頂聰明才是真正的智者表現,而不是編劇自己智商不夠高又想要炫耀麒麟才子的高智商就讓台詞劇情天馬行空的亂跳,btw 以上我絕對沒有要諷刺英國影集Sherlock或其編劇Steven Moffat的意思…(茶)



不把觀眾當白痴的另一層含義,是角色塑造的內斂之美,劇組相信,有些話不用說出來,觀眾就可以從每個細節中領悟那份情感

整齣瑯琊榜,梅長蘇口頭上沒有明著提過一次長蘇與小殊的壁壘分明,但到了整齣戲的結尾,甚至在二刷的時候,觀眾就是可以清清楚楚的看透梅長蘇深入骨髓的自厭與他在兩個身分之間的痛苦掙扎。夫妻交拜,啊不對,是靖蘇互許下翻案誓言的那一整段,前半咄咄逼人的三個「殿下可知」是以謀士梅長蘇的身份質問,後半下拜立誓是以林家少帥林殊的身份謝靖王大義,這一拜,三個名字,兩重身分,所有的心酸情義,都在這一個動作中。作者在整齣戲裡面最明顯的揭開這一點當屬最後出征前梅長蘇與藺晨之間的爭執,那一段梅長蘇近乎撕心裂肺地絕望懇求藺晨還給他做回林殊的最後一個機會,在那沒有說出口的悲憤裡,觀眾彷彿可以看到重生的這13年梅長蘇活得有多痛苦,而那從頭到尾都沒有正式出場的林殊又是一個多麼光明張揚的存在,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前面梅長蘇兩次提及期盼做回小殊的那一天,指的不是身份上的回歸,而是靈魂上的重歸光明;而當他對霓凰說再也回不去的時候,指的也不只是兩人無望的感情或自己的身份,更是那個屬於林殊的靈魂最終只能成為追憶

這種極其矛盾複雜的情感性格設定若直接用文字或言語說破是相當矯情的,但在每一個淚眼相對眼波流轉間展現出來卻能讓觀眾充分感受到梅長蘇極度壓抑的悲痛,正如結局的表現手法一般,長蘇平靜外表下驚濤駭浪的痛苦情緒經由側寫達到更深刻的呈現
胡歌的每一個眼神都是戲

當然,整齣戲的欲語還休,無聲勝有聲,也是最美的部份

靖蘇相認,沒有抱頭痛哭,只有兄弟間那深深的對望,前面走了50集,難道還不夠說明兩人之間情比金堅,啊不是,是情深義重,嗯好像也不對,是肝膽相照生死不渝(好像還是哪裡怪怪的…)? 男人間的情誼,應當如是。

霓凰最後知曉長蘇時日無多的真相時,沒有相擁而泣,沒有任何一句台詞形容各自心中的感受,但霓凰淚眼盈盈中的微笑,長蘇轉移視線的心虛,那一份屬於林殊哥哥的抱歉,那一份來自霓凰的成全包容,盡在不言中。而最後戎裝戰馬的訣別,沒有爭執,沒有眼淚,只有一句來生互許的承諾,殊凰戀的境界之高,沒有一句我愛你,卻是最為生死不棄的纏綿悱惻。

長蘇的身體狀況是電視劇另一個非常大膽的收斂改編,小說其實從一開始就寫得更加嚴重,但在電視劇裡,劇組卻非常克制地呈現原本一定會非常激發觀眾母愛的病美男人設,整齣戲54集長蘇大咳次數不超過五次,吐血只吐了兩次,眼淚真正掉出來也只有兩次。胡歌的蘇哥哥不以狗血橋段搏觀眾同情,但那些許佝僂的背影,偶然閃現的壓抑茫然,都讓觀眾更深感受蘇哥哥的不堪重負,卻也更加折服於他的堅強不屈,沒有吐血卻更讓觀眾泣血,沒有太多次重大病痛卻更讓觀眾傷痛,看到最後,那份壓抑熬乾了梅長蘇的同時,似乎也一起熬乾了觀眾的心
不堪重負的小殊


提到一個劇組的表現,當然最後就不得不提到演員

瑯琊榜的選角之精之強,嘆為觀止

陸劇這15年來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就是年輕一輩沒有演技,這十多年來即便他們能在領銜主演的位置上找到一兩個還能演的演員,但配角群煞風景的程度卻足以讓我倒彈三尺,可悲的是這種選角模式就市場來看居然還挺成功的,君不見花千骨每天咆哮著要殺盡天下人無邏輯蠢台詞的馬可都能變全民偶像,而從頭到尾只會把眼珠瞪得快掉出來的女配還被誇獎演技好,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疑惑明明培育過一堆老戲骨的中國戲劇學校現在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感謝上蒼,瑯琊榜眾演員的橫空出世解救了天下蒼生,這齣戲角色極多,各有各的重頭戲,難得的是居然一個都不落漆!

上一輩的角色裡,演謝玉的劉奕君,飾演言闕的王勁松,乃至飾演夏江的王永泉都是赫赫有名的老戲骨,謝玉獄中逼供的那場戲,從冷淡到掙扎到絕望再到憤怒崩潰頹然認命,演技那是一層層的剝開,看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另外諸如寧國侯府門前言謝二人對峙,謝家祠堂裡謝玉長公主二人對戲,郊外道觀裡言侯夏江言語攻防,言府中言侯長蘇的字字誅心,這些大飆演技的經典橋段詞好演員更好,絕對值得倒帶重看十遍都還能頭皮發麻
演技爐火純青的謝玉 - 劉奕君飾

配角群裡年僅15歲的吳磊將心智不全的飛流演得活靈活現,比小說裡還要出色;豫津景睿的演員是少數演技差了一點的,但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靜妃娘娘劉敏濤一樣長了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表情恬淡下暗藏機敏聰慧的眼神氣場,拿捏得恰到好處;至於由導演群們包辦的江左盟蘇宅下人組更是一個比一個討喜,整齣戲幾乎就靠他們的小溫馨來給觀眾和長蘇喘口氣舒緩的機會了
導演組自肥為蘇宅下人,上面的王永泉飾夏江


最後一定要大大誇讚的是兩大男主角: 胡歌與王凱。
靖蘇同框 大寫的美好

久聞胡歌大名如雷貫耳,如今一見竟是這樣驚為天人,在這個年紀,有這樣的演技和台詞功底,有這樣全然吃透角色的用心與理解,「胡歌之後,世上再無梅長蘇」的江湖傳言誠不欺我。用眼神演戲,用氣場演戲,用整個靈魂吃進了這個角色。一夜剷平寧國侯府後,那一場“人的心會變得越來越硬”,兩句台詞加上赤紅的雙眼,梅長蘇與小殊訣別的椎心刺骨,就這樣落在那一抹側影中。其後的水牛梗、逼供謝玉、斬鈴斷義、靖門立雪、九安山上多次露馬腳、大殿鳴冤、攤牌梁帝,太多太多時候,梅長蘇心中的千言萬語,往往只在胡歌那一瞬的眼波流轉間,他的表情越平靜,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情緒就越懾人心魂,每一個平淡如水的低眸淺笑,都像梅長蘇這個人,看似一汪清水透心,卻又深不可測


凱凱的靖王據說在定角時爭議頗多,然而在這整齣戲裡,他的正氣凜然,他的光明磊落,他思念小殊時的淚眼以對,每一次懷疑長蘇身份的咄咄逼人,無論是寬厚還是莽撞,無論是深情還是嫌惡,凱凱從第一次出場就壓抑著渾身對於赤焰冤案的怨憤,在每一個舉手投足間張馳有度,與胡歌的對手戲裡,眼神每一瞬的光芒與情緒都不一樣,看得觀眾既著急又痛心,卻又不得不原諒靖王與生俱來的耿直不阿,到了相認之後直到最後一幕,原本為梅長蘇心疼了50集的觀眾竟慢慢更加可憐靖王。凱凱在受訪時說過,他自己對靖殊遲遲無法相認的理解是,靖王不是認不出,而是下意識不敢認不願認,因為他不願意相信昔日的林殊變成了這樣,所以身邊人只要給台階他就直接下。這一份對角色的透徹理解貫穿了全劇,也成功塑造了靖王又渣又深情的矛盾形象,凱凱的靖王不只是梅長蘇的綠葉,更是缺一不可的一體兩面,沒有梅長蘇就顯不出靖王的可貴,沒有靖王就看不透梅長蘇真正的悲哀,兩人相得益彰互飆演技的火花,實在是觀眾最大的幸福。

江湖人稱"長腿鹿眼低音炮 顏好手美易推倒 梨花帶雨小哭包"的靖王殿下

從雍正王朝到瑯琊榜,足足16年的光景

一齣好戲的成功,不是單一誰的功勞,而是從台前到幕後,從編劇到後製,從導演到演員,所有人對品質近乎執著的追求

瑯琊榜是個在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竭盡全力發揮到最好的精良製作

從2011年開始籌拍直到2015年年底才播出,前後耗時整整四年,堪比老版三國的嚴謹規格

尊重歷史、尊重原著、尊重每一個鏡頭畫面,尊重每一秒的瞬間,造就了這齣戲在中國電視一片混沌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脫俗

此時要說中國電視劇從此復興,恐怕還言之過早,畢竟于正還沒死(咦),瑯琊榜在各方面的出色在我看來幾乎是無法複製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有海宴的劇本格局,沒有導演孔笙李雪的有為有守,沒有製作方山影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沒有兩大播出衛視的不刪減不貪利,其中只要少任何一個環節,他都會輕易走向又一個慘不忍睹

不敢奢望,從此中國電視劇就都能做到這樣“不被商業牽著鼻子走”,但真的希望,中國的下一齣好戲不要讓我再等16年…

最後獻上,宗主跨年演唱琅琊片尾曲 - 風起時
海宴作詞,根本小殊自白Q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