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網路 |
其實說坦白話,剛開場是有一點小失望的,當初看宣傳片原以為是將這三齣莎劇揉合在一個現代的背景裡面穿插著講以達到互相輝映的目的,因此十分好奇導演要怎麼處理這三個性格r經歷都天差地遠的國王,不過一開場就知道在整個故事布局上不會有太多新意,整體來說還是按照莎士比亞的劇本架構和歷史的時間線來走,甚至在台詞上也沒有太多的改動,從亨五、亨六到理查三頂多都只是刪減支線劇情或將多個小人物融合成一個角色為代表,讓故事核心完全聚焦在三位國王身上,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上半場可以放亨五亨六兩個支線劇情比較雜的國王,而理查三本來就是以理查本人為核心,能夠刪減的部分也就不太多,幾乎就是演足了兩個小時
儘管劇情走向大致上照著老莎原本設定的方向,但導演在取捨之間所做的決斷還是很讓人讚賞,而整齣戲更特別的其實是,往常分開來我幾乎都能倒背的三個劇本,當被濃縮成四個半小時、只有一個中場休息的一場演出時,彷彿有一些更微妙的東西跳了出來,亨五開戰前對Ceremony的嘲諷與亨六被奪權後對於王位的嘲諷何其相似;亨五對戰爭的合理化又與亨七最後的說詞交互呼應,當歷史的長河從戰神般的亨五,懦弱到超越想像的亨六,最後來到機關算盡的理查三,政治,這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名詞,在舞台上盡展它的魅力,卻也說明白了它的無謂
雖然沒有我原本期待的推陳出新,但看完全劇後會覺得Ivo van Hove在完全尊重莎士比亞原著的前提下處理這三齣戲是對的,歷史與莎士比亞,當你把他們放在一個舞台上一氣呵成講完的時候,就如同鑽石放在燈光下,你不需要多添加什麼,它自然就光芒萬丈
整體來說,四個半小時的三段戲裡面,亨利五世是敗筆,亨利六世是出人意料的驚喜,理查三世則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成功詮釋,在講這段之前,又要拿出版主萬年不變的半自製玫瑰戰爭家譜表(?)
黃色框為Lancaster家族,藍色框為約克家族,我自己是覺得畫得滿清楚的(?) |
【戰爭之王】的故事開始於亨利四世(除了Falstaff之外)的最後一段,亨四臨終前亨五拿他的王冠去玩耍,結果被爸爸臭罵一頓(?),亨四臨終前有一句很重要的話:
Therefore, my Harry,Be it thy course to busy giddy minds
With foreign quarrels; that action, hence borne out,
May waste the memory of the former days.
亨四曾經意興風發的奪位,然而晚年因即位不正而深受內戰之苦,他臨終為亨五定下的治國方針就是「以外戰來消耗貴族的精力,以一致對外來轉移內部對紅玫瑰家族正當性的注意力」(現在不少強人政權也都用這招啊~),這是亨五一開場就急著打法國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條策略確實也成功了,亨五在位九年國富兵強,人人以效忠他為榮,而到了亨六,當這位懦弱無能的基督徒國王再也無力對外時,約克家族果然就跳出來質疑Lancaster的正統性
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在英國人眼中是非常重要也非常熟悉的篇章,英格蘭難得能把法蘭西打得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這怎麼看都應該要很重要(?),而亨利五世的數篇著名演說也是英國學生代代必讀的愛國演說,基本上看一個亨利五世成功與否,幾乎就是看每一位亨五演員怎麼處理"Once More"和"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這兩段,近三十年因為反戰意識抬頭,亨五在打下Harfleur前那段極其殘暴的威脅演說也變得格外重要,可惜的是【戰爭之王】裡面的亨五在處理以上三段時全數失敗
這樣的失敗導演和演員大概各自要負一半的責任,飾演亨五的Ramsy Nasr表現平淡無奇是一個主因,幾乎是從開場他對亨五的詮釋就走不到深處,無論是憤怒還是英明神武,Ramsy的演技都跨不過荷文的語言隔閡走進觀眾的心,再加上Ivo van Hove對整體亨五的節奏處理相當奇特,故意使用溫和到幾乎沒有內容的方式在處理每一次亨五戰前的獨白或情緒,聽著Ramsey坐在椅子上完全沒靈魂地喃喃自語 "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once more"...真讓人覺得這人能在法國以少勝多根本鬼扯。
當整齣戲看完亨五時其實我是相當失望的,現代的背景完全沒有加分,幾台電視電腦和LED螢幕非常讓人分心,演員本身無法集中目光焦點,整體來說這場亨五如同雞肋,每一句該說的話都說了,但每一句說出來的話都走味,原本應該激情振奮的段落,卻只讓人覺得冗長不耐
玫瑰戰爭系列很讓人心生感慨的,或許要算是亨五與亨六間的落差,亨五戰功赫赫卻英年早逝,亨六九個月大即位,靠爸成為英格蘭史上唯一一位登基時同時擁有英法國王頭銜的君主,這是多少他之前的金雀花,乃至他之後的都鐸王朝的每個國王拚盡一生都無法如願的夢想,亨六什麼也沒做就拿到了,然後也因為他什麼都不做就在不到一代之間盡數敗光了
【戰爭之王】前面的亨五沒有撐出戰神應有的形象,後面的亨六作為對照組還能夠有什麼樣的發揮嗎? 事實上莎士比亞原本的亨六是分上中下三部,但亨六基本不是重點,而是各貴族大臣間的爾虞我詐互相站隊,包含約克的崛起,包含約克的被殺,包含約克的三個兒子以及他們與Warwick之間奇妙的關係,當然還有在這中間試圖把渾水攪得更渾的Suffolk,簡而言之,原著的亨六是一場貴族群戲,亨六每天只負責讀聖經禱告娶老婆很驚嚇,除此之外沒什麼存在感
然而神奇的是,【戰爭之王】將幾乎所有的貴族支線削掉而聚焦在亨六本人身上時,卻讓觀眾驚覺了這個國王的悲哀,亨六的毫無主見與善良,讓他在如狼似虎的叔叔(和老婆)中間如同一隻待宰的羔羊,演員Steven van Watermeulen將可恥的懦弱與可悲的良善融合得恰到好處,站在妻子的角度來看這個丈夫如此可恨,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君王又是如此悲傷
亨六部分的貴族群戲也沒有因為刪減而遜色,演員之間的張力發揮得非常亮眼,這些多數參與過征討法蘭西戰役的貴族們對亨六有各種不滿,對自己的戰功與領地有各自的見解,君主無能的情況下君權被架空很自然,但要由誰來架空,恐怕就會有各方的意見了
在這個段落裡Ivo van Hove極有創意的舞台設計倒是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亨六幾乎一直在台前,無論是垂頭喪氣地坐在桌前,或是垂頭喪氣的坐在床上;而貴族們的私下密謀就大多利用後面觀眾完全看不到的走道空間,攝影師跟進去看著他們或集體籌謀或各自獨白,讓「陰謀」二字得到最大的具體形象,也就更加深了亨六被孤立的無能與悲哀
未完,請參閱Part II 談下半場理查三與整體舞台設計
【兩廳院】戰爭之王 - Ivo van Hove的濃縮版玫瑰戰爭 Part 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