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的音樂愛好熟悉的人應該都知道,我非常喜歡男聲~
只要有仔細看我寫樂評的人應該能觀察出,除非是為了交報告,否則我幾乎不寫女聲的評論,因為我對女聲實在沒感覺~
好的Tenor 和Baritone已經足以令我愛不釋手,而男聲的重唱就更讓我喜愛到發狂~~~
算一算,幾部音樂劇中第一個吸引我目光的都是男聲重唱:《悲慘世界》中「The Confrontation」的絕美對位重唱、《鐘樓怪人》中「Belle」的男聲三重唱…還有今天要談的---《秘密花園》中「Lily’s Eyes」的男聲二重唱。每一首都是反覆聽了又聽,極度享受那種美麗的聲響效果~
《The Secret Garden》最通行的版本是1991年的OBC,然而我個人最感興趣的卻是2001的OLC,其次才是1995的OAC,原因無他,我最最喜愛的Baritone---Philip Quast在這兩個版本中分別飾演了第一和第二男主角,而OAC的第一男主角更是由實力不容小覷的澳洲籍Tenor(在音樂劇界我還是把他歸類在Tenor中~)---Anthony Warlow飾演,這樣的陣容光想就激動啊!!(其實光是PQ就很讓我激動了…)。
OLC是上個月在論壇的FTP上就拿到了,而OAC則是昨天在網路上下到的單曲,一曲「Lily’s Eyes」讓我反覆聽了一天,每一次聽都有著難以言喻的感動~
以這首歌來說,我最喜歡的還是OAC中兩位同鄉的搭檔演出,說起來澳洲實在是地靈人傑,好山好水養帥哥也養出了兩副好嗓子。
此版由Anthony Warlow飾演深情的哥哥Archie,Philip Quast飾演單戀嫂嫂的弟弟Neville,這樣的音域組合無疑是完美的。
一開始,由Neville先唱,一聽就知道PQ對這個角色的揣摩十分深刻細膩,既帶著柔情,卻又有著PQ音質裡特有的剛硬,柔而不膩,充分展現此角在性格與心態上的矛盾~
第二段由Archie反覆一樣的旋律,AW在此處的詮釋就不必像PQ如此小心翼翼,歌聲中帶著幾乎叫人溺斃的柔情,又有著一種悠然回憶的空靈,本來嘛~Archie就是個癡情到極點的男子。兩人對角色的刻畫之深刻在第一組唱段就表現出來。
PQ在第二個唱段展現了更多的剛硬,再次證明低音域果真是比較適合他的,他的低音真的是美到無法形容!
尾音上揚,PQ輕輕帶出了這首曲子的主旋律,最後一個音與AW首次重合,留下一個引人期待的重唱伏筆,光這一個音的重疊就能讓人看出兩人的重唱會是多麼美麗。
接下來AW深情重複主旋律,PQ則在後面加進來,兩人的音色使得角色性格的對比明顯極了,AW是不顧一切的癡情,PQ則是癡中帶怨,一種深而無法說出的怨,怨Lily眼中只有哥哥沒有自己,可是在這樣的怨中又帶著無限的哀悽及癡戀。
這不禁讓我想到《悲慘世界》中一樣作為一個痛苦單戀者的Eponine,大家一直在吵,Eponine究竟應該強硬還是柔弱,論壇上每談到這個問題就辯個沒完…Eponine到底應該怎樣呢?每回冷眼旁觀,我都不太說話,總覺得似乎Frances的柔弱沒有錯,Lea的強硬也不能說不對,但我心中的Eponine似乎又不是她們之中的任何一個,聽了那麼多版本,到現在沒有一個Eponine能讓我滿意,可我又說不出究竟我心中理想的Eponine應該是怎樣的,總覺得她們就是差了點什麼,卻又講不明白到底差了什麼…
直到聽到PQ在這裡詮釋的Neville,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對了~就是這樣的~有一個單戀者的癡與悽苦,卻又有著嫉妒的不甘與剛硬,而且兩種情緒是毫不矛盾的同時交融在他明亮的嗓音中…真的有種抱住PQ大哭的衝動,找了這麼久,他用歌聲告訴我~這樣才對~
此時已經難以形容我對他的欽佩,他幹麻老說自己不會唱歌不會用歌聲詮釋感情,我說他最擅長的就是處理這種矛盾的情感與人格,一個Javert讓人又愛又恨,冷酷與豪情能夠毫不衝突的在他身上流露;此處Neville的癡情與不甘又詮釋得如此恰到好處…天哪!PQ~你叫我該怎麼形容你?你的歌聲是天賦,你的演技更是天賦(個人是認為沒有天份的話後天再怎麼努力也不可有這樣的功力…),你的歌聲+演技根本就是上帝送給音樂劇壇的禮物!!
啊啊~扯遠了~沒辦法…我邊寫這篇邊聽,剛剛才猛然想到的…太感動了~嗚嗚嗚~
咳咳~整理一下情緒,言歸正傳~
最後一段是這首曲子的高潮,AW的高音在上面翱翔,PQ的嗓音壓低在下面,同時迸發出來的情感如萬馬奔騰,AW的高音象徵著這段愛情的光明,PQ的中低音象徵著這段單戀的見不得光(如此說來其實Neville的感情又比Eponine複雜了一些…),從一開始的重唱,到最後一個長音完美的合於同一個音一起配著管絃樂團直衝雲霄…是啊~無論是丈夫對亡妻的愛,亦或是小叔對嫂嫂的愛意,總之這是兩個痴心男人對鍾愛的女子最深的懷念~
聽完OAC之後再回頭聽OLC會忍不住莞爾一笑~
我可以想見以PQ這種性格當年出任OLC的Archie有多麼的痛苦和不甘願,演過OAC的他絕對不會不知道Archie本該由Tenor出任,他這位道道地地的Baritone大概吃了不少苦頭吧…
雖然說劇組很貼心的爲他降了Archie的調,但1995的OBC發行已久,內行人都知道Archie原本的音高應該如何,PQ這回心理壓力怕是不會小了…
不過從OLC的錄音中可以很清楚的聽出PQ在這個角色上下的功夫~
如果說Javert與Neville的成功部分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在音色上佔了不少優勢,那麼Archie一角他是一點便宜都撈不到的了~
Archie是個爲愛痴狂、為愛痛苦的男人,PQ原本鏗鏘有力的嗓音成了融入角色的一大障礙~
我不知道他是怎麼樣解決這個難題的,畢竟音色是天生的,何況他一個未曾受過專業歌唱訓練的人,要改變音色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事實是,我第一次拿到OLC時完全愣住了,我居然聽不出來PQ的聲音!!拿著手上的演員名單對了又對,非常肯定自己沒有看錯,然後狐疑著我的耳朵什麼時候退步這麼多了…
真的,在OLC裡完全聽不出一絲剛硬,是那種柔到心坎裡的癡,帶著無限的悲愴,你聽得出這是一個那麼脆弱的男人,脆弱到好像一不小心就會碰碎了…
比較有趣的是,OLC中的「Lily’s Eyes」很明顯的幫PQ降了調,於是某些部分Archie和Neville的音域互換了,本來該Archie衝上去的地方換成了Neville上去,感覺滿好笑的…可憐的PQ這會只怕不知道有多鬱悶…
這段移調的改編實在略顯粗糙了些,尤其是在最後面重唱的地方,有時候PQ的音要上上不去,Neville趕快把音接過來幫他上去,然後PQ的聲音又趕快往下壓低去補齊中低音部分的空缺…最後一個音PQ更是突然往下壓,Neville硬生生拔高…很有點手忙腳亂啊…
再者因為Neville變得必須橫跨中高音域,使得兩人在聲音的對比上比較不明顯,也就沒有突顯出男聲二重唱的特色~
不過如果要比較AW和PQ的Archie哪個比較好,哎喲~都同鄉嘛~別這樣比來比去,多傷感情~
不過Archie這個角色的性質比較單純,我只能說因為我對PQ的認識比較深,所以我知道PQ為了這個角色鐵定下過苦工夫,至於AW慣用的風格是怎樣我就不太清楚了,整體來說我覺得PQ的表現又比AW再癡再傻了一點~
至於兩邊的Neville…就不用比了吧…OLC這位是很溫柔啦,音色也很不錯,但是有點膩,也沒有表現出PQ所展現的矛盾衝突…
嗯~突然發現PQ似乎很能在每個角色中展現出一點點性格,例如這裡的Neville,聽最早的OBC應該是無意塑造這種矛盾的個人情緒,但到了PQ手上就有了這樣的詮釋;今年的Evita復排版據看過現場的飛大所說…PQ在Peron這個角色上也有了顯著的突破,會在Eva搶了自己鋒頭時流露出些許的不悅,而不再只是個跟在老婆身邊的花瓶~
至於OBC版本…嘖~不知道這樣說會不會得罪誰,不過…個人挺不欣賞的就是了~
Neville的渾厚讓人挺過癮的,咬字的細膩也很棒,但是那位Archie怎麼抖成那個樣子,顫音用得太過火了…感覺很不舒服,他的詮釋讓這個角色不是癡…而是像個小白臉…
這個版本下下來主要是為了了解最初的編排結構和音域分配~
不過有一點要說…OAC好歸好,但配樂有點太薄弱了,雖然說個人是覺得當歌者優秀的時候呢,配樂最好是弱一點,別沒事像LM CSR那樣來喧賓奪主…煩都煩死了~讓歌者盡情展現歌喉不是很好麼~
但若真的要評配樂的話,我覺得OLC是最濃重的,從前奏開始就提供了曲子豐厚的背景;OBC稍弱一點,不過也不錯;OAC則是在後面才會讓人意識到配樂的存在…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前半部兩位優秀的唱將就把我的注意力給抓住了吧~~~
嗯~所以結論是---還是OAC最棒的啦!!
本來想衝著PQ和AW這對組合去把OAC整個弄來的~
不過既然PQ只唱了這首......那也就不必了......><
There is that Smaller World which is The Stage, and that Larger Stage which is The World.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四版本點評---青澀的愛 小M與大C篇
嚴格說起來這裡應該是兩首歌:「In My Life」和「A Heart Full of Love」。這兩首是小M與大C的定情曲子(當然,中間還穿插了小E,但是小E後面有得是機會談~以後再說啦~),充滿了與本劇大部分場景不太協調的浪漫與幸福。其實一直都沒很喜歡這段,也沒很喜歡小M與大C,總覺得在這樣悲苦的大時代背景下,這種小情小愛自私到讓我無法有好感。
名詞解釋~
小M---Marius,中譯 馬里歐,革命軍中的一員,與Cosette陷入熱戀
大C---長大後的Cosette,中譯 珂塞特,尚萬強的養女,芳婷的女兒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LM最輝煌夢幻的卡司群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最原始的英文版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除V叔還是由寇叔演出外,其餘角色全由美國人演出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LM唯一完整的錄音版本,演員來自世界各地
【青澀的愛 小M與大C篇】
先說大C吧,說實話,TAC的Judy Kuhn實在是整場音樂會最大的敗筆,高音唱得吃力不說,她的年紀早過了愛幻想的少女年華,一個四五十歲的聲音唱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怎麼聽怎麼怪。更重要的是,她的音域根本不適合唱大C,在最後收音的地方,三重唱是分三層的---底層是小M飄著,中層是小E,頂在最上層的是大C,所以大C的高音不但要漂亮還要持久,能夠拖住尾音,無奈TAC的Judy在第二次唱到這個音時,最後撐不住,硬生生從那個音高跌了下來,著實令人不敢領教。
OLC的Rebecca Caine怎一個讚字了得,OLC是四版中我最後一個聽到的版本,一聽Rebecca的聲音就讚一聲:「是了!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C,其他都不太及格!」她的聲音好清好亮,帶著一絲夢幻,整個角色被她唱得如同活生生走出來一般。Rebecca原是唱歌劇出身的,她的高音功力只能用「完美」兩字來形容,再加上這首曲子在這最原始的OLC中叫做「Love Montage」,前面一段是後面三版全都刪掉的大C的獨唱,那段旋律美啊!美得讓大C整個飄起來了!Cosette在長大後就成了個花瓶,不要說沒有單獨表現的機會,連自己的主題旋律都沒有,這段原始的版本給了大C唱自己心聲的機會,是個很讓人驚喜的處理。OLC在這段的完美之處就是小M是大名鼎鼎的MB,不要忘了,MB就是以此角嶄露頭角的。OLC時儘管他許多情緒處理和技巧上都遠遠不如後來的表現,然而這段的清純卻相當適合當時年僅26歲的他,天真、青澀、緊張…唱得實在是叫人舒服啊!
OBC的大C便是臭名遠播的Judy Kuhn,此處的表現比十年後好一些,至少沒有扯著嗓子嘶吼。不是我在說,OBC實在不愧為最失敗的版本…Judy糟也就算了,連小M都徹底失敗,飾演小M的David Bryant的聲音又沙又啞,唱歌不帶半點感情,聽起來活像四十歲的中年僵硬男人,兩個配在一起似乎也沒產生負負得正的效果,怎一個糟字了得!再加上後面一個有氣無力喘著氣的小E,OBC的這段啊…我真的只能大搖其頭!
CSR的大C是Tracey Shayne,在之前某篇單論CSR的文章中曾提到這位大C不錯,不過擁有了四版本後才發現,所謂的不錯祇是跟Judy比而已,Tracey的確實有把大C的少女情懷唱出來,但卻唱得太嗲太小孩子氣了,感覺很長不大(其實好像大C這角色本身就從沒長大過…),聽著也很不舒服;此處的小M與OLC一樣是MB,不過顯然爐火純青了許多,聲音中蘊含了更多深刻細膩的感情,雖然一直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瘋狂喜愛MB,但我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很適合演這種深情款款的角色,他的聲音裡總是自然而然的包含了無盡的感情,溫柔地打動你心底的柔情。
所以其實總歸來講,最欣賞的還是OLC的這首,如果要苛刻一點的話,可能就是遺憾當時的MB還不夠情深動人吧,從唸歌到唱歌總是要經歷一段歲月的磨練的,如果十年後的MB可以跟Rebecca搭的話一定動人之極!
名詞解釋~
小M---Marius,中譯 馬里歐,革命軍中的一員,與Cosette陷入熱戀
大C---長大後的Cosette,中譯 珂塞特,尚萬強的養女,芳婷的女兒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LM最輝煌夢幻的卡司群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最原始的英文版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除V叔還是由寇叔演出外,其餘角色全由美國人演出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LM唯一完整的錄音版本,演員來自世界各地
【青澀的愛 小M與大C篇】
先說大C吧,說實話,TAC的Judy Kuhn實在是整場音樂會最大的敗筆,高音唱得吃力不說,她的年紀早過了愛幻想的少女年華,一個四五十歲的聲音唱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怎麼聽怎麼怪。更重要的是,她的音域根本不適合唱大C,在最後收音的地方,三重唱是分三層的---底層是小M飄著,中層是小E,頂在最上層的是大C,所以大C的高音不但要漂亮還要持久,能夠拖住尾音,無奈TAC的Judy在第二次唱到這個音時,最後撐不住,硬生生從那個音高跌了下來,著實令人不敢領教。
OLC的Rebecca Caine怎一個讚字了得,OLC是四版中我最後一個聽到的版本,一聽Rebecca的聲音就讚一聲:「是了!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C,其他都不太及格!」她的聲音好清好亮,帶著一絲夢幻,整個角色被她唱得如同活生生走出來一般。Rebecca原是唱歌劇出身的,她的高音功力只能用「完美」兩字來形容,再加上這首曲子在這最原始的OLC中叫做「Love Montage」,前面一段是後面三版全都刪掉的大C的獨唱,那段旋律美啊!美得讓大C整個飄起來了!Cosette在長大後就成了個花瓶,不要說沒有單獨表現的機會,連自己的主題旋律都沒有,這段原始的版本給了大C唱自己心聲的機會,是個很讓人驚喜的處理。OLC在這段的完美之處就是小M是大名鼎鼎的MB,不要忘了,MB就是以此角嶄露頭角的。OLC時儘管他許多情緒處理和技巧上都遠遠不如後來的表現,然而這段的清純卻相當適合當時年僅26歲的他,天真、青澀、緊張…唱得實在是叫人舒服啊!
OBC的大C便是臭名遠播的Judy Kuhn,此處的表現比十年後好一些,至少沒有扯著嗓子嘶吼。不是我在說,OBC實在不愧為最失敗的版本…Judy糟也就算了,連小M都徹底失敗,飾演小M的David Bryant的聲音又沙又啞,唱歌不帶半點感情,聽起來活像四十歲的中年僵硬男人,兩個配在一起似乎也沒產生負負得正的效果,怎一個糟字了得!再加上後面一個有氣無力喘著氣的小E,OBC的這段啊…我真的只能大搖其頭!
CSR的大C是Tracey Shayne,在之前某篇單論CSR的文章中曾提到這位大C不錯,不過擁有了四版本後才發現,所謂的不錯祇是跟Judy比而已,Tracey的確實有把大C的少女情懷唱出來,但卻唱得太嗲太小孩子氣了,感覺很長不大(其實好像大C這角色本身就從沒長大過…),聽著也很不舒服;此處的小M與OLC一樣是MB,不過顯然爐火純青了許多,聲音中蘊含了更多深刻細膩的感情,雖然一直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瘋狂喜愛MB,但我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很適合演這種深情款款的角色,他的聲音裡總是自然而然的包含了無盡的感情,溫柔地打動你心底的柔情。
所以其實總歸來講,最欣賞的還是OLC的這首,如果要苛刻一點的話,可能就是遺憾當時的MB還不夠情深動人吧,從唸歌到唱歌總是要經歷一段歲月的磨練的,如果十年後的MB可以跟Rebecca搭的話一定動人之極!
《貓》又要來了...哀怨一嘆...(喜愛《貓》者勿入)
嗯~今天亂轉新聞的時候偶然轉到的~
好像是說....明年一月~《貓》又要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超級火大!!!
煩耶!
掐指一算,就我所知道的,《貓》前前後後已經來了三四次了!
同是劇場沙皇卡麥隆的得意之作,卡大叔的資源分配怎麼這麼不均啊!!!(好啦~我知道可能這劇大部分的版權在TRU手裡,韋伯自己掌控著~)
這不~四大音樂劇---《悲慘世界》、《西貢小姐》、《歌劇魅影》、《貓》~算來算去也只有兩個來過台灣~
《歌劇魅影》算是在盼了八、九年後總算在今年年初給盼來了~
可是你自己去問問香港,上回《歌劇魅影》在香港公演也是九年前的事了!
這《貓》怎麼就這麼閒幾乎年年來呢!!
更可恨的是---我家《悲慘世界》到底什麼時候要來啊!!!
搞來搞去都是韋伯的作品,弄得台灣小老百姓除了「大提琴只知馬友友、男高音只知三大、女高音只知莎拉」之外,還要再多一項---「音樂劇只知有韋伯」.....貧乏到一種難以忍受的地步......
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一直來!!
據說兩廳院原本打算在今年引進《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的~
但因為考慮到經費不足以負擔兩部大型豪華音樂劇的支出~所以決定優先選擇"他們認為"人氣指數較高的《歌劇魅影》!
當真氣死人~中國大陸本土第一個引進的西方音樂劇就是《悲慘世界》,台灣又何必如此瞧不起自己觀眾的水準!?
難道就認定咱們沒多少人看得懂《悲慘世界》的內涵嗎??
不過......好啦~我知道經費是一個很大的考量因素~
四大名劇中大概以《貓》的道具最不費事了~幾罐化妝品+一個大垃圾場就差不多了~
其餘如《歌劇魅影》的搭建巴黎歌劇院的配備,足以裝滿兩架貨機~
《悲慘世界》的街壘道具要命的大,再加上每到一處都必須拆除當地劇院的前排座位,以搭建劇中獨特的旋轉舞台....大概兩廳院想到心底就毛毛的吧~
再如《西貢小姐》許是因為直昇機和凱迪拉克轎車這兩項成名道具的不易搬運,甚至連美國本地都很少聽到有巡演團的....
唉~苦苦的等~癡癡的等喔~
看看台灣人什麼時候有福氣等到《悲慘世界》~
不過咱們也別指望能有大陸觀眾那麼五星級的待遇.....
當年卡大叔一通電話召來高齡的寇叔重新扮演Vajean....當真羨慕死全世界的劇迷~
卡大叔是個商業金頭腦,要不是大陸市場大、潛力強,他有必要這麼賣面子請寇叔來鼎力相助嗎~
也不用指望他會給台灣這種待遇......
好啦~現在我也不苛求了~只要能看到現場版我不在意卡司強不強了~
大不了聲音入我耳的時候自動轉化成十週年的音質.....
可是~真的好想感受一下現場的感染力啊!!!
不要逼我瘋得跑去英國看.......@@
好像是說....明年一月~《貓》又要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超級火大!!!
煩耶!
掐指一算,就我所知道的,《貓》前前後後已經來了三四次了!
同是劇場沙皇卡麥隆的得意之作,卡大叔的資源分配怎麼這麼不均啊!!!(好啦~我知道可能這劇大部分的版權在TRU手裡,韋伯自己掌控著~)
這不~四大音樂劇---《悲慘世界》、《西貢小姐》、《歌劇魅影》、《貓》~算來算去也只有兩個來過台灣~
《歌劇魅影》算是在盼了八、九年後總算在今年年初給盼來了~
可是你自己去問問香港,上回《歌劇魅影》在香港公演也是九年前的事了!
這《貓》怎麼就這麼閒幾乎年年來呢!!
更可恨的是---我家《悲慘世界》到底什麼時候要來啊!!!
搞來搞去都是韋伯的作品,弄得台灣小老百姓除了「大提琴只知馬友友、男高音只知三大、女高音只知莎拉」之外,還要再多一項---「音樂劇只知有韋伯」.....貧乏到一種難以忍受的地步......
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一直來!!
據說兩廳院原本打算在今年引進《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的~
但因為考慮到經費不足以負擔兩部大型豪華音樂劇的支出~所以決定優先選擇"他們認為"人氣指數較高的《歌劇魅影》!
當真氣死人~中國大陸本土第一個引進的西方音樂劇就是《悲慘世界》,台灣又何必如此瞧不起自己觀眾的水準!?
難道就認定咱們沒多少人看得懂《悲慘世界》的內涵嗎??
不過......好啦~我知道經費是一個很大的考量因素~
四大名劇中大概以《貓》的道具最不費事了~幾罐化妝品+一個大垃圾場就差不多了~
其餘如《歌劇魅影》的搭建巴黎歌劇院的配備,足以裝滿兩架貨機~
《悲慘世界》的街壘道具要命的大,再加上每到一處都必須拆除當地劇院的前排座位,以搭建劇中獨特的旋轉舞台....大概兩廳院想到心底就毛毛的吧~
再如《西貢小姐》許是因為直昇機和凱迪拉克轎車這兩項成名道具的不易搬運,甚至連美國本地都很少聽到有巡演團的....
唉~苦苦的等~癡癡的等喔~
看看台灣人什麼時候有福氣等到《悲慘世界》~
不過咱們也別指望能有大陸觀眾那麼五星級的待遇.....
當年卡大叔一通電話召來高齡的寇叔重新扮演Vajean....當真羨慕死全世界的劇迷~
卡大叔是個商業金頭腦,要不是大陸市場大、潛力強,他有必要這麼賣面子請寇叔來鼎力相助嗎~
也不用指望他會給台灣這種待遇......
好啦~現在我也不苛求了~只要能看到現場版我不在意卡司強不強了~
大不了聲音入我耳的時候自動轉化成十週年的音質.....
可是~真的好想感受一下現場的感染力啊!!!
不要逼我瘋得跑去英國看.......@@
2006年12月2日 星期六
恭賀!最新消息~Philip Quast再獲提名!
剛剛從倫敦傳來了好消息~
傳奇男中音Philip Quast憑著在《Evita》中精湛的演技~獲得了Theatregoers' Choice Awards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不要懷疑....真的是最佳男主角....不要問我為什麼Peron會變男主角~我哪知道....@@)
嗯~其實這個消息頗讓人納悶.....
對《Evita》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
Philip演的Peron上校明明就是個男配角~
好啦......你硬要說是第二男主也行,反正全劇裡有點份量的男人也沒幾個~
而更弔詭的是.....本劇第一男主角Che卻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
(捏....不知道劇組現在的氣氛會不會很尷尬....可憐的PQ~)
以配角的戲份搶走主角的獎項....
這對PQ來講這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三座奧立佛獎似乎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讓他老人家是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嘖嘖~
(他唯一能做到的低調方式大概就是把獎座送回澳洲給父母睹物思人...獎座對這對兒子遠在大半個地球外的父母的意義似乎比對他自己大~)
不過我還是很驚訝啊......
因為《Evita》中Peron的戲份真的是少得可憐~
若不是女主角Eva一直頂著"Peron夫人"的光環....估計大家應該很容易自動忽略掉Peron這個角色~
Anyway~PQ這回以配角戲份競爭主角獎項,怕是相當不容易的了~
不過據說他在《Evita》中的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想我們飛大看完整場回來就急著找Peron到底是誰演的....(這個笨蛋!!!)
嘿嘿~沒關係~以配角獲主角提名已經是一大肯定!!!
等著明年2月瞧瞧咱們PQ老大會不會拿獎囉!!!
唉~所以說有的人啊~優秀就是優秀~
你不給他主角戲份,照樣蓋不住他的光芒!!
傳奇男中音Philip Quast憑著在《Evita》中精湛的演技~獲得了Theatregoers' Choice Awards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不要懷疑....真的是最佳男主角....不要問我為什麼Peron會變男主角~我哪知道....@@)
嗯~其實這個消息頗讓人納悶.....
對《Evita》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
Philip演的Peron上校明明就是個男配角~
好啦......你硬要說是第二男主也行,反正全劇裡有點份量的男人也沒幾個~
而更弔詭的是.....本劇第一男主角Che卻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
(捏....不知道劇組現在的氣氛會不會很尷尬....可憐的PQ~)
以配角的戲份搶走主角的獎項....
這對PQ來講這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三座奧立佛獎似乎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讓他老人家是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嘖嘖~
(他唯一能做到的低調方式大概就是把獎座送回澳洲給父母睹物思人...獎座對這對兒子遠在大半個地球外的父母的意義似乎比對他自己大~)
不過我還是很驚訝啊......
因為《Evita》中Peron的戲份真的是少得可憐~
若不是女主角Eva一直頂著"Peron夫人"的光環....估計大家應該很容易自動忽略掉Peron這個角色~
Anyway~PQ這回以配角戲份競爭主角獎項,怕是相當不容易的了~
不過據說他在《Evita》中的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想我們飛大看完整場回來就急著找Peron到底是誰演的....(這個笨蛋!!!)
嘿嘿~沒關係~以配角獲主角提名已經是一大肯定!!!
等著明年2月瞧瞧咱們PQ老大會不會拿獎囉!!!
唉~所以說有的人啊~優秀就是優秀~
你不給他主角戲份,照樣蓋不住他的光芒!!
終於知道她是誰了...
{###_angalagna/6/1138602052.jpg_###}
話說~上上個月悲慘世界21週年時找到了這張照片~
話說~本小姐我對著照片納悶了快兩個月...這女的到底是誰...
若不是知道咱家Philip只有三個兒子,我真會很衝動的說出這應該是他的女兒.....@@
不過謎底總有揭曉的一天~在網路上晃啊晃的就晃出答案來了!
答案是.....這是今年Evita復排版中的Eva!!!!
..........大驚!!!!
是她太過嬌小還是我家PQ太大隻!?
怎麼樣也很難想像這兩人演一對夫妻.......><
安德魯˙洛伊˙韋伯1978年的名作《Evita》(中譯《艾薇塔》或《阿根廷別爲我哭泣》)應觀眾要求~今年七月在倫敦重排上演~
據說當時《Evita》劇組與《Sound of Music》(中譯《真善美》)劇組搶人搶得震天響~
兩個劇組都拼命的在搶我家Philip Quast,不過兩者倒是有個共通點....就是戲份都少得可憐~~~
最後PQ選擇了《Evita》中的Peron上校一角,從今年七月開始演出,合約是簽到明年四月~(在倫敦的朋友們~快!去見識一下咱們小警察的現場魅力,外加去堵個門來張簽名和照片什麼的~)
陸陸續續的~《Evita》已經出了許多宣傳短片,沒福氣在倫敦的也只能透過這些影片過過乾癮~
對他們這回在Eva上的選角我是極其不滿意的~
可能是因為我聽的1976概念版中,Eva太純了,我很不能接受這樣一個臉部線條剛硬的女孩子~
而讓PQ去演Peron,角色性質是對了,但未免太過大才小用了,叫我們PQ每天進劇場演兩個多小時幾近花瓶的角色!?
唉.....雖然說PQ自己不是很在意這種事啦,但是看到我們這些《悲慘世界》迷們心中經典的小警察Javert跑去演花瓶實在不能不怨嘆.....
今天又發現了這對組合的另一個問題~
這兩人的身材差得未免太多了一點~~~~@@
PQ的體型幾乎是她的兩倍大啊!!
是啦~跳探戈的時候是很方便,PQ一下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把她舉過頭頂~
可是接吻的時候....這高度就有點懸殊的說....
嗯~今天看到的片段可能是最初的宣傳影片~
PQ的舞步尚顯生澀,每次抱起Eva時都顯得很生硬,而且彎腰時還會擠出雙下巴來~~~(很壞的偷笑ing~)
不過在後來的Montage中就好了很多了~
跳得很有力~
不知道是不是有刻意減肥~感覺比起七月初瘦了很多~跟這個Eva的感覺合了很多~
不過看著這張《悲慘世界》21週年慶典的照片~突然有點小納悶.....
我記得慶典當天是英倫時間的星期六吧!?
怎麼這兩個人晚上都不用演《Evita》嗎??
難不成劇院貼上公告:很抱歉~因為Peron夫婦現在正在對面的皇后劇院裡,所以今天停演~~~
ㄎㄎㄎ~那可有趣了!
話說~上上個月悲慘世界21週年時找到了這張照片~
話說~本小姐我對著照片納悶了快兩個月...這女的到底是誰...
若不是知道咱家Philip只有三個兒子,我真會很衝動的說出這應該是他的女兒.....@@
不過謎底總有揭曉的一天~在網路上晃啊晃的就晃出答案來了!
答案是.....這是今年Evita復排版中的Eva!!!!
..........大驚!!!!
是她太過嬌小還是我家PQ太大隻!?
怎麼樣也很難想像這兩人演一對夫妻.......><
安德魯˙洛伊˙韋伯1978年的名作《Evita》(中譯《艾薇塔》或《阿根廷別爲我哭泣》)應觀眾要求~今年七月在倫敦重排上演~
據說當時《Evita》劇組與《Sound of Music》(中譯《真善美》)劇組搶人搶得震天響~
兩個劇組都拼命的在搶我家Philip Quast,不過兩者倒是有個共通點....就是戲份都少得可憐~~~
最後PQ選擇了《Evita》中的Peron上校一角,從今年七月開始演出,合約是簽到明年四月~(在倫敦的朋友們~快!去見識一下咱們小警察的現場魅力,外加去堵個門來張簽名和照片什麼的~)
陸陸續續的~《Evita》已經出了許多宣傳短片,沒福氣在倫敦的也只能透過這些影片過過乾癮~
對他們這回在Eva上的選角我是極其不滿意的~
可能是因為我聽的1976概念版中,Eva太純了,我很不能接受這樣一個臉部線條剛硬的女孩子~
而讓PQ去演Peron,角色性質是對了,但未免太過大才小用了,叫我們PQ每天進劇場演兩個多小時幾近花瓶的角色!?
唉.....雖然說PQ自己不是很在意這種事啦,但是看到我們這些《悲慘世界》迷們心中經典的小警察Javert跑去演花瓶實在不能不怨嘆.....
今天又發現了這對組合的另一個問題~
這兩人的身材差得未免太多了一點~~~~@@
PQ的體型幾乎是她的兩倍大啊!!
是啦~跳探戈的時候是很方便,PQ一下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把她舉過頭頂~
可是接吻的時候....這高度就有點懸殊的說....
嗯~今天看到的片段可能是最初的宣傳影片~
PQ的舞步尚顯生澀,每次抱起Eva時都顯得很生硬,而且彎腰時還會擠出雙下巴來~~~(很壞的偷笑ing~)
不過在後來的Montage中就好了很多了~
跳得很有力~
不知道是不是有刻意減肥~感覺比起七月初瘦了很多~跟這個Eva的感覺合了很多~
不過看著這張《悲慘世界》21週年慶典的照片~突然有點小納悶.....
我記得慶典當天是英倫時間的星期六吧!?
怎麼這兩個人晚上都不用演《Evita》嗎??
難不成劇院貼上公告:很抱歉~因為Peron夫婦現在正在對面的皇后劇院裡,所以今天停演~~~
ㄎㄎㄎ~那可有趣了!
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紀念---一年前的今天
一年前的今天是運動會
還記得~大一上學期我過得很不開心
那天下午~偷偷從山頂操場溜下來,獨自一人逛到圖書舊館,心血來潮,想到老弟大力推薦的《悲慘世界》,閒來無事,索性就看了起來~
其實我要坦白說,昨天帶同學看的時候他是整個人繃了三個小時認認真真的看完(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旁邊使他不得不認真看~),而其實我當年第一次看的時候是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旅店老闆出場的時候稍微醒了一下吧,其他偉大的歌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但也或許因為這樣,《悲慘世界》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雜或龐大,而是我只catch到了我醒過來看到的那個點…,其實今天再回頭來看,才發覺對於第一次接觸《悲慘世界》而又沒個識途老馬在旁邊解說的人來說,大概真的會覺得很雜亂,我自己是因為睡著,而上學期跟我一起做報告的人是因為我邊放邊講解劇情、演員資料、背景管絃樂。
其實,一年前的今天,在圖書館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大概也就幾個點吧,包括難以忽略的大合唱One Day More、Bring Him Home後面那個要命的長音、還有就是Javert自殺了…剛看完並沒有馬上瘋狂喜愛,而是淡淡卻深刻的哀愁,我問自己,在我對人性完全失望的那刻,你是要告訴我這世界上真的有像Valjean這樣的人存在?那天哭,也說不清是為什麼而哭,但哭過之後也只覺得沉甸甸的很不好受,對這部劇的印象也僅停留在普通而已,只是Javert自殺的那段始終在我心底縈繞不去,好奇著這個劇本究竟有多深的深度才能這樣探討真實的人性~
也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次真真正正愛上《悲慘世界》的,或許是在之前的走馬看花,或許是在電腦前細細品味每個畫面的時刻,又或者…最深刻的愛是從上學期的報告而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像把一首歌反覆聽個十遍以上,第一遍聽歌者的情感詮釋,第二遍聽歌者的技巧,第三遍聽曲式的鋪排,第四遍聽管絃樂的架構,第五遍聽配器的使用,第六遍研究歌詞的深意,第七遍穿插著找各主題動機……,十週年全劇一共41首,全部都是我來聽來寫,再加上報告前後的本劇緣起、幕後功臣、演員介紹等等我也不想請人代筆,半個學期的時間,全部搞定交出去,最後那個禮拜我根本就天天做到凌晨五點…
但是林老師說對了,收穫最多的是我自己…我的組員可能在這以後對《悲慘世界》還是懵懵懂懂,又或是只聽我說說那樣的走馬看花,但我自己在這當中的學習卻是十分珍貴的。剛開始的幾首很花時間,有時候聽個兩三遍都不一定聽得到你要注意的那個點,但漸漸越來越快,到後來甚至可以一遍當中同時聽幾個面向的東西…。自己尋找主導動機並爲之定義命名也是很有趣的事,當然有時候找那段音樂找得很頭大,不過好在之前就對整個十週年夠熟,流程和每首過渡旋律也差不多都能背了,而且當你真的找到你要的那段,或是聽到第九遍十遍猛然間發現怎麼背景會是這個旋律的時候,那種豁然開朗明白了編曲和作曲者心意的感覺真的非常美妙!!這也奠定了我日後對喜歡的CD能夠很快抓到重點寫評,也使我往後對許多只有出CD的演出都能很準確的catch到演員所要表達的東西,常常CD聽一聽~就寫寫說我覺得應該怎樣…結果後來有人上官方網站找還果真被我猜到,尤其是十週年的演員,根本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悲慘世界》包含的面向很廣,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一開始最喜歡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爲了學生們的陣亡而落淚;後來則是愛上 “One Day More”的霸氣、 “The Confrontation”的火花四射、 “Stars”的豪情澎湃、 “Bring Him Home”的愛與犧牲……
這一年來,一步步的,看到《悲慘世界》的每一個面向;更一步步的,愛上她每個不同的層面,她給我的感覺是…我永遠也別想看透她有多深有多廣,永遠永遠都有新的驚喜和領會。
然而,不變的是,那從一開始就輕輕撥動我心弦的漂亮合聲---
Take my hands
And lead me to salvation
Take my love
For love is everlasting
And remember the truth that once was spoken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編劇在首演前的第一次彩排就不斷對演員們強調:這是一部關於上帝的音樂劇。是的,廣泛紛雜的《悲慘世界》若要用一個主題囊括,那個主題就是---救贖、愛與犧牲。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耶穌,因為有神所預備的救贖,帶來十字架上永遠不死的愛與犧牲,兩千年來在人間一遍又一遍傳唱著同樣的故事,感動世世代代的人心。世界或許悲慘,但這點愛的光芒卻也永恆不墜。
還記得~大一上學期我過得很不開心
那天下午~偷偷從山頂操場溜下來,獨自一人逛到圖書舊館,心血來潮,想到老弟大力推薦的《悲慘世界》,閒來無事,索性就看了起來~
其實我要坦白說,昨天帶同學看的時候他是整個人繃了三個小時認認真真的看完(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旁邊使他不得不認真看~),而其實我當年第一次看的時候是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旅店老闆出場的時候稍微醒了一下吧,其他偉大的歌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但也或許因為這樣,《悲慘世界》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雜或龐大,而是我只catch到了我醒過來看到的那個點…,其實今天再回頭來看,才發覺對於第一次接觸《悲慘世界》而又沒個識途老馬在旁邊解說的人來說,大概真的會覺得很雜亂,我自己是因為睡著,而上學期跟我一起做報告的人是因為我邊放邊講解劇情、演員資料、背景管絃樂。
其實,一年前的今天,在圖書館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大概也就幾個點吧,包括難以忽略的大合唱One Day More、Bring Him Home後面那個要命的長音、還有就是Javert自殺了…剛看完並沒有馬上瘋狂喜愛,而是淡淡卻深刻的哀愁,我問自己,在我對人性完全失望的那刻,你是要告訴我這世界上真的有像Valjean這樣的人存在?那天哭,也說不清是為什麼而哭,但哭過之後也只覺得沉甸甸的很不好受,對這部劇的印象也僅停留在普通而已,只是Javert自殺的那段始終在我心底縈繞不去,好奇著這個劇本究竟有多深的深度才能這樣探討真實的人性~
也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次真真正正愛上《悲慘世界》的,或許是在之前的走馬看花,或許是在電腦前細細品味每個畫面的時刻,又或者…最深刻的愛是從上學期的報告而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像把一首歌反覆聽個十遍以上,第一遍聽歌者的情感詮釋,第二遍聽歌者的技巧,第三遍聽曲式的鋪排,第四遍聽管絃樂的架構,第五遍聽配器的使用,第六遍研究歌詞的深意,第七遍穿插著找各主題動機……,十週年全劇一共41首,全部都是我來聽來寫,再加上報告前後的本劇緣起、幕後功臣、演員介紹等等我也不想請人代筆,半個學期的時間,全部搞定交出去,最後那個禮拜我根本就天天做到凌晨五點…
但是林老師說對了,收穫最多的是我自己…我的組員可能在這以後對《悲慘世界》還是懵懵懂懂,又或是只聽我說說那樣的走馬看花,但我自己在這當中的學習卻是十分珍貴的。剛開始的幾首很花時間,有時候聽個兩三遍都不一定聽得到你要注意的那個點,但漸漸越來越快,到後來甚至可以一遍當中同時聽幾個面向的東西…。自己尋找主導動機並爲之定義命名也是很有趣的事,當然有時候找那段音樂找得很頭大,不過好在之前就對整個十週年夠熟,流程和每首過渡旋律也差不多都能背了,而且當你真的找到你要的那段,或是聽到第九遍十遍猛然間發現怎麼背景會是這個旋律的時候,那種豁然開朗明白了編曲和作曲者心意的感覺真的非常美妙!!這也奠定了我日後對喜歡的CD能夠很快抓到重點寫評,也使我往後對許多只有出CD的演出都能很準確的catch到演員所要表達的東西,常常CD聽一聽~就寫寫說我覺得應該怎樣…結果後來有人上官方網站找還果真被我猜到,尤其是十週年的演員,根本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悲慘世界》包含的面向很廣,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一開始最喜歡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爲了學生們的陣亡而落淚;後來則是愛上 “One Day More”的霸氣、 “The Confrontation”的火花四射、 “Stars”的豪情澎湃、 “Bring Him Home”的愛與犧牲……
這一年來,一步步的,看到《悲慘世界》的每一個面向;更一步步的,愛上她每個不同的層面,她給我的感覺是…我永遠也別想看透她有多深有多廣,永遠永遠都有新的驚喜和領會。
然而,不變的是,那從一開始就輕輕撥動我心弦的漂亮合聲---
Take my hands
And lead me to salvation
Take my love
For love is everlasting
And remember the truth that once was spoken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編劇在首演前的第一次彩排就不斷對演員們強調:這是一部關於上帝的音樂劇。是的,廣泛紛雜的《悲慘世界》若要用一個主題囊括,那個主題就是---救贖、愛與犧牲。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耶穌,因為有神所預備的救贖,帶來十字架上永遠不死的愛與犧牲,兩千年來在人間一遍又一遍傳唱著同樣的故事,感動世世代代的人心。世界或許悲慘,但這點愛的光芒卻也永恆不墜。
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 Part4---Valjean's Soliloquy
嗯亨~最近很多人開始迷上悲慘世界~
讓我又開始手癢,再度下定決心要繼續把分析貼完~~~
嘖嘖~之前介紹了兩首吧~現在來個第三首吧!
3. Valjean’s Soliloquy
從 “What have I done”到 “Just for stealing a mouth of bread”的配樂很重很緊張,表達了Valjean內心的強烈衝突,既想到主教的善良與自己的自慚形穢,一方面卻又難以忘懷為了一口麵包所忍受的十九年羞辱,尤其唱到最後三個字,還是恨恨的,還是對這樣一個不成比例的代價難以釋懷。此處背景管絃樂中不斷強力放送的還是「苦難」主題的兩個音,彷彿一種掙不開的枷鎖籠罩著Valjean。
從 “Yet why did I allow that man…”到 “This world that always hated me!”音樂放柔,此時的Valjean再度想到主教的善,在其中三句的尾音“other”、 “trust”、 “brother”,Colm使用一點點氣音,帶出了他心底的柔軟和善良,不過最後一句的 “hate”拔高還是又夾了難以平息的怨恨;到了 “Take an eye for an eye”因想到原先極端的做人原則,音樂拔高又加重,最後一個字 “known”的收音小小的破了一下,激烈的情緒衝突已達到高點;從 “One word from him and I'd be back”開始Valjean繼續掙扎,內心羞愧又猶豫,最後一句“Is there another way to go?”則帶著無限的疑惑;最後一段 “I ‘m reaching but I fall~”,開始時聲音仍然困惑迷茫,整個配樂凝滯不前,到”I’ll escape now from the world~”,他終於頓悟,音樂開始流轉,最後一個激烈地長音叫完,背景隨即出現 “One Day More”的前奏,流動的音型象徵戰勝掙扎,更象徵了明日的希望,與之後的 “Who Am I”及 “One Day More”(兩首曲子主旋律相同)遙遙呼應。
本段的曲調與第二幕後面 “Javert's Suicide”完全一樣,巧妙象徵了兩個角色的對比性。另外,一直很讚嘆LM英文作詞者的功力,此劇的成功作詞者是很大的關鍵,這也是LM遠勝荀白克另一部作品Miss Saigon的原因,尤其在這種半說半唱的獨白唱段,Valjean的掙扎和回憶主教所給他的感動,乃至最後蛻變完成的歌詞都帶有濃重基督信仰的色彩,他生命更新的歷程正如每個基督徒決心歸主時所經歷過的掙扎,看Valjean的成長,基督徒當是深有共鳴的!
讓我又開始手癢,再度下定決心要繼續把分析貼完~~~
嘖嘖~之前介紹了兩首吧~現在來個第三首吧!
3. Valjean’s Soliloquy
從 “What have I done”到 “Just for stealing a mouth of bread”的配樂很重很緊張,表達了Valjean內心的強烈衝突,既想到主教的善良與自己的自慚形穢,一方面卻又難以忘懷為了一口麵包所忍受的十九年羞辱,尤其唱到最後三個字,還是恨恨的,還是對這樣一個不成比例的代價難以釋懷。此處背景管絃樂中不斷強力放送的還是「苦難」主題的兩個音,彷彿一種掙不開的枷鎖籠罩著Valjean。
從 “Yet why did I allow that man…”到 “This world that always hated me!”音樂放柔,此時的Valjean再度想到主教的善,在其中三句的尾音“other”、 “trust”、 “brother”,Colm使用一點點氣音,帶出了他心底的柔軟和善良,不過最後一句的 “hate”拔高還是又夾了難以平息的怨恨;到了 “Take an eye for an eye”因想到原先極端的做人原則,音樂拔高又加重,最後一個字 “known”的收音小小的破了一下,激烈的情緒衝突已達到高點;從 “One word from him and I'd be back”開始Valjean繼續掙扎,內心羞愧又猶豫,最後一句“Is there another way to go?”則帶著無限的疑惑;最後一段 “I ‘m reaching but I fall~”,開始時聲音仍然困惑迷茫,整個配樂凝滯不前,到”I’ll escape now from the world~”,他終於頓悟,音樂開始流轉,最後一個激烈地長音叫完,背景隨即出現 “One Day More”的前奏,流動的音型象徵戰勝掙扎,更象徵了明日的希望,與之後的 “Who Am I”及 “One Day More”(兩首曲子主旋律相同)遙遙呼應。
本段的曲調與第二幕後面 “Javert's Suicide”完全一樣,巧妙象徵了兩個角色的對比性。另外,一直很讚嘆LM英文作詞者的功力,此劇的成功作詞者是很大的關鍵,這也是LM遠勝荀白克另一部作品Miss Saigon的原因,尤其在這種半說半唱的獨白唱段,Valjean的掙扎和回憶主教所給他的感動,乃至最後蛻變完成的歌詞都帶有濃重基督信仰的色彩,他生命更新的歷程正如每個基督徒決心歸主時所經歷過的掙扎,看Valjean的成長,基督徒當是深有共鳴的!
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再論悲慘世界十週年---一言難盡的感動
The 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was amazing too. Everyone was so scared, partly because it was being filmed, but also because you realised that half the people behind you had sung the same role before. It was wonderful, though, because everyone there were friends, fans and family.
上PQ的官網查資料,在某段不相干的訪問中,無意中看到這段話~
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聽到十週年上的演員談到有關這場歷史性音樂盛宴的感想~
LM十週年讓劇迷們過足了癮,最強的卡司群,最優秀的合唱團,最氣勢磅礡的管弦樂團,最內行的觀眾,最深刻的表演…
這場盛會,台上台下的感動交織成一片~
對珍貴的TAC,我是愛不釋手,戀上至今一年多來,沒有一天不聽…
往後拿到的所有LM版本全都以此為準~
對這些演員敬佩讚嘆之餘,卻也覺得反正他們早成經典,唱來應該是駕輕就熟的~
卻從沒想過…在台上的他們,心中有什麼樣的感覺~
誠如PQ所說,大家都很緊張,一方面這將會現場收錄成DVD,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你知道在你背後一半的人都曾演過同樣的角色…
現場收錄的確是一件令演員們緊張的事~
音樂會的現場其實因為許多因素的影響,觀眾再怎麼厲害也很難全神貫注去抓你聲音中的毛病,何況這樣的盛會大家一定是High到爆!
但是無奈卡麥隆大哥宣布要收錄CD和DVD~
如此一來~每一個細節的轉換,每一點聲音的瑕疵都能被挑出來~
LM前三個版本都是進錄音室錄的,不好可以重來,不夠可以再修~
但一個現場收錄的版本如果要永垂不朽,考驗的是演員們在現場的功力,既要努力在肢體語言上滿足現場觀眾的要求,更要兼顧歌聲上的毫無瑕疵,情緒上完美的表達~
實在很難想像,在這樣的場合下,他們怎麼還能將每一首曲子唱到不僅完美,而且是達到昇華的地步~情緒的掌控之細膩巧妙,禁得起不同層次的理解~
在最初評TAC時我就說過~這是一場高手過招的音樂會~
卡司群實在太強,台下觀眾全是頭號劇迷,不要說這些~後來陸續知道,就連背後的大合唱團也有一堆來頭不小的人物~
譬如現在倫敦現任Valjean就是當天合唱團中的一員~
那一個夜晚,在你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都是星光熠熠~
幾個主要演員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了~
滿劇院都是耳朵已經刁得不能再刁的人…你不能有一絲一毫會被抓包的缺點~
全世界公認的經典Javert---Philip Quast在多次受訪中不只一次提到,LM十週年是他演員生涯中最困難也是最緊張的一次表演~
很大的壓力~
台上高手環伺,台下沒有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人~連後台都坐了17個國家的Valjean!
我不知道還有哪場音樂會能給演員們的抗壓性這麼大的挑戰~
然而,TAC的珍貴就在於---他們將這些壓力昇華了…
整場音樂會中,我看到的不是緊張的演員,而是一群因為英雄惜英雄而互相激盪彼此潛力的精英~
沒有一個版本的 “The Confrontation”能有那麼亮眼的火花,因為這是當世兩大經典激盪出的結果~兩人一起喊出的 ‘Javert’,在時間和力度的拿捏上表現得天衣無縫~
沒有一個版本有那樣波瀾狀闊的 “One Day More”,所有演員在自己唱段的成熟外再加上質量俱優的合唱團,讓這首大合唱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看到十週年~識貨的人會感動,那是一種被一群精英震撼的感動!
終你一生都很難看到這麼陣容堅強的卡司,難怪卡麥隆敢帶點狂傲的在封面標上斗大的標題---DREAM CAST!!!
因為恐怕在此之前,這樣的組合根本是劇迷們連作夢都不敢想的~
當晚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的5000人是幸運的~我完全沒法在腦袋裡想像當晚現場的氣氛會是怎樣的激動人心,他們真的是這世上最幸福的劇迷~
那晚的演員沒有一個能夠忘懷當時的情景,當人們問Philip Quast是否還會再出演Javert時~
他的回答是---不!因為再也沒有什麼能夠超越皇家艾柏特音樂廳的那個晚上~
是的,那是個巔峰,是這齣音樂劇傲然炫示自己無與倫比的成就的一刻~
所有能看到這張DVD的觀眾是幸運的,我們有機會見證這個音樂劇的奇蹟~
更重要的是,我們跟這些人還活在同一個年代,這些經典都還沒有逝去,都還活躍在英美的舞台上~
我常問~Colm Wilkinson 62歲的年紀,我們還能看到他唱多久?
Michael Ball這幾年健康頻頻亮紅燈,我們還能有多少機會看他又唱又跳?
Philip Quast比起十週年又蒼老了不少,從近期訪問看來他也有些吃不消這種長期演出了~
LM十週年音樂會絕對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它將會永存後世,告訴往後無數代的音樂劇迷它曾經的彪炳戰功~
它會讓一代又一代音樂劇迷看到這些經典的演員如何創造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如此看來,演員們那天龐大的壓力與緊張是值了~他們留下的是不朽的作品~
只想好好把握這不多的光陰,珍惜這群經典還活躍的時刻,讓我以後能驕傲得告訴後輩們,我們曾經見證過他們的出色與優秀~
上PQ的官網查資料,在某段不相干的訪問中,無意中看到這段話~
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聽到十週年上的演員談到有關這場歷史性音樂盛宴的感想~
LM十週年讓劇迷們過足了癮,最強的卡司群,最優秀的合唱團,最氣勢磅礡的管弦樂團,最內行的觀眾,最深刻的表演…
這場盛會,台上台下的感動交織成一片~
對珍貴的TAC,我是愛不釋手,戀上至今一年多來,沒有一天不聽…
往後拿到的所有LM版本全都以此為準~
對這些演員敬佩讚嘆之餘,卻也覺得反正他們早成經典,唱來應該是駕輕就熟的~
卻從沒想過…在台上的他們,心中有什麼樣的感覺~
誠如PQ所說,大家都很緊張,一方面這將會現場收錄成DVD,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你知道在你背後一半的人都曾演過同樣的角色…
現場收錄的確是一件令演員們緊張的事~
音樂會的現場其實因為許多因素的影響,觀眾再怎麼厲害也很難全神貫注去抓你聲音中的毛病,何況這樣的盛會大家一定是High到爆!
但是無奈卡麥隆大哥宣布要收錄CD和DVD~
如此一來~每一個細節的轉換,每一點聲音的瑕疵都能被挑出來~
LM前三個版本都是進錄音室錄的,不好可以重來,不夠可以再修~
但一個現場收錄的版本如果要永垂不朽,考驗的是演員們在現場的功力,既要努力在肢體語言上滿足現場觀眾的要求,更要兼顧歌聲上的毫無瑕疵,情緒上完美的表達~
實在很難想像,在這樣的場合下,他們怎麼還能將每一首曲子唱到不僅完美,而且是達到昇華的地步~情緒的掌控之細膩巧妙,禁得起不同層次的理解~
在最初評TAC時我就說過~這是一場高手過招的音樂會~
卡司群實在太強,台下觀眾全是頭號劇迷,不要說這些~後來陸續知道,就連背後的大合唱團也有一堆來頭不小的人物~
譬如現在倫敦現任Valjean就是當天合唱團中的一員~
那一個夜晚,在你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都是星光熠熠~
幾個主要演員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了~
滿劇院都是耳朵已經刁得不能再刁的人…你不能有一絲一毫會被抓包的缺點~
全世界公認的經典Javert---Philip Quast在多次受訪中不只一次提到,LM十週年是他演員生涯中最困難也是最緊張的一次表演~
很大的壓力~
台上高手環伺,台下沒有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人~連後台都坐了17個國家的Valjean!
我不知道還有哪場音樂會能給演員們的抗壓性這麼大的挑戰~
然而,TAC的珍貴就在於---他們將這些壓力昇華了…
整場音樂會中,我看到的不是緊張的演員,而是一群因為英雄惜英雄而互相激盪彼此潛力的精英~
沒有一個版本的 “The Confrontation”能有那麼亮眼的火花,因為這是當世兩大經典激盪出的結果~兩人一起喊出的 ‘Javert’,在時間和力度的拿捏上表現得天衣無縫~
沒有一個版本有那樣波瀾狀闊的 “One Day More”,所有演員在自己唱段的成熟外再加上質量俱優的合唱團,讓這首大合唱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看到十週年~識貨的人會感動,那是一種被一群精英震撼的感動!
終你一生都很難看到這麼陣容堅強的卡司,難怪卡麥隆敢帶點狂傲的在封面標上斗大的標題---DREAM CAST!!!
因為恐怕在此之前,這樣的組合根本是劇迷們連作夢都不敢想的~
當晚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的5000人是幸運的~我完全沒法在腦袋裡想像當晚現場的氣氛會是怎樣的激動人心,他們真的是這世上最幸福的劇迷~
那晚的演員沒有一個能夠忘懷當時的情景,當人們問Philip Quast是否還會再出演Javert時~
他的回答是---不!因為再也沒有什麼能夠超越皇家艾柏特音樂廳的那個晚上~
是的,那是個巔峰,是這齣音樂劇傲然炫示自己無與倫比的成就的一刻~
所有能看到這張DVD的觀眾是幸運的,我們有機會見證這個音樂劇的奇蹟~
更重要的是,我們跟這些人還活在同一個年代,這些經典都還沒有逝去,都還活躍在英美的舞台上~
我常問~Colm Wilkinson 62歲的年紀,我們還能看到他唱多久?
Michael Ball這幾年健康頻頻亮紅燈,我們還能有多少機會看他又唱又跳?
Philip Quast比起十週年又蒼老了不少,從近期訪問看來他也有些吃不消這種長期演出了~
LM十週年音樂會絕對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它將會永存後世,告訴往後無數代的音樂劇迷它曾經的彪炳戰功~
它會讓一代又一代音樂劇迷看到這些經典的演員如何創造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如此看來,演員們那天龐大的壓力與緊張是值了~他們留下的是不朽的作品~
只想好好把握這不多的光陰,珍惜這群經典還活躍的時刻,讓我以後能驕傲得告訴後輩們,我們曾經見證過他們的出色與優秀~
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深夜燈下 清茶一杯 細品PQ
小小抱怨一句....天空那邊的管理介面超級囉唆難用....
我看我還是先po這再轉那好了...那邊複製文章超級麻煩....而且狂當....
在聽了三遍之後,對這張專輯的喜愛又更深了一層~
在前面回網友的留言中提過~
我很欣賞PQ在這張專輯裡所要展現的特質,因為那是一個與舞台上的冷酷截然不同的Philip~
01-Life on Earth/Four Faded Walls
這首呢,其實我覺得特殊性沒那麼高,當然~情緒的表達還是比PQ在許多音樂劇中給我的印象要強得多~
或許可以把這一曲當個暖身操吧~
02-Face of a Stranger
旋律很淡~
但是整首曲子卻流露著淡淡的哀傷與無奈....那是一種男人不足為外人道的痛苦~
看著歌詞,聽著PQ的歌聲,那種極淡的哀愁卻濃烈的縈繞在我心底~
我不知道....PQ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唱這首曲子~
其實歌詞中大半的景況與他的狀況相差無幾~
在一片淡然的歌聲中,思緒彷彿飄回1987年,Philip漂洋過海,走過大半個地球,來到英國~
帶著澳洲人的口音,在有著民族驕傲的大英帝國,他努力再努力,然後"gained some celebrity"~
然而至終~the face of a stranger的悲哀是否從未消失在他的心底?
那種離鄉背井的無奈黯然....聽得我心疼無已~
很注意聽他每次唱到"stranger"的轉折....總會讓我心裡又揪疼了一下.....
03-Lazy Afternoon
這首的旋律性不高~整體曲風聽起來真是切題之極~果然是夠"lazy"~
不過這首曲子卻很適合PQ的音域,中低音的表現相當精采~
題外話的是---這張專輯裡面雖然沒有氣勢磅礡的大曲子來表現Philip精湛的長音功力,但是他中低音域的特色還是有得到適當的展現的,還記得LM中那聲"You wear a different chain~~~",那個低音下得我直呼過癮啊!在這張專輯中PQ有很多機會展現~相當醉人~
04-I'm on Fire/Every Breath You Take
儘管大部分的人對這兩首翻唱曲都不抱什麼太高的評價~
但對於我這種第一次接觸這首曲子的人來說,對PQ的表現還是相當推崇的~
一直覺得Philip的中低音只能用"性感"兩個字來形容啊,當他擺脫了Javert的那種陰陰的冷酷之後,中低音的溫情就彷彿小火暖暖的燒著,那句"Oh-oh-oh, I'm on fire"最讓我心醉~
05- And They're Off
雖然Philip這張專輯整體風格趨於保守,但還是有些小高潮的~
個人認為這首算是一個小小的高潮,彷彿看到舞台上那個強硬的PQ再度現身,在他拉長拉高音的時候,就恍若瞧見當年Javert的身影~
或許是因為在拿到這張專輯之初我就下意識的在尋找Javert身上的色彩吧,所以聽到這裡會倍感親切~
06- Some Enchanted Evening/Hello Young Lovers
兩首曲子,選自R&H這對黃金拍檔的兩部名作《South Pacific》和《King and I》
R&H的曲風本就是走清新自然路線,而此處Philip更是增添了無限的柔情進去,他在這裡的表現應該是整張專輯溫柔的巔峰了~
之前說過了,我太習慣冷酷的PQ了,一聽之下立刻醉倒~
我想,在這次的選曲中,這兩首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了,而Philip的詮釋與曲風作了最好的搭配~
從來不知道他也可以這麼溫柔細膩,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便刻意放輕,就好像在你耳邊輕輕唱著,在靜謐的夜晚帶來無限感動~
另外,這裡很值得讚揚的就是背景的大提琴,我一直很喜歡大提琴穩重的音色的,常常在PQ一個溫柔的尾音未結束時就輕輕地予以回應,有時又不著痕跡地在後面鋪陳背景,人聲與琴聲的搭配十分別致~尤其在最後的結尾處,PQ的聲音往上飄,大提琴的聲音略略往下沉再慢慢鋪墊開來,編曲的用心看得到~
07- Color and Light
選自史帝芬桑坦的作品《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非常非常逗趣的一個改編,開頭半說半唱陳述了PQ在初接這部劇時的緊張,看他提到與老婆認認真真的跑去研究George的畫作,微笑之餘也不禁佩服這位偉大演員的敬業~
絲毫不會畫畫的Philip要飾演一位畫家,壓力夠大了~
首演之夜伴隨著長子的出生,只能說是混亂一片~
我不知道自己對英文歌詞有沒有理解錯誤,這首改編的歌詞裡透露的是PQ不為人知的趣事---現在看來是趣事,只怕當事人當時是哭笑不得…
原諒我~其實我不太知道這部劇到底講些什麼,但是PQ的敬業,我看到了~
(一個冷靜的人突然歇斯底里起來實在很有趣…唉~邊聽邊狂恨自己沒有辦法看現場!!!演唱會當下PQ的表演不知道有多精采啊~~~)
08- Finishing the Hat
同樣選自《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其實我對史帝芬桑坦的作品一直沒有很欣賞,或許他的劇整體感不錯,但若把曲子單獨抽出來聽我就深深的覺得不怎麼樣了~(跟韋伯相反啊…)
這首的風格是典型的桑坦風,其實後來陸陸續續聽了一點他的作品,大體的作曲風格就是這樣啦~
對這部劇乃至這首歌都沒什麼了解~
所以就暫且不評了~
09- Lost in the Stars
不知道是不是LM中毒太深~
我老覺得PQ在唱任何跟Stars有關的東西時,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感覺~
那種暗夜下的明亮,黑暗中的點點星光~
不同於LM “Stars”的豪氣干雲,此處的Philip明亮卻帶著溫柔~
另外,此曲的部分音域較低,可以趁機欣賞一下PQ漂亮的低音表現!
10- My Father's Hands
Philip唱這首曲子時已經44歲了,提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有一種孺慕之情~
或許父子之間的情感永遠都是最耐人尋味的吧~
這首既是特別為這場音樂會所寫的,我想歌詞中多多少少反映了PQ對父親的感懷~
這裡,PQ的表現絕對是出彩的,一個好的歌者,拿著自己真正的感情去唱時,總是能唱出一份獨特的雋永~
很喜歡PQ唱到 “They were strong, they were rough They would lift me high so I could count the stars ”這裡的感覺,很堅定、有崇敬、甚至有更多為人父之後的感慨~
有趣的是,這首曲子的結尾似乎沒有完成…留下餘韻不絕的伏筆~
(凌晨四點…我快死了~先去睡覺再說~)
11- What You'd Call a Dream
這裡,PQ的詮釋是很細膩的,頭尾的鋪陳柔到了一種極致,之後歌聲伴隨球兒高飛,輕輕的帶起一陣弧度,再慢慢落下~
然後隨著太陽的熱度再次漸漸提高力度,咬字也漸漸重了起來~
呵~在這張專輯裡很難得見他咬字如此有力度~
最後回歸起初的溫柔,只是似乎再多了一點什麼,輕輕的~做了結束~
很溫暖細膩的歌曲,恰如那一陣陽光,暖暖的灑在我心上~
12- The King's New Clothes
這首歌啊~真的不能在公眾場所聽,聽了就忍不住笑~
國王的新衣,多老套的寓言故事,偏偏PQ可愛之極,講起故事來生動活潑~
國王、皇后、裁縫師、人民、小男孩…聲音極盡俏皮之能事,聽著現場觀眾的笑聲心裡真是羨幕極了,能想像我們的Javert在舞台上耍寶嗎?
我自己是很難想像這幅畫面啦~唉~現場觀眾實在是有福啊~
不過自己心裡也小小的murmur了一下~PQ老大給他兒子講床邊故事的時候不會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13- Letting You Go
很喜歡這首歌的低音部分,開頭的沉重,音樂彷彿凝住了,PQ的聲音低低的呢喃,歌詞陳述著生活中的瑣事,恍若一切無事~
只是,平淡之中,每次唱到 “Letting you go away from me”的 “go~~~”時,聲音總會跟著輕輕的飄起來,似乎是一股難言的心痛~
重複兩遍後,聲音轉為淒切,氣勢越來越高,種種的不甘終於表現出來,幾個字的輕微顫音處理,配上大提琴的短暫間奏幫補,帶出一段小高潮~
可惜高潮未盛先衰,很快再度低沉下來,在鋼琴的頑固伴奏中靜靜結束~
這也是這張專輯讓我感到大為扼腕的地方,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哇哇要上去了,醞釀夠了,要一飛沖天了,他卻太快的軟下來,徒增失望啊…
14- Happy Anniversary
如果在你結婚二十週年的夜晚出了一大堆trouble,你會怎麼樣?
整張專輯中,第一個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這首曲子~
陰暗卻俏皮的節奏,帶出的是一種黑色幽默~
PQ帶著些微諷刺的冷靜唱腔,唱出混亂中的景況~
第一次的 “Happy Anniversary”譏諷的意味十分濃厚
然而當一切不順到了極點時,PQ的聲音卻柔和了下來~
在歌詞中,我看到的是一對結婚二十年的夫妻,真實的生活,平凡的幸福~
那句 “And we knew that our love Is stronger than time ”帶出淡淡而雋永的柔情~
最後三句的 “Happy Anniversary”,諷刺已經不見,留下的是平淡的溫柔~
這裡還要誇一下鋼琴的伴奏,有個地方搭配歌詞處理得十分可愛!
15- He Fades Away/The River
對前面那首沒什麼感覺,但非常非常喜愛後面的The River
這首曲子跟PQ的音域實在太合了!他的男中音真的聽得我很舒服,每次唱到 “We'd go down to the river And into the river we'd dive Oh, down to the river we did ride”都讓我的心快融化了~
背景伴奏的重音彷彿打在我心上,Philip的歌聲情緒不像寇叔那麼強烈,我無法很清楚的指出到底哪裡的轉折讓我感動了,但是就是這種淡淡的卻又包藏著無限深情的感覺深深打動我,那是一種男人特有的情緒,冷靜的外表下卻有著一份只有自己知道的熱情~
很喜歡後半段合唱的部分,PQ的聲音在兩個低音中間更顯出彩,比起前半段他也把音高和音量再往上拉了一點,凌駕著其他合聲,很美的詮釋~
16- New Words
溫情滿滿的一首曲子,一個父親抱著坐在膝上牙牙學語的兒子,一個字一個字的教~
旋律很簡單,歌詞也很簡單,只是這個溢滿父愛的PQ深深感動了我~
每一次唱到 “my son”,都在我心上輕輕吹起一陣漣漪,或許這是一個男人最溫馨真誠的時刻了~
教完了 “moon”、 “stars”,最後一段的歌詞最讓我心醉~
There's a light in my eyes now And a word for what you see We call it love, my son, say "love" So hard to say, my son It gets harder~~~
聽完之後眼睛紅紅的,這首歌所帶起的感觸,很多~很深~
17- Life on Earth
呼應著未完的開場曲,PQ更加堅定的將這首曲子完整唱完~
比較可惜的是PQ在唱到高音部分的時候有一點點的吃力,也因此在結尾部分的那三句在那樣的音高上採取斷句的處理方式算相當聰明~
相當喜歡他最後一個音 “life~~~”的拖長音,或許是因為…跟LM裡 “Stars”的結尾有些相像吧~
(汗~原來搞了半天我還是希望他能唱唱Stars….@@)
18- I Was Here
(邊聽邊寫了兩天~我終於快評完了~~~感動到要飆淚啊!!!)
喔~這首曲子的作詞者該好好認識一下了~寫得太好了!!!
官網上說,五首新曲子是專爲PQ寫的…這是否意味著我可以將他們看成是PQ的心境呢?
一個堅強奮鬥的男人,為了什麼而奮鬥?他渴望的是什麼?
從潦倒到成功,有多少時候的艱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總是希望能留下些什麼,留下些時間無法磨滅的東西…
Philip從一開始的懷疑到最後歌聲直入雲霄的堅定,我看到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辛酸,卻也看到他最終的目標---能大聲宣告I was here!
很想告訴PQ,你早就做到了~三座奧立佛獎足以令你名垂青史,那個經典的Javert,永遠永遠會留在世人心中~
我看我還是先po這再轉那好了...那邊複製文章超級麻煩....而且狂當....
在聽了三遍之後,對這張專輯的喜愛又更深了一層~
在前面回網友的留言中提過~
我很欣賞PQ在這張專輯裡所要展現的特質,因為那是一個與舞台上的冷酷截然不同的Philip~
01-Life on Earth/Four Faded Walls
這首呢,其實我覺得特殊性沒那麼高,當然~情緒的表達還是比PQ在許多音樂劇中給我的印象要強得多~
或許可以把這一曲當個暖身操吧~
02-Face of a Stranger
旋律很淡~
但是整首曲子卻流露著淡淡的哀傷與無奈....那是一種男人不足為外人道的痛苦~
看著歌詞,聽著PQ的歌聲,那種極淡的哀愁卻濃烈的縈繞在我心底~
我不知道....PQ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唱這首曲子~
其實歌詞中大半的景況與他的狀況相差無幾~
在一片淡然的歌聲中,思緒彷彿飄回1987年,Philip漂洋過海,走過大半個地球,來到英國~
帶著澳洲人的口音,在有著民族驕傲的大英帝國,他努力再努力,然後"gained some celebrity"~
然而至終~the face of a stranger的悲哀是否從未消失在他的心底?
那種離鄉背井的無奈黯然....聽得我心疼無已~
很注意聽他每次唱到"stranger"的轉折....總會讓我心裡又揪疼了一下.....
03-Lazy Afternoon
這首的旋律性不高~整體曲風聽起來真是切題之極~果然是夠"lazy"~
不過這首曲子卻很適合PQ的音域,中低音的表現相當精采~
題外話的是---這張專輯裡面雖然沒有氣勢磅礡的大曲子來表現Philip精湛的長音功力,但是他中低音域的特色還是有得到適當的展現的,還記得LM中那聲"You wear a different chain~~~",那個低音下得我直呼過癮啊!在這張專輯中PQ有很多機會展現~相當醉人~
04-I'm on Fire/Every Breath You Take
儘管大部分的人對這兩首翻唱曲都不抱什麼太高的評價~
但對於我這種第一次接觸這首曲子的人來說,對PQ的表現還是相當推崇的~
一直覺得Philip的中低音只能用"性感"兩個字來形容啊,當他擺脫了Javert的那種陰陰的冷酷之後,中低音的溫情就彷彿小火暖暖的燒著,那句"Oh-oh-oh, I'm on fire"最讓我心醉~
05- And They're Off
雖然Philip這張專輯整體風格趨於保守,但還是有些小高潮的~
個人認為這首算是一個小小的高潮,彷彿看到舞台上那個強硬的PQ再度現身,在他拉長拉高音的時候,就恍若瞧見當年Javert的身影~
或許是因為在拿到這張專輯之初我就下意識的在尋找Javert身上的色彩吧,所以聽到這裡會倍感親切~
06- Some Enchanted Evening/Hello Young Lovers
兩首曲子,選自R&H這對黃金拍檔的兩部名作《South Pacific》和《King and I》
R&H的曲風本就是走清新自然路線,而此處Philip更是增添了無限的柔情進去,他在這裡的表現應該是整張專輯溫柔的巔峰了~
之前說過了,我太習慣冷酷的PQ了,一聽之下立刻醉倒~
我想,在這次的選曲中,這兩首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了,而Philip的詮釋與曲風作了最好的搭配~
從來不知道他也可以這麼溫柔細膩,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便刻意放輕,就好像在你耳邊輕輕唱著,在靜謐的夜晚帶來無限感動~
另外,這裡很值得讚揚的就是背景的大提琴,我一直很喜歡大提琴穩重的音色的,常常在PQ一個溫柔的尾音未結束時就輕輕地予以回應,有時又不著痕跡地在後面鋪陳背景,人聲與琴聲的搭配十分別致~尤其在最後的結尾處,PQ的聲音往上飄,大提琴的聲音略略往下沉再慢慢鋪墊開來,編曲的用心看得到~
07- Color and Light
選自史帝芬桑坦的作品《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非常非常逗趣的一個改編,開頭半說半唱陳述了PQ在初接這部劇時的緊張,看他提到與老婆認認真真的跑去研究George的畫作,微笑之餘也不禁佩服這位偉大演員的敬業~
絲毫不會畫畫的Philip要飾演一位畫家,壓力夠大了~
首演之夜伴隨著長子的出生,只能說是混亂一片~
我不知道自己對英文歌詞有沒有理解錯誤,這首改編的歌詞裡透露的是PQ不為人知的趣事---現在看來是趣事,只怕當事人當時是哭笑不得…
原諒我~其實我不太知道這部劇到底講些什麼,但是PQ的敬業,我看到了~
(一個冷靜的人突然歇斯底里起來實在很有趣…唉~邊聽邊狂恨自己沒有辦法看現場!!!演唱會當下PQ的表演不知道有多精采啊~~~)
08- Finishing the Hat
同樣選自《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其實我對史帝芬桑坦的作品一直沒有很欣賞,或許他的劇整體感不錯,但若把曲子單獨抽出來聽我就深深的覺得不怎麼樣了~(跟韋伯相反啊…)
這首的風格是典型的桑坦風,其實後來陸陸續續聽了一點他的作品,大體的作曲風格就是這樣啦~
對這部劇乃至這首歌都沒什麼了解~
所以就暫且不評了~
09- Lost in the Stars
不知道是不是LM中毒太深~
我老覺得PQ在唱任何跟Stars有關的東西時,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感覺~
那種暗夜下的明亮,黑暗中的點點星光~
不同於LM “Stars”的豪氣干雲,此處的Philip明亮卻帶著溫柔~
另外,此曲的部分音域較低,可以趁機欣賞一下PQ漂亮的低音表現!
10- My Father's Hands
Philip唱這首曲子時已經44歲了,提起了自己的父親,還是有一種孺慕之情~
或許父子之間的情感永遠都是最耐人尋味的吧~
這首既是特別為這場音樂會所寫的,我想歌詞中多多少少反映了PQ對父親的感懷~
這裡,PQ的表現絕對是出彩的,一個好的歌者,拿著自己真正的感情去唱時,總是能唱出一份獨特的雋永~
很喜歡PQ唱到 “They were strong, they were rough They would lift me high so I could count the stars ”這裡的感覺,很堅定、有崇敬、甚至有更多為人父之後的感慨~
有趣的是,這首曲子的結尾似乎沒有完成…留下餘韻不絕的伏筆~
(凌晨四點…我快死了~先去睡覺再說~)
11- What You'd Call a Dream
這裡,PQ的詮釋是很細膩的,頭尾的鋪陳柔到了一種極致,之後歌聲伴隨球兒高飛,輕輕的帶起一陣弧度,再慢慢落下~
然後隨著太陽的熱度再次漸漸提高力度,咬字也漸漸重了起來~
呵~在這張專輯裡很難得見他咬字如此有力度~
最後回歸起初的溫柔,只是似乎再多了一點什麼,輕輕的~做了結束~
很溫暖細膩的歌曲,恰如那一陣陽光,暖暖的灑在我心上~
12- The King's New Clothes
這首歌啊~真的不能在公眾場所聽,聽了就忍不住笑~
國王的新衣,多老套的寓言故事,偏偏PQ可愛之極,講起故事來生動活潑~
國王、皇后、裁縫師、人民、小男孩…聲音極盡俏皮之能事,聽著現場觀眾的笑聲心裡真是羨幕極了,能想像我們的Javert在舞台上耍寶嗎?
我自己是很難想像這幅畫面啦~唉~現場觀眾實在是有福啊~
不過自己心裡也小小的murmur了一下~PQ老大給他兒子講床邊故事的時候不會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13- Letting You Go
很喜歡這首歌的低音部分,開頭的沉重,音樂彷彿凝住了,PQ的聲音低低的呢喃,歌詞陳述著生活中的瑣事,恍若一切無事~
只是,平淡之中,每次唱到 “Letting you go away from me”的 “go~~~”時,聲音總會跟著輕輕的飄起來,似乎是一股難言的心痛~
重複兩遍後,聲音轉為淒切,氣勢越來越高,種種的不甘終於表現出來,幾個字的輕微顫音處理,配上大提琴的短暫間奏幫補,帶出一段小高潮~
可惜高潮未盛先衰,很快再度低沉下來,在鋼琴的頑固伴奏中靜靜結束~
這也是這張專輯讓我感到大為扼腕的地方,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哇哇要上去了,醞釀夠了,要一飛沖天了,他卻太快的軟下來,徒增失望啊…
14- Happy Anniversary
如果在你結婚二十週年的夜晚出了一大堆trouble,你會怎麼樣?
整張專輯中,第一個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這首曲子~
陰暗卻俏皮的節奏,帶出的是一種黑色幽默~
PQ帶著些微諷刺的冷靜唱腔,唱出混亂中的景況~
第一次的 “Happy Anniversary”譏諷的意味十分濃厚
然而當一切不順到了極點時,PQ的聲音卻柔和了下來~
在歌詞中,我看到的是一對結婚二十年的夫妻,真實的生活,平凡的幸福~
那句 “And we knew that our love Is stronger than time ”帶出淡淡而雋永的柔情~
最後三句的 “Happy Anniversary”,諷刺已經不見,留下的是平淡的溫柔~
這裡還要誇一下鋼琴的伴奏,有個地方搭配歌詞處理得十分可愛!
15- He Fades Away/The River
對前面那首沒什麼感覺,但非常非常喜愛後面的The River
這首曲子跟PQ的音域實在太合了!他的男中音真的聽得我很舒服,每次唱到 “We'd go down to the river And into the river we'd dive Oh, down to the river we did ride”都讓我的心快融化了~
背景伴奏的重音彷彿打在我心上,Philip的歌聲情緒不像寇叔那麼強烈,我無法很清楚的指出到底哪裡的轉折讓我感動了,但是就是這種淡淡的卻又包藏著無限深情的感覺深深打動我,那是一種男人特有的情緒,冷靜的外表下卻有著一份只有自己知道的熱情~
很喜歡後半段合唱的部分,PQ的聲音在兩個低音中間更顯出彩,比起前半段他也把音高和音量再往上拉了一點,凌駕著其他合聲,很美的詮釋~
16- New Words
溫情滿滿的一首曲子,一個父親抱著坐在膝上牙牙學語的兒子,一個字一個字的教~
旋律很簡單,歌詞也很簡單,只是這個溢滿父愛的PQ深深感動了我~
每一次唱到 “my son”,都在我心上輕輕吹起一陣漣漪,或許這是一個男人最溫馨真誠的時刻了~
教完了 “moon”、 “stars”,最後一段的歌詞最讓我心醉~
There's a light in my eyes now And a word for what you see We call it love, my son, say "love" So hard to say, my son It gets harder~~~
聽完之後眼睛紅紅的,這首歌所帶起的感觸,很多~很深~
17- Life on Earth
呼應著未完的開場曲,PQ更加堅定的將這首曲子完整唱完~
比較可惜的是PQ在唱到高音部分的時候有一點點的吃力,也因此在結尾部分的那三句在那樣的音高上採取斷句的處理方式算相當聰明~
相當喜歡他最後一個音 “life~~~”的拖長音,或許是因為…跟LM裡 “Stars”的結尾有些相像吧~
(汗~原來搞了半天我還是希望他能唱唱Stars….@@)
18- I Was Here
(邊聽邊寫了兩天~我終於快評完了~~~感動到要飆淚啊!!!)
喔~這首曲子的作詞者該好好認識一下了~寫得太好了!!!
官網上說,五首新曲子是專爲PQ寫的…這是否意味著我可以將他們看成是PQ的心境呢?
一個堅強奮鬥的男人,為了什麼而奮鬥?他渴望的是什麼?
從潦倒到成功,有多少時候的艱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總是希望能留下些什麼,留下些時間無法磨滅的東西…
Philip從一開始的懷疑到最後歌聲直入雲霄的堅定,我看到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辛酸,卻也看到他最終的目標---能大聲宣告I was here!
很想告訴PQ,你早就做到了~三座奧立佛獎足以令你名垂青史,那個經典的Javert,永遠永遠會留在世人心中~
男人的內心 不變的堅持---真實的Philip
剛剛寫完了Live At The Donmar的各曲短評~
(汗~一個短評耗掉我兩整天的時間啊~~~~)
先總論一下這張專輯~
在初看到這張專輯的選曲時覺得很有意思~
大凡音樂劇歌手出專輯,不都是把自己主演過劇目中的名曲拿出來唱一唱嗎?
既簡單不費心思,又能賣得好(因為大家看了曲目就會買~)~
至於演唱會,那就更應該這樣了~曲子都耳熟能詳,台上台下的互動氣氛才會熱絡嘛!而且對於歌者本身也很輕鬆~歌詞都不必再重背~自己演過的怎麼可能忘詞~
咱們Philip演出過的劇目是多如繁星,其中成名的作品也不在少數,隨便挑幾首都很棒啊!
可是PQ卻偏偏反其道而行~
很顯然~除卻商業的目的,PQ在這張唯一的專輯中要傳達的是更深刻的東西~
我們總是只看到音樂劇舞台上的Philip~
但我們何時看見真正的Philip?
在這張專輯中,我看到一個男人,一個離鄉背井的男人,一個初為人父的男人,一個爲理想奮鬥的男人~
平凡,真實,但是深刻~
那是一種無以名之的感動~
當看到這一層的時候~
突然之間發現之前期待的落空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我原本是希望在這裡看到一個有爆發力的Javert的....
從選曲到作曲~
整體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優秀的樂團,細膩的編曲,更是這張專輯背後不容忽視的貢獻者~
很喜歡裡面的伴奏,不用電子混音,以大提琴和鋼琴為主的背景交織成靜謐的空靈感~
Philip Quast是個簡單的人~他的音樂會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
一張小椅子為道具,完成了他整場音樂會~
為什麼成名後的他還可以在排戲空檔自在的坐在倫敦中心區的廣場享受短暫的清幽?
他很簡單,他要求他的歌迷尊重他的簡單、安靜、純粹~
一場純粹的感動~
五首簡單的新曲~
呈現出一個平凡但真實的Philip~
(汗~一個短評耗掉我兩整天的時間啊~~~~)
先總論一下這張專輯~
在初看到這張專輯的選曲時覺得很有意思~
大凡音樂劇歌手出專輯,不都是把自己主演過劇目中的名曲拿出來唱一唱嗎?
既簡單不費心思,又能賣得好(因為大家看了曲目就會買~)~
至於演唱會,那就更應該這樣了~曲子都耳熟能詳,台上台下的互動氣氛才會熱絡嘛!而且對於歌者本身也很輕鬆~歌詞都不必再重背~自己演過的怎麼可能忘詞~
咱們Philip演出過的劇目是多如繁星,其中成名的作品也不在少數,隨便挑幾首都很棒啊!
可是PQ卻偏偏反其道而行~
很顯然~除卻商業的目的,PQ在這張唯一的專輯中要傳達的是更深刻的東西~
我們總是只看到音樂劇舞台上的Philip~
但我們何時看見真正的Philip?
在這張專輯中,我看到一個男人,一個離鄉背井的男人,一個初為人父的男人,一個爲理想奮鬥的男人~
平凡,真實,但是深刻~
那是一種無以名之的感動~
當看到這一層的時候~
突然之間發現之前期待的落空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我原本是希望在這裡看到一個有爆發力的Javert的....
從選曲到作曲~
整體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優秀的樂團,細膩的編曲,更是這張專輯背後不容忽視的貢獻者~
很喜歡裡面的伴奏,不用電子混音,以大提琴和鋼琴為主的背景交織成靜謐的空靈感~
Philip Quast是個簡單的人~他的音樂會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
一張小椅子為道具,完成了他整場音樂會~
為什麼成名後的他還可以在排戲空檔自在的坐在倫敦中心區的廣場享受短暫的清幽?
他很簡單,他要求他的歌迷尊重他的簡單、安靜、純粹~
一場純粹的感動~
五首簡單的新曲~
呈現出一個平凡但真實的Philip~
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當百煉鋼化為繞指柔---Philip Quast-Live at the Donmar
還記得《悲慘世界》中致死不悟的硬漢警探Javert嗎?
還記得《政壇秘辛》裡那位賺人熱淚的哥哥嗎?
現在身在倫敦的人應該有機會能進劇院去看看這位外表冷靜的軍人總統Peron吧~
"Live at the Donmar",是英國音樂劇史上最佳男演員Philip Quast的個人演唱會~
也是他闖蕩音樂劇壇25年來唯一一張個人專輯~
在劇迷眼中這有多珍貴,就不言可喻了~
音樂劇壇中,我最喜歡的兩個男演員,一個是Colm Wilkinson,另一個就是他了~
寇叔是不用說了,資料多得看不完~
可是Philip作為一個男中音,除了幾次風風光光的得獎之外,其餘影音資料幾乎無處可找~
衝著他弄來一堆音樂劇,卻也遺憾的發現,男中音的困境就在於....即使參與演出了,戲份也少得可憐....
實在耐不住了~決定用"點播"的方式弄到手
"點播"這個舉動是要有點決心的,因為這意味著點播後的兩個星期內我必須交出一篇評論來~
這片專輯得來不易,從剛剛到現在,我小心翼翼的對著歌詞聽了一遍~
因著之前對Philip的認識,這張專輯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動~
熟悉《悲慘世界》的朋友一定都知道~
Javert這個角色有多麼冷酷、明快、有魄力~
恰恰適合Philip明亮堅定的嗓音~
事實上,讓他勇奪三座奧立佛獎的那三個角色,也有著差不多的特質~
因此,在我的印象裡,Philip的聲音似乎就是這樣,堅定,有著豪情壯志,但卻沒有細膩的溫柔~
今天,Live at the Donmar,給了我全然不同的Philip~
很難用言語說明....一個一向冷酷的男中音突然對你溫柔細語,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撼~
曾經以為,他只會冷靜的咬字~
曾經以為,他只會陰狠的冷笑~
而今天,他每一個溫柔的聲音轉折,每一個中低音的穩重,每一個高音的輕柔....就好像有一個什麼東西,輕輕的搔著我的心尖尖兒~
很喜歡這張專輯的兩個主要伴奏樂器---鋼琴、大提琴~
鋼琴只在必要的時候跳出來作一部分裝飾音,卻讓人聲有了更純淨的表演空間~
大提琴則在Philip唱到低音處,輕輕帶著人聲滑過,營造溫暖穩重的背景~
更喜歡他跟台下觀眾的那種互動~
他說話聲音的有力~
還有台下Fans的熱情~
相較之下,Michael Ball的幾張專輯給我的感覺都很不好~
說穿了~其實從編曲到唱腔,跟一般的流行歌手沒有什麼分別~
或許這是他會大紅大紫的原因,但這也是我無法接受他的主要原因~
Philip的東西,就跟他的人一樣~純純的,只有音樂,只求藝術~
專輯封面裡他連頭髮都沒有特別整理~只是用深情的雙眼看著天~
演唱會結束後在Stage Door,他照樣滿身大汗,把襯衫上面幾個釦子打開,努力的幫Fans簽名~
他從來不讓人過問自己的私事,不向公眾透漏自己的家人~
永遠永遠~提到Philip Quast,我們腦海中出現的只是一個英國澳洲兩邊跑的演員,一個時而有點狼狽的出現在歌迷面前的平凡男人~
有時間的話我希望可以挑幾首出來評評~
反正我也是注定要把作業趕快感出來的......
過幾天吧~讓我再好好品味這張專輯幾天~寫出一點深刻的東西~
這片專輯是真真正正的極品!!!
還記得《政壇秘辛》裡那位賺人熱淚的哥哥嗎?
現在身在倫敦的人應該有機會能進劇院去看看這位外表冷靜的軍人總統Peron吧~
"Live at the Donmar",是英國音樂劇史上最佳男演員Philip Quast的個人演唱會~
也是他闖蕩音樂劇壇25年來唯一一張個人專輯~
在劇迷眼中這有多珍貴,就不言可喻了~
音樂劇壇中,我最喜歡的兩個男演員,一個是Colm Wilkinson,另一個就是他了~
寇叔是不用說了,資料多得看不完~
可是Philip作為一個男中音,除了幾次風風光光的得獎之外,其餘影音資料幾乎無處可找~
衝著他弄來一堆音樂劇,卻也遺憾的發現,男中音的困境就在於....即使參與演出了,戲份也少得可憐....
實在耐不住了~決定用"點播"的方式弄到手
"點播"這個舉動是要有點決心的,因為這意味著點播後的兩個星期內我必須交出一篇評論來~
這片專輯得來不易,從剛剛到現在,我小心翼翼的對著歌詞聽了一遍~
因著之前對Philip的認識,這張專輯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動~
熟悉《悲慘世界》的朋友一定都知道~
Javert這個角色有多麼冷酷、明快、有魄力~
恰恰適合Philip明亮堅定的嗓音~
事實上,讓他勇奪三座奧立佛獎的那三個角色,也有著差不多的特質~
因此,在我的印象裡,Philip的聲音似乎就是這樣,堅定,有著豪情壯志,但卻沒有細膩的溫柔~
今天,Live at the Donmar,給了我全然不同的Philip~
很難用言語說明....一個一向冷酷的男中音突然對你溫柔細語,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撼~
曾經以為,他只會冷靜的咬字~
曾經以為,他只會陰狠的冷笑~
而今天,他每一個溫柔的聲音轉折,每一個中低音的穩重,每一個高音的輕柔....就好像有一個什麼東西,輕輕的搔著我的心尖尖兒~
很喜歡這張專輯的兩個主要伴奏樂器---鋼琴、大提琴~
鋼琴只在必要的時候跳出來作一部分裝飾音,卻讓人聲有了更純淨的表演空間~
大提琴則在Philip唱到低音處,輕輕帶著人聲滑過,營造溫暖穩重的背景~
更喜歡他跟台下觀眾的那種互動~
他說話聲音的有力~
還有台下Fans的熱情~
相較之下,Michael Ball的幾張專輯給我的感覺都很不好~
說穿了~其實從編曲到唱腔,跟一般的流行歌手沒有什麼分別~
或許這是他會大紅大紫的原因,但這也是我無法接受他的主要原因~
Philip的東西,就跟他的人一樣~純純的,只有音樂,只求藝術~
專輯封面裡他連頭髮都沒有特別整理~只是用深情的雙眼看著天~
演唱會結束後在Stage Door,他照樣滿身大汗,把襯衫上面幾個釦子打開,努力的幫Fans簽名~
他從來不讓人過問自己的私事,不向公眾透漏自己的家人~
永遠永遠~提到Philip Quast,我們腦海中出現的只是一個英國澳洲兩邊跑的演員,一個時而有點狼狽的出現在歌迷面前的平凡男人~
有時間的話我希望可以挑幾首出來評評~
反正我也是注定要把作業趕快感出來的......
過幾天吧~讓我再好好品味這張專輯幾天~寫出一點深刻的東西~
這片專輯是真真正正的極品!!!
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四版本點評---精采拉鋸 V叔與小警察篇
名詞解釋~
J叔---Javert 中譯 賈維or沙威
PQ---Philip Quast 澳洲籍男高音,經典賈維,音樂劇史上唯一拿到三座奧立佛最佳男演員獎的人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精采拉鋸 V叔與小警察篇】
若論難忘的唱段,LM裡的「The Confrontation」絕對當之無愧,這樣的唱段別說其他音樂劇裡沒有,就連荀白克自己風格重複性極高的三部作品中也只出現這麼一次。這段極美的對位重唱,展現的是作曲者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考驗了演員歌聲、演技、情緒收放等種種功力,雙方不僅要唱好自己的部分更要去配合對方的部分,兩段截然衝突對立的曲調卻完美呈現了兩位男高音的搭配。
OLC的V叔是寇叔,J叔則是Roger Allam,憑良心說,Roger的表現遠超乎我的預期,當然不會期望有人能及得上經典PQ,但卻沒想到一個最年輕的版本中的演員能有如此水準。Roger基本在處理J叔這個角色時所選擇的方式跟PQ差不多(我不否認極有可能是PQ學他,畢竟OLC是1985年的版本,而PQ是在1987年到英國唱LM的),Roger的缺點在於處理這個角色時還是不夠剛硬,或許也要稍微歸咎於原始的樂譜,在幾個字的尾音加了一些轉折,多了韻味但也增加了些不必要的溫情,顯然荀白克也發現了這點,所以後來三版中的尾音都改成一貫的長直音。
寇叔在這裡延續這版中一貫的風格---保守,其實Roger也唱得很保守,於是兩個人的情緒似乎演變成各唱各的沒有交集,更沒有吵架應該有的火藥味,兩人都是平平淡淡的唱完,聽他倆唱~坦白說~還真不覺得這首歌有什麼特別。
OLC另一個先天上的缺點是速度太慢,慢就讓人沒法感受這首曲子歌詞中的激烈性,看過視頻後就更難想像以這樣的速度怎麼在舞台上吵架兼打架…。
OBC的V叔還是寇叔,J叔則是Terrence Mann(據說三達大大對他深惡痛絕…),說實話,OBC作為四版中最弱版本的結果,Terrence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要知道LM第一看V叔,第二就是要看J叔,小警察唱得糟糕的話,這劇還真就先毀了一半。不知道為什麼,Terrence在這首歌裡超嗨,非常開心的拿著「The Confrontation」的木琴節奏就唱起R&B來了,還真讓人不是普通的傻眼…吵架吵得這麼歡樂他也算古今第一人了…。時隔兩年,寇叔在這裡的表現絕對遠勝過OLC,終於開始敢吼敢叫了,情緒放得很到位,基本上已經達到與TAC差不多的水平,只可憐我家寇叔孤掌難鳴,小警察唱得那麼歡喜快樂,他一個人又吼又叫還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了…@@
到了CSR演員全部刷新,V叔是Gary Morris,J叔則是超級經典的PQ老大---Philip Quast!PQ這傢伙的J叔可說是紅透半邊天了,至今沒看過誰對他的J叔有一絲一毫的不滿,這沒辦法~是天生的~天生晶亮通透的嗓音,明亮而鏗鏘有力,截然不同於前兩版略嫌沙啞的聲音。PQ的詮釋跟他的天賦同樣叫人激賞,那種貓抓到老鼠後陰險的竊喜,那種得理不饒人的堅定,全讓他唱得入木三分,聽完第一段還真染上了他那份喜悅。
Gary嘛,情緒展現有到,可惜嗓音太稚嫩,少了些感覺,還有運氣的部分,感覺上他氣不長,斷句有點奇怪。
此版最嚴重的缺點是後製痕跡太明顯,其中又以本首為最,理論上此處兩人的聲量處理應該是前半部J叔強勢,後半部V叔強勢,在這點上的表現應該歸為唱LM的必備常識,無奈後製將兩人音量隨便亂調,最終導致這首曲子完全失去他該有的韻味,也就白費了演員們唱得這麼賣力辛苦了。
TAC的這首是最讓人贊不絕口的,V叔是經典寇叔,J叔是經典PQ老大,這陣容光看就叫人激動無已!其實算一算,兩個人應該是第一次對上,PQ因在澳洲唱此角而大受矚目,1987年被重金聘往英國繼續唱J叔,而寇叔恰在同年隨劇組進軍美國百老匯,1989即卸下V叔之角轉而往多倫多唱首演魅影,咱們PQ可從沒上過百老匯舞台,所以兩人之前應該是從無交集的(雖然TAC上兩人的互動看起來真比老朋友還要老朋友…),第一次交手,哇塞~你可真知道什麼叫同台飆戲了!作為英國兩大傳奇性的男高男中音,這交鋒~~~過癮啊!相較於CSR分開錄音和後製的失敗造成演員情緒對不上且聲量變化轉得一塌糊塗,TAC儘管音質比不上前三版在錄音室內的好,但最讓他加分的是現場的那個火花啊!!!!!那真的是從他們的口中交迸出來的火藥味,兩人技巧上早已在各自的上一個版本中成熟,此時所有的心思全部用來處理情緒,而且很自然的被對方帶著走使情緒一步一步往上攀升更加高昂,到最後那個激動實在不像演出來的…尤其那一聲「Javert!」,要命了~吼得真是動聽傳神,全劇兩個最棒的男聲啊啊啊~~~醉倒了~~~帥!
J叔---Javert 中譯 賈維or沙威
PQ---Philip Quast 澳洲籍男高音,經典賈維,音樂劇史上唯一拿到三座奧立佛最佳男演員獎的人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精采拉鋸 V叔與小警察篇】
若論難忘的唱段,LM裡的「The Confrontation」絕對當之無愧,這樣的唱段別說其他音樂劇裡沒有,就連荀白克自己風格重複性極高的三部作品中也只出現這麼一次。這段極美的對位重唱,展現的是作曲者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考驗了演員歌聲、演技、情緒收放等種種功力,雙方不僅要唱好自己的部分更要去配合對方的部分,兩段截然衝突對立的曲調卻完美呈現了兩位男高音的搭配。
OLC的V叔是寇叔,J叔則是Roger Allam,憑良心說,Roger的表現遠超乎我的預期,當然不會期望有人能及得上經典PQ,但卻沒想到一個最年輕的版本中的演員能有如此水準。Roger基本在處理J叔這個角色時所選擇的方式跟PQ差不多(我不否認極有可能是PQ學他,畢竟OLC是1985年的版本,而PQ是在1987年到英國唱LM的),Roger的缺點在於處理這個角色時還是不夠剛硬,或許也要稍微歸咎於原始的樂譜,在幾個字的尾音加了一些轉折,多了韻味但也增加了些不必要的溫情,顯然荀白克也發現了這點,所以後來三版中的尾音都改成一貫的長直音。
寇叔在這裡延續這版中一貫的風格---保守,其實Roger也唱得很保守,於是兩個人的情緒似乎演變成各唱各的沒有交集,更沒有吵架應該有的火藥味,兩人都是平平淡淡的唱完,聽他倆唱~坦白說~還真不覺得這首歌有什麼特別。
OLC另一個先天上的缺點是速度太慢,慢就讓人沒法感受這首曲子歌詞中的激烈性,看過視頻後就更難想像以這樣的速度怎麼在舞台上吵架兼打架…。
OBC的V叔還是寇叔,J叔則是Terrence Mann(據說三達大大對他深惡痛絕…),說實話,OBC作為四版中最弱版本的結果,Terrence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要知道LM第一看V叔,第二就是要看J叔,小警察唱得糟糕的話,這劇還真就先毀了一半。不知道為什麼,Terrence在這首歌裡超嗨,非常開心的拿著「The Confrontation」的木琴節奏就唱起R&B來了,還真讓人不是普通的傻眼…吵架吵得這麼歡樂他也算古今第一人了…。時隔兩年,寇叔在這裡的表現絕對遠勝過OLC,終於開始敢吼敢叫了,情緒放得很到位,基本上已經達到與TAC差不多的水平,只可憐我家寇叔孤掌難鳴,小警察唱得那麼歡喜快樂,他一個人又吼又叫還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了…@@
到了CSR演員全部刷新,V叔是Gary Morris,J叔則是超級經典的PQ老大---Philip Quast!PQ這傢伙的J叔可說是紅透半邊天了,至今沒看過誰對他的J叔有一絲一毫的不滿,這沒辦法~是天生的~天生晶亮通透的嗓音,明亮而鏗鏘有力,截然不同於前兩版略嫌沙啞的聲音。PQ的詮釋跟他的天賦同樣叫人激賞,那種貓抓到老鼠後陰險的竊喜,那種得理不饒人的堅定,全讓他唱得入木三分,聽完第一段還真染上了他那份喜悅。
Gary嘛,情緒展現有到,可惜嗓音太稚嫩,少了些感覺,還有運氣的部分,感覺上他氣不長,斷句有點奇怪。
此版最嚴重的缺點是後製痕跡太明顯,其中又以本首為最,理論上此處兩人的聲量處理應該是前半部J叔強勢,後半部V叔強勢,在這點上的表現應該歸為唱LM的必備常識,無奈後製將兩人音量隨便亂調,最終導致這首曲子完全失去他該有的韻味,也就白費了演員們唱得這麼賣力辛苦了。
TAC的這首是最讓人贊不絕口的,V叔是經典寇叔,J叔是經典PQ老大,這陣容光看就叫人激動無已!其實算一算,兩個人應該是第一次對上,PQ因在澳洲唱此角而大受矚目,1987年被重金聘往英國繼續唱J叔,而寇叔恰在同年隨劇組進軍美國百老匯,1989即卸下V叔之角轉而往多倫多唱首演魅影,咱們PQ可從沒上過百老匯舞台,所以兩人之前應該是從無交集的(雖然TAC上兩人的互動看起來真比老朋友還要老朋友…),第一次交手,哇塞~你可真知道什麼叫同台飆戲了!作為英國兩大傳奇性的男高男中音,這交鋒~~~過癮啊!相較於CSR分開錄音和後製的失敗造成演員情緒對不上且聲量變化轉得一塌糊塗,TAC儘管音質比不上前三版在錄音室內的好,但最讓他加分的是現場的那個火花啊!!!!!那真的是從他們的口中交迸出來的火藥味,兩人技巧上早已在各自的上一個版本中成熟,此時所有的心思全部用來處理情緒,而且很自然的被對方帶著走使情緒一步一步往上攀升更加高昂,到最後那個激動實在不像演出來的…尤其那一聲「Javert!」,要命了~吼得真是動聽傳神,全劇兩個最棒的男聲啊啊啊~~~醉倒了~~~帥!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1976版Evita---笑看寇叔32歲處女作~
最傷心的那天,下到了這張專輯---1976年的Evita~
現在大概只有音樂能讓我覺得自己還活著...還是個活人...
Evita算是音樂劇鬼才作家安德魯洛伊韋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他早期最賣座的作品,這部音樂劇從內部的曲風、編曲到外部的行銷、宣傳策略,都徹徹底底展現了典型的"韋伯風格"~
Evita講述的是阿根廷的傳奇女性---Eva Peron的故事,整體來說算是一部以女性為主的音樂劇,而主要的兩位男角則是Eva的丈夫Peron上校及在劇中擔任旁觀者角色的Che~~~
有趣的是~悲慘世界十週年的第一和第二男主角---Colm Wilkinson和Philip Quast正好分別擔任了最初版本(1976)的Che和最新版本(2006)的Peron上校,前後相隔三十年,卻由這麼一對黃金搭檔分別擔綱,時空的交隔更顯有趣~
由於Colm和Philip的參與,在Evita全世界36個官方版本中,我第一瞄準的目標便是1976和2006這兩版~說實話~聽韋伯的音樂劇我的目標都只在於聽好演員的聲音,因為基本上他的音樂是沒什麼深度的.....
說起Evita這部劇的起源實在十分有趣,它是韋伯單飛摔得亂七八糟後,回過頭來再與老搭檔Tim Rice(《約瑟夫神奇彩衣》與《萬世巨星》的填詞者~)復合的作品~
這對搭檔也很妙,籌畫一部音樂劇居然是發了兩張CD,劇本身卻遲遲沒有動靜~
第一張便是這份1976年的Studio Cast,遲至1979才迎來Evita的首演,且所有卡司與1976這版的完全不同.....實在有夠汗的......@@
(嗯~所以說寇叔才是真正原始的Che....我的天~我家寇叔好像一天到晚當那種隱密性的第一人....歌劇魅影也是這樣啊~現今有多少人知道他才是真正的魅影啊!?怒!!!)
現在正式來談談1976這張Studio Cast~
整體來講,我對這版Cast是十二萬分的滿意!!!音樂本身是沒啥看頭啦,從頭到尾徹底韋伯風,可是那卡司啊~~~~當真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實在是難得的完美組合~~~
女主角Eva Peron由Julie Kovington擔綱,實質上的男主角Che則由我家寇叔Colm Wilkinson出任,男配角Peron上校則由Paul Jones演唱~
三個人的聲音都很漂亮,寇叔我等下會另評~
女主角部分,在無數音樂會場合聽夠號稱"音樂劇第一夫人"的Elaine Paige翻來覆去唱爛了"Don't Cry For Me Argientina"和"Memory"之後,對這兩首歌呈現極度厭惡的狀態,她的聲音真的只能用"嘔啞嘈雜難為聽"來形容~我跟老媽都討厭斃了這位原唱~
然而Julie的表現卻足以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圓潤清亮的嗓音溫和而不失風采,從她的聲音你能想見一個女孩子為何能在阿根廷的政壇有那樣大的魅力,為何至今阿根廷人仍對這位貝隆夫人懷念不已~
Julie對Eva這個角色的揣摩極為細膩,即便是在只唱不演的CD中仍能聽見她用聲音去詮釋劇情的用心,一首"Don't Cry For Me Argientina"在開頭與結尾的詮釋就截然不同,開頭雖然婉轉的聲音中仍有掩不住的囂張和氣焰;結尾的回憶裡,卻僅剩蒼涼與徬徨~同一首歌截然不同的兩種味道竟掌握得恰到好處~
特別喜歡她的高音,雖然Eva一角的高音難度並不特別高,但Julie的處理還是很值得讚賞,高音上得從容不迫,唱到動情處還漸漸將音質變薄~催人淚下~
可惜,Julie這個第一位Eva因著想要轉往歌劇界發展而辭去Evita的演出,否則還不定怎樣驚天動地呢!我也可以少受Elaine Paige嘶吼的污染了....唉~~~
說到男主角Che,就不得不提我最心愛的寇叔啦!
聽"1976"這種比我出生還要早十年的錄音版本,本身就有種時空錯置的新鮮感,彷彿回到那個年代,親臨這個最初版本誕生的現場~
而在分別聽爛了寇叔在41(LM OLC)、43(LM OBC)、45(POTO OCC)、51(LM TAC)、62(LM 21歲慶典)歲的經典作品後,再回過頭來聽他32歲的音樂劇處女作,就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拿到此版之初就迫不及待的把他主唱的部分拿出來聽~
一邊聽~滿臉都是掩不住的笑意~
說實話,就算我號稱華人世界頭號寇叔迷~
聽此版的一時半刻間,我竟然硬是認不出來!!!(害我愧疚了好一陣子...@@)
反覆聽了幾次~試圖找出自己認不出的原因....
基本上寇叔的聲音很有特色,應該說...是太有特色了...《悲慘世界》首演時他的聲音已見滄桑,十週年時滄桑的特質更加明顯,可說我聽過他的所有演出都具備著這種特色~
可是在這張1976年的版本裡,寇叔畢竟才32歲,儘管嗓音的獨特性仍在,但卻第一次沒有滄桑感,讓我愣住之餘忍不住偷笑...原來年齡還是有差的啊~~~
還有另外一點~寇叔的口音,我對他的口音和咬字是極為熟悉的(悲慘世界十週年那張我聽了大概沒一百遍也有五十遍了...),此處他的咬字卻讓我十分陌生,仔細再聽....撲~原來是愛爾蘭口音的問題!!嗯~悲慘世界演出時他在英國也混了至少十年了,口音已經被磨得差不多,而此版中顯然還未克服這個問題~有口音的寇叔好可愛哪~^^
最後呢.....讓我最不能接受的一點是.......年輕時代寇叔的風格~~~
聽慣了頭上戴著小天使光圈的神聖尚萬強,也可以接受他唱魅影時的悲憤無奈....
但你要我怎麼適應一個搖滾的寇叔!?
Evita既作為韋伯的代表作,少不了會有韋爵爺鍾愛的搖滾風格....
再加上本劇背景原本就是深受佛朗明哥曲風與舞蹈影響的阿根廷~
寇叔作為全劇中一個有點插科打渾的旁觀角色,搖滾樂還真是捨他其誰~~~
儘管理智上知道寇叔是搖滾樂團出身,十幾歲就跟著自組的樂團到處巡演,但....理智跟實際上的接受度完全是兩回事.....
這個現象在"The Lady's Got Potential"中最明顯,典型的貓王風格居然從寇叔口中出來,對比於《悲慘世界》中的角色形象...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啊~~~
當然啦~多聽幾次之後,擺脫了對尚萬強強烈的既定印象,寇叔的搖滾是唱得相當不錯的!!唉~套一句youtube上的評---有什麼歌是這傢伙不能唱的!?
不過~誇歸誇~還是要說句公道話~三個主要角色裡,最嫩的還是要數寇叔了~
也許也是角色性質和分配到的曲子的關係,總而言之,寇叔在這裡並沒有展現令人一聽難忘的驚艷效果~
跟九年後在悲慘世界中爐火純青的他比起來,Evita中的寇叔,聲音少了靈性、缺了圓融的技巧、嗓音也缺乏厚度~
可見呵~一個好的演唱家還是需要後天的苦練與栽培的,30年前稚嫩的寇叔,有誰能想到他今日的風光?
見證一部偉大音樂劇的發展是奇妙的,這是目前手上九個版本的悲慘世界所帶給我的感動~
見證一位偉大演員的成長也是叫人欣慰的,從稚嫩到成熟,從失意到成名,多少的酸甜苦辣,盡數融在歌聲之中,交織成為劇迷們的饗宴~~~
現在大概只有音樂能讓我覺得自己還活著...還是個活人...
Evita算是音樂劇鬼才作家安德魯洛伊韋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他早期最賣座的作品,這部音樂劇從內部的曲風、編曲到外部的行銷、宣傳策略,都徹徹底底展現了典型的"韋伯風格"~
Evita講述的是阿根廷的傳奇女性---Eva Peron的故事,整體來說算是一部以女性為主的音樂劇,而主要的兩位男角則是Eva的丈夫Peron上校及在劇中擔任旁觀者角色的Che~~~
有趣的是~悲慘世界十週年的第一和第二男主角---Colm Wilkinson和Philip Quast正好分別擔任了最初版本(1976)的Che和最新版本(2006)的Peron上校,前後相隔三十年,卻由這麼一對黃金搭檔分別擔綱,時空的交隔更顯有趣~
由於Colm和Philip的參與,在Evita全世界36個官方版本中,我第一瞄準的目標便是1976和2006這兩版~說實話~聽韋伯的音樂劇我的目標都只在於聽好演員的聲音,因為基本上他的音樂是沒什麼深度的.....
說起Evita這部劇的起源實在十分有趣,它是韋伯單飛摔得亂七八糟後,回過頭來再與老搭檔Tim Rice(《約瑟夫神奇彩衣》與《萬世巨星》的填詞者~)復合的作品~
這對搭檔也很妙,籌畫一部音樂劇居然是發了兩張CD,劇本身卻遲遲沒有動靜~
第一張便是這份1976年的Studio Cast,遲至1979才迎來Evita的首演,且所有卡司與1976這版的完全不同.....實在有夠汗的......@@
(嗯~所以說寇叔才是真正原始的Che....我的天~我家寇叔好像一天到晚當那種隱密性的第一人....歌劇魅影也是這樣啊~現今有多少人知道他才是真正的魅影啊!?怒!!!)
現在正式來談談1976這張Studio Cast~
整體來講,我對這版Cast是十二萬分的滿意!!!音樂本身是沒啥看頭啦,從頭到尾徹底韋伯風,可是那卡司啊~~~~當真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實在是難得的完美組合~~~
女主角Eva Peron由Julie Kovington擔綱,實質上的男主角Che則由我家寇叔Colm Wilkinson出任,男配角Peron上校則由Paul Jones演唱~
三個人的聲音都很漂亮,寇叔我等下會另評~
女主角部分,在無數音樂會場合聽夠號稱"音樂劇第一夫人"的Elaine Paige翻來覆去唱爛了"Don't Cry For Me Argientina"和"Memory"之後,對這兩首歌呈現極度厭惡的狀態,她的聲音真的只能用"嘔啞嘈雜難為聽"來形容~我跟老媽都討厭斃了這位原唱~
然而Julie的表現卻足以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圓潤清亮的嗓音溫和而不失風采,從她的聲音你能想見一個女孩子為何能在阿根廷的政壇有那樣大的魅力,為何至今阿根廷人仍對這位貝隆夫人懷念不已~
Julie對Eva這個角色的揣摩極為細膩,即便是在只唱不演的CD中仍能聽見她用聲音去詮釋劇情的用心,一首"Don't Cry For Me Argientina"在開頭與結尾的詮釋就截然不同,開頭雖然婉轉的聲音中仍有掩不住的囂張和氣焰;結尾的回憶裡,卻僅剩蒼涼與徬徨~同一首歌截然不同的兩種味道竟掌握得恰到好處~
特別喜歡她的高音,雖然Eva一角的高音難度並不特別高,但Julie的處理還是很值得讚賞,高音上得從容不迫,唱到動情處還漸漸將音質變薄~催人淚下~
可惜,Julie這個第一位Eva因著想要轉往歌劇界發展而辭去Evita的演出,否則還不定怎樣驚天動地呢!我也可以少受Elaine Paige嘶吼的污染了....唉~~~
說到男主角Che,就不得不提我最心愛的寇叔啦!
聽"1976"這種比我出生還要早十年的錄音版本,本身就有種時空錯置的新鮮感,彷彿回到那個年代,親臨這個最初版本誕生的現場~
而在分別聽爛了寇叔在41(LM OLC)、43(LM OBC)、45(POTO OCC)、51(LM TAC)、62(LM 21歲慶典)歲的經典作品後,再回過頭來聽他32歲的音樂劇處女作,就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拿到此版之初就迫不及待的把他主唱的部分拿出來聽~
一邊聽~滿臉都是掩不住的笑意~
說實話,就算我號稱華人世界頭號寇叔迷~
聽此版的一時半刻間,我竟然硬是認不出來!!!(害我愧疚了好一陣子...@@)
反覆聽了幾次~試圖找出自己認不出的原因....
基本上寇叔的聲音很有特色,應該說...是太有特色了...《悲慘世界》首演時他的聲音已見滄桑,十週年時滄桑的特質更加明顯,可說我聽過他的所有演出都具備著這種特色~
可是在這張1976年的版本裡,寇叔畢竟才32歲,儘管嗓音的獨特性仍在,但卻第一次沒有滄桑感,讓我愣住之餘忍不住偷笑...原來年齡還是有差的啊~~~
還有另外一點~寇叔的口音,我對他的口音和咬字是極為熟悉的(悲慘世界十週年那張我聽了大概沒一百遍也有五十遍了...),此處他的咬字卻讓我十分陌生,仔細再聽....撲~原來是愛爾蘭口音的問題!!嗯~悲慘世界演出時他在英國也混了至少十年了,口音已經被磨得差不多,而此版中顯然還未克服這個問題~有口音的寇叔好可愛哪~^^
最後呢.....讓我最不能接受的一點是.......年輕時代寇叔的風格~~~
聽慣了頭上戴著小天使光圈的神聖尚萬強,也可以接受他唱魅影時的悲憤無奈....
但你要我怎麼適應一個搖滾的寇叔!?
Evita既作為韋伯的代表作,少不了會有韋爵爺鍾愛的搖滾風格....
再加上本劇背景原本就是深受佛朗明哥曲風與舞蹈影響的阿根廷~
寇叔作為全劇中一個有點插科打渾的旁觀角色,搖滾樂還真是捨他其誰~~~
儘管理智上知道寇叔是搖滾樂團出身,十幾歲就跟著自組的樂團到處巡演,但....理智跟實際上的接受度完全是兩回事.....
這個現象在"The Lady's Got Potential"中最明顯,典型的貓王風格居然從寇叔口中出來,對比於《悲慘世界》中的角色形象...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啊~~~
當然啦~多聽幾次之後,擺脫了對尚萬強強烈的既定印象,寇叔的搖滾是唱得相當不錯的!!唉~套一句youtube上的評---有什麼歌是這傢伙不能唱的!?
不過~誇歸誇~還是要說句公道話~三個主要角色裡,最嫩的還是要數寇叔了~
也許也是角色性質和分配到的曲子的關係,總而言之,寇叔在這裡並沒有展現令人一聽難忘的驚艷效果~
跟九年後在悲慘世界中爐火純青的他比起來,Evita中的寇叔,聲音少了靈性、缺了圓融的技巧、嗓音也缺乏厚度~
可見呵~一個好的演唱家還是需要後天的苦練與栽培的,30年前稚嫩的寇叔,有誰能想到他今日的風光?
見證一部偉大音樂劇的發展是奇妙的,這是目前手上九個版本的悲慘世界所帶給我的感動~
見證一位偉大演員的成長也是叫人欣慰的,從稚嫩到成熟,從失意到成名,多少的酸甜苦辣,盡數融在歌聲之中,交織成為劇迷們的饗宴~~~
2006年11月9日 星期四
預告一下~
嗯....話說我可愛的網誌好像已經很久沒放音樂劇的東西上來了~^^
Happy!!今天終於考完啦~之前就有一些東西想寫,但是遲遲沒有時間動筆~這兩天可能就會弄出來吧~
呼呼~雖然沒什麼人要看,但我還是不吐不快啊~~~^^
先預告一下吧~
目前著手寫的喔:《羅密歐與茱麗葉》英文版評析、1976年版Evita---32歲的寇叔、搶走主角風采的配角---Philip Quast~
嗯~就先這樣啦~希望這三篇不會胎死腹中才好......@@
Happy!!今天終於考完啦~之前就有一些東西想寫,但是遲遲沒有時間動筆~這兩天可能就會弄出來吧~
呼呼~雖然沒什麼人要看,但我還是不吐不快啊~~~^^
先預告一下吧~
目前著手寫的喔:《羅密歐與茱麗葉》英文版評析、1976年版Evita---32歲的寇叔、搶走主角風采的配角---Philip Quast~
嗯~就先這樣啦~希望這三篇不會胎死腹中才好......@@
2006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走入音樂劇世界---給入門者的一點建議~
今天有人問我,如果他想開始聽音樂劇,我推薦哪一部?
嗯~好問題~不是三言兩語答得完的,這裡給一些小建議~但不一定每個人適用~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風格差異很大~
音樂劇,是一種流行藝術,其實沒有多高級,也沒有多有氣質,這點入門者可以放心~不必有距離感~
因為...音樂劇的誕生其實就是歌劇流行化的表現,它所講求的市場導向機制甚至比流行樂還要嚴謹得多~
不過縱然如此,在音樂劇這個大家族裡面,還是有些差別的,有偏流行~也有偏古典~
對於現代人來說,偏流行的音樂劇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如果你還不太習慣舞台的表演方式,或是不太習慣全劇用歌唱來傳達劇情、演員用歌聲來表現情緒~
那麼建議你先從這幾年的現代音樂劇開始吧!
在流行這塊上,其代表作首推---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現代的搖滾伴奏卻採用古典高難度的聲樂唱法,而且劇情簡單明瞭容易被接受,如果入門者還想更窺古典音樂劇的堂奧,以這部為入門第一課會是極佳的選擇,再加上他有電影完整版,比起其他只出了音樂會或CD的音樂劇來說,會是很容易上手的~
雖然在聽音樂劇一段時間以後自然而然會唾棄韋伯的作品,但是無可否認的,現在專業的愛音客中很多都是從他的作品入門,我也是因著歌劇魅影電影版才踏入音樂劇世界的~
不過當然也有人不喜歡這種無聊的三角戀情的故事,所以看大家的興趣吧,如果要劇情有點深度的我推法式音樂劇《鐘樓怪人》(不過他歌、舞、劇分開的表演形式,以及配角和越團事先錄音的模式都很讓人質疑他算哪門子的音樂劇,便有人譏諷鐘樓怪人不過是一場有劇情的流行樂演唱會罷了~)、要玩搖滾和舞蹈的我推《羅密歐與茱麗葉》、《貓》等~
這些音樂劇共同的特色都是曲子易於上口,大概看完一遍就能哼出一兩首曲子了(不過也意味著你很快就會聽膩~),而且共通的特性恰好是都有出全劇的DVD,對於習慣視覺效果的現代人而言不會聽到睡著~
而古典這塊,我個人的建議是入門第一部不要嘗試(可能有人會覺得太悶~),如果入門選的是《歌劇魅影》的話,那麼第二或三部就可以往古典路線發展了~
古典的作品,最要大推的便是法國作曲家荀白克的兩部作品:《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作品都名列四大名劇中,而且從劇情上來講都有著極高的深度和廣度~
我個人當然是最推《悲慘世界》啦!她的作曲、填詞、編曲、合唱、重唱等等都是一等一的水準,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影像資料「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更是網羅了十年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傑出演員們,配上250人大合唱團的氣勢,加上英國皇家管絃樂團的伴奏,一群舞台精英們在台上互飆歌技演技,高手過招所擦出的火花實在無可比擬!
從《悲慘世界》目前所創下的紀錄來說,她的價值已是不言可喻,今年美國紐約的新聞還稱其為"Musical Miracle",實在是音樂劇史上的一個奇蹟啊!!
《西貢小姐》是荀白克繼《悲》後的又一力作,作於《悲慘世界》演出四年後,在表達手法上更趨圓融完美,不過已經沒有了《悲》中的亮眼火花~
要注意的是,這兩部劇的主題都有著極深的社會人文關懷,《悲慘世界》在苦難中彰顯人性的光輝與信仰的力量;《西貢小姐》則在亂世的愛情中讚嘆母愛的偉大~
如果平時不是個對社會人文有著些許關懷的人,看了或許會沒感覺~
還有就是~古典音樂劇都比較強調全劇的整體感,因此作曲上不講求簡單易記,而是著重於暗示更深的劇情深意在其中,就如《悲慘世界》~我前面已經寫過很多相關文章了,但卻還是覺得作曲作詞和歌者在當中暗藏的深意似乎永遠挖不完~
當然啦,古典的音樂劇不只荀白克的這兩部,早期的音樂劇包括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真善美》、《奧克拉荷馬》、《南太平洋》等都是有名的劇目,雖然不是強調"音樂不中斷"的Pop-Opera,但也都是清新雋永之作!
總之呢~音樂劇實在是個好東西~
不過呢~也像毒品~愛上了就無可救藥的傾家蕩產~
而且像我這種偏好古典曲式與聲樂技巧的人,會變得完全無法忍受流行樂~~~因為耳朵被練得太刁.....@@
寫這篇的目的是希望台灣的音樂劇文化能夠興盛一些~
不要再只是歌劇魅影來的時候跟著潮流瘋一瘋~
這樣~更有內涵的音樂劇才會願意來台灣啊~~~(<--其實這才是寫這篇真正的目的!?悲慘世界快來台啊!!!)
PS.要注意喔~《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DVD是以音樂會的形式呈現,演員穿著戲服對著麥克風唱,表情和肢體語言是有投入,但是沒有舞台佈景等等~英國的慣例是上演中的音樂劇不會出全劇DVD,《悲慘世界》演了21年了也沒絲毫要下檔的跡象,所以他的全劇DVD是有得等囉~~~
嗯~好問題~不是三言兩語答得完的,這裡給一些小建議~但不一定每個人適用~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風格差異很大~
音樂劇,是一種流行藝術,其實沒有多高級,也沒有多有氣質,這點入門者可以放心~不必有距離感~
因為...音樂劇的誕生其實就是歌劇流行化的表現,它所講求的市場導向機制甚至比流行樂還要嚴謹得多~
不過縱然如此,在音樂劇這個大家族裡面,還是有些差別的,有偏流行~也有偏古典~
對於現代人來說,偏流行的音樂劇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如果你還不太習慣舞台的表演方式,或是不太習慣全劇用歌唱來傳達劇情、演員用歌聲來表現情緒~
那麼建議你先從這幾年的現代音樂劇開始吧!
在流行這塊上,其代表作首推---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現代的搖滾伴奏卻採用古典高難度的聲樂唱法,而且劇情簡單明瞭容易被接受,如果入門者還想更窺古典音樂劇的堂奧,以這部為入門第一課會是極佳的選擇,再加上他有電影完整版,比起其他只出了音樂會或CD的音樂劇來說,會是很容易上手的~
雖然在聽音樂劇一段時間以後自然而然會唾棄韋伯的作品,但是無可否認的,現在專業的愛音客中很多都是從他的作品入門,我也是因著歌劇魅影電影版才踏入音樂劇世界的~
不過當然也有人不喜歡這種無聊的三角戀情的故事,所以看大家的興趣吧,如果要劇情有點深度的我推法式音樂劇《鐘樓怪人》(不過他歌、舞、劇分開的表演形式,以及配角和越團事先錄音的模式都很讓人質疑他算哪門子的音樂劇,便有人譏諷鐘樓怪人不過是一場有劇情的流行樂演唱會罷了~)、要玩搖滾和舞蹈的我推《羅密歐與茱麗葉》、《貓》等~
這些音樂劇共同的特色都是曲子易於上口,大概看完一遍就能哼出一兩首曲子了(不過也意味著你很快就會聽膩~),而且共通的特性恰好是都有出全劇的DVD,對於習慣視覺效果的現代人而言不會聽到睡著~
而古典這塊,我個人的建議是入門第一部不要嘗試(可能有人會覺得太悶~),如果入門選的是《歌劇魅影》的話,那麼第二或三部就可以往古典路線發展了~
古典的作品,最要大推的便是法國作曲家荀白克的兩部作品:《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作品都名列四大名劇中,而且從劇情上來講都有著極高的深度和廣度~
我個人當然是最推《悲慘世界》啦!她的作曲、填詞、編曲、合唱、重唱等等都是一等一的水準,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影像資料「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更是網羅了十年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傑出演員們,配上250人大合唱團的氣勢,加上英國皇家管絃樂團的伴奏,一群舞台精英們在台上互飆歌技演技,高手過招所擦出的火花實在無可比擬!
從《悲慘世界》目前所創下的紀錄來說,她的價值已是不言可喻,今年美國紐約的新聞還稱其為"Musical Miracle",實在是音樂劇史上的一個奇蹟啊!!
《西貢小姐》是荀白克繼《悲》後的又一力作,作於《悲慘世界》演出四年後,在表達手法上更趨圓融完美,不過已經沒有了《悲》中的亮眼火花~
要注意的是,這兩部劇的主題都有著極深的社會人文關懷,《悲慘世界》在苦難中彰顯人性的光輝與信仰的力量;《西貢小姐》則在亂世的愛情中讚嘆母愛的偉大~
如果平時不是個對社會人文有著些許關懷的人,看了或許會沒感覺~
還有就是~古典音樂劇都比較強調全劇的整體感,因此作曲上不講求簡單易記,而是著重於暗示更深的劇情深意在其中,就如《悲慘世界》~我前面已經寫過很多相關文章了,但卻還是覺得作曲作詞和歌者在當中暗藏的深意似乎永遠挖不完~
當然啦,古典的音樂劇不只荀白克的這兩部,早期的音樂劇包括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真善美》、《奧克拉荷馬》、《南太平洋》等都是有名的劇目,雖然不是強調"音樂不中斷"的Pop-Opera,但也都是清新雋永之作!
總之呢~音樂劇實在是個好東西~
不過呢~也像毒品~愛上了就無可救藥的傾家蕩產~
而且像我這種偏好古典曲式與聲樂技巧的人,會變得完全無法忍受流行樂~~~因為耳朵被練得太刁.....@@
寫這篇的目的是希望台灣的音樂劇文化能夠興盛一些~
不要再只是歌劇魅影來的時候跟著潮流瘋一瘋~
這樣~更有內涵的音樂劇才會願意來台灣啊~~~(<--其實這才是寫這篇真正的目的!?悲慘世界快來台啊!!!)
PS.要注意喔~《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DVD是以音樂會的形式呈現,演員穿著戲服對著麥克風唱,表情和肢體語言是有投入,但是沒有舞台佈景等等~英國的慣例是上演中的音樂劇不會出全劇DVD,《悲慘世界》演了21年了也沒絲毫要下檔的跡象,所以他的全劇DVD是有得等囉~~~
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評法式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首先要感謝林老師大方外借DVD使我得以一飽眼福~接下來要跟她借歌劇版的~感謝啊感謝~^^
這部音樂劇可說是法國成名的第二部(悲慘世界是改編成英文版後才出名,不算~),說實話我對第一部法式音樂劇《鐘樓怪人》(NDDP)的印象實在是不怎麼樣,對於號稱曲風更加流行的《R&J》也就更加提不起興趣來。
基本上,R&J在場景、舞台、服裝的處理上很讓我聯想到韋伯的《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簡稱JCS),同樣是以古代為背景,卻採用大膽前衛的舞台和服裝效果,說實話,我對這種自以為結合現代與古典的手法極為反感,也因此我看R&J片段時對其沒有一點好感,不過,R&J勝過JCS的地方或許是他還未脫劇情本身所設定的框架,不會讓人有荒腔走板的感覺。
在我所最關心的「曲風」問題上,毫無疑問的,作曲者走了流行的路子,本來嘛,他自己就是寫流行歌出身的,怎麼也不能要求人家變出個學院派的東西來的你說是不是。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流行風格,甚至R&J比NDDP更加流行,配器上還瘋狂使用電子混音,整體的感覺來說,我竟是對R&J有較多的好感!其實今天我一邊看一邊在納悶,怎麼這裡聽得就比較入耳,NDDP我卻是硬撐著聽完的呢?想來想去,歸納出幾點來,以後有想到再補充:
一、曲式的平衡:我對NDDP的印象是沉到不行,不錯,鐘樓怪人的故事確實很沉重,但是也不能那樣從頭沉到尾,對於一齣音樂劇來說,太沉的曲風,寫得再好也很難消化,悲慘世界(LM)的故事難道不沉嗎?可是荀白克卻很注意在變著法子平衡曲式。R&J的故事主題沒有NDDP或LM來得厚重,在平衡曲式上不需要像荀白克那樣辛苦的見縫插針,再加上整體偏向流行,搞個R&B便能搞定一切,所以整齣劇給我的感覺不沉不悶,卻也不至於過度浮躁,這點還是要歸功作曲家的,分寸拿捏很重要,沉悶的如NDDP,浮躁的就如JCS,傑哈很聰明的沒有重蹈覆轍。
二、合唱的氣勢:我個人是很喜歡合唱的,總覺得合唱曲所帶出的氣勢和感染力是無可比擬的。現在想來或許這是我為什麼那麼喜歡LM的原因之一,LM的合唱曲編寫之多之精采,在音樂劇史上怕是無人能及了,讓我聽得是直呼過癮啊!NDDP很大的一個缺點是唱獨角戲,角色沒幾個,又多是各唱各的,唯一的亮點大概是少數幾首二重唱或三重唱,至於合唱曲…可以說幾乎是完全沒印象的,缺乏感染力是我對NDDP存留最深的觀感,看NDDP我必須強迫自己進入故事之中,而沒辦法完全被音樂帶進去。至於R&J,合唱雖然不多且多為背景,但總也是勝過NDDP一大截了,雖然比起LM這等資源經驗都充足的英式音樂劇還是不如,譬如說~用現成的錄音帶合唱缺乏臨場感、整體合唱沒有特別的編寫、合聲幾乎聽不出來、沒什麼層次感等等,但畢竟音樂劇不是法國土生土長的東西,也就不必苛責太多了。
三、一曲配一人:我很欣賞LM的就是一人一主題,法式音樂劇不知道是做不到還是不願意做,反正NDDP和R&J都未曾聽到主導動機的運用(其實LM的法文原唱版也沒有~),不過R&J在一人一曲的編排上做得還是算相當不錯。除了男女主角外,各配角幾乎是一人都有一首的獨唱,唱自己的心聲也唱出這個角色的特質;NDDP在這點上就比較混亂,沒幾個角色卻互相交雜得厲害,以致於有歇角色看完後仍不太敢肯定他的定位為何。
四、劇情與舞蹈的結合:法式音樂劇有三大特色,其中之一便是必有專業舞者伴舞,這點在R&J和NDDP中都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不過在NDDP中舞蹈給我的感覺是與劇情分開的,當然不能說毫無關係,但整體而言是獨立的兩個系統,你唱你的,我跳我的,這種方式讓我的情緒很難透過舞台畫面的呈現進入劇情中;R&J在這方面做了改善,舞者不斷,但無論在服裝或肢體動作方面都能與劇情做配合,幾位歌者包括男女主角也都是能歌能舞的人,不時插入舞群中來上一段,感覺整個故事的脈落走向還是與舞蹈結合的,觀眾更能透過不只音樂~而是舞蹈來進入劇中世界。
五、我個人的期待:接觸NDDP前一直不斷接收到來自各方的訊息,說這部劇的音樂怎麼怎麼的棒,那時迷上LM也沒多少日子,想著故事同樣是源自雨果的作品,又同是法國人作曲,自然對之寄予厚望,一看之下那失望是可想而知的了,我對古典曲風、合唱、聲樂技巧等等的要求他是一樣也沒達到,那種毫無預警從高期待的摔落讓我根本再也不想聽第二次。R&J不一樣,一方面在繼續爲LM癡狂的一年多裡又陸續往不同的音樂劇伸展觸角,對於新作品早已興趣缺缺,就連曾經大師級的荀白克等人近年推出的也都不怎麼樣了,就更別提和NDDP一般的法式音樂劇;另一方面林老師也已經事先幫我打過預防針,讓我知道這部劇比NDDP更加流行化,已有心理準備,自然也就容易接受得多。
六、對於非英語音樂劇的接受度:雖然對於不熟悉的語言我的接受度還有待加強,但這一年多來除了NDDP外還有Elizabeth等德語音樂劇的薰陶,再加上順手拿到了LM全世界26個官方版本的片段,22種語言不斷的輪流轟炸下,真是要不習慣也難了,也因此此次再接觸法語音樂劇也就沒有太多的障礙。
談完了曲式,就再來談談我的觀念中一直是音樂劇裡面最最重要的成分---聲樂。我在論壇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唱不好,對不起,這場演出對我來講已經全毀;在評論音樂劇歌手時,我的標準就是---他的聲音能不能讓我「驚豔」!R&J選用的卡司群可說是全面年輕化,自從看過POTO電影版後這種刻意的年輕化選角就很讓我心驚,某種程度來說我是挺贊同歌劇那套「只認聲音不管長相」的不成文規定的。可能因為看到卡司年輕,對他們的要求就不會那麼高,譬如我會對Colm聲音的每個轉折斤斤計較,哪場狀況好不好都能挑出來,但對於R&J的兩個年輕主角基本到位也就行了。
出乎意料的是,整體來講大部分人的聲音都不錯(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曲子很難聽出功力來吧~),男主角的聲音細緻,感覺聲音有出來有放開,當然不能拿英美經典來要求他,就一個流行歌手而言已算相當不錯;女主角的聲音感情很豐富,十五歲的年紀就能將歌聲和演技結合得這麼好實在相當不簡單,高音部分以流行唱腔來說已經十分難得,那樣高的音處理得並不吃力,人長得甜甜聲音也甜甜的~聽著就很舒服。
比較有意見的會是幾個配角的部分,奶媽一定要說的,呼呼~很棒!一聽就知道是歌手出身,唱得很動情,高音也完全打開,當然啦~還是以流行歌手的標準來說,這麼從容不迫的長高音真是難得一見!不過嘛,配角中還是有讓人不太滿意的,例如蒙特鳩夫人的聲音就太緊,嘴是開了,但聲音沒開,聽了這麼久音樂劇還很少聽到這樣糟糕的聲音;卡布雷特伯爵的聲音也有差不多的毛病,所以在唱唯一的獨唱曲「呵護一個女孩」時,他的全身心投入是很叫人感動,可惜聲音成了瑕疵;另一個糟糕的是神父,沙啞、陰沉、發音還含含糊糊的,當然,可以猜想到這是傑哈選角時刻意的安排,也可以猜出作曲者要表達什麼,但無論如何我就是不喜歡這種處理方式,讓我很難受。
在形而上的象徵意涵中,個人頗欣賞「死神」這一角的特別構思,這是一個極度明顯的象徵性角色,通常在音樂劇中這樣的抽象象徵會用音樂的形式表達,最常見的就是主導動機形式。姑且不論傑哈如此安排是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作出一段主導動機來穿插於全劇(基本上我認為這個假設成立的可能性頗大),但直接用演員點出確實有創意,也更清楚表達出細微部分的暗示,且使全劇的劇情與舞蹈間的配搭更加緊密。不過這樣的創意也只能出現在這種故事結構較為單純的音樂劇裡,如果是像NDDP、LM或是西貢小姐(MS)這種劇情層次豐富,要表達概念全面而多元的劇中,這樣的手法可就不適用了。
最後要來談的是劇情,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莎翁所謂的愛情巨著以現在看來簡直是老套俗爛的情節,尤其碰上我這種對情情愛愛特別沒興致的人(哎喲~這種東西沒深度嘛…小情小愛怎麼比得上LM人性的光輝、MS母性的偉大呢?)。不過嘛,要看這部劇就要有些心理準備,Logo設計都這麼大一顆愛心擺那了,誰都知道是個愛情故事,我比較有意見的主要不是在劇情本身,而是他在其中所要帶出的意象。
大門時我們的小組輔導英國宣教士安姐曾經提過,歐洲無神論最盛行的國家就是法國,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LM在全世界受盡歡迎,卻獨獨在法國沒人要看,一個宣揚信仰價值與基督救贖的故事法國人顯然不太感興趣;反觀法式音樂劇中目前做出點成績的NDDP和R&J所帶出的背後價值觀竟出奇的一致,他們不約而同的宣告上帝已死,他們的故事都帶到一個神職人員最終離開神。NDDP是大膽露骨的直接唱出上帝已死,若說這只是為了配合雨果原著的劇情需求,那麼R&J從選角開始的一連串動作就更加耐人尋味了,第一次看R&J在神父一出場時就微微愣住,不是柴可夫斯基在交響詩中所表現的莊嚴神聖,而是一個眼睛半張半閉、唱歌模模糊糊、聲音沙啞難聽的禿頭矮子…幕後花絮中這位演員表示他知道被選上時很驚訝,別說他驚訝,我都驚訝,選擇這樣的一個形象,製作團隊所要表達的東西不言可喻,難道這就是現今法國人普遍的價值觀?刻意貶低基督信仰的價值竟是法國人引以為樂的一件事?好似當年台灣人不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不愛國一般…
音樂劇,是文化的產物,因此會出現美國重劇情、英國重聲樂技巧而法國卻重視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而從其後所表現的隱喻來看,法國的文化中對信仰的輕蔑與鄙視是否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了呢?(嗯…荀白克和鮑里爾算例外好了…他們兩個實在有夠不法國…)
這部音樂劇可說是法國成名的第二部(悲慘世界是改編成英文版後才出名,不算~),說實話我對第一部法式音樂劇《鐘樓怪人》(NDDP)的印象實在是不怎麼樣,對於號稱曲風更加流行的《R&J》也就更加提不起興趣來。
基本上,R&J在場景、舞台、服裝的處理上很讓我聯想到韋伯的《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簡稱JCS),同樣是以古代為背景,卻採用大膽前衛的舞台和服裝效果,說實話,我對這種自以為結合現代與古典的手法極為反感,也因此我看R&J片段時對其沒有一點好感,不過,R&J勝過JCS的地方或許是他還未脫劇情本身所設定的框架,不會讓人有荒腔走板的感覺。
在我所最關心的「曲風」問題上,毫無疑問的,作曲者走了流行的路子,本來嘛,他自己就是寫流行歌出身的,怎麼也不能要求人家變出個學院派的東西來的你說是不是。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流行風格,甚至R&J比NDDP更加流行,配器上還瘋狂使用電子混音,整體的感覺來說,我竟是對R&J有較多的好感!其實今天我一邊看一邊在納悶,怎麼這裡聽得就比較入耳,NDDP我卻是硬撐著聽完的呢?想來想去,歸納出幾點來,以後有想到再補充:
一、曲式的平衡:我對NDDP的印象是沉到不行,不錯,鐘樓怪人的故事確實很沉重,但是也不能那樣從頭沉到尾,對於一齣音樂劇來說,太沉的曲風,寫得再好也很難消化,悲慘世界(LM)的故事難道不沉嗎?可是荀白克卻很注意在變著法子平衡曲式。R&J的故事主題沒有NDDP或LM來得厚重,在平衡曲式上不需要像荀白克那樣辛苦的見縫插針,再加上整體偏向流行,搞個R&B便能搞定一切,所以整齣劇給我的感覺不沉不悶,卻也不至於過度浮躁,這點還是要歸功作曲家的,分寸拿捏很重要,沉悶的如NDDP,浮躁的就如JCS,傑哈很聰明的沒有重蹈覆轍。
二、合唱的氣勢:我個人是很喜歡合唱的,總覺得合唱曲所帶出的氣勢和感染力是無可比擬的。現在想來或許這是我為什麼那麼喜歡LM的原因之一,LM的合唱曲編寫之多之精采,在音樂劇史上怕是無人能及了,讓我聽得是直呼過癮啊!NDDP很大的一個缺點是唱獨角戲,角色沒幾個,又多是各唱各的,唯一的亮點大概是少數幾首二重唱或三重唱,至於合唱曲…可以說幾乎是完全沒印象的,缺乏感染力是我對NDDP存留最深的觀感,看NDDP我必須強迫自己進入故事之中,而沒辦法完全被音樂帶進去。至於R&J,合唱雖然不多且多為背景,但總也是勝過NDDP一大截了,雖然比起LM這等資源經驗都充足的英式音樂劇還是不如,譬如說~用現成的錄音帶合唱缺乏臨場感、整體合唱沒有特別的編寫、合聲幾乎聽不出來、沒什麼層次感等等,但畢竟音樂劇不是法國土生土長的東西,也就不必苛責太多了。
三、一曲配一人:我很欣賞LM的就是一人一主題,法式音樂劇不知道是做不到還是不願意做,反正NDDP和R&J都未曾聽到主導動機的運用(其實LM的法文原唱版也沒有~),不過R&J在一人一曲的編排上做得還是算相當不錯。除了男女主角外,各配角幾乎是一人都有一首的獨唱,唱自己的心聲也唱出這個角色的特質;NDDP在這點上就比較混亂,沒幾個角色卻互相交雜得厲害,以致於有歇角色看完後仍不太敢肯定他的定位為何。
四、劇情與舞蹈的結合:法式音樂劇有三大特色,其中之一便是必有專業舞者伴舞,這點在R&J和NDDP中都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不過在NDDP中舞蹈給我的感覺是與劇情分開的,當然不能說毫無關係,但整體而言是獨立的兩個系統,你唱你的,我跳我的,這種方式讓我的情緒很難透過舞台畫面的呈現進入劇情中;R&J在這方面做了改善,舞者不斷,但無論在服裝或肢體動作方面都能與劇情做配合,幾位歌者包括男女主角也都是能歌能舞的人,不時插入舞群中來上一段,感覺整個故事的脈落走向還是與舞蹈結合的,觀眾更能透過不只音樂~而是舞蹈來進入劇中世界。
五、我個人的期待:接觸NDDP前一直不斷接收到來自各方的訊息,說這部劇的音樂怎麼怎麼的棒,那時迷上LM也沒多少日子,想著故事同樣是源自雨果的作品,又同是法國人作曲,自然對之寄予厚望,一看之下那失望是可想而知的了,我對古典曲風、合唱、聲樂技巧等等的要求他是一樣也沒達到,那種毫無預警從高期待的摔落讓我根本再也不想聽第二次。R&J不一樣,一方面在繼續爲LM癡狂的一年多裡又陸續往不同的音樂劇伸展觸角,對於新作品早已興趣缺缺,就連曾經大師級的荀白克等人近年推出的也都不怎麼樣了,就更別提和NDDP一般的法式音樂劇;另一方面林老師也已經事先幫我打過預防針,讓我知道這部劇比NDDP更加流行化,已有心理準備,自然也就容易接受得多。
六、對於非英語音樂劇的接受度:雖然對於不熟悉的語言我的接受度還有待加強,但這一年多來除了NDDP外還有Elizabeth等德語音樂劇的薰陶,再加上順手拿到了LM全世界26個官方版本的片段,22種語言不斷的輪流轟炸下,真是要不習慣也難了,也因此此次再接觸法語音樂劇也就沒有太多的障礙。
談完了曲式,就再來談談我的觀念中一直是音樂劇裡面最最重要的成分---聲樂。我在論壇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唱不好,對不起,這場演出對我來講已經全毀;在評論音樂劇歌手時,我的標準就是---他的聲音能不能讓我「驚豔」!R&J選用的卡司群可說是全面年輕化,自從看過POTO電影版後這種刻意的年輕化選角就很讓我心驚,某種程度來說我是挺贊同歌劇那套「只認聲音不管長相」的不成文規定的。可能因為看到卡司年輕,對他們的要求就不會那麼高,譬如我會對Colm聲音的每個轉折斤斤計較,哪場狀況好不好都能挑出來,但對於R&J的兩個年輕主角基本到位也就行了。
出乎意料的是,整體來講大部分人的聲音都不錯(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曲子很難聽出功力來吧~),男主角的聲音細緻,感覺聲音有出來有放開,當然不能拿英美經典來要求他,就一個流行歌手而言已算相當不錯;女主角的聲音感情很豐富,十五歲的年紀就能將歌聲和演技結合得這麼好實在相當不簡單,高音部分以流行唱腔來說已經十分難得,那樣高的音處理得並不吃力,人長得甜甜聲音也甜甜的~聽著就很舒服。
比較有意見的會是幾個配角的部分,奶媽一定要說的,呼呼~很棒!一聽就知道是歌手出身,唱得很動情,高音也完全打開,當然啦~還是以流行歌手的標準來說,這麼從容不迫的長高音真是難得一見!不過嘛,配角中還是有讓人不太滿意的,例如蒙特鳩夫人的聲音就太緊,嘴是開了,但聲音沒開,聽了這麼久音樂劇還很少聽到這樣糟糕的聲音;卡布雷特伯爵的聲音也有差不多的毛病,所以在唱唯一的獨唱曲「呵護一個女孩」時,他的全身心投入是很叫人感動,可惜聲音成了瑕疵;另一個糟糕的是神父,沙啞、陰沉、發音還含含糊糊的,當然,可以猜想到這是傑哈選角時刻意的安排,也可以猜出作曲者要表達什麼,但無論如何我就是不喜歡這種處理方式,讓我很難受。
在形而上的象徵意涵中,個人頗欣賞「死神」這一角的特別構思,這是一個極度明顯的象徵性角色,通常在音樂劇中這樣的抽象象徵會用音樂的形式表達,最常見的就是主導動機形式。姑且不論傑哈如此安排是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作出一段主導動機來穿插於全劇(基本上我認為這個假設成立的可能性頗大),但直接用演員點出確實有創意,也更清楚表達出細微部分的暗示,且使全劇的劇情與舞蹈間的配搭更加緊密。不過這樣的創意也只能出現在這種故事結構較為單純的音樂劇裡,如果是像NDDP、LM或是西貢小姐(MS)這種劇情層次豐富,要表達概念全面而多元的劇中,這樣的手法可就不適用了。
最後要來談的是劇情,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莎翁所謂的愛情巨著以現在看來簡直是老套俗爛的情節,尤其碰上我這種對情情愛愛特別沒興致的人(哎喲~這種東西沒深度嘛…小情小愛怎麼比得上LM人性的光輝、MS母性的偉大呢?)。不過嘛,要看這部劇就要有些心理準備,Logo設計都這麼大一顆愛心擺那了,誰都知道是個愛情故事,我比較有意見的主要不是在劇情本身,而是他在其中所要帶出的意象。
大門時我們的小組輔導英國宣教士安姐曾經提過,歐洲無神論最盛行的國家就是法國,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LM在全世界受盡歡迎,卻獨獨在法國沒人要看,一個宣揚信仰價值與基督救贖的故事法國人顯然不太感興趣;反觀法式音樂劇中目前做出點成績的NDDP和R&J所帶出的背後價值觀竟出奇的一致,他們不約而同的宣告上帝已死,他們的故事都帶到一個神職人員最終離開神。NDDP是大膽露骨的直接唱出上帝已死,若說這只是為了配合雨果原著的劇情需求,那麼R&J從選角開始的一連串動作就更加耐人尋味了,第一次看R&J在神父一出場時就微微愣住,不是柴可夫斯基在交響詩中所表現的莊嚴神聖,而是一個眼睛半張半閉、唱歌模模糊糊、聲音沙啞難聽的禿頭矮子…幕後花絮中這位演員表示他知道被選上時很驚訝,別說他驚訝,我都驚訝,選擇這樣的一個形象,製作團隊所要表達的東西不言可喻,難道這就是現今法國人普遍的價值觀?刻意貶低基督信仰的價值竟是法國人引以為樂的一件事?好似當年台灣人不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不愛國一般…
音樂劇,是文化的產物,因此會出現美國重劇情、英國重聲樂技巧而法國卻重視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而從其後所表現的隱喻來看,法國的文化中對信仰的輕蔑與鄙視是否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了呢?(嗯…荀白克和鮑里爾算例外好了…他們兩個實在有夠不法國…)
2006年10月16日 星期一
非首演的經典---敬三屆奧立佛最佳男演員Philip Quast!
{###_angalagna/6/1136981939.jpg_###}
一部劇,首演演員變經典是很可以理解的~
一直都認為,這種經典的認定往往帶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成分,例如歌劇魅影男主角Michael Crowford~
但是對於Philip Quast完全打破這種定律,他不是首演賈維,卻是劇迷們公認的最經典,談起LM,不會有人忘記他~
Philip Quast,1957年生於澳洲,畢業於澳洲第一流的戲劇學校---澳洲國立舞台藝術學院,後來他精湛的演技與純熟的歌唱技巧都是那時訓練出來的~
畢業之後的Philip在澳洲戲劇舞台上十分活躍,主演過多齣舞台劇,累積許多的表演經驗~
1987年,Philip出任澳洲版悲慘世界的賈維(Javert),出色的演技和獨具一格的詮釋使他贏得了當年的悉尼劇評人獎和毛氏獎~
Javert這個角色也開啟了Philip邁向國際的契機,他的努力和完美表現連英國這邊也極度肯定,於是在1989年重金挖他遠渡重洋到英國倫敦繼續擔綱此角~
從1989年後悲慘世界所有發行的英文版本都由他演出Javert,包括1989的CSR、1992的曼徹斯特版、1995的TAC和1998的HMP都是他唱的,製作人卡麥隆簡直視他為Javert的唯一人選!!
這幾天,聽著倫敦現任卡司的錄音,越聽就越明白Philip的珍貴之所在~
他的Javert,堅定、明亮、聲音乾淨得不沾染一絲雜質,恰恰完美詮釋了Javert獨特的人格特質~
他的長音不同於Colm的漸行漸遠、漸高漸飄,也不像一般人拖長到最後總有撐不下去的狼狽,而是越來越激昂,一個音,拖越久力度越強,一曲Stars的最後一個音與整個管絃樂一起衝向最高點,只讓人覺得這位暗夜中的星星有著如此叫人不可逼視的炙熱堅定~
在LM十週年時,Philip展現的是最完美的Javert,陰狠的咬字、貓捉老鼠的竊喜、堅定不移的心志、夢想破滅的顫抖....他的情緒在該豐富時豐富,在該冷酷時冷酷,難怪許多劇迷們要說~Philip就是Javert,Javert就是Philip,兩者在劇迷心目中再也不可分割!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與寇叔的那段Confrontation,漂亮的男中音與美妙的男高音對位重唱,兩段衝突對立的旋律由他二人唱來搭配得天衣無縫,他跟寇淑真可說是21年來最完美的一對拍檔了,難怪十週年終場時兩人會緊緊抱在一起,流露一份濃濃的英雄惜英雄之情~
記得某人說過,男高音可以經由後天訓練而來,而男中男低卻是天份遠高於努力,在音樂劇界,男中音不多,如此出色的男中音更是絕無僅有!!
從1989年至今,Philip在英國闖出了一片天,憑著多變的演技先後出任許多不同性質音樂劇的首演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Philip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三座奧立佛獎最佳男主角(英國音樂劇最高榮譽)的演員,三座獎項分別是1990的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1997年的The Fix和2001年的South Pacific~
Philip Quast的出色至此已是無庸置疑!
不過顯然,Philip是個十分念舊的人~
儘管如今他在英澳的影視歌三方面都已取得極高的成就~
他依然難以忘懷當年促使他來到英國的悲慘世界~
2006年10月8日,悲慘世界21歲生日慶典,歡慶打破世界紀錄~
Philip儘管不是首演演員,依然撥冗前來參加~
所有劇迷看到照片的共同心聲或許是.....啊~PQ怎麼不開口唱啊!!首演的頭銜真有那麼重要ㄇ?他才是經典啊!!!
{###_angalagna/6/1138602052.jpg_###}
圖片說明一:這張是十週年音樂會的現場照片,Philip的Javert堅定的眼神讓所有劇迷大為傾倒!
圖片說明二:這是上禮拜LM21週年慶時PQ出席的照片,比起2001年時是有瘦下來,不過蒼白了很多啊~~~真心疼~~~,嗯~怎麼每次都是一副憔悴樣呢?唉~~~可是還是好喜歡好喜歡他!!^^
(說真的~他跟寇叔都是外表老得很快的那種,他今年才49啊!!!唉~~~)
PS.早在慶典之前我心裡便十分掛念他,總想著上回看到照片時他實在發福得厲害,身上幾乎找不到一絲一毫Javert的氣息....
雖然知道是因為South Pacific爲戲增胖,但之後怎麼看就是沒瘦下來,一個澳洲大帥哥如此走型難免讓人黯然啊~~~
一部劇,首演演員變經典是很可以理解的~
一直都認為,這種經典的認定往往帶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成分,例如歌劇魅影男主角Michael Crowford~
但是對於Philip Quast完全打破這種定律,他不是首演賈維,卻是劇迷們公認的最經典,談起LM,不會有人忘記他~
Philip Quast,1957年生於澳洲,畢業於澳洲第一流的戲劇學校---澳洲國立舞台藝術學院,後來他精湛的演技與純熟的歌唱技巧都是那時訓練出來的~
畢業之後的Philip在澳洲戲劇舞台上十分活躍,主演過多齣舞台劇,累積許多的表演經驗~
1987年,Philip出任澳洲版悲慘世界的賈維(Javert),出色的演技和獨具一格的詮釋使他贏得了當年的悉尼劇評人獎和毛氏獎~
Javert這個角色也開啟了Philip邁向國際的契機,他的努力和完美表現連英國這邊也極度肯定,於是在1989年重金挖他遠渡重洋到英國倫敦繼續擔綱此角~
從1989年後悲慘世界所有發行的英文版本都由他演出Javert,包括1989的CSR、1992的曼徹斯特版、1995的TAC和1998的HMP都是他唱的,製作人卡麥隆簡直視他為Javert的唯一人選!!
這幾天,聽著倫敦現任卡司的錄音,越聽就越明白Philip的珍貴之所在~
他的Javert,堅定、明亮、聲音乾淨得不沾染一絲雜質,恰恰完美詮釋了Javert獨特的人格特質~
他的長音不同於Colm的漸行漸遠、漸高漸飄,也不像一般人拖長到最後總有撐不下去的狼狽,而是越來越激昂,一個音,拖越久力度越強,一曲Stars的最後一個音與整個管絃樂一起衝向最高點,只讓人覺得這位暗夜中的星星有著如此叫人不可逼視的炙熱堅定~
在LM十週年時,Philip展現的是最完美的Javert,陰狠的咬字、貓捉老鼠的竊喜、堅定不移的心志、夢想破滅的顫抖....他的情緒在該豐富時豐富,在該冷酷時冷酷,難怪許多劇迷們要說~Philip就是Javert,Javert就是Philip,兩者在劇迷心目中再也不可分割!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與寇叔的那段Confrontation,漂亮的男中音與美妙的男高音對位重唱,兩段衝突對立的旋律由他二人唱來搭配得天衣無縫,他跟寇淑真可說是21年來最完美的一對拍檔了,難怪十週年終場時兩人會緊緊抱在一起,流露一份濃濃的英雄惜英雄之情~
記得某人說過,男高音可以經由後天訓練而來,而男中男低卻是天份遠高於努力,在音樂劇界,男中音不多,如此出色的男中音更是絕無僅有!!
從1989年至今,Philip在英國闖出了一片天,憑著多變的演技先後出任許多不同性質音樂劇的首演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Philip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三座奧立佛獎最佳男主角(英國音樂劇最高榮譽)的演員,三座獎項分別是1990的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1997年的The Fix和2001年的South Pacific~
Philip Quast的出色至此已是無庸置疑!
不過顯然,Philip是個十分念舊的人~
儘管如今他在英澳的影視歌三方面都已取得極高的成就~
他依然難以忘懷當年促使他來到英國的悲慘世界~
2006年10月8日,悲慘世界21歲生日慶典,歡慶打破世界紀錄~
Philip儘管不是首演演員,依然撥冗前來參加~
所有劇迷看到照片的共同心聲或許是.....啊~PQ怎麼不開口唱啊!!首演的頭銜真有那麼重要ㄇ?他才是經典啊!!!
{###_angalagna/6/1138602052.jpg_###}
圖片說明一:這張是十週年音樂會的現場照片,Philip的Javert堅定的眼神讓所有劇迷大為傾倒!
圖片說明二:這是上禮拜LM21週年慶時PQ出席的照片,比起2001年時是有瘦下來,不過蒼白了很多啊~~~真心疼~~~,嗯~怎麼每次都是一副憔悴樣呢?唉~~~可是還是好喜歡好喜歡他!!^^
(說真的~他跟寇叔都是外表老得很快的那種,他今年才49啊!!!唉~~~)
PS.早在慶典之前我心裡便十分掛念他,總想著上回看到照片時他實在發福得厲害,身上幾乎找不到一絲一毫Javert的氣息....
雖然知道是因為South Pacific爲戲增胖,但之後怎麼看就是沒瘦下來,一個澳洲大帥哥如此走型難免讓人黯然啊~~~
2006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敬我心中最偉大的演員---Colm Wilkinson!
{###_angalagna/6/1136981774.jpg_###}
昨天看了很多這次21週年慶典的照片~有許許多多的感慨~
更因為LM即將重回百老匯,所以不只倫敦,連美國紐約那邊,LM的新聞也始終不斷~讓我們得以回顧,這部劇邁向經典的歷史~
這次LM紐約復排的新聞中,有一幕,相信看過的人都不會忘…,那就是,21年前首演彩排時的Colm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唱出「Bring Him Home」……
在他唱到第二句時,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時間彷彿凍結,製作人卡麥隆和導演John的眼眶都泛了紅,其他站在旁邊看的演員們全都目不轉睛,不發一語,Colm通透的嗓音,略帶滄桑,不著痕跡的將氣氛帶入Valjean無私的大愛裡,每一個尾音的纏綿,每一個長音的溫暖,每一點情緒的收放…完美,完美無瑕~~~
最後一句「Bring him home~~~~」的長音,漸漸往上飄,終至達到似泛音的境界,Colm的招牌動作---雙手合掌,在此時就已用上。導演John形容當天的景況:「沒有掌聲,沒有喝采,所有人傻在原地,直到Colm一派輕鬆的問(他似乎完全沒查覺剛剛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如何?還可以嗎?』大家才回過神來…」(這是我catch到導演說的部分啦,英文不好…><)<br />
說實話,看到這段視頻,你就知道John的話一點都不誇張…那種全場凍結的感覺真讓你驚嘆---原來音樂真可以有這樣的感染力!這麼漂亮的聲音,圓融、飽滿、充滿感情與生命力,Colm出演這個角色可是製作團隊們一起決定的,表示他們對他的了解也不算少,可是當聽到他開口卻是一種意料之外的震驚,Colm的聲音傑出到一個地步---聽他唱歌時你會連一口氣都不敢喘,生怕因此錯過更美的部分。
還記得嗎?我曾經評過Colm的聲音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不知道當天被震懾住的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可以看得出那位閱盡英美兩地音樂劇精英的劇場沙皇卡麥隆從此對Colm這位演員另眼相看,21年來Colm幾乎成了他手下愛將,不但破天荒將LM英文版四版中的三版交給他唱,甚至甘冒大不諱在”Hey Mr. Producer”中捨棄廣受歡迎的魅影原班卡司,將主角重任交在Colm身上,使POTO成為當晚四大名劇中唯一不是動用原班人馬的,那就更別提那天似乎特意加重魅影的戲份及終場謝幕時站在Colm旁邊的這些小細節~
網路上,有人在分析Michael Crowford和Colm Wilkinson在運氣技巧上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是MC的功力更勝一籌~
我是不知道這人對聲樂有多少研究,我自己也不懂這些,但我懂的是---CW是個讓我光聽CD就潸然淚下的魅影,他的情感豐沛到一種極致,他的嗓音中有一種力量,密密的把你包裹起來,讓你跟著他一起喜悅、一起憂傷、一起沉醉、一起歡笑~
對照前幾天的LM倫敦慶典,這段視頻就格外顯得溫馨,21年後,寇叔站在皇后劇院的台上,再次獻唱「Bring Him Home」,不知卡麥隆是否因為當年的震撼而對這首曲子情有獨鍾呢?慶祝會中選的兩首歌,一首是眾所週知的經典合唱「One Day More」,另一首便是這個寇叔的個人秀了。21年了,他的嗓音似乎更圓、更純了,當年正值壯年的寇叔唱出的是溫柔中帶著剛毅,而今天,白髮蒼蒼的寇叔似乎有著更多慈愛更多溫暖,還有…那一份爲著這部劇的歷史意義而難以掩飾的喜悅和驕傲,英文的領銜男主角是直接用「Leader」這個字的,身為這部劇21年來的第一台柱,寇叔在一句句爆發出來的“one day more~”中展現的不只是氣勢,更是身為本劇老大哥的偏偏風度~
不會忘記,那個在十週年謝幕時笑得溫馨燦爛,還時時不忘擁抱身邊的Philip的寇叔;更不會忘記,在都柏林的生蠔意外中,終場謝幕時對吐得慘不忍睹的替補演員Adrien豎起大拇指的大哥風範;還有,那個在LM第6138場,成為百老匯第二的慶典上,在記者面前不斷裝傻逗趣的可愛鏡頭……
成名而不驕,爛熟卻依然敬業。在音樂劇的歷史上,Colm Wilkinson已經留下了屬於他自己的一頁!
圖片說明:寇叔在唱"Bring Him Home"的劇照,看這動作就知道一定是唱到那句"If I die, Let me die, Let him live~",不變的動作~不變的動人嗓音啊!
昨天看了很多這次21週年慶典的照片~有許許多多的感慨~
更因為LM即將重回百老匯,所以不只倫敦,連美國紐約那邊,LM的新聞也始終不斷~讓我們得以回顧,這部劇邁向經典的歷史~
這次LM紐約復排的新聞中,有一幕,相信看過的人都不會忘…,那就是,21年前首演彩排時的Colm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唱出「Bring Him Home」……
在他唱到第二句時,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時間彷彿凍結,製作人卡麥隆和導演John的眼眶都泛了紅,其他站在旁邊看的演員們全都目不轉睛,不發一語,Colm通透的嗓音,略帶滄桑,不著痕跡的將氣氛帶入Valjean無私的大愛裡,每一個尾音的纏綿,每一個長音的溫暖,每一點情緒的收放…完美,完美無瑕~~~
最後一句「Bring him home~~~~」的長音,漸漸往上飄,終至達到似泛音的境界,Colm的招牌動作---雙手合掌,在此時就已用上。導演John形容當天的景況:「沒有掌聲,沒有喝采,所有人傻在原地,直到Colm一派輕鬆的問(他似乎完全沒查覺剛剛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如何?還可以嗎?』大家才回過神來…」(這是我catch到導演說的部分啦,英文不好…><)<br />
說實話,看到這段視頻,你就知道John的話一點都不誇張…那種全場凍結的感覺真讓你驚嘆---原來音樂真可以有這樣的感染力!這麼漂亮的聲音,圓融、飽滿、充滿感情與生命力,Colm出演這個角色可是製作團隊們一起決定的,表示他們對他的了解也不算少,可是當聽到他開口卻是一種意料之外的震驚,Colm的聲音傑出到一個地步---聽他唱歌時你會連一口氣都不敢喘,生怕因此錯過更美的部分。
還記得嗎?我曾經評過Colm的聲音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不知道當天被震懾住的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可以看得出那位閱盡英美兩地音樂劇精英的劇場沙皇卡麥隆從此對Colm這位演員另眼相看,21年來Colm幾乎成了他手下愛將,不但破天荒將LM英文版四版中的三版交給他唱,甚至甘冒大不諱在”Hey Mr. Producer”中捨棄廣受歡迎的魅影原班卡司,將主角重任交在Colm身上,使POTO成為當晚四大名劇中唯一不是動用原班人馬的,那就更別提那天似乎特意加重魅影的戲份及終場謝幕時站在Colm旁邊的這些小細節~
網路上,有人在分析Michael Crowford和Colm Wilkinson在運氣技巧上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是MC的功力更勝一籌~
我是不知道這人對聲樂有多少研究,我自己也不懂這些,但我懂的是---CW是個讓我光聽CD就潸然淚下的魅影,他的情感豐沛到一種極致,他的嗓音中有一種力量,密密的把你包裹起來,讓你跟著他一起喜悅、一起憂傷、一起沉醉、一起歡笑~
對照前幾天的LM倫敦慶典,這段視頻就格外顯得溫馨,21年後,寇叔站在皇后劇院的台上,再次獻唱「Bring Him Home」,不知卡麥隆是否因為當年的震撼而對這首曲子情有獨鍾呢?慶祝會中選的兩首歌,一首是眾所週知的經典合唱「One Day More」,另一首便是這個寇叔的個人秀了。21年了,他的嗓音似乎更圓、更純了,當年正值壯年的寇叔唱出的是溫柔中帶著剛毅,而今天,白髮蒼蒼的寇叔似乎有著更多慈愛更多溫暖,還有…那一份爲著這部劇的歷史意義而難以掩飾的喜悅和驕傲,英文的領銜男主角是直接用「Leader」這個字的,身為這部劇21年來的第一台柱,寇叔在一句句爆發出來的“one day more~”中展現的不只是氣勢,更是身為本劇老大哥的偏偏風度~
不會忘記,那個在十週年謝幕時笑得溫馨燦爛,還時時不忘擁抱身邊的Philip的寇叔;更不會忘記,在都柏林的生蠔意外中,終場謝幕時對吐得慘不忍睹的替補演員Adrien豎起大拇指的大哥風範;還有,那個在LM第6138場,成為百老匯第二的慶典上,在記者面前不斷裝傻逗趣的可愛鏡頭……
成名而不驕,爛熟卻依然敬業。在音樂劇的歷史上,Colm Wilkinson已經留下了屬於他自己的一頁!
圖片說明:寇叔在唱"Bring Him Home"的劇照,看這動作就知道一定是唱到那句"If I die, Let me die, Let him live~",不變的動作~不變的動人嗓音啊!
狂賀!悲慘世界,世界第一!
{###_angalagna/6/1138602051.jpg_###}
今天,10/8,是悲慘世界(LM)21歲生日~
同時,打破了音樂劇史上紀錄,勇奪"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劇"的頭銜~比起歌劇魅影只是百老匯第一,更多了幾分光彩驕傲~
值此同時,正逢製作人劇場沙皇卡麥隆麥金塔60歲大壽,他的另一部作品歌劇魅影也將在明天10/9歡度二十歲生日~
可愛的本人我呢~恰巧跟歌劇魅影同歲,比LM小一歲,生日嘛~跟他們差不了幾天~喔~真是榮幸啊!!(好啦~這不是重點~@@)
今年的破紀錄慶典,卡麥隆是有心要大辦特辦的~
一直有消息傳出來,說卡麥隆想搞個跟十週年音樂會有拼的大型慶祝儀式~
不過因為場地、檔期和公司內部種種原因,目前暫時對外公佈將延至2007年年初~
雖然尚未拍板定案,不過10/8的紀念演出慶典還是將在台北時間10/9凌晨三點熱鬧展開,所有原班人馬將一起現身,同時有BBC廣播播放9/15卡麥隆召集倫敦現任卡司群的錄音~
這些年來,歌劇魅影(POTO)、西貢小姐(MS)、貓(Cats)屢次打破各樣紀錄,從不見卡麥隆如此費心思,此次這般慎重其事,可看出LM在他心中的地位~
回顧LM的歷史,相信參與其中的製作群與當年的原班演員都有許多的感慨~
不同於POTO的一炮而紅,LM一路走來有許多的坎坷......
在音樂劇史上,LM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創舉---改編大文豪的社會史詩作品~
她一改音樂劇只爲娛樂、消遣的存在目的,加深了內涵,帶出了更多深刻的價值觀~
全劇的色調沉重、基督信仰色彩濃厚、流行氣息幾乎蕩然無存.....
或許是這些原因,導致LM在英國巴比肯中心的首演悽慘無比---開演前兩週票賣出不到四成,首演後各方批評浪潮甚至淹沒了一向自信霸道的卡麥隆~
所幸,在英國無太大好評的LM,兩年後登陸美國時竟受到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票房與樂評雙雙開出紅盤,奪下當年東尼獎八項大獎!(至今想不透怎麼會這樣...OBC的陣容明明就差到不行...@@)
只是,當作曲家荀白克與劇作家鮑里爾信心滿滿的將完整的LM帶回出生地法國時卻依然遭遇重挫,氣得荀白克再也不寫法語音樂劇~
很好玩,LM的製作團隊在最初十年間宛如在洗三溫暖~
濃烈的社會人文關懷主題挑戰著全世界各大城市觀眾的心~
有人接受,有人拒絕~
然而正如原著作者雨果所說"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貪婪不公、還有貧富不均、還有戰爭禍害,「悲慘世界」就永遠會引起共鳴"~
21年來,LM走過一百多個城市,化成了24種語言,扎進世界各地劇迷的心裡~
常想著,卡麥隆似乎特別偏愛LM~
多產的劇場沙皇五六十部作品中,只有LM出了四個英文版本的錄音~
百年音樂劇史中,只有LM被翻譯成這麼多國語言~
在數不清的音樂劇中,只有LM舉辦過這麼大型且陣容堅強的紀念音樂會~
或許,是因為,卡麥隆在這部劇的成長過程中嘗盡了酸甜苦辣,感情也就格外的深吧~
今天,LM堂堂邁入21歲了~
首演的慘敗算得了什麼,當年批她的評審們,如今卻要眼睜睜看著這部劇打破世界紀錄,邁向無人能及的地位~
時間,證明了LM的價值,沉重的主題一開始不為人所接受,卻是能長存於觀眾心裡的東西~
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沒有華麗炫目的舞台特效~
一部平凡的劇,因著人性光輝與基督信仰價值,成為不平凡的世界第一~
小珂塞特的頭像飄揚在倫敦街頭21年~
老一輩劇迷方興未艾,新一代劇迷已被深深撼動~
LM見證時代的變遷,卻也見證人們心中不變的光明~
10/8,誠摯的說聲~
Les Miz,生日快樂啊~
圖片說明:10/8台北時間凌晨一點展開紀念演出,21年來的重要演員幾乎全部出席。
這張照片左邊第一位便是首演男主角Colm Wilkinson,最近猛然發現寇叔時裝也有點娃娃臉呢,62歲的人了還不顯老態,與十一年前相比好像還年輕了些呢!可能跟他老愛裝可愛有關吧...@@
左邊第二位是現任倫敦Valjean---John Owen-Jones,他的風評不錯喔!不過我不喜歡他的舞台扮相...這次趁著LM過生日的機會聽了他的演唱,詮釋得相當不錯,情緒也很豐富的那種人,不過技巧上還是與寇叔有差距~
第三位笑得那麼燦爛的不用說也知道是誰啦~就是咱們那位47歲了還永遠沒長大的Michael Ball,雖然我不是球迷,但也覺得他實在單純得可愛,每次出席這種慶典也不會管自己是主角配角的問題,比誰都興奮的替主角喝采~這位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演員是真的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在的!
最後一位則是現任倫敦Marius---Jon Lee,聽聲音聽不出年紀有這麼輕啊,唱得相當不錯,雖不如站他旁邊的那位球老大經典,但也算是我聽過的眾多Marius中十分讓人滿意的一個了~
中間那個女的看站姿也知道是誰,號稱女皇的Elane Paige,我是不知道她來湊什麼熱鬧啦,不喜歡她的聲音,一曲"Memory"聽得我超級膩味,聽說她好像演過芳婷吧....
PS.覺得寇叔這身西裝真是帥爆了!!我家寇叔真是越來越有男人味啊~~~真迷人~~~挖哈哈(極度花痴ing~)
今天,10/8,是悲慘世界(LM)21歲生日~
同時,打破了音樂劇史上紀錄,勇奪"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劇"的頭銜~比起歌劇魅影只是百老匯第一,更多了幾分光彩驕傲~
值此同時,正逢製作人劇場沙皇卡麥隆麥金塔60歲大壽,他的另一部作品歌劇魅影也將在明天10/9歡度二十歲生日~
可愛的本人我呢~恰巧跟歌劇魅影同歲,比LM小一歲,生日嘛~跟他們差不了幾天~喔~真是榮幸啊!!(好啦~這不是重點~@@)
今年的破紀錄慶典,卡麥隆是有心要大辦特辦的~
一直有消息傳出來,說卡麥隆想搞個跟十週年音樂會有拼的大型慶祝儀式~
不過因為場地、檔期和公司內部種種原因,目前暫時對外公佈將延至2007年年初~
雖然尚未拍板定案,不過10/8的紀念演出慶典還是將在台北時間10/9凌晨三點熱鬧展開,所有原班人馬將一起現身,同時有BBC廣播播放9/15卡麥隆召集倫敦現任卡司群的錄音~
這些年來,歌劇魅影(POTO)、西貢小姐(MS)、貓(Cats)屢次打破各樣紀錄,從不見卡麥隆如此費心思,此次這般慎重其事,可看出LM在他心中的地位~
回顧LM的歷史,相信參與其中的製作群與當年的原班演員都有許多的感慨~
不同於POTO的一炮而紅,LM一路走來有許多的坎坷......
在音樂劇史上,LM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創舉---改編大文豪的社會史詩作品~
她一改音樂劇只爲娛樂、消遣的存在目的,加深了內涵,帶出了更多深刻的價值觀~
全劇的色調沉重、基督信仰色彩濃厚、流行氣息幾乎蕩然無存.....
或許是這些原因,導致LM在英國巴比肯中心的首演悽慘無比---開演前兩週票賣出不到四成,首演後各方批評浪潮甚至淹沒了一向自信霸道的卡麥隆~
所幸,在英國無太大好評的LM,兩年後登陸美國時竟受到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票房與樂評雙雙開出紅盤,奪下當年東尼獎八項大獎!(至今想不透怎麼會這樣...OBC的陣容明明就差到不行...@@)
只是,當作曲家荀白克與劇作家鮑里爾信心滿滿的將完整的LM帶回出生地法國時卻依然遭遇重挫,氣得荀白克再也不寫法語音樂劇~
很好玩,LM的製作團隊在最初十年間宛如在洗三溫暖~
濃烈的社會人文關懷主題挑戰著全世界各大城市觀眾的心~
有人接受,有人拒絕~
然而正如原著作者雨果所說"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貪婪不公、還有貧富不均、還有戰爭禍害,「悲慘世界」就永遠會引起共鳴"~
21年來,LM走過一百多個城市,化成了24種語言,扎進世界各地劇迷的心裡~
常想著,卡麥隆似乎特別偏愛LM~
多產的劇場沙皇五六十部作品中,只有LM出了四個英文版本的錄音~
百年音樂劇史中,只有LM被翻譯成這麼多國語言~
在數不清的音樂劇中,只有LM舉辦過這麼大型且陣容堅強的紀念音樂會~
或許,是因為,卡麥隆在這部劇的成長過程中嘗盡了酸甜苦辣,感情也就格外的深吧~
今天,LM堂堂邁入21歲了~
首演的慘敗算得了什麼,當年批她的評審們,如今卻要眼睜睜看著這部劇打破世界紀錄,邁向無人能及的地位~
時間,證明了LM的價值,沉重的主題一開始不為人所接受,卻是能長存於觀眾心裡的東西~
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沒有華麗炫目的舞台特效~
一部平凡的劇,因著人性光輝與基督信仰價值,成為不平凡的世界第一~
小珂塞特的頭像飄揚在倫敦街頭21年~
老一輩劇迷方興未艾,新一代劇迷已被深深撼動~
LM見證時代的變遷,卻也見證人們心中不變的光明~
10/8,誠摯的說聲~
Les Miz,生日快樂啊~
圖片說明:10/8台北時間凌晨一點展開紀念演出,21年來的重要演員幾乎全部出席。
這張照片左邊第一位便是首演男主角Colm Wilkinson,最近猛然發現寇叔時裝也有點娃娃臉呢,62歲的人了還不顯老態,與十一年前相比好像還年輕了些呢!可能跟他老愛裝可愛有關吧...@@
左邊第二位是現任倫敦Valjean---John Owen-Jones,他的風評不錯喔!不過我不喜歡他的舞台扮相...這次趁著LM過生日的機會聽了他的演唱,詮釋得相當不錯,情緒也很豐富的那種人,不過技巧上還是與寇叔有差距~
第三位笑得那麼燦爛的不用說也知道是誰啦~就是咱們那位47歲了還永遠沒長大的Michael Ball,雖然我不是球迷,但也覺得他實在單純得可愛,每次出席這種慶典也不會管自己是主角配角的問題,比誰都興奮的替主角喝采~這位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演員是真的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在的!
最後一位則是現任倫敦Marius---Jon Lee,聽聲音聽不出年紀有這麼輕啊,唱得相當不錯,雖不如站他旁邊的那位球老大經典,但也算是我聽過的眾多Marius中十分讓人滿意的一個了~
中間那個女的看站姿也知道是誰,號稱女皇的Elane Paige,我是不知道她來湊什麼熱鬧啦,不喜歡她的聲音,一曲"Memory"聽得我超級膩味,聽說她好像演過芳婷吧....
PS.覺得寇叔這身西裝真是帥爆了!!我家寇叔真是越來越有男人味啊~~~真迷人~~~挖哈哈(極度花痴ing~)
2006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歡慶LM21週年系列報導一
有鑒於呢~派入倫敦皇后劇院的臥底工作人員實在太忙了....
這次慶典的內容現在只陸陸續續透一點出來,還沒有個完整的文字稿~
所以呢~我每天看到多少就打多少啦~哇塞~真讓人激動!!
先解答一下前幾天po的那張照片~
我就納悶嘛....Elaine Paige來湊什麼熱鬧哪~原來呵~她是來代表"貓"劇交接的啦~
話說呢~悲慘世界此次成為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是打破了"貓"20年的紀錄,所以理所當然的要交接一下囉~(最近"貓"一直在把歷史地位拱手相讓,年初把百老匯最長青音樂劇交棒給歌劇魅影,年尾又把這世界級的地位交給LM,應該也夠鬱悶了...^^)
好啦好啦~言歸正傳~
先來講講這次有出席的原班卡司!!(兩眼充滿愛心ing~~~)
這次出席的倫敦原班卡司群包含---Colm Wilkinson(飾Valjean)、Patti Lupone(飾Fatine)、Michael Ball(飾Marius)、Frances Ruffelle(飾Eponine)~
哇哈哈~全是心目中的王牌啊!!!(嗯~好啦~芳婷和愛波寧我比較沒那麼喜歡啦~)
星光閃閃~眾星雲集~~~啊~~~為什麼我不在場??為什麼為什麼???
嗯~好~冷靜一下~
好~冷靜好了~繼續說~
當日的演出仍是如常舉行,一眾老牌演員都坐在台下欣賞~
(啊啊~觀眾席的觀眾真是有福了!!!偷偷坐去寇叔旁邊要簽名吧!!再握握手,Hug一下,順便傾訴仰慕之情~喔~我家寇叔~~~口水口水~~~)
演出結束,三次謝幕後~Baricade再次出現,旋轉舞台轉過來~
經典的一幕來了!!倫敦原班卡司站在現任卡司的後面~大家一起高唱Bring Him Home~~~
(喔~我家寇叔一定興奮透了吧!!他老人家的成名曲啊!!~~~口水口水~~~)
然後呢~寇叔和導演Trevor Nunn上台致詞~
(啊啊~寇叔講話了~講話講話了~他講話的聲音沒有愛爾蘭腔啊.....那為什麼唱歌的時候腔調這麼重!?@@)
然後的然後~老卡現身了!!(老卡是誰!?請參閱前面有一篇介紹劇場沙皇卡麥隆麥金塔的文章~)
不過呢~因為百老匯復排的LM即將上檔了,所以咱們老卡人在紐約走不開~只好透過視訊和大家說話啦!!
然後啊~老卡就與他身後現任的百老匯演員群一起高唱生日快樂歌~~~(喔呵呵~~~海峽兩岸...啊不對~是大西洋兩岸....一起慶祝啊!!喔~普天同慶啊~哈!)
在老卡致詞到一半時有一段小插曲~~~
就是當他宣布LM取代"貓"成為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劇時~
Baricade從中間分開來,走出倫敦原班Fantine---Patti Lupone唱著I Dreamed A Dream,接著老貓---Elaine Paige出來唱Memory(你看吧~又是Memory....這傢伙好像只會唱這首歌似的....二十年來每次出場都是這首...@@)
唱完後,Elaine Paige把貓的衣服脫下來交給小柯塞特,象徵歷史的傳承與交接~
接著音樂轉為LM超級名曲---One Day More!!!全體演員---包含原版和現任演員一起合唱!!!!
(不過看照片寇叔好像沒開口....@@)
最後謝幕時,原班卡司站在現任卡司前面,深深一鞠躬,Les Miz 生日快樂!!!!
啊~好啦~這大概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狀況~
不過估計應該不只這樣,因為咱們有去的網友嗨到不行,慢慢等他的報告書吧~看看什麼是"多重結局"!?
啊~好期待啊!!!
還有還有~
今天又多了好幾張當天的照片~
有一張超棒的---原班與現任卡司在後台的合照耶!!!
哇哈哈~~~
看來看去~還是我家寇叔最帥!!!
等我問明版權,看看可否轉載,再發過來~~~
再說一次~Les Miz 生日大快樂啊!!
(其實最快樂的是我!?@@)
PS.ㄟ~我嗨了這麼久~不要讓我自嗨嘛~
喜歡LM者回個文,表達一下恭賀之意嘛!!><
這次慶典的內容現在只陸陸續續透一點出來,還沒有個完整的文字稿~
所以呢~我每天看到多少就打多少啦~哇塞~真讓人激動!!
先解答一下前幾天po的那張照片~
我就納悶嘛....Elaine Paige來湊什麼熱鬧哪~原來呵~她是來代表"貓"劇交接的啦~
話說呢~悲慘世界此次成為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是打破了"貓"20年的紀錄,所以理所當然的要交接一下囉~(最近"貓"一直在把歷史地位拱手相讓,年初把百老匯最長青音樂劇交棒給歌劇魅影,年尾又把這世界級的地位交給LM,應該也夠鬱悶了...^^)
好啦好啦~言歸正傳~
先來講講這次有出席的原班卡司!!(兩眼充滿愛心ing~~~)
這次出席的倫敦原班卡司群包含---Colm Wilkinson(飾Valjean)、Patti Lupone(飾Fatine)、Michael Ball(飾Marius)、Frances Ruffelle(飾Eponine)~
哇哈哈~全是心目中的王牌啊!!!(嗯~好啦~芳婷和愛波寧我比較沒那麼喜歡啦~)
星光閃閃~眾星雲集~~~啊~~~為什麼我不在場??為什麼為什麼???
嗯~好~冷靜一下~
好~冷靜好了~繼續說~
當日的演出仍是如常舉行,一眾老牌演員都坐在台下欣賞~
(啊啊~觀眾席的觀眾真是有福了!!!偷偷坐去寇叔旁邊要簽名吧!!再握握手,Hug一下,順便傾訴仰慕之情~喔~我家寇叔~~~口水口水~~~)
演出結束,三次謝幕後~Baricade再次出現,旋轉舞台轉過來~
經典的一幕來了!!倫敦原班卡司站在現任卡司的後面~大家一起高唱Bring Him Home~~~
(喔~我家寇叔一定興奮透了吧!!他老人家的成名曲啊!!~~~口水口水~~~)
然後呢~寇叔和導演Trevor Nunn上台致詞~
(啊啊~寇叔講話了~講話講話了~他講話的聲音沒有愛爾蘭腔啊.....那為什麼唱歌的時候腔調這麼重!?@@)
然後的然後~老卡現身了!!(老卡是誰!?請參閱前面有一篇介紹劇場沙皇卡麥隆麥金塔的文章~)
不過呢~因為百老匯復排的LM即將上檔了,所以咱們老卡人在紐約走不開~只好透過視訊和大家說話啦!!
然後啊~老卡就與他身後現任的百老匯演員群一起高唱生日快樂歌~~~(喔呵呵~~~海峽兩岸...啊不對~是大西洋兩岸....一起慶祝啊!!喔~普天同慶啊~哈!)
在老卡致詞到一半時有一段小插曲~~~
就是當他宣布LM取代"貓"成為全世界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劇時~
Baricade從中間分開來,走出倫敦原班Fantine---Patti Lupone唱著I Dreamed A Dream,接著老貓---Elaine Paige出來唱Memory(你看吧~又是Memory....這傢伙好像只會唱這首歌似的....二十年來每次出場都是這首...@@)
唱完後,Elaine Paige把貓的衣服脫下來交給小柯塞特,象徵歷史的傳承與交接~
接著音樂轉為LM超級名曲---One Day More!!!全體演員---包含原版和現任演員一起合唱!!!!
(不過看照片寇叔好像沒開口....@@)
最後謝幕時,原班卡司站在現任卡司前面,深深一鞠躬,Les Miz 生日快樂!!!!
啊~好啦~這大概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狀況~
不過估計應該不只這樣,因為咱們有去的網友嗨到不行,慢慢等他的報告書吧~看看什麼是"多重結局"!?
啊~好期待啊!!!
還有還有~
今天又多了好幾張當天的照片~
有一張超棒的---原班與現任卡司在後台的合照耶!!!
哇哈哈~~~
看來看去~還是我家寇叔最帥!!!
等我問明版權,看看可否轉載,再發過來~~~
再說一次~Les Miz 生日大快樂啊!!
(其實最快樂的是我!?@@)
PS.ㄟ~我嗨了這麼久~不要讓我自嗨嘛~
喜歡LM者回個文,表達一下恭賀之意嘛!!><
2006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向"悲慘世界"原班人馬致敬!
這個週末,是悲慘世界21歲生日的日子~
這個週末,也是悲慘世界打破世界紀錄的日子~
而在這幾個禮拜,更是悲慘世界重回百老匯的日子!!!
悲慘世界於1988年登陸百老匯,2002年因為九一一重挫紐約觀光業,票房持續下滑,終致在2003年五月結束在百老匯長達十五年的演出~
時隔三年,卡麥隆眼見時機成熟,特別展開LM的復排計畫,準備在今年十月重回百老匯,與歌劇魅影比鄰而居,作為他老人家六十大壽的驕傲成就~
在這重新上檔的前夕,善於行銷的劇場沙皇已經展開了一連串的宣傳廣告~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近二十分鐘的特別報導~
從頭探究LM的歷史淵源,也訪問了當年的製作團隊---領軍的卡麥隆、作曲的荀白克、編劇的鮑里爾~
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導中重現了當年夢幻般的首演卡司群~
原來當年首演前的彩排是有留下紀錄片的!!!!(那為什麼Stage By Stage那片會爛成那樣!?想來卡麥隆也不好意思發個這麼乏善可陳的東西出來,他回收那片的同時~我是不是可以期待他會出個完整的幕後巡禮!?^^)
看到了荀白克和鮑里爾在鋼琴前彈著名曲"Bring Him Home",指導著身穿LM紀念T恤的Colm Wilkinson該如何表現情緒~
然後鏡頭一轉,轉到未著裝彩排現場,Colm開始實際表現這首歌~
那一開口啊~~~~現場全部靜了下來,連卡麥隆的眼角都泛著淚光,就不懂了~怎麼沒著裝、沒舞台還能這麼有感染力呢~
這次曝光的片段是很珍貴的~
包括他們嘻嘻哈哈彩排One Day More的樣子~
還有首演時的鏡頭片段~
想到~在錄這些影像時~他們中間只怕沒有人能想到今日的風光~
徘徊劇場多年,已經41歲的Colm Wilkinson也想不到他會就這麼紅透半邊天~
初出茅廬,年方26的Michael Ball更不會想到他會成為Marius的經典扮演者~
看著當年這群LM幕前幕後的推手們~
由衷的感到敬佩~
因為他們的努力,將LM推上了世界第一劇的地位~
更因為他們不斷的求進步,而有了十週年那樣經典的盛宴~
如今,走進皇后劇院,不知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寇叔說~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在排這齣戲,我簡直看不到我與Valjean間還有什麼距離~
向經典演員和製作團隊致敬~
Les Miz能有今天的驕傲~是因為有你們的不斷努力!
PS.聽說慶典當晚演出了好幾個不同的結局~~~好期待啊!!!眼饞ing~~~
呼呼~等著有去的人來交作業啦!!文字和照片都要~~~
現在網路這種東西真是造福萬民啊~~~耶耶!
這個週末,也是悲慘世界打破世界紀錄的日子~
而在這幾個禮拜,更是悲慘世界重回百老匯的日子!!!
悲慘世界於1988年登陸百老匯,2002年因為九一一重挫紐約觀光業,票房持續下滑,終致在2003年五月結束在百老匯長達十五年的演出~
時隔三年,卡麥隆眼見時機成熟,特別展開LM的復排計畫,準備在今年十月重回百老匯,與歌劇魅影比鄰而居,作為他老人家六十大壽的驕傲成就~
在這重新上檔的前夕,善於行銷的劇場沙皇已經展開了一連串的宣傳廣告~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近二十分鐘的特別報導~
從頭探究LM的歷史淵源,也訪問了當年的製作團隊---領軍的卡麥隆、作曲的荀白克、編劇的鮑里爾~
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導中重現了當年夢幻般的首演卡司群~
原來當年首演前的彩排是有留下紀錄片的!!!!(那為什麼Stage By Stage那片會爛成那樣!?想來卡麥隆也不好意思發個這麼乏善可陳的東西出來,他回收那片的同時~我是不是可以期待他會出個完整的幕後巡禮!?^^)
看到了荀白克和鮑里爾在鋼琴前彈著名曲"Bring Him Home",指導著身穿LM紀念T恤的Colm Wilkinson該如何表現情緒~
然後鏡頭一轉,轉到未著裝彩排現場,Colm開始實際表現這首歌~
那一開口啊~~~~現場全部靜了下來,連卡麥隆的眼角都泛著淚光,就不懂了~怎麼沒著裝、沒舞台還能這麼有感染力呢~
這次曝光的片段是很珍貴的~
包括他們嘻嘻哈哈彩排One Day More的樣子~
還有首演時的鏡頭片段~
想到~在錄這些影像時~他們中間只怕沒有人能想到今日的風光~
徘徊劇場多年,已經41歲的Colm Wilkinson也想不到他會就這麼紅透半邊天~
初出茅廬,年方26的Michael Ball更不會想到他會成為Marius的經典扮演者~
看著當年這群LM幕前幕後的推手們~
由衷的感到敬佩~
因為他們的努力,將LM推上了世界第一劇的地位~
更因為他們不斷的求進步,而有了十週年那樣經典的盛宴~
如今,走進皇后劇院,不知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寇叔說~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在排這齣戲,我簡直看不到我與Valjean間還有什麼距離~
向經典演員和製作團隊致敬~
Les Miz能有今天的驕傲~是因為有你們的不斷努力!
PS.聽說慶典當晚演出了好幾個不同的結局~~~好期待啊!!!眼饞ing~~~
呼呼~等著有去的人來交作業啦!!文字和照片都要~~~
現在網路這種東西真是造福萬民啊~~~耶耶!
2006年9月30日 星期六
紐約星光百老匯!
嗯哼~知道這個音樂會是從電視廣告~
買票之初看著他的官方簡介就十分不安....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提到卡司....是有這麼見不得人喔!?
今天跟媽媽去聽,地點是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說實話,這個場地還真是不怎麼樣....
音響效果奇差無比,高樓層的視野也只比小巨蛋好那麼一點點~
唉~還是比較喜歡國家音樂廳呀~~~
這次嘛~主打三位作曲家的作品~
音樂劇鬼才安德魯洛伊韋伯、黃金拍檔羅傑斯+漢默斯坦及音樂劇史詩作曲家旬白克~
會想聽這場音樂會,主要是衝著他們總算還知道要加後面兩位的作品上去~
雖然說......仍是韋伯為主啦.......
比起六月份聽的那場「三個魅影」音樂會,這場可就整個偏向流行搖滾風了~
言歸正傳,開場曲目是歌劇魅影系列~
聽得我是直皺眉頭.....
可能是剛開場,演員嗓音還沒開~
反正,Christine唱得很可怕~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就很可怕了~
到了主題曲時,更是讓我狂冒冷汗,女聲前半部還可以,後面發聲練習的地方才剛開始就明顯聽出快不行了~
而魅影嘛~第一句就讓我很想昏倒....天~真是很標準的唸歌....比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上那位好萊塢男星唱得還要糟糕....連歌詞都唱錯了是怎樣~~~@@
真是.....我聽過最糟的魅影又往下創了新低.......@@
不知道是不是我對歌劇魅影太過熟悉~
哪些唱段應該如何,哪幾個音最考功力,哪幾個演員在這首曲子上有哪些不同的詮釋都瞭如指掌~
總之,歌劇魅影是讓我聽得渾身不對勁~
所有考較歌手水準處通通都不及格~
不過事情到了下半場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因為今天的觀眾實在太少,我跟老媽索性離開五樓八百塊的位子,老大不客氣的坐到最前面的第十排那種兩三千塊的位子~
呵~看得到演員的表情就覺得差好多啊!
再加上下半場的曲子比較少韋伯的東西(他的歌我實在聽得好膩味啊~~~><),總算讓我越聽越有興味~
今天演出的共有六位演員,三男三女,分別是Bob Bartley、Fred Marco、Jeremy Stolle、Michelle Blakely、Morgan James、M. Kathryn Quinlan
整體來說,男聲方面都相當不錯~
Bob Bartley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顯示出他的聲音底子是很夠的,雖然嘛~比起首演的MB還差了老大一截,至少在聲音的轉折上就不如MB純熟,但做人要厚道~不能老拿經典來比.....
Fred Marco在"Pharaoh's Song"中的表現也很棒!他音質上比不上另外兩個,但那股搖滾勁兒很適合詮釋韋伯的作品,"貓王式法老"演得入木三分,連那標準的"貓王抖腳"都很忠於原著~^^
Jeremy Stolle的"Starlight Express"唱得天真而溫馨,雄厚的聲音卻完美的詮釋了韋伯唯一的童話音樂劇;到了西貢小姐的"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其水準比起首演的Chris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蕩氣迴腸的嗓音讓Chris更像個頂天立地的真男人!
不過嘛~也是有些美中不足之處~
Bob Bartley唱寇叔成名曲"Bring Him Home"時,還是聽得出他功力不夠純熟之處,音高是都有到位了,可惜氣不夠長,全曲唱得不夠綿密,有些地方斷句斷得很奇怪,這些也就罷了,除非對悲慘世界熟透了否則也聽不出來~最可惜的是他結尾的尾音,唉~不夠漂亮啊~應該溫柔綿密的超長音收尾的,他卻撐不到配樂結束~比起寇叔還是...不行啊~~~
另一個比較大的敗筆是PQ老大的成名曲"Stars"~~~
讓Fred Marco來唱本身就不對,他太過搖滾,聲音也不夠堅定不夠亮,一上台來就邊唱邊跳......ㄟ~外百老匯起家的人唱歌跳舞本來就是老本行,但是...這是Stars耶!!!肢體語言這麼多是怎麼回事兒~PQ在正式演出中也沒這麼多花招!Stars的精神在於神聖堅定,他老兄是半點也沒抓到精髓....
買票之初看著他的官方簡介就十分不安....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提到卡司....是有這麼見不得人喔!?
今天跟媽媽去聽,地點是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說實話,這個場地還真是不怎麼樣....
音響效果奇差無比,高樓層的視野也只比小巨蛋好那麼一點點~
唉~還是比較喜歡國家音樂廳呀~~~
這次嘛~主打三位作曲家的作品~
音樂劇鬼才安德魯洛伊韋伯、黃金拍檔羅傑斯+漢默斯坦及音樂劇史詩作曲家旬白克~
會想聽這場音樂會,主要是衝著他們總算還知道要加後面兩位的作品上去~
雖然說......仍是韋伯為主啦.......
比起六月份聽的那場「三個魅影」音樂會,這場可就整個偏向流行搖滾風了~
言歸正傳,開場曲目是歌劇魅影系列~
聽得我是直皺眉頭.....
可能是剛開場,演員嗓音還沒開~
反正,Christine唱得很可怕~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就很可怕了~
到了主題曲時,更是讓我狂冒冷汗,女聲前半部還可以,後面發聲練習的地方才剛開始就明顯聽出快不行了~
而魅影嘛~第一句就讓我很想昏倒....天~真是很標準的唸歌....比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上那位好萊塢男星唱得還要糟糕....連歌詞都唱錯了是怎樣~~~@@
真是.....我聽過最糟的魅影又往下創了新低.......@@
不知道是不是我對歌劇魅影太過熟悉~
哪些唱段應該如何,哪幾個音最考功力,哪幾個演員在這首曲子上有哪些不同的詮釋都瞭如指掌~
總之,歌劇魅影是讓我聽得渾身不對勁~
所有考較歌手水準處通通都不及格~
不過事情到了下半場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因為今天的觀眾實在太少,我跟老媽索性離開五樓八百塊的位子,老大不客氣的坐到最前面的第十排那種兩三千塊的位子~
呵~看得到演員的表情就覺得差好多啊!
再加上下半場的曲子比較少韋伯的東西(他的歌我實在聽得好膩味啊~~~><),總算讓我越聽越有興味~
今天演出的共有六位演員,三男三女,分別是Bob Bartley、Fred Marco、Jeremy Stolle、Michelle Blakely、Morgan James、M. Kathryn Quinlan
整體來說,男聲方面都相當不錯~
Bob Bartley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顯示出他的聲音底子是很夠的,雖然嘛~比起首演的MB還差了老大一截,至少在聲音的轉折上就不如MB純熟,但做人要厚道~不能老拿經典來比.....
Fred Marco在"Pharaoh's Song"中的表現也很棒!他音質上比不上另外兩個,但那股搖滾勁兒很適合詮釋韋伯的作品,"貓王式法老"演得入木三分,連那標準的"貓王抖腳"都很忠於原著~^^
Jeremy Stolle的"Starlight Express"唱得天真而溫馨,雄厚的聲音卻完美的詮釋了韋伯唯一的童話音樂劇;到了西貢小姐的"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其水準比起首演的Chris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蕩氣迴腸的嗓音讓Chris更像個頂天立地的真男人!
不過嘛~也是有些美中不足之處~
Bob Bartley唱寇叔成名曲"Bring Him Home"時,還是聽得出他功力不夠純熟之處,音高是都有到位了,可惜氣不夠長,全曲唱得不夠綿密,有些地方斷句斷得很奇怪,這些也就罷了,除非對悲慘世界熟透了否則也聽不出來~最可惜的是他結尾的尾音,唉~不夠漂亮啊~應該溫柔綿密的超長音收尾的,他卻撐不到配樂結束~比起寇叔還是...不行啊~~~
另一個比較大的敗筆是PQ老大的成名曲"Stars"~~~
讓Fred Marco來唱本身就不對,他太過搖滾,聲音也不夠堅定不夠亮,一上台來就邊唱邊跳......ㄟ~外百老匯起家的人唱歌跳舞本來就是老本行,但是...這是Stars耶!!!肢體語言這麼多是怎麼回事兒~PQ在正式演出中也沒這麼多花招!Stars的精神在於神聖堅定,他老兄是半點也沒抓到精髓....
2006年8月26日 星期六
四版本點評---少年豪情 大E與眾學生篇
要去大門了~會有七天不在~再貼一個,貼完這個我的存貨就用完了......
認真思考接下來要繼續貼版本點評還是貼十週年分析~~~
還是大家有興趣看看22版的One Day More或23版的Stars簡評?
我最近聽這兩首聽到怕了......版本好多啊!!!@@
名詞解釋~
大E---Enjolras,中譯 恩佐拉,學生革命軍的領袖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V叔---Jean Valjean,中譯 尚萬強或冉阿讓,本劇男主角
MS---Miss Saigon,中譯 西貢小姐,四大名劇之一,作曲、填詞、劇作、製作人都與LM同,劇情描述越戰時美國大兵與越南女孩無奈悽涼的愛情與閃爍其中的光輝母愛
OFC---Original French Cast 法文原唱版(1980),是最初的版本可說是概念音樂劇,後來英文版只保留其中三分之一的曲目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最原始的英文版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除V叔還是由寇叔演出外,其餘角色全由美國人演出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LM唯一完整的錄音版本,演員來自世界各地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LM最輝煌夢幻的卡司群
【少年豪情 大E與眾學生篇】
LM在第一幕的故事發展有三條主線:V叔、芳婷和學生革命軍。「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革命軍的象徵曲,曲式旋律都很簡單,難度不高,琅琅上口,充滿了號召力,這與荀白克在MS裡面的「Bui-Doi」形式十分相似,說白了就是可以作為選舉時的競選歌曲,能輕易煽動民眾情緒的那種歌。
本首的編曲在四版中的差異並不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這是少數從OFC保留下來的曲子,但在合唱的編寫上還是有些微的不同。在OFC中此首是大E的主題曲,從頭到尾由大E一個人唱完,突顯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和重要性,其實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安排,總算是讓大E有機會能個人秀一下,好過後來英文版中夾縫裡求生存的窘境。
OLC在第一個A段用的是一人一句的唱法,感覺有些凌亂,更重要的是完全埋沒了大E,使這個領導角色從頭到尾沒機會展現他的任何人格特質與領導魅力,從OFC到OLC時隔五年,如此過猶不及的改變顯然不太聰明。
後面三版所採用的模式相同,第一段完全交給大E,之後才由其他學生接手。OBC與TAC的大E都是Michael Maguire,這傢伙當年二十出頭的年紀便以此角拿下東尼獎最佳男配實在是實至名歸,他的歌聲很明亮很有號召力,從聲音中便可聽出一股天生的領袖氣質,說實話,這種角色在這方面的特質非常重要,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無關後天訓練或功力深淺,像Michael便是天生適合唱這種角色(事實也證明如此,因為查了半天他的資料~除了LM外幾乎再也找不到別的演出經歷了,枉費那麼年輕就拿到東尼獎的說…)。
基本上兩版雖相隔八年,他的詮釋差別卻不大,連斷句和重音的地方都一模一樣,若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因為背景關係而展現出來不同的感覺吧。
OBC此處的配樂堪稱四版中最陽春最刺耳的,氣氛被這麼一攪和也差不多磨光了,因此儘管Michael唱得很棒,但整體卻少了那份起義前的嚴肅;TAC的配樂陣容是絕對不輸CSR的,然而管絃樂團顯然知所進退得多,在這裡將音量壓得近乎讓人無法察覺,留下的空白完全由Michael的聲音去填補,使他比八年更顯得沉穩有力,讓人感覺他主張革命不是沒腦子的莽撞,而是經過深思後所做出來的決定,一個領袖所需要的冷靜、熱情、使命感、智慧…等等,他似乎都有了!
CSR的大E用的是如雷貫耳的Anthony Warlow,就聲音上來說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該有的特質都有,問題出在他的詮釋不如Michael來得細膩,沒有在咬字上展現該有的情緒,作為一個音樂劇演員最要不得的就是唸歌了,這也難怪儘管論壇中一堆人迷他迷得要死,卻還是不得不承認MM才是最經典的大E。
曾有某位看過七次LM現場的前輩說,大E的選角似乎也同時注重外貌,否則演大E的人素質怎麼都這麼齊?對此我是笑笑而已,畢竟我是從未看過現場的人,不過就我唯一看過的MM來說,他確實是帥到不行,年輕英挺,斯斯文文的,再配上藍藍的眼珠…嘖~真不知要迷死多少女孩子。
認真思考接下來要繼續貼版本點評還是貼十週年分析~~~
還是大家有興趣看看22版的One Day More或23版的Stars簡評?
我最近聽這兩首聽到怕了......版本好多啊!!!@@
名詞解釋~
大E---Enjolras,中譯 恩佐拉,學生革命軍的領袖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V叔---Jean Valjean,中譯 尚萬強或冉阿讓,本劇男主角
MS---Miss Saigon,中譯 西貢小姐,四大名劇之一,作曲、填詞、劇作、製作人都與LM同,劇情描述越戰時美國大兵與越南女孩無奈悽涼的愛情與閃爍其中的光輝母愛
OFC---Original French Cast 法文原唱版(1980),是最初的版本可說是概念音樂劇,後來英文版只保留其中三分之一的曲目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最原始的英文版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除V叔還是由寇叔演出外,其餘角色全由美國人演出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LM唯一完整的錄音版本,演員來自世界各地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LM最輝煌夢幻的卡司群
【少年豪情 大E與眾學生篇】
LM在第一幕的故事發展有三條主線:V叔、芳婷和學生革命軍。「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革命軍的象徵曲,曲式旋律都很簡單,難度不高,琅琅上口,充滿了號召力,這與荀白克在MS裡面的「Bui-Doi」形式十分相似,說白了就是可以作為選舉時的競選歌曲,能輕易煽動民眾情緒的那種歌。
本首的編曲在四版中的差異並不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這是少數從OFC保留下來的曲子,但在合唱的編寫上還是有些微的不同。在OFC中此首是大E的主題曲,從頭到尾由大E一個人唱完,突顯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和重要性,其實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安排,總算是讓大E有機會能個人秀一下,好過後來英文版中夾縫裡求生存的窘境。
OLC在第一個A段用的是一人一句的唱法,感覺有些凌亂,更重要的是完全埋沒了大E,使這個領導角色從頭到尾沒機會展現他的任何人格特質與領導魅力,從OFC到OLC時隔五年,如此過猶不及的改變顯然不太聰明。
後面三版所採用的模式相同,第一段完全交給大E,之後才由其他學生接手。OBC與TAC的大E都是Michael Maguire,這傢伙當年二十出頭的年紀便以此角拿下東尼獎最佳男配實在是實至名歸,他的歌聲很明亮很有號召力,從聲音中便可聽出一股天生的領袖氣質,說實話,這種角色在這方面的特質非常重要,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無關後天訓練或功力深淺,像Michael便是天生適合唱這種角色(事實也證明如此,因為查了半天他的資料~除了LM外幾乎再也找不到別的演出經歷了,枉費那麼年輕就拿到東尼獎的說…)。
基本上兩版雖相隔八年,他的詮釋差別卻不大,連斷句和重音的地方都一模一樣,若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因為背景關係而展現出來不同的感覺吧。
OBC此處的配樂堪稱四版中最陽春最刺耳的,氣氛被這麼一攪和也差不多磨光了,因此儘管Michael唱得很棒,但整體卻少了那份起義前的嚴肅;TAC的配樂陣容是絕對不輸CSR的,然而管絃樂團顯然知所進退得多,在這裡將音量壓得近乎讓人無法察覺,留下的空白完全由Michael的聲音去填補,使他比八年更顯得沉穩有力,讓人感覺他主張革命不是沒腦子的莽撞,而是經過深思後所做出來的決定,一個領袖所需要的冷靜、熱情、使命感、智慧…等等,他似乎都有了!
CSR的大E用的是如雷貫耳的Anthony Warlow,就聲音上來說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該有的特質都有,問題出在他的詮釋不如Michael來得細膩,沒有在咬字上展現該有的情緒,作為一個音樂劇演員最要不得的就是唸歌了,這也難怪儘管論壇中一堆人迷他迷得要死,卻還是不得不承認MM才是最經典的大E。
曾有某位看過七次LM現場的前輩說,大E的選角似乎也同時注重外貌,否則演大E的人素質怎麼都這麼齊?對此我是笑笑而已,畢竟我是從未看過現場的人,不過就我唯一看過的MM來說,他確實是帥到不行,年輕英挺,斯斯文文的,再配上藍藍的眼珠…嘖~真不知要迷死多少女孩子。
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 Part3
今天意外得知某人昨晚聽悲慘世界十週年聽到半夜兩點~
感動之餘,也發現原來還是有人很愛聽的~~~呵呵~~~
所以呢....決定繼續暫停已久的十週年分析~希望讓大家在聽音樂的時候能夠很快進入狀況~也更了解悲慘世界主導動機應用的巧妙性~
說實話~悲慘世界作曲之用心實在堪稱音樂劇之冠,聽了四個英文版後才明白為什麼.....這十年中荀白克進行了許多次的修改,包含配樂和歌詞,悲慘世界十週年版正是這一連串修改後的完美成果,值得一聽再聽~
2. On Parole/The Bishop
Valjean假釋出獄,嚮往自由,又難以忘懷在獄中的勞苦歲月,對世界對世人充滿憤恨,覺得世人都欠了他。這段歌者的旋律時而依附管絃樂,時而又與管絃樂完全獨立,歌詞與聲音中雖充滿了強烈的怨恨、悲憤、不平,但背景音樂卻是後段將會出現的Fatine「愛」的主題(即第二幕中由Eponine完整呈現的 “On My Own”),當唱到 “Nor forgive them, For what they’ve done, They are the guilty everyone”時,背景管絃樂漸強,象徵用愛融化仇恨,這個唱段「愛」的主題在背景貫穿到尾,彷彿在召喚撫慰Valjean受傷的心靈,充滿著對這個靈魂的循循善誘,即使此時直接導致Valjean悔悟的主教尚未出場,但其實在他的獨白中總是會出現這些引導和暗示Valjean將因愛重生的音樂。
場景轉換到工廠, “Look down”的「苦難」主題輕柔地再次出現,提前暗示Valjean的苦難並不因假釋出獄而結束。緊接著就是工頭趕走Valjean,還以他是假釋犯為名苛扣他的薪水。在工頭與Valjean開始唱有幾個節奏輕輕點出後段將會出現的Mrs. Thenardier 欺負小Cosette的伴奏,也就是「貪婪」的主題。
在Valjean大受委屈與不平時,主教出現,主教的這個唱段的開頭有一串亮晶晶的串鈴,本劇許多歌曲的伴奏都有使用串鈴這樣的樂器,感覺像是一抹流星劃過漆黑的夜空,在沉重的主旋律中帶出一抹希望,恰如主教在此處流露的閃耀動人的人性光輝與來自神的大愛;主教所用的旋律是「善」的主題,在第二幕後面會在Marius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中轉換成哀戚的悼念完整呈現。Valjean的惡念斗生,計畫著要偷主教的銀器,為自己所受的不平待遇找到一點補償,即便在這惡念叢生的時刻,主教「善」的主題仍在背後以管絃樂輕輕勸慰,欲挽回這隻迷途羔羊。飾演Valjean的愛爾蘭籍演員Colm Wilkinson在本段最後一個字---“flight”將聲音拉高,最後收音的地方小小破了一點音,寫實地展現欲一走了之的情緒。
Valjean欲遠走高飛,卻走沒多遠便碰上警察,被帶回來見主教,這是「警察」主題的第一次出現,在全劇中只要是警察出現都會出現這樣的旋律,往後就多半是Javert了,甚至已經隱隱然成為Javert的重要動機。
主教的回答讓Valjean錯愕,不但不怪罪他還為他脫罪,這裡主教回答警察問話的旋律也變成回話的固定模式。4’20處警察離開,串鈴再一次滑過夜空,「善」的主題再次出現,主教轉向Valjean對他諄諄勸導,有前段「警察」主題的緊張,方更能感受到此段之柔美,在 “You must use this precious silver”的 “must”、 “By the Passion and the Blood”的 “Passion”和 “Blood”都有加重強調,表現主教對Valjean能改過自新的迫切。此處主教的聲調比起前面出場時低了些,帶著些微的責備與更多的勉勵。
感動之餘,也發現原來還是有人很愛聽的~~~呵呵~~~
所以呢....決定繼續暫停已久的十週年分析~希望讓大家在聽音樂的時候能夠很快進入狀況~也更了解悲慘世界主導動機應用的巧妙性~
說實話~悲慘世界作曲之用心實在堪稱音樂劇之冠,聽了四個英文版後才明白為什麼.....這十年中荀白克進行了許多次的修改,包含配樂和歌詞,悲慘世界十週年版正是這一連串修改後的完美成果,值得一聽再聽~
2. On Parole/The Bishop
Valjean假釋出獄,嚮往自由,又難以忘懷在獄中的勞苦歲月,對世界對世人充滿憤恨,覺得世人都欠了他。這段歌者的旋律時而依附管絃樂,時而又與管絃樂完全獨立,歌詞與聲音中雖充滿了強烈的怨恨、悲憤、不平,但背景音樂卻是後段將會出現的Fatine「愛」的主題(即第二幕中由Eponine完整呈現的 “On My Own”),當唱到 “Nor forgive them, For what they’ve done, They are the guilty everyone”時,背景管絃樂漸強,象徵用愛融化仇恨,這個唱段「愛」的主題在背景貫穿到尾,彷彿在召喚撫慰Valjean受傷的心靈,充滿著對這個靈魂的循循善誘,即使此時直接導致Valjean悔悟的主教尚未出場,但其實在他的獨白中總是會出現這些引導和暗示Valjean將因愛重生的音樂。
場景轉換到工廠, “Look down”的「苦難」主題輕柔地再次出現,提前暗示Valjean的苦難並不因假釋出獄而結束。緊接著就是工頭趕走Valjean,還以他是假釋犯為名苛扣他的薪水。在工頭與Valjean開始唱有幾個節奏輕輕點出後段將會出現的Mrs. Thenardier 欺負小Cosette的伴奏,也就是「貪婪」的主題。
在Valjean大受委屈與不平時,主教出現,主教的這個唱段的開頭有一串亮晶晶的串鈴,本劇許多歌曲的伴奏都有使用串鈴這樣的樂器,感覺像是一抹流星劃過漆黑的夜空,在沉重的主旋律中帶出一抹希望,恰如主教在此處流露的閃耀動人的人性光輝與來自神的大愛;主教所用的旋律是「善」的主題,在第二幕後面會在Marius “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中轉換成哀戚的悼念完整呈現。Valjean的惡念斗生,計畫著要偷主教的銀器,為自己所受的不平待遇找到一點補償,即便在這惡念叢生的時刻,主教「善」的主題仍在背後以管絃樂輕輕勸慰,欲挽回這隻迷途羔羊。飾演Valjean的愛爾蘭籍演員Colm Wilkinson在本段最後一個字---“flight”將聲音拉高,最後收音的地方小小破了一點音,寫實地展現欲一走了之的情緒。
Valjean欲遠走高飛,卻走沒多遠便碰上警察,被帶回來見主教,這是「警察」主題的第一次出現,在全劇中只要是警察出現都會出現這樣的旋律,往後就多半是Javert了,甚至已經隱隱然成為Javert的重要動機。
主教的回答讓Valjean錯愕,不但不怪罪他還為他脫罪,這裡主教回答警察問話的旋律也變成回話的固定模式。4’20處警察離開,串鈴再一次滑過夜空,「善」的主題再次出現,主教轉向Valjean對他諄諄勸導,有前段「警察」主題的緊張,方更能感受到此段之柔美,在 “You must use this precious silver”的 “must”、 “By the Passion and the Blood”的 “Passion”和 “Blood”都有加重強調,表現主教對Valjean能改過自新的迫切。此處主教的聲調比起前面出場時低了些,帶著些微的責備與更多的勉勵。
四版本點評---人小志不小 小G篇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我一邊做事一邊哼著悲慘世界的終曲(Finale),哼到一半停了一下,突然另一個聲音接過旋律~~~
我呆了一下,發現竟然是小弟....居然就這麼幫我完整哼完了....
我的天哪~~~是不是被我精神荼毒的太嚴重了!?
九歲的小孩最好是看得懂悲慘世界在幹麻......@@
名詞解釋~
小G---Govroche 中譯 加夫洛許 貧民窟的小男孩,原著中是旅館主人夫婦的兒子、愛波寧的弟弟,被父母遺棄~
小C---Cosette 中譯 (小)珂賽特,不過這用法只限於LM中,一般在音樂劇論壇用"小C"是指歌劇魅影中的Christine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人小志不小 小G篇】
LM中有兩個童星演員,一個是小C,另一個便是小G,其中小G更是一個叫人讚賞不已的人物,一首「Little People」唱出的是小G的志氣,這樣的一個孩子,敬佩之餘又帶著心疼。
四個版本中的小G都是不同的,這很可以理解,前後跨越十年,首演的小G只怕早已不是童聲,這就是童星可憐的地方,總是唱不久。小G的角色不算吃重,在前面三個版本中都未列出演員姓名,相關資料還有待蒐集,而TAC中的Adam Searles則因為知名度極高(他在「Oliver!」---中譯「孤雛淚」中飾演小扒手道奇也是出色至極)DVD上有列在Cast名單中。
言歸正傳,要論小G實在很有難度,因為童聲很難說有絕對的好與壞,這裡打算從多個面向探討。若要看技巧,無庸置疑的絕對是TAC中的Adam勝出,金亮的嗓音即使在童音中也是特別的,他的嗓子說是鍍了一層金都不為過,好亮好美,恰如小G一般,在革命軍的人群中絕對不會被忽略。
但若要說口音上的模仿,則首推OLC的,其次則是CSR。這兩版的小G都刻意改變口音,而且改得非常明顯,譬如「Little」這個字/t/的發音就很不一樣。看過「My Fair Lady」(中譯「窈窕淑女」)都知道那是英國中低階層特有的口音,儘管LM的故事背景是法國,但這種刻意表示小G出身的詮釋顯得相當別出心裁。
然而,OLC的缺點在於他的音域不夠高,唱到高音的部分變成扯著嗓子在撐,很是可惜,不過這位小G詮釋的細膩度實在沒話說,除了口音是四版中最明顯的之外,還不時在唱腔中帶出笑意,讓人覺得這個孩子實在好可愛。
OBC的小G算是四版中最不突出的,怎麼說呢?有點又吼又叫的吧,OBC中小G的戲份已然被刪減,就這麼沒幾句的歌詞他還常常用叫的而不是用唱的,他所展現出來的感覺不是小大人式的成熟,而是有些狡猾奸佞,未免糟蹋了這個角色。
CSR中的小G口音上不如OLC明顯,但也比TAC的Adam好,其實Adam也不是沒有,只是沒那麼特別。不過這個孩子的聲音顯然比其他三版稚氣得多,有那種純純的小男孩的感覺,放在這樣一個志氣比天高的早熟角色身上有點缺乏說服力。
最後要談的是這首曲子在OLC中的特別之處,OLC實在是個讓人驚喜處處的版本,早在接觸LM之初就很不滿小G的戲份怎麼才這麼一點點,對此好生遺憾。而OLC在這點上可是恰恰滿足了我當初的願望---「Little People」的長度是其他三版的三倍之多,很喜歡OLC這裡整體的感覺:飛揚輕快的伴奏、小G愉悅的將同樣的旋律反覆了三次、中間夾著幾個眾革命學生與小G的合唱(這些合唱段落很明顯仍由小G主領),再加上小G與學生們的笑鬧互動。讓小G的形象整個豐滿了起來,這個孩子彷彿正滿腔雄心壯志,神采飛揚的站在你面前,又可愛,又叫人心疼。想來,這樣的小G最後的陣亡才格外令人心痛吧!
我呆了一下,發現竟然是小弟....居然就這麼幫我完整哼完了....
我的天哪~~~是不是被我精神荼毒的太嚴重了!?
九歲的小孩最好是看得懂悲慘世界在幹麻......@@
名詞解釋~
小G---Govroche 中譯 加夫洛許 貧民窟的小男孩,原著中是旅館主人夫婦的兒子、愛波寧的弟弟,被父母遺棄~
小C---Cosette 中譯 (小)珂賽特,不過這用法只限於LM中,一般在音樂劇論壇用"小C"是指歌劇魅影中的Christine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人小志不小 小G篇】
LM中有兩個童星演員,一個是小C,另一個便是小G,其中小G更是一個叫人讚賞不已的人物,一首「Little People」唱出的是小G的志氣,這樣的一個孩子,敬佩之餘又帶著心疼。
四個版本中的小G都是不同的,這很可以理解,前後跨越十年,首演的小G只怕早已不是童聲,這就是童星可憐的地方,總是唱不久。小G的角色不算吃重,在前面三個版本中都未列出演員姓名,相關資料還有待蒐集,而TAC中的Adam Searles則因為知名度極高(他在「Oliver!」---中譯「孤雛淚」中飾演小扒手道奇也是出色至極)DVD上有列在Cast名單中。
言歸正傳,要論小G實在很有難度,因為童聲很難說有絕對的好與壞,這裡打算從多個面向探討。若要看技巧,無庸置疑的絕對是TAC中的Adam勝出,金亮的嗓音即使在童音中也是特別的,他的嗓子說是鍍了一層金都不為過,好亮好美,恰如小G一般,在革命軍的人群中絕對不會被忽略。
但若要說口音上的模仿,則首推OLC的,其次則是CSR。這兩版的小G都刻意改變口音,而且改得非常明顯,譬如「Little」這個字/t/的發音就很不一樣。看過「My Fair Lady」(中譯「窈窕淑女」)都知道那是英國中低階層特有的口音,儘管LM的故事背景是法國,但這種刻意表示小G出身的詮釋顯得相當別出心裁。
然而,OLC的缺點在於他的音域不夠高,唱到高音的部分變成扯著嗓子在撐,很是可惜,不過這位小G詮釋的細膩度實在沒話說,除了口音是四版中最明顯的之外,還不時在唱腔中帶出笑意,讓人覺得這個孩子實在好可愛。
OBC的小G算是四版中最不突出的,怎麼說呢?有點又吼又叫的吧,OBC中小G的戲份已然被刪減,就這麼沒幾句的歌詞他還常常用叫的而不是用唱的,他所展現出來的感覺不是小大人式的成熟,而是有些狡猾奸佞,未免糟蹋了這個角色。
CSR中的小G口音上不如OLC明顯,但也比TAC的Adam好,其實Adam也不是沒有,只是沒那麼特別。不過這個孩子的聲音顯然比其他三版稚氣得多,有那種純純的小男孩的感覺,放在這樣一個志氣比天高的早熟角色身上有點缺乏說服力。
最後要談的是這首曲子在OLC中的特別之處,OLC實在是個讓人驚喜處處的版本,早在接觸LM之初就很不滿小G的戲份怎麼才這麼一點點,對此好生遺憾。而OLC在這點上可是恰恰滿足了我當初的願望---「Little People」的長度是其他三版的三倍之多,很喜歡OLC這裡整體的感覺:飛揚輕快的伴奏、小G愉悅的將同樣的旋律反覆了三次、中間夾著幾個眾革命學生與小G的合唱(這些合唱段落很明顯仍由小G主領),再加上小G與學生們的笑鬧互動。讓小G的形象整個豐滿了起來,這個孩子彷彿正滿腔雄心壯志,神采飛揚的站在你面前,又可愛,又叫人心疼。想來,這樣的小G最後的陣亡才格外令人心痛吧!
2006年8月14日 星期一
四版本點評---豪情壯志 小警察篇
興奮分享個題外話~前幾天從特殊管道拿到了23個官方版本的"Stars",很有趣呢!原來各地的伴奏、演唱方式都不盡相同,不過也讓我聽得對這首歌有些感覺疲勞了....@@
知道蒐集多版本的好處是什麼嗎?就是....可以藉機複習一下地理....@@
原來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首都~
原來特拉維夫在以色列,而以色列現在還是講希伯來文....(這好像不只是地理爛了~連聖經常識都不足...)
還有~布拉格在捷克、阿姆斯特丹在荷蘭、斯德哥爾摩在瑞典、英國有個地方叫曼徹斯特.....
(不要懷疑...以上都是23版的演出城市和語言.....我弟一直痛罵我的地理怎麼爛到哪個城市唱的是什麼語言都不知道....@@)
名詞解釋~
J叔---Javert 中譯 賈維or沙威
PQ---Philip Quast 澳洲籍男高音,經典賈維,音樂劇史上唯一拿到三座奧立佛最佳男演員獎的人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豪情壯志 小警察篇】
我想沒有一個LM迷會反對「Stars」是J叔最精采出色的唱段,也是最能展現J叔內在人格特質的曲子,它昭示了J叔的信仰與堅持,暗示了他的堅定與執著,更為往後J叔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以背景伴奏來講,OLC在這首裡展現了其「草稿」的特質,伴奏樂器怎麼聽怎麼像電子合成器,這在別首中或許還可以混過去就算,可偏偏「Stars」的背景是靜謐的,前奏便是一隻樂器的獨奏,在這種狀況下配樂就變得相當重要,成為營造氣氛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電子樂器的音質也就顯得格外刺耳。
OLC的J叔Roger Allam主打溫柔風,再加上整體編曲也偏溫柔,前面所提的尾音轉折處的變化在這首中也極為明顯,儘管個人不是很贊同在「Stars」裡展現溫柔,畢竟本曲本就是為表達J叔堅定的性格,但Roger委實柔得動人,他的尾音轉折總是偷偷搔著我的心尖兒,讓我的心都快融化了,對這個J叔我所興起的情緒不是敬佩,而是不忍,不忍這樣一個內心如此柔軟的人選擇走上那樣一條絕望的路。不過誇歸誇,Roger還是有一些可以挑剔的地方,譬如他的氣不夠長,斷句斷得奇怪,也因此難以展現J叔與星星呼應的豪情壯志。
另外,OLC還有一個不知讓人該哭還是該笑的東西:它沒有「Stars」最後那段,後面只是將前面的歌詞反覆一下,便輕輕收尾。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Roger的詮釋方式不能說有錯,光看結尾便知荀白克起初並沒有要將本曲作為表達J叔理想的曲子,只是這樣「Stars」的特色就幾乎完全被掏空,不陳述理想呼應後面的自殺,單純為顯示這位冷面反派的溫柔,實在遜色許多。
OBC的伴奏同樣叫人不敢領教,不過好歹此時已知在後面加入串鈴的聲響作為流星的象徵。但相較於OBC的J叔Terrence Mann的表現,這伴奏也不算太難入耳了,Terrence實在是將這首歌給毀了,真的不知道他是在興奮什麼,聽到木琴節奏亢奮也就算了,這是怎樣,一首靜靜的在夜空下的歌也能讓他高興異常,還自己唱起節奏韻味了來著。
他與Roger一樣有著氣不足的問題,而且比Roger更為嚴重,另外他的聲音太過薄弱,或許在一般音樂劇的一般音高中還可以覺得他不錯,但稍微上去需要打開共鳴腔時,他的聲音就尖如鴨子叫,然後一會兒又猛然縮回原本的雄厚,搞得我是難受至極,最離譜的是結尾部分,枉費荀白克讓整個伴奏在最後面轟上去象徵J叔凌雲的壯志,這位老兄硬是在最後一個字落後了兩拍,外加完全撐不住氣勢的長高音,長音拖到後來是斷斷續續又聲嘶力竭,就更別奢望能像PQ那樣完美的收尾了。
CSR與TAC都是PQ老大來唱,伴奏的水準也差不多,以配樂技巧上來說CSR是略勝TAC一籌的,畢竟是在錄音室,不好可以重來,呈現出來的是最完美的,TAC的現場優勢是真實,卻也讓管絃樂團的表現很明顯的不太穩定。不過儘管CSR的伴奏聲勢規模較大,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TAC的,可能是CSR太華麗吧,從前奏聲響就很華麗,但我心中的夜空氣氛似乎應該是安靜而不是這樣熱鬧的。
另外CSR還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後製,這該死的後製問題一直是CSR最大的敗筆,就拿這首來說,很明顯演員和樂團是分開錄的,卻不知怎麼搞的,監製竟然將樂團的聲音調得那麼大,在高潮處樂團幾乎完全蓋過演員,怎麼說這也是音樂劇,重點還是在歌者,就算是交響樂團也只能是陪襯,這麼做不免有點喧賓奪主,也白費了PQ那麼漂亮的聲音;TAC的英國皇家管弦樂團在這點上的掌控就很好,配樂最強的時候是管弦樂團將主旋律完全接過去獨秀時,其餘時間,只要演員在唱,就都安於鋪陳背景。
就演員來說,PQ七年間的表現幾乎差不多,一樣那麼完美,開頭的顫音,後面的宏亮肯定,全都掌握得恰到好處,若硬要說有什麼不同,可能就是PQ在CSR中的情緒掌控還是不穩,前面柔得有點太過火(我個人是認為這首歌最好壓根兒就別放什麼溫柔進去,警察追犯人能溫柔到哪去?何況你硬要在J叔性格中冠上溫柔,那J叔還叫J叔嗎?),後面開始直起明亮的地方卻又顯得有些焦躁,不過這些都很細微,乍聽之下差異並不大。
說起PQ這位經典J叔我就忍不住要多說幾句,這暑假已經有好幾個機會在星空下邊聽「Stars」邊看星星,TAC前奏的靜謐氣氛,一把吉他在串鈴下孤寂的聲響總是讓我的心迅速沉澱下來。遼闊的星空下,PQ開口了,第一個字「There~~~」,不是溫柔而是堅定,但是堅定中又帶有人性,不再冷酷,只是自己對自己的期許,PQ的嗓音十分明亮,在靜謐的背景音樂下恰如一道流星劃過夜空,美得不似人間之物,若說我對OLC的J叔是心疼,對OBC的J叔是鄙視,那我對TAC的J叔就是崇敬,一個令人崇敬的反派角色,多奇妙的矛盾情緒啊,躺在星空下聽PQ唱,你會驀然明白他的堅持從何而來,你會突然無法再去批判他的固執,詞寫得好,PQ更是唱得好,用亙古不變的星星來比喻J叔不墜的豪情壯志是多麼貼切啊!而那明亮的嗓音,在最後穿透夜空,直入雲霄,彷彿在跟上帝打商量,他的尾音不但拖長,而且還採用漸強的方式處理,將整首「Stars」推到最高潮。
Philip Quast,不愧是三屆勞倫茲奧立佛最佳男演員得主,好的音樂還要有好的演員來搭配,這就是TAC 「Stars」的可貴之處。
知道蒐集多版本的好處是什麼嗎?就是....可以藉機複習一下地理....@@
原來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首都~
原來特拉維夫在以色列,而以色列現在還是講希伯來文....(這好像不只是地理爛了~連聖經常識都不足...)
還有~布拉格在捷克、阿姆斯特丹在荷蘭、斯德哥爾摩在瑞典、英國有個地方叫曼徹斯特.....
(不要懷疑...以上都是23版的演出城市和語言.....我弟一直痛罵我的地理怎麼爛到哪個城市唱的是什麼語言都不知道....@@)
名詞解釋~
J叔---Javert 中譯 賈維or沙威
PQ---Philip Quast 澳洲籍男高音,經典賈維,音樂劇史上唯一拿到三座奧立佛最佳男演員獎的人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豪情壯志 小警察篇】
我想沒有一個LM迷會反對「Stars」是J叔最精采出色的唱段,也是最能展現J叔內在人格特質的曲子,它昭示了J叔的信仰與堅持,暗示了他的堅定與執著,更為往後J叔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以背景伴奏來講,OLC在這首裡展現了其「草稿」的特質,伴奏樂器怎麼聽怎麼像電子合成器,這在別首中或許還可以混過去就算,可偏偏「Stars」的背景是靜謐的,前奏便是一隻樂器的獨奏,在這種狀況下配樂就變得相當重要,成為營造氣氛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電子樂器的音質也就顯得格外刺耳。
OLC的J叔Roger Allam主打溫柔風,再加上整體編曲也偏溫柔,前面所提的尾音轉折處的變化在這首中也極為明顯,儘管個人不是很贊同在「Stars」裡展現溫柔,畢竟本曲本就是為表達J叔堅定的性格,但Roger委實柔得動人,他的尾音轉折總是偷偷搔著我的心尖兒,讓我的心都快融化了,對這個J叔我所興起的情緒不是敬佩,而是不忍,不忍這樣一個內心如此柔軟的人選擇走上那樣一條絕望的路。不過誇歸誇,Roger還是有一些可以挑剔的地方,譬如他的氣不夠長,斷句斷得奇怪,也因此難以展現J叔與星星呼應的豪情壯志。
另外,OLC還有一個不知讓人該哭還是該笑的東西:它沒有「Stars」最後那段,後面只是將前面的歌詞反覆一下,便輕輕收尾。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Roger的詮釋方式不能說有錯,光看結尾便知荀白克起初並沒有要將本曲作為表達J叔理想的曲子,只是這樣「Stars」的特色就幾乎完全被掏空,不陳述理想呼應後面的自殺,單純為顯示這位冷面反派的溫柔,實在遜色許多。
OBC的伴奏同樣叫人不敢領教,不過好歹此時已知在後面加入串鈴的聲響作為流星的象徵。但相較於OBC的J叔Terrence Mann的表現,這伴奏也不算太難入耳了,Terrence實在是將這首歌給毀了,真的不知道他是在興奮什麼,聽到木琴節奏亢奮也就算了,這是怎樣,一首靜靜的在夜空下的歌也能讓他高興異常,還自己唱起節奏韻味了來著。
他與Roger一樣有著氣不足的問題,而且比Roger更為嚴重,另外他的聲音太過薄弱,或許在一般音樂劇的一般音高中還可以覺得他不錯,但稍微上去需要打開共鳴腔時,他的聲音就尖如鴨子叫,然後一會兒又猛然縮回原本的雄厚,搞得我是難受至極,最離譜的是結尾部分,枉費荀白克讓整個伴奏在最後面轟上去象徵J叔凌雲的壯志,這位老兄硬是在最後一個字落後了兩拍,外加完全撐不住氣勢的長高音,長音拖到後來是斷斷續續又聲嘶力竭,就更別奢望能像PQ那樣完美的收尾了。
CSR與TAC都是PQ老大來唱,伴奏的水準也差不多,以配樂技巧上來說CSR是略勝TAC一籌的,畢竟是在錄音室,不好可以重來,呈現出來的是最完美的,TAC的現場優勢是真實,卻也讓管絃樂團的表現很明顯的不太穩定。不過儘管CSR的伴奏聲勢規模較大,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TAC的,可能是CSR太華麗吧,從前奏聲響就很華麗,但我心中的夜空氣氛似乎應該是安靜而不是這樣熱鬧的。
另外CSR還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後製,這該死的後製問題一直是CSR最大的敗筆,就拿這首來說,很明顯演員和樂團是分開錄的,卻不知怎麼搞的,監製竟然將樂團的聲音調得那麼大,在高潮處樂團幾乎完全蓋過演員,怎麼說這也是音樂劇,重點還是在歌者,就算是交響樂團也只能是陪襯,這麼做不免有點喧賓奪主,也白費了PQ那麼漂亮的聲音;TAC的英國皇家管弦樂團在這點上的掌控就很好,配樂最強的時候是管弦樂團將主旋律完全接過去獨秀時,其餘時間,只要演員在唱,就都安於鋪陳背景。
就演員來說,PQ七年間的表現幾乎差不多,一樣那麼完美,開頭的顫音,後面的宏亮肯定,全都掌握得恰到好處,若硬要說有什麼不同,可能就是PQ在CSR中的情緒掌控還是不穩,前面柔得有點太過火(我個人是認為這首歌最好壓根兒就別放什麼溫柔進去,警察追犯人能溫柔到哪去?何況你硬要在J叔性格中冠上溫柔,那J叔還叫J叔嗎?),後面開始直起明亮的地方卻又顯得有些焦躁,不過這些都很細微,乍聽之下差異並不大。
說起PQ這位經典J叔我就忍不住要多說幾句,這暑假已經有好幾個機會在星空下邊聽「Stars」邊看星星,TAC前奏的靜謐氣氛,一把吉他在串鈴下孤寂的聲響總是讓我的心迅速沉澱下來。遼闊的星空下,PQ開口了,第一個字「There~~~」,不是溫柔而是堅定,但是堅定中又帶有人性,不再冷酷,只是自己對自己的期許,PQ的嗓音十分明亮,在靜謐的背景音樂下恰如一道流星劃過夜空,美得不似人間之物,若說我對OLC的J叔是心疼,對OBC的J叔是鄙視,那我對TAC的J叔就是崇敬,一個令人崇敬的反派角色,多奇妙的矛盾情緒啊,躺在星空下聽PQ唱,你會驀然明白他的堅持從何而來,你會突然無法再去批判他的固執,詞寫得好,PQ更是唱得好,用亙古不變的星星來比喻J叔不墜的豪情壯志是多麼貼切啊!而那明亮的嗓音,在最後穿透夜空,直入雲霄,彷彿在跟上帝打商量,他的尾音不但拖長,而且還採用漸強的方式處理,將整首「Stars」推到最高潮。
Philip Quast,不愧是三屆勞倫茲奧立佛最佳男演員得主,好的音樂還要有好的演員來搭配,這就是TAC 「Stars」的可貴之處。
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悲慘世界四版本點評---因信而愛 V叔篇
名詞解釋~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因信而愛 V叔篇】
「Who Am I」是Valjean的詠嘆調,也是Valjean眾多曲子中最能表現他人生蛻變的一首歌。有趣的是,四個版本中的Valjean有三個是同一個人,也就是OLC、OBC和TAC的Valjean都是寇叔,只有CSR用了Gary Morris。
十年中,寇叔的V叔是有進步的,OLC中的他情緒放得不夠多,唱得也顯得比較小心謹慎,不敢放太開,最後一個音也只求完美過關,不過此處的寇叔到底只有41歲,呈現出的中年人特有嗓音也讓他在這首曲子的表現上顯得更為霸氣而有說服力。
OBC裡面,寇叔放得情緒多了些,感情也比較奔放,唯一的缺點是唱得太趕了,有些地方有一點點搶拍,更因為趕,所以情緒醞釀得不夠深刻,氣氛還沒營造出來就急著唱下一句,十分可惜。OLC和OBC這兩版的寇叔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功力還不到家,氣不夠長,有些地方是草草收音,而最後的「24601」的長音幾乎是耗盡所有的力氣才撐到最後一刻,個人是覺得這樣還不如不要撐,這是唱功的問題,顯然此時的寇叔在技巧上仍不夠純熟。
TAC的這首就十分亮眼了,對此劇已然爛熟的寇叔,有更多精力可以放在情感的掌控上,幾乎是將心底所有的感觸傾注在歌聲上,唱第一句「Who Am I」的時候還微微地嘆了一口氣,後面的聲音是越來越高昂越來越肯定,表現出來的自信與剛出獄時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突顯V叔蛻變完成的事實,最後一個音寇叔全然放開,縱容自己往上再叫一個音高還顯得遊刃有餘,這個音將寇叔十年中所累積的自信完全的展現出來,相較於十年前的謹慎,此時的他無疑對自己的功力已有了十足的把握(不然在這種演唱會上破音可就尷尬了…)才敢這樣炫燿年輕時代的搖滾底子。所以現在人們評寇叔的V叔已經到達出神入化的境界絕非虛言,十年來對這個角色的不斷揣摩已讓他跟V叔融為一體,十週年他所展現出的成熟度絕非當年可比的,也或許只有十週年這個錄音才算讓他「經典V叔」的頭銜實至名歸。
CSR的Gary若沒有寇叔的珠玉在前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我雖因他而對CSR有著強烈的不滿,但不可否認的,在這首曲子裡他唱出了一個寇叔沒有注意到的點---強弱,在這裡很明顯的可以聽出來,三個A段的反覆他的情緒是跟著一層層往上堆疊的,逐漸累積的效果十分不錯,可惜的是最後一個點突然趨於保守,只是小心完美的收音,未免讓前面的醞釀叫人失望。Gary在LM迷中的評價一直是不錯的,只是他最大的缺點是模仿寇叔的痕跡太重,不但唱腔學他,連寇叔獨特的愛爾蘭口音也給他學了個十足十,有時還真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不過一個演員做到這樣也太窩囊太失敗了。
V叔---Jean Valjean 中譯 尚萬強or冉阿讓(後者是小說譯法)
寇叔---Colm Wilkinson 愛爾蘭籍歌手,首演尚萬強,亦被公認為經典
LM---Les Miserables 法文,中譯 悲慘世界
OLC---Original London Cast 倫敦原唱版(1985)
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Comlete Symphonic Recordings 全劇交響版(1988)
TAC---Tenth Anniversary Cast 十週年紀念版(1995)
【因信而愛 V叔篇】
「Who Am I」是Valjean的詠嘆調,也是Valjean眾多曲子中最能表現他人生蛻變的一首歌。有趣的是,四個版本中的Valjean有三個是同一個人,也就是OLC、OBC和TAC的Valjean都是寇叔,只有CSR用了Gary Morris。
十年中,寇叔的V叔是有進步的,OLC中的他情緒放得不夠多,唱得也顯得比較小心謹慎,不敢放太開,最後一個音也只求完美過關,不過此處的寇叔到底只有41歲,呈現出的中年人特有嗓音也讓他在這首曲子的表現上顯得更為霸氣而有說服力。
OBC裡面,寇叔放得情緒多了些,感情也比較奔放,唯一的缺點是唱得太趕了,有些地方有一點點搶拍,更因為趕,所以情緒醞釀得不夠深刻,氣氛還沒營造出來就急著唱下一句,十分可惜。OLC和OBC這兩版的寇叔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功力還不到家,氣不夠長,有些地方是草草收音,而最後的「24601」的長音幾乎是耗盡所有的力氣才撐到最後一刻,個人是覺得這樣還不如不要撐,這是唱功的問題,顯然此時的寇叔在技巧上仍不夠純熟。
TAC的這首就十分亮眼了,對此劇已然爛熟的寇叔,有更多精力可以放在情感的掌控上,幾乎是將心底所有的感觸傾注在歌聲上,唱第一句「Who Am I」的時候還微微地嘆了一口氣,後面的聲音是越來越高昂越來越肯定,表現出來的自信與剛出獄時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突顯V叔蛻變完成的事實,最後一個音寇叔全然放開,縱容自己往上再叫一個音高還顯得遊刃有餘,這個音將寇叔十年中所累積的自信完全的展現出來,相較於十年前的謹慎,此時的他無疑對自己的功力已有了十足的把握(不然在這種演唱會上破音可就尷尬了…)才敢這樣炫燿年輕時代的搖滾底子。所以現在人們評寇叔的V叔已經到達出神入化的境界絕非虛言,十年來對這個角色的不斷揣摩已讓他跟V叔融為一體,十週年他所展現出的成熟度絕非當年可比的,也或許只有十週年這個錄音才算讓他「經典V叔」的頭銜實至名歸。
CSR的Gary若沒有寇叔的珠玉在前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我雖因他而對CSR有著強烈的不滿,但不可否認的,在這首曲子裡他唱出了一個寇叔沒有注意到的點---強弱,在這裡很明顯的可以聽出來,三個A段的反覆他的情緒是跟著一層層往上堆疊的,逐漸累積的效果十分不錯,可惜的是最後一個點突然趨於保守,只是小心完美的收音,未免讓前面的醞釀叫人失望。Gary在LM迷中的評價一直是不錯的,只是他最大的缺點是模仿寇叔的痕跡太重,不但唱腔學他,連寇叔獨特的愛爾蘭口音也給他學了個十足十,有時還真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不過一個演員做到這樣也太窩囊太失敗了。
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四版本點評---開宗明義序曲篇
我知道這個不太會有人有興趣~
不過我還是貼了.....反正是自己寫著玩兒的~不喜歡就別看吧~
原本是寫給自己看的,所以用了很多簡稱和術語,每篇都會附上名詞解釋,應該不會造成閱讀障礙~
原則上一天一篇,多了也吃不消啊....
術語介紹:
OLC 倫敦原唱版(1985)
OBC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 全劇交響版(1988)
TAC 十週年紀念版(1995)
【開宗明義序曲篇】
在序曲的前奏處理上,我最喜歡的是CSR的,雖然對TAC很偏心,但CSR在一開頭就展現了它不同凡響的「交響」之處,整個交響樂團的聲勢驚人,該到位的地方也一樣都沒有漏。
最早的OLC在配樂編寫上原就弱了些,尚顯稚嫩,序曲開頭採用的是不和諧合聲,與後來三版大相逕庭。
OBC中,編曲的基本架構其實已經成形,但輸在配器的規模不如後面兩版龐大,在有限的樂器上,OBC的表現算是相當不錯了,尤其是那個鎖鏈的聲響,或許是配器不多,所以格外顯著,打得很沉重,是四版中最明顯突顯這個特色的。
TAC嘛,樂團規模應該是不輸CSR的,但聽著就是沒CSR豐富,鎖鏈聲也是四版中最不明顯的,許是現場收音的影響吧,不過儘管在前奏的表現上屈居第二,但後面「Look Down」的呈現就叫人讚賞萬分了,四個獨唱演員的感情投入得十足十,悲憤、絕望、甚至配合歌詞帶有一點點無望中的希冀都給唱出來了,不禁要叫人讚嘆TAC不愧是號稱「夢幻卡司」啊!連這種不起眼的小配角都這麼爐火純青,佩服啊佩服!
不過我還是貼了.....反正是自己寫著玩兒的~不喜歡就別看吧~
原本是寫給自己看的,所以用了很多簡稱和術語,每篇都會附上名詞解釋,應該不會造成閱讀障礙~
原則上一天一篇,多了也吃不消啊....
術語介紹:
OLC 倫敦原唱版(1985)
OBC 百老匯原唱版(1987)
CSR 全劇交響版(1988)
TAC 十週年紀念版(1995)
【開宗明義序曲篇】
在序曲的前奏處理上,我最喜歡的是CSR的,雖然對TAC很偏心,但CSR在一開頭就展現了它不同凡響的「交響」之處,整個交響樂團的聲勢驚人,該到位的地方也一樣都沒有漏。
最早的OLC在配樂編寫上原就弱了些,尚顯稚嫩,序曲開頭採用的是不和諧合聲,與後來三版大相逕庭。
OBC中,編曲的基本架構其實已經成形,但輸在配器的規模不如後面兩版龐大,在有限的樂器上,OBC的表現算是相當不錯了,尤其是那個鎖鏈的聲響,或許是配器不多,所以格外顯著,打得很沉重,是四版中最明顯突顯這個特色的。
TAC嘛,樂團規模應該是不輸CSR的,但聽著就是沒CSR豐富,鎖鏈聲也是四版中最不明顯的,許是現場收音的影響吧,不過儘管在前奏的表現上屈居第二,但後面「Look Down」的呈現就叫人讚賞萬分了,四個獨唱演員的感情投入得十足十,悲憤、絕望、甚至配合歌詞帶有一點點無望中的希冀都給唱出來了,不禁要叫人讚嘆TAC不愧是號稱「夢幻卡司」啊!連這種不起眼的小配角都這麼爐火純青,佩服啊佩服!
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四版本總論---悲慘世界的成長紀錄
其實這算是粗評啦~因為一口氣弄來了兩個新版本,也只各聽了一遍~不過僅此一遍也就感慨萬千了~以後還會再添加詳細的各角色比較,今天就先湊合著看個整體比較吧!
悲慘世界共出了四個英文版錄音,分別是倫敦原唱版(簡稱OLC,1985)、百老匯原唱版(簡稱OBC,1987)、全劇交響版(簡稱CSR,1988)、十週年版(簡稱TAC,1995)
悲慘世界的劇迷是幸運的,悲慘世界的英文錄音比起其他音樂劇多,而這四個版本一排出來更恰好見證了本劇由草創的稚嫩邁向成熟的歷程!
四個版本,聽得我很過癮啊!
過癮點在哪?除了前面所述的成長經歷,更有趣的是,因為四個版本的演員重複性實在太高,比較一個演員十年間一點一滴慢慢的成熟、進步、圓融,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總讓人發出情不自禁的露出寵溺的會心微笑~
先說說各版的幾個特點吧!
倫敦版序曲的處理手法與後來的三版完全不同,不是大時代主題與苦難主提交織的大氣磅礡,而是奇異的不和諧合聲,初聽覺得刺耳,不解的再跑回去重聽,思考著荀白克原先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矛盾?衝突?很有趣的一個變化,卻也大概理解為什麼悲慘世界在倫敦時不被重視,這樣刺耳的序曲很難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啊!
在演員上,倫敦版的選角整體來講相當不錯,與我爛熟的十週年重複性頗高,除此之外表現最讓人驚艷的該算是飾演Cosette的Rebecca了,聲音好清好亮啊,美得好像在雲端霧裡,不同於全劇版的太過稚嫩的嗓音,也大大勝過百老匯版和十週年版中老氣的聲音(就不懂怎麼兩版都選上這個老女人…明明就不好聽~),整體而言倫敦版的各角都有唱出韻味來,很難說跟十週年的演員們比誰好誰壞,只是缺了些火侯而已。
百老匯版的選角就完全不敢恭維了,除了男主角是老將Colm出馬外,其餘用的都是美國的演員,說實話,這批美國演員中能聽的大概只有飾演Enjolras的Michael Maguire,其餘全部叫人無法忍受,所以我說百老匯版的價值大概只在於…讓你知道其他版本有多好…。
全劇交響版的選角大致ok,唯一遺憾的大概就是男主角居然捨棄閃亮亮的Colm而起用年輕的Gary Morris,如果沒有Colm珠玉在前他或許不錯,但可惜啊,一個大經典擺在前面,實在很難給予Gary太多讚美~
十週年版就不必說啦,演員都是上上之選,齊集了十年來最優秀的悲慘世界演員,光看陣容就叫人感動啊!而時間的淬煉也使老將們的表現更加成熟,他們不但是用嘴唱歌,更是將全副心力、所有感情投入其中,每個角色彷彿活生生在你面前,他們微笑、嘆息、傷心、迷惘…一切的一切,全部用聲音完美呈現。
在配器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應該是最薄弱的,可能是因為沒有特別經營,用的是普通演出時的小型樂團,聽著很有電子合成器的味道。
全劇版和十週年使用的都是大型的管弦樂團,就光配樂的氣勢就可以壓倒人,所有的配氣運用也經過細部的再分配,也才有了十週年中配器象徵人物性格的巧妙安排。
在音樂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都算是早期青澀的草稿,很多配樂和主導動機都沒有出來,背景音樂幾乎撐不住沉重的氣氛和曲調。
倫敦版作為最原始的英文版,他的合唱編排亦有許多不同於現在的地方,這個就很難說誰好誰壞了,不過倒是讓我這聽爛十週年的人驚喜處處。
全劇版和十週年版已是很明顯的成熟之作,音樂豐富而有層次感,主導動機巧妙暗藏在各個唱段,更因為有大合唱團的助陣,整個合唱氣勢震撼人心,聲音如浪潮般一部一部疊上去,層層疊疊,卻井然有序,節奏上的安排也更具張力,懂得在高潮處用長音凝住,營造更深刻的氣氛。
在音響效果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都太過簡單,十週年版的現場錄音效果算是相當不錯,很真實呈現了現場演出的魅力,全劇版的則最為人所詬病,由於全劇交響版的演員來自世界各地,不可能為了錄音專門排檔期,因此是分開錄製的,可恨的是後製工作實在太不專業,音量的調配忽大忽小,最明顯的就是The Confrontation中Valjean和Javert的對位重唱,原本應該以音量來達成的象徵意義全給破壞殆盡,後製痕跡太明顯是一大敗筆。
記得曾有網友說過,泡一杯茶,放一片CD,從OLC、OBC、CSR聽到TAC,沒有批評,只是像個母親看著自己所愛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這是最幸福的事。
OLC、OBC曾經的青澀讓人寵溺,CSR和TAC的完美讓人肅然起敬~
這就是我的LM,這就是我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共出了四個英文版錄音,分別是倫敦原唱版(簡稱OLC,1985)、百老匯原唱版(簡稱OBC,1987)、全劇交響版(簡稱CSR,1988)、十週年版(簡稱TAC,1995)
悲慘世界的劇迷是幸運的,悲慘世界的英文錄音比起其他音樂劇多,而這四個版本一排出來更恰好見證了本劇由草創的稚嫩邁向成熟的歷程!
四個版本,聽得我很過癮啊!
過癮點在哪?除了前面所述的成長經歷,更有趣的是,因為四個版本的演員重複性實在太高,比較一個演員十年間一點一滴慢慢的成熟、進步、圓融,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總讓人發出情不自禁的露出寵溺的會心微笑~
先說說各版的幾個特點吧!
倫敦版序曲的處理手法與後來的三版完全不同,不是大時代主題與苦難主提交織的大氣磅礡,而是奇異的不和諧合聲,初聽覺得刺耳,不解的再跑回去重聽,思考著荀白克原先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矛盾?衝突?很有趣的一個變化,卻也大概理解為什麼悲慘世界在倫敦時不被重視,這樣刺耳的序曲很難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啊!
在演員上,倫敦版的選角整體來講相當不錯,與我爛熟的十週年重複性頗高,除此之外表現最讓人驚艷的該算是飾演Cosette的Rebecca了,聲音好清好亮啊,美得好像在雲端霧裡,不同於全劇版的太過稚嫩的嗓音,也大大勝過百老匯版和十週年版中老氣的聲音(就不懂怎麼兩版都選上這個老女人…明明就不好聽~),整體而言倫敦版的各角都有唱出韻味來,很難說跟十週年的演員們比誰好誰壞,只是缺了些火侯而已。
百老匯版的選角就完全不敢恭維了,除了男主角是老將Colm出馬外,其餘用的都是美國的演員,說實話,這批美國演員中能聽的大概只有飾演Enjolras的Michael Maguire,其餘全部叫人無法忍受,所以我說百老匯版的價值大概只在於…讓你知道其他版本有多好…。
全劇交響版的選角大致ok,唯一遺憾的大概就是男主角居然捨棄閃亮亮的Colm而起用年輕的Gary Morris,如果沒有Colm珠玉在前他或許不錯,但可惜啊,一個大經典擺在前面,實在很難給予Gary太多讚美~
十週年版就不必說啦,演員都是上上之選,齊集了十年來最優秀的悲慘世界演員,光看陣容就叫人感動啊!而時間的淬煉也使老將們的表現更加成熟,他們不但是用嘴唱歌,更是將全副心力、所有感情投入其中,每個角色彷彿活生生在你面前,他們微笑、嘆息、傷心、迷惘…一切的一切,全部用聲音完美呈現。
在配器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應該是最薄弱的,可能是因為沒有特別經營,用的是普通演出時的小型樂團,聽著很有電子合成器的味道。
全劇版和十週年使用的都是大型的管弦樂團,就光配樂的氣勢就可以壓倒人,所有的配氣運用也經過細部的再分配,也才有了十週年中配器象徵人物性格的巧妙安排。
在音樂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都算是早期青澀的草稿,很多配樂和主導動機都沒有出來,背景音樂幾乎撐不住沉重的氣氛和曲調。
倫敦版作為最原始的英文版,他的合唱編排亦有許多不同於現在的地方,這個就很難說誰好誰壞了,不過倒是讓我這聽爛十週年的人驚喜處處。
全劇版和十週年版已是很明顯的成熟之作,音樂豐富而有層次感,主導動機巧妙暗藏在各個唱段,更因為有大合唱團的助陣,整個合唱氣勢震撼人心,聲音如浪潮般一部一部疊上去,層層疊疊,卻井然有序,節奏上的安排也更具張力,懂得在高潮處用長音凝住,營造更深刻的氣氛。
在音響效果上,倫敦版和百老匯版都太過簡單,十週年版的現場錄音效果算是相當不錯,很真實呈現了現場演出的魅力,全劇版的則最為人所詬病,由於全劇交響版的演員來自世界各地,不可能為了錄音專門排檔期,因此是分開錄製的,可恨的是後製工作實在太不專業,音量的調配忽大忽小,最明顯的就是The Confrontation中Valjean和Javert的對位重唱,原本應該以音量來達成的象徵意義全給破壞殆盡,後製痕跡太明顯是一大敗筆。
記得曾有網友說過,泡一杯茶,放一片CD,從OLC、OBC、CSR聽到TAC,沒有批評,只是像個母親看著自己所愛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這是最幸福的事。
OLC、OBC曾經的青澀讓人寵溺,CSR和TAC的完美讓人肅然起敬~
這就是我的LM,這就是我的悲慘世界!
2006年7月24日 星期一
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 Part2
考慮了一下~還是先切入音樂好了~
等四十首曲子都分析完畢,我再來介紹幕前幕後的一些東西,這樣比較有感覺~
按著順序來,首先介紹的是序曲~~~
1. Prologue
不同於一般音樂劇序曲的華麗,「悲慘世界」的序曲以沉重的基調揭開序幕, “Look Down”的兩個主題音 “Mi La”貫穿整首序曲,合唱之前的前奏運用點狀向下的音型營造出絕望的氣氛,此後 “Look Down”將貫穿全劇,帶出本劇最主要的主題「苦難」。配器中有一個鈴鐺聲夾在每句中間打節奏,讓人聯想到牛馬身上的鈴鐺或是犯人身上的鎖鏈,似乎也正控訴著這群囚犯的苦情。
序曲採用雙主題並現方式,一個是象徵大時代意象的沉重節奏(這在後面,尤其是第二幕,每當要呈現革命的大時代背景時都會出現),另一個則是前面所提象徵苦難的 “Look Down”主旋律。兩者並行,畫龍點睛的帶出「悲慘世界」的兩大主題。本段初聽可能比較難注意到大時代主題,建議不妨在聽到第二幕時再回過頭來重聽,這樣比較明顯,這可能是十週年的一個小缺點吧,其實CSR的這段配樂是比較豐富也比較層次分明的,十週年的現場收音還是有一些難以彌補的小缺憾。
布幕拉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群囚犯,面對無止盡的辛勞和絕望,聲勢狀闊的合唱中夾了四位囚犯的獨唱,每一次的獨唱末句曲調都上揚,帶著些微的疑問和些微的希望,而合唱下沉的回應彷彿給了他們一個絕望的答案。每一句的前頭都有銅管樂器引導著主題音 “Mi La”,緊湊的串起全曲。
接下來Javert出場,冰冷地唱了三句,音調平板毫無起伏,暗示了Javert一成不變的頑固性格。單從這三句便可看出飾演Javert的澳洲籍演員Philip Quast對此角的詮釋與理解在七年中有多大的進步,1988年他錄製全劇交響版(簡稱CSR)時聲音與情緒還略有起伏,導致Javert的形象有些矛盾,畢竟固執是這個角色最大的特色,這樣的個性直接導致了Javert最後的悲劇。
此處Javert並沒有使用自己的主題,而是用了 “Look Down”的變調, “Look Down”原是表達受苦社會底層人物的心聲,Javert用這樣的背景旋律唱出變調,暗示了他與這些人「同處一處,立場卻截然相反」的意象。
緊接著Valjean出場,這裡短短的幾句話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演員的功力,正因為近乎無曲調形式的說唱,更能聽出演員詮釋上的細膩。特別欣賞他唱到 “A slave of the law.”的最後三個字,充滿了憤恨與屈辱。
一段對話交代劇情後,Valjean和Javert各自報名,全劇中兩人有好幾處的報名,每一次的處理風格都不盡相同,Valjean在這裡用一種近似宣告的語氣吼出來,充滿了不平,可以想見24601這樣一個代號所給他帶來的侮辱;而Javert則是充滿榮譽感的宣告這個名字,向Valjean和觀眾宣示他榮耀的職責。特別喜歡Philip Quast在每次報名時候的聲音,通透明亮直衝雲霄,充滿無可比擬的自信,也聽出這個演員豐厚的聲音底子。
等四十首曲子都分析完畢,我再來介紹幕前幕後的一些東西,這樣比較有感覺~
按著順序來,首先介紹的是序曲~~~
1. Prologue
不同於一般音樂劇序曲的華麗,「悲慘世界」的序曲以沉重的基調揭開序幕, “Look Down”的兩個主題音 “Mi La”貫穿整首序曲,合唱之前的前奏運用點狀向下的音型營造出絕望的氣氛,此後 “Look Down”將貫穿全劇,帶出本劇最主要的主題「苦難」。配器中有一個鈴鐺聲夾在每句中間打節奏,讓人聯想到牛馬身上的鈴鐺或是犯人身上的鎖鏈,似乎也正控訴著這群囚犯的苦情。
序曲採用雙主題並現方式,一個是象徵大時代意象的沉重節奏(這在後面,尤其是第二幕,每當要呈現革命的大時代背景時都會出現),另一個則是前面所提象徵苦難的 “Look Down”主旋律。兩者並行,畫龍點睛的帶出「悲慘世界」的兩大主題。本段初聽可能比較難注意到大時代主題,建議不妨在聽到第二幕時再回過頭來重聽,這樣比較明顯,這可能是十週年的一個小缺點吧,其實CSR的這段配樂是比較豐富也比較層次分明的,十週年的現場收音還是有一些難以彌補的小缺憾。
布幕拉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群囚犯,面對無止盡的辛勞和絕望,聲勢狀闊的合唱中夾了四位囚犯的獨唱,每一次的獨唱末句曲調都上揚,帶著些微的疑問和些微的希望,而合唱下沉的回應彷彿給了他們一個絕望的答案。每一句的前頭都有銅管樂器引導著主題音 “Mi La”,緊湊的串起全曲。
接下來Javert出場,冰冷地唱了三句,音調平板毫無起伏,暗示了Javert一成不變的頑固性格。單從這三句便可看出飾演Javert的澳洲籍演員Philip Quast對此角的詮釋與理解在七年中有多大的進步,1988年他錄製全劇交響版(簡稱CSR)時聲音與情緒還略有起伏,導致Javert的形象有些矛盾,畢竟固執是這個角色最大的特色,這樣的個性直接導致了Javert最後的悲劇。
此處Javert並沒有使用自己的主題,而是用了 “Look Down”的變調, “Look Down”原是表達受苦社會底層人物的心聲,Javert用這樣的背景旋律唱出變調,暗示了他與這些人「同處一處,立場卻截然相反」的意象。
緊接著Valjean出場,這裡短短的幾句話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演員的功力,正因為近乎無曲調形式的說唱,更能聽出演員詮釋上的細膩。特別欣賞他唱到 “A slave of the law.”的最後三個字,充滿了憤恨與屈辱。
一段對話交代劇情後,Valjean和Javert各自報名,全劇中兩人有好幾處的報名,每一次的處理風格都不盡相同,Valjean在這裡用一種近似宣告的語氣吼出來,充滿了不平,可以想見24601這樣一個代號所給他帶來的侮辱;而Javert則是充滿榮譽感的宣告這個名字,向Valjean和觀眾宣示他榮耀的職責。特別喜歡Philip Quast在每次報名時候的聲音,通透明亮直衝雲霄,充滿無可比擬的自信,也聽出這個演員豐厚的聲音底子。
2006年7月20日 星期四
老中青三代魅影~
迷上音樂劇至今一年半~
歌劇魅影雖非我最愛,但畢竟是入門第一課,總有些特殊情感~
一年半來聽了無數版本的歌劇魅影,連什麼西班牙、義大利版這些怪怪的東西都聽過,然而在我心中最後篩選出來的卻只有三位~CW、MC、BL~橫跨老中青三代!
老,指的是最原始的魅影扮演者,也是韋伯心中的魅影第一人---Colm Wilkinson(CW),誠然,對於加拿大多倫多版的評價向來兩極化,但寇叔卻是我心目中魅影的不二人選,他的溫柔,他的悲情,他的凶狠,他的悽涼,他的寂寞....一而再再而三,只憑聲音就深深觸動我,獨特的詮釋角度,細膩的嗓音變化,都是令我大為讚賞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拿整個感情、全副身心投入的去唱,魅影的悲彷彿已經轉化成他的悲,發自心靈的共鳴讓他的魅影感人至深~
中,則是指首演魅影麥可克勞佛(MC),他是全世界至今最受肯定的魅影,神秘、柔情、殘酷、甜蜜...種種矛盾情感的融合恰是MC魅影的最大特色,MC的魅影被fans們形容是「既殘酷又甜蜜」,幽靈的特質他是把握到了,不同於寇叔的悲,他的魅影有種獨特致命的吸引力,那份溫柔醉人欲死,那份殘暴偏激卻又令人抗拒~
青,是長期擔任亞洲巡迴團魅影的Brad Little(BL),小先生的魅影我本來只在歌劇魅影巡迴台灣演出時看過那麼一次,看過的人都知道,第一次看歌劇魅影壓根兒沒時間去注意演員唱得如何,光是舞台聲光特效就讓耳朵忙不過來~因此小先生雖是我唯一看過現場的,卻是約略知道他很好外,其餘的印象實在不深....
意外中的意外,在論壇上下載了以小先生歌聲為背景的螢幕保護程式,這才能真正用心來品評這位年輕的魅影~
這套螢保用的背景音樂是Music Of The Night,聽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小先生跟前面兩位也有許多不同點,他的魅影渾厚有力,同樣是溫柔,寇叔是溫柔得細膩慈祥,MC是溫柔得甜蜜又神秘,而小先生則是飽滿的溫柔,他的力度比其他兩位強了許多、霸道了許多,卻還是透出柔情,是那種讓人很有安全感的柔情~
相較於前兩個皆是揚名國際,被全世界所認可的魅影,小先生縱然已經十分出色,到底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在Music Of The Night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氣實在是不夠長,這首曲子應該唱得甜蜜綿密,他卻在中間許多地方突兀得斷開,殊為可惜~
三個魅影,塑造了三個不同的形象,誰說韋伯「音樂劇全球標準化」的推廣限制了音樂劇的發展性?
不同的演員,在相同的曲調、相同的肢體動作中,依然能夠唱出自己的風格!
小先生相比之下是嫩了些,但其餘兩位只能說各有千秋,難分高下,截然不同的詮釋吸引的是截然不同的劇迷,各有所好,很難說誰對誰錯囉~
歌劇魅影雖非我最愛,但畢竟是入門第一課,總有些特殊情感~
一年半來聽了無數版本的歌劇魅影,連什麼西班牙、義大利版這些怪怪的東西都聽過,然而在我心中最後篩選出來的卻只有三位~CW、MC、BL~橫跨老中青三代!
老,指的是最原始的魅影扮演者,也是韋伯心中的魅影第一人---Colm Wilkinson(CW),誠然,對於加拿大多倫多版的評價向來兩極化,但寇叔卻是我心目中魅影的不二人選,他的溫柔,他的悲情,他的凶狠,他的悽涼,他的寂寞....一而再再而三,只憑聲音就深深觸動我,獨特的詮釋角度,細膩的嗓音變化,都是令我大為讚賞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拿整個感情、全副身心投入的去唱,魅影的悲彷彿已經轉化成他的悲,發自心靈的共鳴讓他的魅影感人至深~
中,則是指首演魅影麥可克勞佛(MC),他是全世界至今最受肯定的魅影,神秘、柔情、殘酷、甜蜜...種種矛盾情感的融合恰是MC魅影的最大特色,MC的魅影被fans們形容是「既殘酷又甜蜜」,幽靈的特質他是把握到了,不同於寇叔的悲,他的魅影有種獨特致命的吸引力,那份溫柔醉人欲死,那份殘暴偏激卻又令人抗拒~
青,是長期擔任亞洲巡迴團魅影的Brad Little(BL),小先生的魅影我本來只在歌劇魅影巡迴台灣演出時看過那麼一次,看過的人都知道,第一次看歌劇魅影壓根兒沒時間去注意演員唱得如何,光是舞台聲光特效就讓耳朵忙不過來~因此小先生雖是我唯一看過現場的,卻是約略知道他很好外,其餘的印象實在不深....
意外中的意外,在論壇上下載了以小先生歌聲為背景的螢幕保護程式,這才能真正用心來品評這位年輕的魅影~
這套螢保用的背景音樂是Music Of The Night,聽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小先生跟前面兩位也有許多不同點,他的魅影渾厚有力,同樣是溫柔,寇叔是溫柔得細膩慈祥,MC是溫柔得甜蜜又神秘,而小先生則是飽滿的溫柔,他的力度比其他兩位強了許多、霸道了許多,卻還是透出柔情,是那種讓人很有安全感的柔情~
相較於前兩個皆是揚名國際,被全世界所認可的魅影,小先生縱然已經十分出色,到底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在Music Of The Night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氣實在是不夠長,這首曲子應該唱得甜蜜綿密,他卻在中間許多地方突兀得斷開,殊為可惜~
三個魅影,塑造了三個不同的形象,誰說韋伯「音樂劇全球標準化」的推廣限制了音樂劇的發展性?
不同的演員,在相同的曲調、相同的肢體動作中,依然能夠唱出自己的風格!
小先生相比之下是嫩了些,但其餘兩位只能說各有千秋,難分高下,截然不同的詮釋吸引的是截然不同的劇迷,各有所好,很難說誰對誰錯囉~
2006年7月3日 星期一
永遠的劇場沙皇---從"Hey Mr.Producer"音樂會談起
"Hey Mr.Producer",中譯"劇匠魅影"~(詭異的翻譯.....@@)
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音樂劇盛宴,為了向有"劇場沙皇"之稱的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致敬,英美音樂劇界首屈一指的紅星們齊聚一堂,連英國女王夫婦也到場~
卡麥隆是誰?音樂劇的製作人有何重要?這些在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的系列中都會再詳細談到,我只能說,卡麥隆的重要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稍微懂一點音樂劇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他~他對英美,尤其是英國音樂劇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地位~
本篇,傾向於從這場音樂會談起,評評這場音樂會幾首曲目的演出,以及從中展露出來的"卡麥隆式特質"~
這場音樂會是卡麥隆三十年來的作品選粹~
以卡麥隆的多金和大面子,這場音樂會無論是在演員卡司或舞台佈景上都是一時之選~
演員卡司方面,找來的多是當年的原唱班底,如西貢小姐的Lea Salonga、悲慘世界的Colm Wilkinson、貓的依蓮佩姬等~
就算不是原唱,也是此劇歷年來公認的經典演員,如歌劇魅影的Colm Wilkinson、悲慘世界的Philip Quast等等~
以下就選幾首我有心得的來說吧~
1. 西貢小姐系列
卡麥隆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四大名劇,這場音樂會中,「西貢小姐」是四大名劇裡第一個登場的,找來的是原班卡司---Lea Salonga,相較於十年前被卡麥隆與製作團隊遠至菲律賓挖掘時的青澀,Lea這些年中的台風可謂突飛猛進,那種自信與熟練,那個圓潤清亮的嗓音,真叫人讚嘆「西貢小姐」製作群的眼光~
「西貢小姐」所選取的曲目包括「The Heat On In Saigon」、「Wedding」、「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This is Our Time」、「American Dream」,其中,「This is Our Time」更獲選為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曲。
這些曲目,若沒有了解過「西貢小姐」全劇,其實是很難看出端倪來的~
「The Heat On In Saigon」的歌詞與動作都很粗俗,但看了全劇後方知背後是一種無可言喻的心酸
「Wedding」中越南語的合唱呈現美不勝收的合聲效果,Lea所飾演的Kim的幸福生澀真是入木三分
「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是本劇最膾炙人口的曲子,薩克斯風的適時伴奏配上深情的歌詞,看著舞台上相擁的兩人,曾經疑惑過的---男主角Chris與蝴蝶夫人的男主角平克頓大不相同啊,他是真心愛Kim的!
「This is Our Time」是越共唱的,紅頭巾、紅旗子等全是共產主義的象徵,這首的合唱氣勢不輸悲慘世界中的「One Day More」,合聲如浪潮般層層疊上,選擇此曲作為”Hey Mr. Producer”的主題曲,實在是切合了卡麥隆「劇場沙皇」的地位啊~
「American Dream」是一首類似悲慘世界中「Master of the House」的曲子,只是諷刺的意味更為強烈。此曲的演唱者是原班卡司Jonathan Pryce,當年卡麥隆拼著跟美國百老匯撕破臉也執意Engineer的角色非他莫屬,可想而知他的表演功力如何受青睞。這場演出比起十年前首演時,他的純熟度顯得更上一層樓,小人物的卑鄙、貪婪和諷刺性的無奈真是刻畫得完美之至,他的嗓音不能說好,但是Engineer這樣的諷刺性丑角需要的不是嗓音好,而是那種猥瑣不堪的形象,他的演出會讓人忍俊不禁,卻也在心底泛起更多的苦澀。
2. 歌劇魅影系列
「歌劇魅影」緊接在「西貢小姐」之後,雖然表面上看來風光選了三首名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e Music of the Night」、「All I Ask of You」,但實際上真正稱得上有在唱的其實只有魅影一個。
「歌劇魅影」是四大名劇中唯一沒有動用到原班卡司的,魅影選用了卡麥隆的大愛將---Colm Wilkinson,這不意外啊,身為加拿大首演魅影的Colm,其表現之出色有目共睹,Colm這傢伙似乎也只賣卡麥隆的面子,只要沙皇發話,即使59歲高齡,照樣千里迢迢遠赴上海開唱,這就像史帝芬桑坦說的:卡麥隆總是會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這三首歌都有節錄過,尤其是「All I Ask of You」,因為節錄的是Reprise的部分,可憐飾演Roul的天王巨星Michael Ball,淪為一個在下面負責與小克kiss的男人,整曲大概只唱一句吧…><
Colm在這三首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全展露了自己的特質,在悲慘世界十週年中沒有機會體驗的肢體語言在這裡是展露無遺,最後那一聲Go~~~當真吼得撕心裂肺,震撼全場!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一直在加拿大演出的Colm一時間難以適應英國「歌劇魅影」的快節奏,有些地方的拖拍實在太明顯了…
3. 悲慘世界系列
「悲慘世界」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壓軸,突顯出了他身為四大名劇之首的不朽地位,前面也提了,十週年演出的陣容(Colm Wilkinson、Lea Salonga、Michael Ball、Ruthie Henshall、Philip Quast)幾乎全都在場,所以這等於是十週年後悲慘世界精英們的再一次聚集~
「At The End of The Day」,比較不能理解為什麼選了這首,沒有獨唱,合唱也無甚出奇之處,後來轉念一想,明白了卡麥隆的深意,當年卡麥隆原本對悲慘世界法文版錄音不屑一顧的,只是偶然間閒來無事拿出來聽聽,聽到這首就完全被震撼了,立即著手英文版的改編,所以說這首歌是悲慘世界的翻身之作實在是不為過啊!
「I Dreamed A Dream」,由十週年中的Ruthie Henshall演唱,可惜她本場的表現遠遠不如十週年,唱得太激動太做作,音質也不如十週年時的飽滿有力,可能是因為節錄的關係,她與觀眾的情緒都還沒進入狀況就唱完了,表現也就不如十週年唱全場時那樣自然。
「Stars」,飾演賈維的Philip Quast一走出來,那滿場歡呼啊!他的Stars一如十週年時的完美無暇,堅定的眼神,直衝雲霄的豪情壯志,也是節選,卻照樣唱得讓人熱淚盈眶。可惜啊,這場音樂會是他最後一次登台演賈維了,估計若不是賣卡麥隆面子他還不怎麼肯這樣重複同一角色呢!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首英文版的第一段是由學生領袖Enjolras領唱,想當初十週年的Michael Maguire的沉穩嘹喨,這場的這位…一開口所有人大概要倒一個先…很想問一句~老兄,你是感冒還沒好,還是喉嚨裡有痰啊?唱得那是什麼跟什麼…開頭就噓掉,後面合唱部分也就沒怎麼有心情聽~
「On My Own」,Lea在這裡的表現比十週年柔了許多,十週年最惹人爭議的就是她那咬牙切齒的詮釋角度,不過這場裡,許是剛演完Kim的甜蜜,這裡的她溫柔了,除了幾句較為哀怨的控訴外,整體而言相當不錯!
「Bring Him Home」,跟上一首這麼一接,頓時驚覺兩者的背景伴奏挺像的,啊~這不是重點。言歸正傳,Colm是沒什麼好說的了,那個稱讚啊~~~比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還要多,悲慘世界英文版經典尚萬強的寶座早已非他莫屬,雖然因為情緒來不及到位,歌詞又經過切割,而表現不如十週年,但最後一個長音還是換來掌聲無數。看到這裡不禁感慨音樂劇這東西還是聽全部的好,這種節錄失去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聽全部最好是聽現場錄音的,少了後製痕跡,現場的那種爆發力和演員間激盪出來的火花才夠味!不過說是這麼說了,不是每部劇都像悲慘世界這樣能有個超級卡司的現場錄音版面世的。
「One Day More」,直接從「Bring Him Home」接過來的感覺滿奇妙的,這場音樂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舞台版真實的走位、動作和一小部分舞台布景的呈現…演員陣容基本跟十週年大同小異,除了那位Enjolras之外…那句原本應該氣勢提得跟尚萬強一樣高的 ‘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這傢伙是唱得一整個叫人反胃,幸好很快就併入合唱,整體而言算相當不錯了,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壓軸曲,「One Day More」的氣勢絕對是一等一的!
評完了大的系列,現在來評幾首我喜歡的散曲吧~
第一個要提的是「孤雛淚」中的「你得做扒手」(抱歉~曲目表上沒有英文曲名,所以不會寫~)
很俏皮的一首歌,對於「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的愛好者而言,這首歌的演員也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之處
那個飾演老扒手的是西貢小姐中的Engineer,也就是Jonathan Pryce,不得不說他實在很適合這種角色,唱腔和身段都是渾然天成~
而飾演小扒手領袖道奇的則是「悲慘世界」十週年中那位叫人心疼的小Gavroche---Adam Searles,這位小童星金亮的嗓音在十週年中已讓我驚為天人,而在這裡他所表現出來的穩健台風更是讓人讚嘆,瞧他最多不過十一二歲的模樣,在演技上卻展現出與年齡不符的純熟老練。
第二首是「奧克拉荷馬」中的「What A Beautiful Morning」,「奧克拉荷馬」是音樂劇史上著名的詞曲黃金搭檔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作品~
什麼?沒聽過?不~就算不懂音樂劇的人也一定聽過他們的作品,他們就是「真善美」的作曲填詞者,「真善美」中膾炙人口的「小白花」便是羅傑斯去世前所寫的最後一首歌~
這對搭檔最大的特色是風格清新雋永,從作曲到填詞,都很簡單,卻又在簡單中顯出不平凡,這點就連韋伯也盛讚:這簡直是天才!
在這首曲子中,歌詞簡單,旋律簡單,卻帶給人一種遼闊清新的感覺,光是聽音樂,就讓聽眾有著隨牛仔在大草原上的自在~
第三首是出自「小夜曲」的「Send In The Clown」,由老牌巨星Judi Dench演唱,這裡真的不得不佩服Judi精湛的表演功力了,目光含淚,一句句痛極無奈的 “send in the clown”、”Where is the clowns?”,聽得我也跟著熱淚盈眶,跟著去細細體味歌詞中的幽怨。
這首曲子是當代兩大作曲家之一的史帝芬桑坦的作品,比起韋伯,他是更受樂評界推崇的作曲家,可惜,其作品總是叫好不叫座,儘管東尼獎中風光無限,票房卻是慘淡無比,這首「Send In The Clown」是他作曲多年來唯一一首打入唱銷排行榜的歌曲,也算是為這位天才作曲家討回個公道。
若是不了解這首歌的背景,一定會對歌詞莫名其妙,之前總是聽網友說聽到這裡如何的跟著落淚,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那天學校請了邱瑗女士來演講,她提到了「小夜曲」的故事背景,以及何謂 ‘Send in the clown’所代表的意義,方才恍然大悟,回家重看,每次這段總是心痛得不忍心再聽下去。
這場音樂會實際上是各方音樂劇界人士向卡麥隆致敬,也因此她所號召而來的都是一等一的超級巨星,平時難得一起出現。
其中,有一個特別的組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史帝芬桑坦和安德魯洛伊韋伯,這是當代兩大作曲家,前者被譽為天才,後者被稱為鬼才,兩人在事業上其實各有輸贏,互相競爭,卻因著卡麥隆而攜手同上舞台,掌聲不斷!
由於當晚韋伯在附近還有自己的新事業要忙,儘管到場卻不能逗留太久,於是與史帝芬桑坦別出心裁的拍了個VCR來向卡麥隆致敬~
影片開始就是兩人坐在鋼琴前四手聯彈,鋼琴上擺了一張卡麥隆的照片,桑坦彈自己的代表作「Send In The Clown」,韋伯則彈「Music of the Night」,兩首合在一起竟有一種說不出的和諧~
有趣的是兩人自行改編的歌詞,既誇了卡麥隆的貢獻,卻也好好調侃了他在圈內有名的暴君作風,以下節錄一點中文歌詞翻譯:
「夜晚降臨,卡麥隆不斷提出意見…建議性的意見…突然間,出現永遠的干涉…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這人今晚就把音樂給賣了…」
「他有錢嗎?…比我有錢(韋伯一臉酸溜溜的樣子)…如果沒有他我們該怎麼辦?…send in the clown…卡麥隆正在某處數著他的房子…」
看著這些歌詞,熟悉卡麥隆的人都能會心一笑,「沙皇」之名並非虛設,卡麥隆的霸道與鐵腕作風與他的成就一樣出名,不少音樂劇界人士對他的暴君行徑恨得牙癢癢的,只是他的成功使得他的那些強硬都變成了「對藝術的完美要求與堅持」。
而他的有錢也是眾所週知的(年薪八百萬英鎊),韋伯並沒有說錯,卡麥隆確實比他有錢,而且財產多了只怕不只一倍~想想韋伯的家財萬貫,電影版歌劇魅影全是韋伯一個人出資拍的,就不難想像卡麥隆的富有是多麼可怕~
不過卡麥隆不吝惜拿錢來推動音樂劇發展,他不但買下倫敦西區的七家音樂劇院,還出資整頓了整個倫敦西區,使此地成為英國音樂劇的重鎮,與美國百老匯分庭抗禮,截至目前為止,他為音樂劇總共投下了三億英鎊的資金~
這段VCR中,韋伯的演技堪稱一流啊,那一臉委屈的小媳婦樣兒,讓這位音樂鬼才的形象徹底破滅,難怪後來卡麥隆上台時調侃著說剛才影片裡那兩個小鬼挺不錯的,可以挖角過來演個什麼~
這場音樂會的最後,卡麥隆走出來,看著他那數十年不變的娃娃臉,實在很難想像眼前這個斯文的英國男孩會是叱吒風雲的鐵腕沙皇。
卡麥隆唱了一首八歲時讓他愛上音樂劇的曲子---「莎拉的日子」中的「We Said We Wouldn’t Look Back」,雖然說過不再回頭,但在這一晚中看著眾人回顧了他這一生的貢獻,還是感觸良多的!
最後的最後,群星一起站出來,高唱「那些曾經有過的歡樂歲月」中的「Old Friends」,第一排站的全是當今第一把交椅的演員們,正中間則是滿臉欣慰、志得意滿的卡麥隆,當唱到「誰能與我們一樣呢?」卡麥隆大喊了一句:「幾乎沒有!」,全場掌聲如雷~
是啊,誰能與你們一樣?這世界上又怎能再有第二個卡麥隆?
這場音樂會是歷史性的,是八零年代以後的巨星的大聚集,而聚集他們的,是這位傳奇性的「劇場沙皇」。
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音樂劇盛宴,為了向有"劇場沙皇"之稱的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致敬,英美音樂劇界首屈一指的紅星們齊聚一堂,連英國女王夫婦也到場~
卡麥隆是誰?音樂劇的製作人有何重要?這些在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的系列中都會再詳細談到,我只能說,卡麥隆的重要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稍微懂一點音樂劇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他~他對英美,尤其是英國音樂劇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地位~
本篇,傾向於從這場音樂會談起,評評這場音樂會幾首曲目的演出,以及從中展露出來的"卡麥隆式特質"~
這場音樂會是卡麥隆三十年來的作品選粹~
以卡麥隆的多金和大面子,這場音樂會無論是在演員卡司或舞台佈景上都是一時之選~
演員卡司方面,找來的多是當年的原唱班底,如西貢小姐的Lea Salonga、悲慘世界的Colm Wilkinson、貓的依蓮佩姬等~
就算不是原唱,也是此劇歷年來公認的經典演員,如歌劇魅影的Colm Wilkinson、悲慘世界的Philip Quast等等~
以下就選幾首我有心得的來說吧~
1. 西貢小姐系列
卡麥隆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四大名劇,這場音樂會中,「西貢小姐」是四大名劇裡第一個登場的,找來的是原班卡司---Lea Salonga,相較於十年前被卡麥隆與製作團隊遠至菲律賓挖掘時的青澀,Lea這些年中的台風可謂突飛猛進,那種自信與熟練,那個圓潤清亮的嗓音,真叫人讚嘆「西貢小姐」製作群的眼光~
「西貢小姐」所選取的曲目包括「The Heat On In Saigon」、「Wedding」、「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This is Our Time」、「American Dream」,其中,「This is Our Time」更獲選為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曲。
這些曲目,若沒有了解過「西貢小姐」全劇,其實是很難看出端倪來的~
「The Heat On In Saigon」的歌詞與動作都很粗俗,但看了全劇後方知背後是一種無可言喻的心酸
「Wedding」中越南語的合唱呈現美不勝收的合聲效果,Lea所飾演的Kim的幸福生澀真是入木三分
「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是本劇最膾炙人口的曲子,薩克斯風的適時伴奏配上深情的歌詞,看著舞台上相擁的兩人,曾經疑惑過的---男主角Chris與蝴蝶夫人的男主角平克頓大不相同啊,他是真心愛Kim的!
「This is Our Time」是越共唱的,紅頭巾、紅旗子等全是共產主義的象徵,這首的合唱氣勢不輸悲慘世界中的「One Day More」,合聲如浪潮般層層疊上,選擇此曲作為”Hey Mr. Producer”的主題曲,實在是切合了卡麥隆「劇場沙皇」的地位啊~
「American Dream」是一首類似悲慘世界中「Master of the House」的曲子,只是諷刺的意味更為強烈。此曲的演唱者是原班卡司Jonathan Pryce,當年卡麥隆拼著跟美國百老匯撕破臉也執意Engineer的角色非他莫屬,可想而知他的表演功力如何受青睞。這場演出比起十年前首演時,他的純熟度顯得更上一層樓,小人物的卑鄙、貪婪和諷刺性的無奈真是刻畫得完美之至,他的嗓音不能說好,但是Engineer這樣的諷刺性丑角需要的不是嗓音好,而是那種猥瑣不堪的形象,他的演出會讓人忍俊不禁,卻也在心底泛起更多的苦澀。
2. 歌劇魅影系列
「歌劇魅影」緊接在「西貢小姐」之後,雖然表面上看來風光選了三首名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e Music of the Night」、「All I Ask of You」,但實際上真正稱得上有在唱的其實只有魅影一個。
「歌劇魅影」是四大名劇中唯一沒有動用到原班卡司的,魅影選用了卡麥隆的大愛將---Colm Wilkinson,這不意外啊,身為加拿大首演魅影的Colm,其表現之出色有目共睹,Colm這傢伙似乎也只賣卡麥隆的面子,只要沙皇發話,即使59歲高齡,照樣千里迢迢遠赴上海開唱,這就像史帝芬桑坦說的:卡麥隆總是會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這三首歌都有節錄過,尤其是「All I Ask of You」,因為節錄的是Reprise的部分,可憐飾演Roul的天王巨星Michael Ball,淪為一個在下面負責與小克kiss的男人,整曲大概只唱一句吧…><
Colm在這三首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全展露了自己的特質,在悲慘世界十週年中沒有機會體驗的肢體語言在這裡是展露無遺,最後那一聲Go~~~當真吼得撕心裂肺,震撼全場!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一直在加拿大演出的Colm一時間難以適應英國「歌劇魅影」的快節奏,有些地方的拖拍實在太明顯了…
3. 悲慘世界系列
「悲慘世界」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壓軸,突顯出了他身為四大名劇之首的不朽地位,前面也提了,十週年演出的陣容(Colm Wilkinson、Lea Salonga、Michael Ball、Ruthie Henshall、Philip Quast)幾乎全都在場,所以這等於是十週年後悲慘世界精英們的再一次聚集~
「At The End of The Day」,比較不能理解為什麼選了這首,沒有獨唱,合唱也無甚出奇之處,後來轉念一想,明白了卡麥隆的深意,當年卡麥隆原本對悲慘世界法文版錄音不屑一顧的,只是偶然間閒來無事拿出來聽聽,聽到這首就完全被震撼了,立即著手英文版的改編,所以說這首歌是悲慘世界的翻身之作實在是不為過啊!
「I Dreamed A Dream」,由十週年中的Ruthie Henshall演唱,可惜她本場的表現遠遠不如十週年,唱得太激動太做作,音質也不如十週年時的飽滿有力,可能是因為節錄的關係,她與觀眾的情緒都還沒進入狀況就唱完了,表現也就不如十週年唱全場時那樣自然。
「Stars」,飾演賈維的Philip Quast一走出來,那滿場歡呼啊!他的Stars一如十週年時的完美無暇,堅定的眼神,直衝雲霄的豪情壯志,也是節選,卻照樣唱得讓人熱淚盈眶。可惜啊,這場音樂會是他最後一次登台演賈維了,估計若不是賣卡麥隆面子他還不怎麼肯這樣重複同一角色呢!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首英文版的第一段是由學生領袖Enjolras領唱,想當初十週年的Michael Maguire的沉穩嘹喨,這場的這位…一開口所有人大概要倒一個先…很想問一句~老兄,你是感冒還沒好,還是喉嚨裡有痰啊?唱得那是什麼跟什麼…開頭就噓掉,後面合唱部分也就沒怎麼有心情聽~
「On My Own」,Lea在這裡的表現比十週年柔了許多,十週年最惹人爭議的就是她那咬牙切齒的詮釋角度,不過這場裡,許是剛演完Kim的甜蜜,這裡的她溫柔了,除了幾句較為哀怨的控訴外,整體而言相當不錯!
「Bring Him Home」,跟上一首這麼一接,頓時驚覺兩者的背景伴奏挺像的,啊~這不是重點。言歸正傳,Colm是沒什麼好說的了,那個稱讚啊~~~比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還要多,悲慘世界英文版經典尚萬強的寶座早已非他莫屬,雖然因為情緒來不及到位,歌詞又經過切割,而表現不如十週年,但最後一個長音還是換來掌聲無數。看到這裡不禁感慨音樂劇這東西還是聽全部的好,這種節錄失去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聽全部最好是聽現場錄音的,少了後製痕跡,現場的那種爆發力和演員間激盪出來的火花才夠味!不過說是這麼說了,不是每部劇都像悲慘世界這樣能有個超級卡司的現場錄音版面世的。
「One Day More」,直接從「Bring Him Home」接過來的感覺滿奇妙的,這場音樂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舞台版真實的走位、動作和一小部分舞台布景的呈現…演員陣容基本跟十週年大同小異,除了那位Enjolras之外…那句原本應該氣勢提得跟尚萬強一樣高的 ‘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這傢伙是唱得一整個叫人反胃,幸好很快就併入合唱,整體而言算相當不錯了,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壓軸曲,「One Day More」的氣勢絕對是一等一的!
評完了大的系列,現在來評幾首我喜歡的散曲吧~
第一個要提的是「孤雛淚」中的「你得做扒手」(抱歉~曲目表上沒有英文曲名,所以不會寫~)
很俏皮的一首歌,對於「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的愛好者而言,這首歌的演員也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之處
那個飾演老扒手的是西貢小姐中的Engineer,也就是Jonathan Pryce,不得不說他實在很適合這種角色,唱腔和身段都是渾然天成~
而飾演小扒手領袖道奇的則是「悲慘世界」十週年中那位叫人心疼的小Gavroche---Adam Searles,這位小童星金亮的嗓音在十週年中已讓我驚為天人,而在這裡他所表現出來的穩健台風更是讓人讚嘆,瞧他最多不過十一二歲的模樣,在演技上卻展現出與年齡不符的純熟老練。
第二首是「奧克拉荷馬」中的「What A Beautiful Morning」,「奧克拉荷馬」是音樂劇史上著名的詞曲黃金搭檔羅傑斯與漢默斯坦的作品~
什麼?沒聽過?不~就算不懂音樂劇的人也一定聽過他們的作品,他們就是「真善美」的作曲填詞者,「真善美」中膾炙人口的「小白花」便是羅傑斯去世前所寫的最後一首歌~
這對搭檔最大的特色是風格清新雋永,從作曲到填詞,都很簡單,卻又在簡單中顯出不平凡,這點就連韋伯也盛讚:這簡直是天才!
在這首曲子中,歌詞簡單,旋律簡單,卻帶給人一種遼闊清新的感覺,光是聽音樂,就讓聽眾有著隨牛仔在大草原上的自在~
第三首是出自「小夜曲」的「Send In The Clown」,由老牌巨星Judi Dench演唱,這裡真的不得不佩服Judi精湛的表演功力了,目光含淚,一句句痛極無奈的 “send in the clown”、”Where is the clowns?”,聽得我也跟著熱淚盈眶,跟著去細細體味歌詞中的幽怨。
這首曲子是當代兩大作曲家之一的史帝芬桑坦的作品,比起韋伯,他是更受樂評界推崇的作曲家,可惜,其作品總是叫好不叫座,儘管東尼獎中風光無限,票房卻是慘淡無比,這首「Send In The Clown」是他作曲多年來唯一一首打入唱銷排行榜的歌曲,也算是為這位天才作曲家討回個公道。
若是不了解這首歌的背景,一定會對歌詞莫名其妙,之前總是聽網友說聽到這裡如何的跟著落淚,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那天學校請了邱瑗女士來演講,她提到了「小夜曲」的故事背景,以及何謂 ‘Send in the clown’所代表的意義,方才恍然大悟,回家重看,每次這段總是心痛得不忍心再聽下去。
這場音樂會實際上是各方音樂劇界人士向卡麥隆致敬,也因此她所號召而來的都是一等一的超級巨星,平時難得一起出現。
其中,有一個特別的組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史帝芬桑坦和安德魯洛伊韋伯,這是當代兩大作曲家,前者被譽為天才,後者被稱為鬼才,兩人在事業上其實各有輸贏,互相競爭,卻因著卡麥隆而攜手同上舞台,掌聲不斷!
由於當晚韋伯在附近還有自己的新事業要忙,儘管到場卻不能逗留太久,於是與史帝芬桑坦別出心裁的拍了個VCR來向卡麥隆致敬~
影片開始就是兩人坐在鋼琴前四手聯彈,鋼琴上擺了一張卡麥隆的照片,桑坦彈自己的代表作「Send In The Clown」,韋伯則彈「Music of the Night」,兩首合在一起竟有一種說不出的和諧~
有趣的是兩人自行改編的歌詞,既誇了卡麥隆的貢獻,卻也好好調侃了他在圈內有名的暴君作風,以下節錄一點中文歌詞翻譯:
「夜晚降臨,卡麥隆不斷提出意見…建議性的意見…突然間,出現永遠的干涉…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這人今晚就把音樂給賣了…」
「他有錢嗎?…比我有錢(韋伯一臉酸溜溜的樣子)…如果沒有他我們該怎麼辦?…send in the clown…卡麥隆正在某處數著他的房子…」
看著這些歌詞,熟悉卡麥隆的人都能會心一笑,「沙皇」之名並非虛設,卡麥隆的霸道與鐵腕作風與他的成就一樣出名,不少音樂劇界人士對他的暴君行徑恨得牙癢癢的,只是他的成功使得他的那些強硬都變成了「對藝術的完美要求與堅持」。
而他的有錢也是眾所週知的(年薪八百萬英鎊),韋伯並沒有說錯,卡麥隆確實比他有錢,而且財產多了只怕不只一倍~想想韋伯的家財萬貫,電影版歌劇魅影全是韋伯一個人出資拍的,就不難想像卡麥隆的富有是多麼可怕~
不過卡麥隆不吝惜拿錢來推動音樂劇發展,他不但買下倫敦西區的七家音樂劇院,還出資整頓了整個倫敦西區,使此地成為英國音樂劇的重鎮,與美國百老匯分庭抗禮,截至目前為止,他為音樂劇總共投下了三億英鎊的資金~
這段VCR中,韋伯的演技堪稱一流啊,那一臉委屈的小媳婦樣兒,讓這位音樂鬼才的形象徹底破滅,難怪後來卡麥隆上台時調侃著說剛才影片裡那兩個小鬼挺不錯的,可以挖角過來演個什麼~
這場音樂會的最後,卡麥隆走出來,看著他那數十年不變的娃娃臉,實在很難想像眼前這個斯文的英國男孩會是叱吒風雲的鐵腕沙皇。
卡麥隆唱了一首八歲時讓他愛上音樂劇的曲子---「莎拉的日子」中的「We Said We Wouldn’t Look Back」,雖然說過不再回頭,但在這一晚中看著眾人回顧了他這一生的貢獻,還是感觸良多的!
最後的最後,群星一起站出來,高唱「那些曾經有過的歡樂歲月」中的「Old Friends」,第一排站的全是當今第一把交椅的演員們,正中間則是滿臉欣慰、志得意滿的卡麥隆,當唱到「誰能與我們一樣呢?」卡麥隆大喊了一句:「幾乎沒有!」,全場掌聲如雷~
是啊,誰能與你們一樣?這世界上又怎能再有第二個卡麥隆?
這場音樂會是歷史性的,是八零年代以後的巨星的大聚集,而聚集他們的,是這位傳奇性的「劇場沙皇」。
2006年6月30日 星期五
悲慘世界十週年分析 Part 1
既然有人在跟我要~我就決定貼在這裡了~
一來~辛苦了一個學期的成果不想放在別的地方被人複製了拿去交報告~
二來~這份報告有一小部分不是我自己寫的,總跟某隻高尚的鳥類說我改完了再給他...不過看這樣子~除非我一篇篇貼~邊貼邊修~否則還真不知要搞到何年何月才能給他~
所以囉~以後呢~每天貼一小部分吧,算是激勵我重修,等全部修完了~要的再跟我拿更新版~
今天先貼本劇緣起的部分~
特別聲明,文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多方收集資料後自己寫下來的,當然夾了很多個人意見~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不同的悲慘世界,我不能勉強大家的觀點跟我一樣,多多交流囉!
雖然知道這種文章通常不會有人回,反正自己網誌嘛~高興怎麼弄就怎麼弄,曲高和寡我也不介意啊~只期待有興趣的人能夠留言交流一下~
(愚蠢的鳥類~為你而貼的~你給我每篇都要留!我想聽你的意見!!)
另外,音樂剖析的部分頗多出自於中國愛音客論壇中與網友們的交流,有些分析方式引用了他們的,若有人再版權上有意見麻煩告知~
一、本劇緣起
悲慘世界,名列四大名劇之首,深刻的故事、動人的曲調、歌劇式的編曲、經典的大合唱等等使它成為音樂劇史上難得的深刻作品。
悲慘世界原著小說的作者是備受推崇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他的眾多作品中,Les Miserable是他耗時最長,也寄託了自己最多理想的巨著。這部小說起草於1848年,於1862年底完搞出版,總計十五年的寫作歷程正好伴隨了雨果流亡國外的時光,而一部在患難中完成的作品,總是能體現一個作家最深層的思想與感受,這也使得「悲慘世界」的故事沉重灰暗,控訴著革命的荒謬,吶喊著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
這部完成於十九世紀的「社會性史詩」一百多年來有過許多不同形式的改編,而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1980年法國作曲家荀白克與劇作家鮑里爾以音樂劇的型式重新改編,由於「悲慘世界」的故事在法國幾乎是人人皆知,因此最初的法文版屬於概念音樂劇,只表達情境而不講述故事,在法國連演一百場後雖然反應熱烈,但因財務困難而宣告落幕。但其詞曲之出色引起了同行的注意,1984年,英國音樂劇王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的友人給了他「悲慘世界」法國演出的錄音,請他有空聽聽看,卡麥隆原本是無絲毫興趣的,然而,有天閒來無事便隨手放出來聽,才聽到第四首 “At The End of The Day”便為之驚艷,斷定這將是一部轟動全球的音樂劇。
於是卡麥隆找來兩位原作者進行更細部的改編與擴充,在保留了法文版三分之一音樂的情況下進行英文版的全面改寫。1985年10月8日英文版「悲慘世界」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首演,然而,演出前的預售狀況悽慘(其實不難理解…這麼沉重的主題),首演前幾天還賣出不到四成,使得身為投資人的卡麥隆開始惴惴不安。首演當晚觀眾的情緒沸騰、掌聲如雷,卡麥隆與演員們在慶功宴徹底狂歡,但隔天的樂評卻將之批得體無完膚,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以音樂劇的形式改編雨果巨著乃不智之舉,讓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極度沮喪,甚至已經臉色慘白地開始計算自己究竟要賣掉多少棟房子才足夠平衡這筆投資,然而票房的反應卻開出紅盤,儘管樂評的批評聲浪未斷,但觀眾的熱情逐漸反映在票房中;1987年3月12日移師美國百老匯首演時換來佳評如潮,「悲慘世界」至此才真正揚眉吐氣地抓住全球劇迷的目光,榮獲當年的八項東尼獎、五座劇評人獎,至今被翻譯成28種語言(明年七月即將出現第29種---中文,目前部份暫定的歌詞翻譯已經完成,個人是覺得翻得有點糟…),在全世界120幾個城市上演,並有了個可愛的小名「Les Mis」。
其實倫敦首演後的失敗可以理解,當時的人花錢進音樂劇院就是為了放鬆心情,沒有人有心理準備要面對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悲慘世界不是一部讓人看幾眼就會瘋狂喜愛的音樂劇,只有在深深咀嚼它的內涵後,才能從心底發出深深的共鳴,才能真正疼惜地暱稱她為「Les Mis」。
1995年在倫敦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行了「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這場找來全世界十年來最優秀的「悲慘世界」演員的音樂會可說將此劇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隨之發行的影音光碟將本劇帶到了全世界千千萬萬無緣看現場的觀眾面前,雖然只唱不演,但卡麥隆精準的眼光讓本劇深刻的音樂得以更單純的呈現於人前,讓樂迷們深入體會其音樂之美。會後來自十七個國家的Jean Valjean用各自的語言演唱名曲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見證了十年來Les Mis帶給全世界的感動與啟發。
2000年第6138場為慶祝打破「歌舞線上」的紀錄,成為百老匯史上第二長青的音樂劇(今年隨著「歌劇魅影」拔得第一頭籌而退居第三名),特別舉辦了紀念會,全體演員在演出結束後大跳「歌舞線上」中著名的爵士舞(那個logo好可愛喔~一群Cosette在跳舞),看著Javert、Enjolras跳舞的樣子還真是別有一番趣味!
2002年年初因九一一事件影響美國觀光業,票房開始下滑,每場上座率只達七成,為節省成本刪了三十分鐘的劇情後票房仍不見回升,遂在2003年年初宣布即將下檔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立刻使全世界的「悲」劇迷回鍋瞻仰「悲慘世界」的最後一瞥,爆滿的票房使得下檔時間從年初移至年中,最後仍在5月18日舉行告別演出,第6680場。當晚十八年來所有參與過「悲慘世界」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幾乎佔了一半以上的座位,終場全體合唱本劇最膾炙人口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場面溫馨感人。
然而,下檔不代表Les Mis的傳奇從此結束,雖然小Cosette的頭像在百老匯飄揚的身影已不復見,但是在卡麥隆麥金塔商業金頭腦的策劃下,Les Mis的世界巡迴演出從來不曾斷過(如2002年特別邀請老將Colm Wilkinson率領劇組團隊登陸上海,成為第一個進軍中國的百老匯音樂劇)。而且,就在今年,2006年,「悲慘世界」又有兩件大事,一是10/21闊別三年多的Les Mis將重返百老匯舞台與卡麥隆另一部成功作品「歌劇魅影」比鄰而居,預計演出六個月,給全世界無緣得見現場的觀眾再一次朝聖的機會;另一件則是將Les Mis發揚光大的發源地英國,將在10/9慶祝「悲慘世界」21歲的生日,並慶賀打破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
明年,2007年七月,中文版悲慘世界即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Les Mis在全球的盛況始終不墜,全世界五十多個Les Mis劇組依然反覆宣揚著這個「生命因愛而更新」的故事,豪華的旋轉舞台仍然日覆一日的轉著,帶給一代又一代的LM劇迷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感動!
一來~辛苦了一個學期的成果不想放在別的地方被人複製了拿去交報告~
二來~這份報告有一小部分不是我自己寫的,總跟某隻高尚的鳥類說我改完了再給他...不過看這樣子~除非我一篇篇貼~邊貼邊修~否則還真不知要搞到何年何月才能給他~
所以囉~以後呢~每天貼一小部分吧,算是激勵我重修,等全部修完了~要的再跟我拿更新版~
今天先貼本劇緣起的部分~
特別聲明,文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多方收集資料後自己寫下來的,當然夾了很多個人意見~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不同的悲慘世界,我不能勉強大家的觀點跟我一樣,多多交流囉!
雖然知道這種文章通常不會有人回,反正自己網誌嘛~高興怎麼弄就怎麼弄,曲高和寡我也不介意啊~只期待有興趣的人能夠留言交流一下~
(愚蠢的鳥類~為你而貼的~你給我每篇都要留!我想聽你的意見!!)
另外,音樂剖析的部分頗多出自於中國愛音客論壇中與網友們的交流,有些分析方式引用了他們的,若有人再版權上有意見麻煩告知~
一、本劇緣起
悲慘世界,名列四大名劇之首,深刻的故事、動人的曲調、歌劇式的編曲、經典的大合唱等等使它成為音樂劇史上難得的深刻作品。
悲慘世界原著小說的作者是備受推崇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他的眾多作品中,Les Miserable是他耗時最長,也寄託了自己最多理想的巨著。這部小說起草於1848年,於1862年底完搞出版,總計十五年的寫作歷程正好伴隨了雨果流亡國外的時光,而一部在患難中完成的作品,總是能體現一個作家最深層的思想與感受,這也使得「悲慘世界」的故事沉重灰暗,控訴著革命的荒謬,吶喊著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
這部完成於十九世紀的「社會性史詩」一百多年來有過許多不同形式的改編,而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1980年法國作曲家荀白克與劇作家鮑里爾以音樂劇的型式重新改編,由於「悲慘世界」的故事在法國幾乎是人人皆知,因此最初的法文版屬於概念音樂劇,只表達情境而不講述故事,在法國連演一百場後雖然反應熱烈,但因財務困難而宣告落幕。但其詞曲之出色引起了同行的注意,1984年,英國音樂劇王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的友人給了他「悲慘世界」法國演出的錄音,請他有空聽聽看,卡麥隆原本是無絲毫興趣的,然而,有天閒來無事便隨手放出來聽,才聽到第四首 “At The End of The Day”便為之驚艷,斷定這將是一部轟動全球的音樂劇。
於是卡麥隆找來兩位原作者進行更細部的改編與擴充,在保留了法文版三分之一音樂的情況下進行英文版的全面改寫。1985年10月8日英文版「悲慘世界」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首演,然而,演出前的預售狀況悽慘(其實不難理解…這麼沉重的主題),首演前幾天還賣出不到四成,使得身為投資人的卡麥隆開始惴惴不安。首演當晚觀眾的情緒沸騰、掌聲如雷,卡麥隆與演員們在慶功宴徹底狂歡,但隔天的樂評卻將之批得體無完膚,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以音樂劇的形式改編雨果巨著乃不智之舉,讓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極度沮喪,甚至已經臉色慘白地開始計算自己究竟要賣掉多少棟房子才足夠平衡這筆投資,然而票房的反應卻開出紅盤,儘管樂評的批評聲浪未斷,但觀眾的熱情逐漸反映在票房中;1987年3月12日移師美國百老匯首演時換來佳評如潮,「悲慘世界」至此才真正揚眉吐氣地抓住全球劇迷的目光,榮獲當年的八項東尼獎、五座劇評人獎,至今被翻譯成28種語言(明年七月即將出現第29種---中文,目前部份暫定的歌詞翻譯已經完成,個人是覺得翻得有點糟…),在全世界120幾個城市上演,並有了個可愛的小名「Les Mis」。
其實倫敦首演後的失敗可以理解,當時的人花錢進音樂劇院就是為了放鬆心情,沒有人有心理準備要面對這樣一個沉重的主題,悲慘世界不是一部讓人看幾眼就會瘋狂喜愛的音樂劇,只有在深深咀嚼它的內涵後,才能從心底發出深深的共鳴,才能真正疼惜地暱稱她為「Les Mis」。
1995年在倫敦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行了「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這場找來全世界十年來最優秀的「悲慘世界」演員的音樂會可說將此劇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隨之發行的影音光碟將本劇帶到了全世界千千萬萬無緣看現場的觀眾面前,雖然只唱不演,但卡麥隆精準的眼光讓本劇深刻的音樂得以更單純的呈現於人前,讓樂迷們深入體會其音樂之美。會後來自十七個國家的Jean Valjean用各自的語言演唱名曲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見證了十年來Les Mis帶給全世界的感動與啟發。
2000年第6138場為慶祝打破「歌舞線上」的紀錄,成為百老匯史上第二長青的音樂劇(今年隨著「歌劇魅影」拔得第一頭籌而退居第三名),特別舉辦了紀念會,全體演員在演出結束後大跳「歌舞線上」中著名的爵士舞(那個logo好可愛喔~一群Cosette在跳舞),看著Javert、Enjolras跳舞的樣子還真是別有一番趣味!
2002年年初因九一一事件影響美國觀光業,票房開始下滑,每場上座率只達七成,為節省成本刪了三十分鐘的劇情後票房仍不見回升,遂在2003年年初宣布即將下檔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立刻使全世界的「悲」劇迷回鍋瞻仰「悲慘世界」的最後一瞥,爆滿的票房使得下檔時間從年初移至年中,最後仍在5月18日舉行告別演出,第6680場。當晚十八年來所有參與過「悲慘世界」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幾乎佔了一半以上的座位,終場全體合唱本劇最膾炙人口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場面溫馨感人。
然而,下檔不代表Les Mis的傳奇從此結束,雖然小Cosette的頭像在百老匯飄揚的身影已不復見,但是在卡麥隆麥金塔商業金頭腦的策劃下,Les Mis的世界巡迴演出從來不曾斷過(如2002年特別邀請老將Colm Wilkinson率領劇組團隊登陸上海,成為第一個進軍中國的百老匯音樂劇)。而且,就在今年,2006年,「悲慘世界」又有兩件大事,一是10/21闊別三年多的Les Mis將重返百老匯舞台與卡麥隆另一部成功作品「歌劇魅影」比鄰而居,預計演出六個月,給全世界無緣得見現場的觀眾再一次朝聖的機會;另一件則是將Les Mis發揚光大的發源地英國,將在10/9慶祝「悲慘世界」21歲的生日,並慶賀打破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
明年,2007年七月,中文版悲慘世界即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Les Mis在全球的盛況始終不墜,全世界五十多個Les Mis劇組依然反覆宣揚著這個「生命因愛而更新」的故事,豪華的旋轉舞台仍然日覆一日的轉著,帶給一代又一代的LM劇迷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感動!
2006年6月24日 星期六
驚喜之下再論Michael Ball
{###_angalagna/6/1138602049.jpg_###}
嘖~這個大陸論壇真如同寶山啊~當真是要什麼有什麼~
有看過七遍悲慘世界的三達大大,熟悉所有英美卡司群,隨便抽幾個請他評都可以洋洋灑灑給一堆建議~我每次都要捧著各地演員名單請他分析~^^
還有"臥底"於英國皇后劇院的網友,仗著是個內部人員,消息又快又準,如哪一組卡司什麼時候要換人啦,男主角啥時請長假啦,觀眾投訴哪幾個演員啦~而因為身為劇場人員幾乎天天看悲慘世界,久而久之耳朵也挑剔起來,能被他說好的通常都是強棒!
好啦~今天又在論壇發現了好物---MB多年來的視頻蒐集,音質影質都是一流,從MB八零年代剛成名的作品一直到今年熱騰騰出爐的表演全都有~我就不客氣的看了個過癮!
時間不多,只挑了幾個我有興趣的看,深論怕是要等畢旅後才有時間了~~~
其實今天的MB很讓我驚喜~
我聽的多是1989到1991之間的視頻~
他是1985因悲慘世界嶄露頭角,1988接替原唱勞爾繼續唱歌劇魅影,1989因韋伯"愛的觀點"中Alex一角的主題曲"Love Chabges Everything"開始真正竄紅~
也就是說,我看的視頻,大概都是他剛紅沒多久的時候留下來的~
1989的MB,一站出來,就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Oh My God!當真是帥死人不償命~~~
西裝筆挺(筆挺的意思就是說...不會突出個肚子來~~~@@),瘦瘦高高,嘴角不時泛起一抹孩子氣的頑皮笑容,典型的英國陽光大男孩,我第一個感覺是:壞了!這是MB?明明就是威廉王子!這論壇唬弄我!?
這也太誇張了吧,距離1995的悲慘世界十週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啊!他怎麼就從帥氣英國紳士變成顆球了呢??難怪看過他首演的人看十週年會飽受打擊.....
聽了他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和When Child is Born~
很自然的,這樣身材的他不可能有深厚的共鳴腔,沒那麼讓人眼睛一亮,但他整個運氣是對的,整個嗓音的打開很叫人激賞,估計此時的他也就差那個肚子了~非正統聲樂訓練出來的...不容易啊~
1989,確實還很稚嫩,青澀青澀的,臉上的笑容比起現在更加孩子氣一些(嚴肅地說:可見MB還是有長大的~雖然很慢~@@)
Love Changes Everything印象中是在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中看過(1998),那時的他唱這首可說是唱到滾瓜爛熟了,畢竟是成名曲嘛,幾乎每場必唱~所以一出場那臉上的自信啊,看了也要為他得意~
而這場中初出茅廬的他顯得更加投入,更加謹慎去詮釋,深情和笑容交錯浮現在他臉上,嘖~這演技還當真不是蓋的~~~
不過說實話,雖說對MB有了些改觀~
但還是有些不滿意的地方~
在他發福有玩共鳴的本事前,高音部分用的是假音,有時候跳太多度,上去的轉折處會有點不順~
雖然他是有名的抒情男高音,但我比較欣賞的是他的中低音,相當沉穩有力,高音雖然靠著聲音的打開而別有韻味,但終不如他中低音來得動聽~
整體而言,其實還是得承認,MB到底是韋伯愛將,整體風格偏向流行路線,要他唱尚萬強或是魅影這種高難度的戲劇男高音其實並不合適~相較於十週年中的尚萬強Colm Wilkinson和賈維Philip Quast這等聲音、技巧、演技都一等一的高手,還是遜色了些~
題外話:這似乎是韋爵爺愛將的通病,過於流行的路線使他的愛將少有機會加入正統古典學院派音樂劇的演出,諸如"約瑟夫的神奇彩衣"中的Donny Osmond、"Evita"中的Antonio Banderas、"貓"中的Elaine Paige等~~~不過好在韋伯是個多產作曲家,就光演他寫的劇,也餓不死這些人了~~~
PS.為什麼我把年代記得那麼清楚?那天老師還在猶豫我馬上接口"Hey Mr.Producer"是1998的音樂會~音樂劇的圈子就這麼小啊~悲慘世界的錄音版演員也就那麼幾個,時間的先後很明顯,像我聽1999年發行的悲慘世界全劇版就十分疑惑,怎麼PQ和MB比起1995的十週年是越唱越回去了!?後來才發現整套雖是1999發行,實際錄音卻是在1988,這就難怪了~
so~~~時間這種東西在研究音樂劇演員上是很重要的~~~
{###_angalagna/6/1138602050.jpg_###}
照片附註:第一張是1989球在電視節目中演唱Love Changes Everything,同一首歌,不是1995的那種自信笑容,有些青澀,有些靦腆,高音放得很開,雖然沒有共鳴來得震撼,但假音還是很漂亮的~照片選自JustBall網頁~
第二張不知時間地點,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是1994之前,說不定fans們堵門時照的,長身玉立的,改天找幾個他現在的照片給大家對照一下...照片來源是中國愛音客論壇~
嘖~這個大陸論壇真如同寶山啊~當真是要什麼有什麼~
有看過七遍悲慘世界的三達大大,熟悉所有英美卡司群,隨便抽幾個請他評都可以洋洋灑灑給一堆建議~我每次都要捧著各地演員名單請他分析~^^
還有"臥底"於英國皇后劇院的網友,仗著是個內部人員,消息又快又準,如哪一組卡司什麼時候要換人啦,男主角啥時請長假啦,觀眾投訴哪幾個演員啦~而因為身為劇場人員幾乎天天看悲慘世界,久而久之耳朵也挑剔起來,能被他說好的通常都是強棒!
好啦~今天又在論壇發現了好物---MB多年來的視頻蒐集,音質影質都是一流,從MB八零年代剛成名的作品一直到今年熱騰騰出爐的表演全都有~我就不客氣的看了個過癮!
時間不多,只挑了幾個我有興趣的看,深論怕是要等畢旅後才有時間了~~~
其實今天的MB很讓我驚喜~
我聽的多是1989到1991之間的視頻~
他是1985因悲慘世界嶄露頭角,1988接替原唱勞爾繼續唱歌劇魅影,1989因韋伯"愛的觀點"中Alex一角的主題曲"Love Chabges Everything"開始真正竄紅~
也就是說,我看的視頻,大概都是他剛紅沒多久的時候留下來的~
1989的MB,一站出來,就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Oh My God!當真是帥死人不償命~~~
西裝筆挺(筆挺的意思就是說...不會突出個肚子來~~~@@),瘦瘦高高,嘴角不時泛起一抹孩子氣的頑皮笑容,典型的英國陽光大男孩,我第一個感覺是:壞了!這是MB?明明就是威廉王子!這論壇唬弄我!?
這也太誇張了吧,距離1995的悲慘世界十週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啊!他怎麼就從帥氣英國紳士變成顆球了呢??難怪看過他首演的人看十週年會飽受打擊.....
聽了他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和When Child is Born~
很自然的,這樣身材的他不可能有深厚的共鳴腔,沒那麼讓人眼睛一亮,但他整個運氣是對的,整個嗓音的打開很叫人激賞,估計此時的他也就差那個肚子了~非正統聲樂訓練出來的...不容易啊~
1989,確實還很稚嫩,青澀青澀的,臉上的笑容比起現在更加孩子氣一些(嚴肅地說:可見MB還是有長大的~雖然很慢~@@)
Love Changes Everything印象中是在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中看過(1998),那時的他唱這首可說是唱到滾瓜爛熟了,畢竟是成名曲嘛,幾乎每場必唱~所以一出場那臉上的自信啊,看了也要為他得意~
而這場中初出茅廬的他顯得更加投入,更加謹慎去詮釋,深情和笑容交錯浮現在他臉上,嘖~這演技還當真不是蓋的~~~
不過說實話,雖說對MB有了些改觀~
但還是有些不滿意的地方~
在他發福有玩共鳴的本事前,高音部分用的是假音,有時候跳太多度,上去的轉折處會有點不順~
雖然他是有名的抒情男高音,但我比較欣賞的是他的中低音,相當沉穩有力,高音雖然靠著聲音的打開而別有韻味,但終不如他中低音來得動聽~
整體而言,其實還是得承認,MB到底是韋伯愛將,整體風格偏向流行路線,要他唱尚萬強或是魅影這種高難度的戲劇男高音其實並不合適~相較於十週年中的尚萬強Colm Wilkinson和賈維Philip Quast這等聲音、技巧、演技都一等一的高手,還是遜色了些~
題外話:這似乎是韋爵爺愛將的通病,過於流行的路線使他的愛將少有機會加入正統古典學院派音樂劇的演出,諸如"約瑟夫的神奇彩衣"中的Donny Osmond、"Evita"中的Antonio Banderas、"貓"中的Elaine Paige等~~~不過好在韋伯是個多產作曲家,就光演他寫的劇,也餓不死這些人了~~~
PS.為什麼我把年代記得那麼清楚?那天老師還在猶豫我馬上接口"Hey Mr.Producer"是1998的音樂會~音樂劇的圈子就這麼小啊~悲慘世界的錄音版演員也就那麼幾個,時間的先後很明顯,像我聽1999年發行的悲慘世界全劇版就十分疑惑,怎麼PQ和MB比起1995的十週年是越唱越回去了!?後來才發現整套雖是1999發行,實際錄音卻是在1988,這就難怪了~
so~~~時間這種東西在研究音樂劇演員上是很重要的~~~
{###_angalagna/6/1138602050.jpg_###}
照片附註:第一張是1989球在電視節目中演唱Love Changes Everything,同一首歌,不是1995的那種自信笑容,有些青澀,有些靦腆,高音放得很開,雖然沒有共鳴來得震撼,但假音還是很漂亮的~照片選自JustBall網頁~
第二張不知時間地點,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是1994之前,說不定fans們堵門時照的,長身玉立的,改天找幾個他現在的照片給大家對照一下...照片來源是中國愛音客論壇~
2006年6月18日 星期日
三個魅影音樂會---百老匯歌手風采現台灣!
呼~又暈呼呼的回來了....超棒的!如果說歌劇魅影是值回票價,那這場音樂會就是物超所值了!(因為票價不一樣!?喔唷~不是啦~><)
這還是我第一次有強烈衝動要在會場錄音的說~害我兩個多小時都在掙扎要不要錄.....這麼好聽的聲音只聽一次實在太可惜了!只是不斷想到出門前還在跟老媽討論大陸人如何沒品的錄音錄影....想想~還是不要做沒品的事情好了...
買票之前,其實有猶豫,因為三個人都出身百老匯,也就是說都是美國人,我對美國音樂劇界的狀況不熟,目前接觸的多半是英國人(因為四大名劇都是英國作品嘛...),所以這三人究竟好不好不得而知~
不過轉念一想,能上百老匯舞台演魅影的能有多差?這都要韋伯欽點過的啊!而且若是唱得不好不到兩週就會被轟下台,這場音樂會又是百老匯發起的,怎麼說也不會請太糟的對吧~而且三個人同台一定會有重唱,男聲重唱耶!!還是百老匯的男主角重唱耶!!光想就讓人激動!!所以咬咬牙,一千就一千,買了!
今晚演出的三個男高音分別是克雷格˙舒爾曼(Craig Schulman)、克利斯˙葛羅耐道爾(Cris Groenendaal)和洛˙波梅爾(Ron Bonmer)
其中洛˙波梅爾是替補今天因身體不適取消演出的凱文‧葛雷(Kevin Gray),進大門前看到公告後有幾分擔憂,臨時換角,不知這個替補演員功力如何,不過現場演出就是這樣囉,總會有意外,這也是現場的魅力之一呀!
而克雷格˙舒爾曼這人也讓我很不安,看網站上的介紹,他是三人中資歷最輝煌的,不過官網上幾句介紹差點沒讓我吐血---"是悲慘世界英文版尚萬強的最佳代表"(.....悲慘世界四個英文版中沒有哪版是他唱的~他啥時成了最佳代表了?我這LM迷怎麼不知道?)、"曾代表美國參加1995年悲慘世界十週年音樂會,是當晚最耀眼的巨星"(見鬼了...鏡頭照到他的時間前後不到20秒,只唱了那麼一句,還最耀眼勒...當全世界都沒看過十週年ㄇ?)~這兩句話可是在我們音樂劇論壇上讓大家無言了很久...@@
好啦~開始說音樂吧~
上半場和下半場開場都只用音樂序曲,下半場的"Oklahoma"序曲沒有聽到我想聽的"What A Beautiful Morning",這首在"Hey Mr.Producer"中聽過,超好聽的說,可惜~~~不過到是從序曲中聽到了羅傑斯與漢默斯坦這對黃金組合的典型風格~
上半場用的是"Merrily We Roll Along",這部劇的劇名我還真連聽都沒聽過....不過聽到中間突然驚喜了一下!呵~這不是"Hey Mr.Producer"最後全體大合唱的安可曲嗎?原來出自這裡啊~一整個嗨起來!
印象深刻的三重唱有第一首"紅男綠女"中的賭馬三重唱(Fugue For Three Tinhorns),以及第四首"加強你的莎士比亞"(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三人那肢體語言加上默契真夠逗的,時而無辜的兩人一組嘲笑第三人,時而三人一起滑步轉身玩帽子,惹得全場笑聲不斷,重唱的合聲也很棒,男聲三重唱啊!魅力無法擋!
獨唱的話各人是唱自己擔綱演出過的劇,整體而言不錯,若要挑毛病的話,三人當中最差的應該要屬那位最輝煌的克雷格˙舒爾曼了~中低音部分都還可以,渾厚有力;要命的是高音,一整個上不去,只要稍微高一點就變得又細又薄,我上半場就聽得狂冒冷汗,想著下半場的"Bring Him Home"他可怎麼辦啊,那首可是Colm拿來炫示高音域技巧的曲子哪!
唉~果然~到了"Bring Him Home",前面又細又高的地方他整個嗓音就遜掉了,好在中間B段的高潮處嗓子有衝開,還是有直入雲霄的感覺,算是差強人意、勉強及格啦!
而三人裡面表現最好的,要算是今晚的替補演員洛˙波梅爾了!這傢伙啊~跟另外兩個站在一起就很耀眼,年紀輕得很,又高又帥的~(嘖~我不是只看外貌啦!別誤會~我哪這麼膚淺來著!?要不然我也不會喜歡寇叔而不喜歡小他15歲的英俊小生Michael Ball了~)
說認真的,他的身材高挑又瘦,卻絲毫不影響嗓音,聲音真的很好,在他們前面各唱一小段"Music of the Night"時我就為之驚艷了!很沉厚很有磁性,跟Brad Little有拼啊!難怪年紀輕輕就當上魅影,節目冊裡說劇場王子哈洛˙普林斯(超級大導演)非常欣賞他,嘖~王子的眼光果然不差!
在三重唱中,洛的表現也很突出,他的聲音甚至可以壓過後面的樂團,在重唱中一枝獨秀,優秀的年輕人啊!而在獨唱裡他的情緒掌握也非常精準,明明是音樂會,卻強烈有在唱音樂劇現場的感覺,連吼出來的音都因為他的音質沉厚而格外動聽~呼呼~一定要認好這個名字,鐵定是明日之星!
在網路上的視頻中看過一些音樂劇演員的巡迴演唱會,他們會在舞台上跟台下的觀眾聊聊自己的近況,談談自己最近的表演心得~
這場也是一樣,在三人各自的最後一首獨唱前都有這樣的一段~
克雷格˙舒爾曼講到自己飾演Phantom時的一段趣事:某次當克莉絲丁唱完非常好聽的"Think of Me"後(克雷格還搞笑的哼了一小段),魅影應該要接下去唱"Bravi Bravi Bravilli~",結果最後一個音直直從原本的音準往下掉(他這段是用唱的~),我們全場立刻哄堂大笑,他補了一句解釋---因為麥克風沒電了....@@
(嘖~歌劇魅影的演出趣事可多了~這段堪可媲美Brad Little在上海演出魅影時,主題曲唱完後小船沒有轉身定位,還剛好卡在克莉絲丁待會兒要昏倒的地方,惹得Brad Little大暴走,邊唱主題曲邊硬拖著小船轉身,等他回過頭要繼續做固定動作時再度發現小船滑開還打到自己,只好更怒的再回去把船弄好,等搞定已經來不及做規定動作了,直接衝向管風琴,還差點跟音樂配不上....@@)
洛˙波梅爾則談到自己三次去歌劇魅影試鏡,三次被打回票的慘事,不過有次當他看到跟他搭檔的克莉絲丁時眼睛一亮~哇!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一定要娶她!~結果最後他成功入選魅影,而這位克莉絲丁也成了他老婆(魅影配克莉絲丁!?嘖~真不錯~),今天還坐在台下呢!可惜離得有點遠...沒看清楚是不是真的很美~~~
克利斯˙葛羅耐道爾則講到自己擔任"理髮師陶德"(Sweeney Todd)首演男主角時的心路歷程,還不斷強調他那個時候還"very very handsome",而且還"had hair~"(現在看起來是幾乎全光了~~~@@),逗得全場笑聲連連~
嘖嘖~這段真的很有趣哪!可惜我這人英文聽力太糟糕,所以很多地方只能聽關鍵字再自己串起來,聽得很吃力啊....下決心要惡補英文!!
對了~三人還有一個很搞笑的地方~
就是在某一首克利斯˙葛羅耐道爾的獨唱曲前,他走到鋼琴兼指揮的丹˙瑞道(Dan Riddle)旁邊,悄悄跟他說了些什麼,然後用手遮起半邊臉開始唱"Night time sharpens~~~",全場那一個爆笑啊!!然後另外兩人從旁邊走出來,罵了他一頓,他才乖乖開始唱他該唱的歌~
過了不久,輪到克雷格獨唱,他走出來,偷偷看了下兩邊,再跟Dan Riddle商量一下,也遮起了半邊臉開唱"Night time sharpens~~~",另外兩人再走出,克雷格一臉羞愧,兩人下台前還戲謔地故意尖起嗓子邊走邊朝克雷格繼續唱"Night time ~~~哼哼哼!",笑死全場聽眾!
到了下半場連洛˙波梅爾都來玩這個遊戲了,走出來後先看一下,走到Dan Riddle旁邊,大家都知道他要幹麻了,已經開始轟笑,沒想到這回他掏出一疊鈔票,一張一張數給Dan Riddle,Dan不客氣的把整疊拿過去,然後洛很深情的開始"Night time sharpens d......"(嘖~三個人的這段就屬他唱得最讚!),再度被另外兩人制止,洛還不甘心的跑去找Dan要回鈔票,才接下去唱~
這段插曲很別出心裁,也把氣氛弄得更輕鬆更有趣,不知道設計這段的人想表達什麼呢?今晚多數觀眾是衝著Phantom的名號來的,是不是意味著他們也想表達對這種現象的一些諷刺呢?
如果是衝著歌劇魅影來的人是一定會失望的~
因為他們三人真正唱的只有那首壓軸曲"Music of the Night",其餘幾乎全是四五零年代的音樂劇選曲,有些我從別的管道聽過,有些是真的連劇名都沒聽過~
不過這一曲"Music of the Night"真的太美了!原本獨唱的歌曲被改成三重唱,中間還有一小段的輪唱,那個合聲之漂亮啊!!醉倒~~~
有趣的還有三人的肢體動作,韋伯"音樂劇全球標準化"的理想很明顯成功了!三個魅影的動作一模一樣,包括環抱克利斯丁的那個動作也都一致,這應該根本不需要套招吧....反正魅影哪一句配哪個動作都是規定好的,看世界各地歌劇魅影演出的時候感覺就好像複製貼上了,這次三人一字排開的架勢真有搞笑到~~~
這時就很矛盾啦,既想閉上眼睛專心享受三人重唱的天籟合聲,又想看他們動作一致的有趣樣兒,真是掙扎啊~~~@@
除卻歌劇魅影,這次幾首我熟悉的曲目,例如變身怪醫(Jekyll&Hyde)的"This is the Moment"、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中的"The Impossible Dream"等都唱得極為出色,不比我聽Colm Wilkinson唱的差呀!
而幾首對我而言的新歌,如三重唱的"四海接兄弟"(Brotherhood of Man)、"站在角落"(Standing On the Corner)以及二重唱的"莉莉之眼"(Lily's Eyes)等都非常好聽,重唱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兩首安可曲,第一首跟棒球有關,還投台灣人所好的講起洋基隊,三人邊對話邊唱還邊打棒球,整個就是high!
最後一首唱的可是中文歌啊,只聽得懂"花非花~夢非夢~"什麼的,這曲調以前聽過的,但是現在實在想不起來~他們唱中文比唱英文難懂多了....我聽了好久才發現是中文.....嘖~好歹他們唱英文時我都還聽得懂副歌在唱什麼~
但是發音歸發音,他們唱得可真醉人啊!開頭就用清唱合聲,合得真好!後面配樂若有似無,合聲的威力就像伴奏似的,將整個氣氛轟到最高點,這時候真的要閉起眼睛來享受了!整晚的重唱就屬這首最棒!
呼呼~講了這麼多~夠詳細了吧~
啊對~如果真要吹毛求疵,那大概要講後面的配樂了,這次使用的樂器極簡單,一架鋼琴,小喇叭、薩克斯風、長笛、低音大提琴都各一把,配上一些打擊和電子合成器,就這麼簡單的陣容,卻還是太吵了,很多高潮的地方把歌者的聲音蓋掉了,尤其像克雷格這種高音很薄的人,根本完全聽不到在唱什麼~算是個小敗筆吧!
這場音樂會怎是一個讚字了得!常聽論壇的網友們分享他們在英美兩地聽音樂劇歌手個人音樂會的情形,看得我是羨慕到不行啊!還立志將來賺了錢要去英國倫敦或美國紐約定居,台灣要什麼沒什麼~音樂劇沙漠啊~~~這次居然有百老匯歌手願意來台灣巡演,讓我們有機會一睹一流音樂劇男高音的風采,真的很棒!!
PS.呵呵~發現自己最近的功力真的有在進步耶!我聽洛˙波梅爾唱紅花俠的"Into the Fire"時一整個熱血沸騰啊!當時就想,我的天~他的聲音怎麼這麼好這麼明亮而有號召力,簡直是天生的Enjolras(悲慘世界學生革命軍的領袖)嘛!真該建議他去演演Enjolras,一定可以跟十週年的Michael Maguire這位最佳男配角媲美!
結果剛剛看了一下節目冊裡的介紹,他還真演過Enjolras勒!還獲百老匯劇院獎提名喔!嘖~有進歩有進步!真開心!
這還是我第一次有強烈衝動要在會場錄音的說~害我兩個多小時都在掙扎要不要錄.....這麼好聽的聲音只聽一次實在太可惜了!只是不斷想到出門前還在跟老媽討論大陸人如何沒品的錄音錄影....想想~還是不要做沒品的事情好了...
買票之前,其實有猶豫,因為三個人都出身百老匯,也就是說都是美國人,我對美國音樂劇界的狀況不熟,目前接觸的多半是英國人(因為四大名劇都是英國作品嘛...),所以這三人究竟好不好不得而知~
不過轉念一想,能上百老匯舞台演魅影的能有多差?這都要韋伯欽點過的啊!而且若是唱得不好不到兩週就會被轟下台,這場音樂會又是百老匯發起的,怎麼說也不會請太糟的對吧~而且三個人同台一定會有重唱,男聲重唱耶!!還是百老匯的男主角重唱耶!!光想就讓人激動!!所以咬咬牙,一千就一千,買了!
今晚演出的三個男高音分別是克雷格˙舒爾曼(Craig Schulman)、克利斯˙葛羅耐道爾(Cris Groenendaal)和洛˙波梅爾(Ron Bonmer)
其中洛˙波梅爾是替補今天因身體不適取消演出的凱文‧葛雷(Kevin Gray),進大門前看到公告後有幾分擔憂,臨時換角,不知這個替補演員功力如何,不過現場演出就是這樣囉,總會有意外,這也是現場的魅力之一呀!
而克雷格˙舒爾曼這人也讓我很不安,看網站上的介紹,他是三人中資歷最輝煌的,不過官網上幾句介紹差點沒讓我吐血---"是悲慘世界英文版尚萬強的最佳代表"(.....悲慘世界四個英文版中沒有哪版是他唱的~他啥時成了最佳代表了?我這LM迷怎麼不知道?)、"曾代表美國參加1995年悲慘世界十週年音樂會,是當晚最耀眼的巨星"(見鬼了...鏡頭照到他的時間前後不到20秒,只唱了那麼一句,還最耀眼勒...當全世界都沒看過十週年ㄇ?)~這兩句話可是在我們音樂劇論壇上讓大家無言了很久...@@
好啦~開始說音樂吧~
上半場和下半場開場都只用音樂序曲,下半場的"Oklahoma"序曲沒有聽到我想聽的"What A Beautiful Morning",這首在"Hey Mr.Producer"中聽過,超好聽的說,可惜~~~不過到是從序曲中聽到了羅傑斯與漢默斯坦這對黃金組合的典型風格~
上半場用的是"Merrily We Roll Along",這部劇的劇名我還真連聽都沒聽過....不過聽到中間突然驚喜了一下!呵~這不是"Hey Mr.Producer"最後全體大合唱的安可曲嗎?原來出自這裡啊~一整個嗨起來!
印象深刻的三重唱有第一首"紅男綠女"中的賭馬三重唱(Fugue For Three Tinhorns),以及第四首"加強你的莎士比亞"(Brush Up Your Shakespeare),三人那肢體語言加上默契真夠逗的,時而無辜的兩人一組嘲笑第三人,時而三人一起滑步轉身玩帽子,惹得全場笑聲不斷,重唱的合聲也很棒,男聲三重唱啊!魅力無法擋!
獨唱的話各人是唱自己擔綱演出過的劇,整體而言不錯,若要挑毛病的話,三人當中最差的應該要屬那位最輝煌的克雷格˙舒爾曼了~中低音部分都還可以,渾厚有力;要命的是高音,一整個上不去,只要稍微高一點就變得又細又薄,我上半場就聽得狂冒冷汗,想著下半場的"Bring Him Home"他可怎麼辦啊,那首可是Colm拿來炫示高音域技巧的曲子哪!
唉~果然~到了"Bring Him Home",前面又細又高的地方他整個嗓音就遜掉了,好在中間B段的高潮處嗓子有衝開,還是有直入雲霄的感覺,算是差強人意、勉強及格啦!
而三人裡面表現最好的,要算是今晚的替補演員洛˙波梅爾了!這傢伙啊~跟另外兩個站在一起就很耀眼,年紀輕得很,又高又帥的~(嘖~我不是只看外貌啦!別誤會~我哪這麼膚淺來著!?要不然我也不會喜歡寇叔而不喜歡小他15歲的英俊小生Michael Ball了~)
說認真的,他的身材高挑又瘦,卻絲毫不影響嗓音,聲音真的很好,在他們前面各唱一小段"Music of the Night"時我就為之驚艷了!很沉厚很有磁性,跟Brad Little有拼啊!難怪年紀輕輕就當上魅影,節目冊裡說劇場王子哈洛˙普林斯(超級大導演)非常欣賞他,嘖~王子的眼光果然不差!
在三重唱中,洛的表現也很突出,他的聲音甚至可以壓過後面的樂團,在重唱中一枝獨秀,優秀的年輕人啊!而在獨唱裡他的情緒掌握也非常精準,明明是音樂會,卻強烈有在唱音樂劇現場的感覺,連吼出來的音都因為他的音質沉厚而格外動聽~呼呼~一定要認好這個名字,鐵定是明日之星!
在網路上的視頻中看過一些音樂劇演員的巡迴演唱會,他們會在舞台上跟台下的觀眾聊聊自己的近況,談談自己最近的表演心得~
這場也是一樣,在三人各自的最後一首獨唱前都有這樣的一段~
克雷格˙舒爾曼講到自己飾演Phantom時的一段趣事:某次當克莉絲丁唱完非常好聽的"Think of Me"後(克雷格還搞笑的哼了一小段),魅影應該要接下去唱"Bravi Bravi Bravilli~",結果最後一個音直直從原本的音準往下掉(他這段是用唱的~),我們全場立刻哄堂大笑,他補了一句解釋---因為麥克風沒電了....@@
(嘖~歌劇魅影的演出趣事可多了~這段堪可媲美Brad Little在上海演出魅影時,主題曲唱完後小船沒有轉身定位,還剛好卡在克莉絲丁待會兒要昏倒的地方,惹得Brad Little大暴走,邊唱主題曲邊硬拖著小船轉身,等他回過頭要繼續做固定動作時再度發現小船滑開還打到自己,只好更怒的再回去把船弄好,等搞定已經來不及做規定動作了,直接衝向管風琴,還差點跟音樂配不上....@@)
洛˙波梅爾則談到自己三次去歌劇魅影試鏡,三次被打回票的慘事,不過有次當他看到跟他搭檔的克莉絲丁時眼睛一亮~哇!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一定要娶她!~結果最後他成功入選魅影,而這位克莉絲丁也成了他老婆(魅影配克莉絲丁!?嘖~真不錯~),今天還坐在台下呢!可惜離得有點遠...沒看清楚是不是真的很美~~~
克利斯˙葛羅耐道爾則講到自己擔任"理髮師陶德"(Sweeney Todd)首演男主角時的心路歷程,還不斷強調他那個時候還"very very handsome",而且還"had hair~"(現在看起來是幾乎全光了~~~@@),逗得全場笑聲連連~
嘖嘖~這段真的很有趣哪!可惜我這人英文聽力太糟糕,所以很多地方只能聽關鍵字再自己串起來,聽得很吃力啊....下決心要惡補英文!!
對了~三人還有一個很搞笑的地方~
就是在某一首克利斯˙葛羅耐道爾的獨唱曲前,他走到鋼琴兼指揮的丹˙瑞道(Dan Riddle)旁邊,悄悄跟他說了些什麼,然後用手遮起半邊臉開始唱"Night time sharpens~~~",全場那一個爆笑啊!!然後另外兩人從旁邊走出來,罵了他一頓,他才乖乖開始唱他該唱的歌~
過了不久,輪到克雷格獨唱,他走出來,偷偷看了下兩邊,再跟Dan Riddle商量一下,也遮起了半邊臉開唱"Night time sharpens~~~",另外兩人再走出,克雷格一臉羞愧,兩人下台前還戲謔地故意尖起嗓子邊走邊朝克雷格繼續唱"Night time ~~~哼哼哼!",笑死全場聽眾!
到了下半場連洛˙波梅爾都來玩這個遊戲了,走出來後先看一下,走到Dan Riddle旁邊,大家都知道他要幹麻了,已經開始轟笑,沒想到這回他掏出一疊鈔票,一張一張數給Dan Riddle,Dan不客氣的把整疊拿過去,然後洛很深情的開始"Night time sharpens d......"(嘖~三個人的這段就屬他唱得最讚!),再度被另外兩人制止,洛還不甘心的跑去找Dan要回鈔票,才接下去唱~
這段插曲很別出心裁,也把氣氛弄得更輕鬆更有趣,不知道設計這段的人想表達什麼呢?今晚多數觀眾是衝著Phantom的名號來的,是不是意味著他們也想表達對這種現象的一些諷刺呢?
如果是衝著歌劇魅影來的人是一定會失望的~
因為他們三人真正唱的只有那首壓軸曲"Music of the Night",其餘幾乎全是四五零年代的音樂劇選曲,有些我從別的管道聽過,有些是真的連劇名都沒聽過~
不過這一曲"Music of the Night"真的太美了!原本獨唱的歌曲被改成三重唱,中間還有一小段的輪唱,那個合聲之漂亮啊!!醉倒~~~
有趣的還有三人的肢體動作,韋伯"音樂劇全球標準化"的理想很明顯成功了!三個魅影的動作一模一樣,包括環抱克利斯丁的那個動作也都一致,這應該根本不需要套招吧....反正魅影哪一句配哪個動作都是規定好的,看世界各地歌劇魅影演出的時候感覺就好像複製貼上了,這次三人一字排開的架勢真有搞笑到~~~
這時就很矛盾啦,既想閉上眼睛專心享受三人重唱的天籟合聲,又想看他們動作一致的有趣樣兒,真是掙扎啊~~~@@
除卻歌劇魅影,這次幾首我熟悉的曲目,例如變身怪醫(Jekyll&Hyde)的"This is the Moment"、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中的"The Impossible Dream"等都唱得極為出色,不比我聽Colm Wilkinson唱的差呀!
而幾首對我而言的新歌,如三重唱的"四海接兄弟"(Brotherhood of Man)、"站在角落"(Standing On the Corner)以及二重唱的"莉莉之眼"(Lily's Eyes)等都非常好聽,重唱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兩首安可曲,第一首跟棒球有關,還投台灣人所好的講起洋基隊,三人邊對話邊唱還邊打棒球,整個就是high!
最後一首唱的可是中文歌啊,只聽得懂"花非花~夢非夢~"什麼的,這曲調以前聽過的,但是現在實在想不起來~他們唱中文比唱英文難懂多了....我聽了好久才發現是中文.....嘖~好歹他們唱英文時我都還聽得懂副歌在唱什麼~
但是發音歸發音,他們唱得可真醉人啊!開頭就用清唱合聲,合得真好!後面配樂若有似無,合聲的威力就像伴奏似的,將整個氣氛轟到最高點,這時候真的要閉起眼睛來享受了!整晚的重唱就屬這首最棒!
呼呼~講了這麼多~夠詳細了吧~
啊對~如果真要吹毛求疵,那大概要講後面的配樂了,這次使用的樂器極簡單,一架鋼琴,小喇叭、薩克斯風、長笛、低音大提琴都各一把,配上一些打擊和電子合成器,就這麼簡單的陣容,卻還是太吵了,很多高潮的地方把歌者的聲音蓋掉了,尤其像克雷格這種高音很薄的人,根本完全聽不到在唱什麼~算是個小敗筆吧!
這場音樂會怎是一個讚字了得!常聽論壇的網友們分享他們在英美兩地聽音樂劇歌手個人音樂會的情形,看得我是羨慕到不行啊!還立志將來賺了錢要去英國倫敦或美國紐約定居,台灣要什麼沒什麼~音樂劇沙漠啊~~~這次居然有百老匯歌手願意來台灣巡演,讓我們有機會一睹一流音樂劇男高音的風采,真的很棒!!
PS.呵呵~發現自己最近的功力真的有在進步耶!我聽洛˙波梅爾唱紅花俠的"Into the Fire"時一整個熱血沸騰啊!當時就想,我的天~他的聲音怎麼這麼好這麼明亮而有號召力,簡直是天生的Enjolras(悲慘世界學生革命軍的領袖)嘛!真該建議他去演演Enjolras,一定可以跟十週年的Michael Maguire這位最佳男配角媲美!
結果剛剛看了一下節目冊裡的介紹,他還真演過Enjolras勒!還獲百老匯劇院獎提名喔!嘖~有進歩有進步!真開心!
20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淺談Colm的專輯---Stage Heroes
前天佳佳通知我到貨了,昨天就迫不及待的跑了一趟台北車站~
Stage Heoes,Colm唯一一張音樂劇選粹,集合他歷年經典角色的精華,光想就讓人興奮!
要期末考了,又有足球要看,時間不多,只聽了一遍,先淺談吧~~~
這張專輯,讓我深深感受到什麼叫做"個人"專輯,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音樂劇演員即使出片的成績大多不好,每個成名紅星卻都不能免俗的要出片~
在這張專輯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他量身打造的,極盡所能的展現他高難度的技巧和唱腔~
前面提過很多次的高音、尾音、長音等Colm過人的特色,幾乎在每一首歌中都有出現,那聽得真叫一個過癮!好幾首都按照他的風格改過某些詮釋,更因為不是在劇中無需配合劇情和人物性格,也不用顧忌樂團與自己不合,該炫技的地方總是大膽的炫技,真的不服都不行!
最特別的還有一個地方,其實這點我早在網路上試聽時就發現了,那就是---這張專輯刻意將背景音樂淡化~
或許是Colm所主演的音樂劇多半都介於流行和古典間,這種音樂劇的配樂都需要管絃樂團,錄原聲帶可以由幕後金主,像卡麥隆或韋伯這種家財萬貫到三輩子都吃不完的人出錢請管弦樂團演出~然而錄個人專輯可就不可能那麼大手筆了~
Anyway~這張專輯的歌曲,配樂已經是一個輕得不能再輕的小配角了,大部分的歌曲根本近乎清唱~
不得不說寇叔的膽子真的很大,對自己也真的是很有自信,抽掉配樂的結果就是聲音突出,清唱考驗的是歌者的功力,不少人是配上音樂不錯,清唱就原形畢露的!
可是寇叔的清唱
Stage Heoes,Colm唯一一張音樂劇選粹,集合他歷年經典角色的精華,光想就讓人興奮!
要期末考了,又有足球要看,時間不多,只聽了一遍,先淺談吧~~~
這張專輯,讓我深深感受到什麼叫做"個人"專輯,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音樂劇演員即使出片的成績大多不好,每個成名紅星卻都不能免俗的要出片~
在這張專輯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他量身打造的,極盡所能的展現他高難度的技巧和唱腔~
前面提過很多次的高音、尾音、長音等Colm過人的特色,幾乎在每一首歌中都有出現,那聽得真叫一個過癮!好幾首都按照他的風格改過某些詮釋,更因為不是在劇中無需配合劇情和人物性格,也不用顧忌樂團與自己不合,該炫技的地方總是大膽的炫技,真的不服都不行!
最特別的還有一個地方,其實這點我早在網路上試聽時就發現了,那就是---這張專輯刻意將背景音樂淡化~
或許是Colm所主演的音樂劇多半都介於流行和古典間,這種音樂劇的配樂都需要管絃樂團,錄原聲帶可以由幕後金主,像卡麥隆或韋伯這種家財萬貫到三輩子都吃不完的人出錢請管弦樂團演出~然而錄個人專輯可就不可能那麼大手筆了~
Anyway~這張專輯的歌曲,配樂已經是一個輕得不能再輕的小配角了,大部分的歌曲根本近乎清唱~
不得不說寇叔的膽子真的很大,對自己也真的是很有自信,抽掉配樂的結果就是聲音突出,清唱考驗的是歌者的功力,不少人是配上音樂不錯,清唱就原形畢露的!
可是寇叔的清唱
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音樂劇超人氣巨星~Michael Ball?---談我心中的球球
什麼?Michael Ball是誰?如果你問喜歡英美流行樂的人,他大概會瞠目結舌;但如果你問的是一位音樂劇愛好者,哪怕只是剛入門,這號人物也絕對是如雷貫耳!
Michael Ball,英國音樂劇界超人氣巨星,2001年的調查結果,他是20年來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演員,甚至超越了經典魅影Michael Crowford~
主演的著名劇目諸如悲慘世界倫敦版、全劇版、十週年版Marius的經典扮演者、歌劇魅影中最讓韋伯滿意的Roul、你可能不知道《愛的觀點》,但你一定聽過他主唱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
Michael的Fans團更是遍及世界,連他未踏足過的中國都有無數的支持者,其受歡迎的程度讓他出了百張個人專輯,近十年來更是張張榮登白金唱片銷量,甚至一度賣到金唱片!
就算不知道這些東西,光看他所參與的音樂會,諸如:悲慘世界十週年、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Hey Mr.Producer,只要他出場,現場必定尖叫歡呼聲不斷!
這樣的受歡迎程度,不要說罕為一般人所知的音樂劇演員,即便是流行歌手也不一定能有這樣的高人氣~
看遍了大小球球迷的歌功頌德,心中泛起一陣疑惑....球球的成績單之亮眼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為什麼我就聽不出他有這麼好呢?
這句話我一直不敢亂說的,球迷知道了大概會把我轟到死吧~自己也不專業,也就不敢亂講話~
那天老師興奮地拿著網路上印下來的Colm Wilkinson的兩張專輯封面給我看,問我要不要~
我也跟著狂興奮了一陣,怎麼可能不要嘛~我老早就去訂了~
而她隨後補的一句卻讓我愣了一下:「那個Michael Ball,我不覺得特別,所以想想就沒訂了!」
喔~天知道我聽到這句話多想跟她好好握個手,只差沒有興奮到歡呼~~~
忙不迭地問:「怎麼?老師?你也不喜歡他?我也是耶!!!(心裡補一句: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可是他好紅耶,說是百年來最閃亮的巨星也不為過啊!」
老師是很詫異的,顯然,咱倆都沒有很喜歡他,我的感想是---他很深情,但他的聲音並不讓我「驚艷」。
球在我眼裡的特色是他那深沉的共鳴腔,而在他發福之前,就更難引起我注意~
球並不是科班出身,大學受的是戲劇訓練,正統聲樂訓練是碰都沒碰過的~
他有巨星的架勢和風采,但是如同我跟老媽第一次看時說的,跟實力派的Colm和Philip一比,便相形見絀~
球最讓歌迷津津樂道的是他台上的深情和台下的可愛,仔細翻閱球的光輝史,會發現他的角色類型大體一致:深情、青年、帶一點點憂鬱,諸如Marius Roul Alex等等成名角色均是如此~
而私底下的球其實不太重視衣著,不論接受專訪或是被歌迷們攔道要求簽名合影,他永遠帶著孩子氣的陽光笑容,外表原本就俊帥的他因著可愛傻氣的笑容加分,天生的搞笑與隨和亦有著無比的吸引力,球迷們都說~要是哪天球的專訪不好笑才奇怪了~
球今年47了,體力不知怎地比起大他15歲的Colm還要不濟,一場三個小時的個人音樂會真正登台獻唱的時間不到90分鐘~
已經成為韋伯票房保證的他,除了偶爾友情贊助替他拉抬聲勢之外,也不再進行長時間的音樂劇演出~
他的走紅是傳奇,卻也多少體現了現代觀眾在接觸古典音樂劇的同時,卻難以脫離以外貌和行銷手法評演員的框架~
當然,多少還是有些忿忿不平的,Colm和Philip多優秀啊,怎地他們的專輯就活該坐冷板凳?
不過.....看你怎麼看吧~
Michael Ball與韋伯其實有幾分相像,以較為市場導向的手法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喜歡球還是喜歡寇叔P叔這種問題,或許跟喜歡韋伯還是喜歡史帝芬桑坦、漢默斯坦(真善美作曲者)、荀白克(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作曲者)一樣無解~
Michael Ball,英國音樂劇界超人氣巨星,2001年的調查結果,他是20年來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演員,甚至超越了經典魅影Michael Crowford~
主演的著名劇目諸如悲慘世界倫敦版、全劇版、十週年版Marius的經典扮演者、歌劇魅影中最讓韋伯滿意的Roul、你可能不知道《愛的觀點》,但你一定聽過他主唱的"Love Changes Everything"
Michael的Fans團更是遍及世界,連他未踏足過的中國都有無數的支持者,其受歡迎的程度讓他出了百張個人專輯,近十年來更是張張榮登白金唱片銷量,甚至一度賣到金唱片!
就算不知道這些東西,光看他所參與的音樂會,諸如:悲慘世界十週年、韋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Hey Mr.Producer,只要他出場,現場必定尖叫歡呼聲不斷!
這樣的受歡迎程度,不要說罕為一般人所知的音樂劇演員,即便是流行歌手也不一定能有這樣的高人氣~
看遍了大小球球迷的歌功頌德,心中泛起一陣疑惑....球球的成績單之亮眼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為什麼我就聽不出他有這麼好呢?
這句話我一直不敢亂說的,球迷知道了大概會把我轟到死吧~自己也不專業,也就不敢亂講話~
那天老師興奮地拿著網路上印下來的Colm Wilkinson的兩張專輯封面給我看,問我要不要~
我也跟著狂興奮了一陣,怎麼可能不要嘛~我老早就去訂了~
而她隨後補的一句卻讓我愣了一下:「那個Michael Ball,我不覺得特別,所以想想就沒訂了!」
喔~天知道我聽到這句話多想跟她好好握個手,只差沒有興奮到歡呼~~~
忙不迭地問:「怎麼?老師?你也不喜歡他?我也是耶!!!(心裡補一句: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可是他好紅耶,說是百年來最閃亮的巨星也不為過啊!」
老師是很詫異的,顯然,咱倆都沒有很喜歡他,我的感想是---他很深情,但他的聲音並不讓我「驚艷」。
球在我眼裡的特色是他那深沉的共鳴腔,而在他發福之前,就更難引起我注意~
球並不是科班出身,大學受的是戲劇訓練,正統聲樂訓練是碰都沒碰過的~
他有巨星的架勢和風采,但是如同我跟老媽第一次看時說的,跟實力派的Colm和Philip一比,便相形見絀~
球最讓歌迷津津樂道的是他台上的深情和台下的可愛,仔細翻閱球的光輝史,會發現他的角色類型大體一致:深情、青年、帶一點點憂鬱,諸如Marius Roul Alex等等成名角色均是如此~
而私底下的球其實不太重視衣著,不論接受專訪或是被歌迷們攔道要求簽名合影,他永遠帶著孩子氣的陽光笑容,外表原本就俊帥的他因著可愛傻氣的笑容加分,天生的搞笑與隨和亦有著無比的吸引力,球迷們都說~要是哪天球的專訪不好笑才奇怪了~
球今年47了,體力不知怎地比起大他15歲的Colm還要不濟,一場三個小時的個人音樂會真正登台獻唱的時間不到90分鐘~
已經成為韋伯票房保證的他,除了偶爾友情贊助替他拉抬聲勢之外,也不再進行長時間的音樂劇演出~
他的走紅是傳奇,卻也多少體現了現代觀眾在接觸古典音樂劇的同時,卻難以脫離以外貌和行銷手法評演員的框架~
當然,多少還是有些忿忿不平的,Colm和Philip多優秀啊,怎地他們的專輯就活該坐冷板凳?
不過.....看你怎麼看吧~
Michael Ball與韋伯其實有幾分相像,以較為市場導向的手法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喜歡球還是喜歡寇叔P叔這種問題,或許跟喜歡韋伯還是喜歡史帝芬桑坦、漢默斯坦(真善美作曲者)、荀白克(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作曲者)一樣無解~
2006年5月2日 星期二
淺談"鐘樓怪人"2
不過不過~NDDP雖然沒有英美音樂劇的優點,卻也有英美音樂劇難以望其項背之處~
在整個舞台呈現上,NDDP表現出高度內涵,不同於韋伯和麥金塔兩位老大的奢華與聲光效果(照我說他們現在根本是在搞舞台特效大競賽...@@)~
NDDP的舞台設計極為簡單,卻用簡單的圖像概念表達人物內心的情境;後面的專業舞團不像"貓"或"日落大道"(忘記是不是這片...反正是韋伯用溜冰鞋的那個...)耍酷耍炫,而是實實在在旨在表達更內在的東西~
如此舞台上呈現歌者、舞者、舞台相互呼應的立體場面,大大提高此劇的豐富度!
以劇情來說~NDDP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坦白說~我對愛情這種東西一向沒什麼感覺...
不過大文豪雨果要在這部作品中表達的也不單單是愛情的掙扎,愛情,不過是個媒介,他真正要表現的是混亂社會的衝擊、固有道德體系的崩潰,而每個小人物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所面臨的衝擊和悲苦~
其實,無論LM或NDDP,雨果所關懷的都是社會底層的無助,他所描寫的人物:妓女、遊民、逃犯....可是正是這些小人物彰顯了無比的生命力~
LM是直接描寫社會,NDDP是透過愛情間接描寫人性,看完NDDP,我沒有像LM那樣哭得那麼慘....但是,同樣有一種沉痛,一種無言以對的哀戚,跟媽媽一起看完,我們兩人相對無語,最後~我勉強打破沉默,苦笑問:這就是雨果作品的特色嗎?讓你看完後不知道該說什麼,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說才能描述心裡複雜的感覺...
NDDP算是我音樂劇之旅的另一個里程碑,學會,突破固有的框架,接受更多元的東西~
其實,在看了一段時間的音樂劇,也為每齣都找了不少版本來比較,從開始的批判,到現在,學會虛心以對~
每個成功的作品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不用既有的標準限制自己也限制作品~
看到大陸論壇的網友,很欣賞他們的態度~
即使面對LM的OLC甚至是OBC這樣據說該抓出去槍斃的版本,他們依然享受~
泡一杯茶,放一片CD,不為評斷優劣,只為享受音樂,於是,LM曾經的不成熟,變成了成長的痕跡~看著自己愛的一部劇20年來的成長歷程,是用一種寵溺的眼光,彷彿看著自家孩子的成長,怎能不叫人感動?
早在年初去看POTO現場時便已明白,太多批判的心態,吃虧的只是不能好好享受音樂的自己~
在整個舞台呈現上,NDDP表現出高度內涵,不同於韋伯和麥金塔兩位老大的奢華與聲光效果(照我說他們現在根本是在搞舞台特效大競賽...@@)~
NDDP的舞台設計極為簡單,卻用簡單的圖像概念表達人物內心的情境;後面的專業舞團不像"貓"或"日落大道"(忘記是不是這片...反正是韋伯用溜冰鞋的那個...)耍酷耍炫,而是實實在在旨在表達更內在的東西~
如此舞台上呈現歌者、舞者、舞台相互呼應的立體場面,大大提高此劇的豐富度!
以劇情來說~NDDP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坦白說~我對愛情這種東西一向沒什麼感覺...
不過大文豪雨果要在這部作品中表達的也不單單是愛情的掙扎,愛情,不過是個媒介,他真正要表現的是混亂社會的衝擊、固有道德體系的崩潰,而每個小人物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所面臨的衝擊和悲苦~
其實,無論LM或NDDP,雨果所關懷的都是社會底層的無助,他所描寫的人物:妓女、遊民、逃犯....可是正是這些小人物彰顯了無比的生命力~
LM是直接描寫社會,NDDP是透過愛情間接描寫人性,看完NDDP,我沒有像LM那樣哭得那麼慘....但是,同樣有一種沉痛,一種無言以對的哀戚,跟媽媽一起看完,我們兩人相對無語,最後~我勉強打破沉默,苦笑問:這就是雨果作品的特色嗎?讓你看完後不知道該說什麼,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說才能描述心裡複雜的感覺...
NDDP算是我音樂劇之旅的另一個里程碑,學會,突破固有的框架,接受更多元的東西~
其實,在看了一段時間的音樂劇,也為每齣都找了不少版本來比較,從開始的批判,到現在,學會虛心以對~
每個成功的作品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不用既有的標準限制自己也限制作品~
看到大陸論壇的網友,很欣賞他們的態度~
即使面對LM的OLC甚至是OBC這樣據說該抓出去槍斃的版本,他們依然享受~
泡一杯茶,放一片CD,不為評斷優劣,只為享受音樂,於是,LM曾經的不成熟,變成了成長的痕跡~看著自己愛的一部劇20年來的成長歷程,是用一種寵溺的眼光,彷彿看著自家孩子的成長,怎能不叫人感動?
早在年初去看POTO現場時便已明白,太多批判的心態,吃虧的只是不能好好享受音樂的自己~
2006年5月1日 星期一
淺談"鐘樓怪人"
網路壞掉~左右無事~看了鐘樓怪人~來寫個幾句...
鐘樓怪人,是一部法式音樂劇~
法式音樂劇跟英美地區的音樂劇有很大的不同,受限於先天,他們沒有最優秀的歌者(一流人才都往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去了~那裡待遇很高啊!很現實的問題...),沒有大製作團隊(要跟卡麥隆的黃金團隊比?唉~沒錢沒技術~怎麼比?),沒有韋伯式的譁眾取寵~
所以,早在看這部劇之前就被前被們再三提醒,絕對絕對不要邊看邊拿NDDP跟英美音樂劇比,尤其是我們習慣的還是英美百年來數一數二的豪華音樂劇~這樣比是不公平的~
以法式音樂劇來講,NDDP可算是空前成功了,這樣一部沒有任何明星名製作人名劇作家撐腰的音樂劇,卻演遍全世界,可說是相當相當不容易~
當然,改編雨果的作品本身就是相當討好的東西,雨果真可說是法國國寶啊,先後造就了LM與NDDP,不過相較於NDDP,法版LM受限於經費,真正發揚光大的工作還是交給了英國人---咱們的卡麥隆老哥~
看完之後~坦白說~我不會像迷LM那樣瘋狂迷上它....
這是個人偏好問題~我的觀念裡面,一部音樂劇,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它的音樂,包含作曲作詞和演唱者的聲樂功力~
我承認NDDP的歌都相當不錯,不過就像他們簡介說的,他們加入了太多流行歌的元素,一個唱段,同樣的詞不斷反覆,同樣的副歌聽到我煩....(很有韋伯的影子啊~~~@@)
我個人是相當喜歡聲樂美聲的(不是歌劇式的那種~那種我又覺得太過了....),所以我愛的音樂劇都一定會有高難度的聲樂唱段,歌劇魅影也好,悲慘世界也好,都有,那是一種享受,享受世界頂級的音樂劇唱將用畢生功力唱給你聽,唱到讓你肅然起敬!(我的寇叔和PQ啊~~~陶醉ing~~~)
NDDP的歌曲形式很讓我聯想到雪狼湖,流行歌的曲式,獨立的歌曲,音樂跟劇情的推動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沒有高難度的唱段,沒有檢驗演員功力的花腔與高音,坦白說....這樣的曲調形式聽兩個小時實在讓我覺得有點沉悶...
當然啦~其中有幾處還是有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非常非常欣賞裡面幾段的男聲重唱,三重唱也好,二重唱也好,猶如天籟~~~我跟我媽咪都是很愛男聲的人(母女兩共同對女聲沒感覺@@),無論是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獨唱就已經讓我們為之瘋狂,重唱就~~~呼呼呼~~~帥啊!
不過中間有一段,唉唉~可惜了~明明那個場景要是處理成男聲三重唱一定很棒,卻不知作曲者是怎麼想的,居然變成齊唱~可惜可惜~
(待續~)
鐘樓怪人,是一部法式音樂劇~
法式音樂劇跟英美地區的音樂劇有很大的不同,受限於先天,他們沒有最優秀的歌者(一流人才都往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去了~那裡待遇很高啊!很現實的問題...),沒有大製作團隊(要跟卡麥隆的黃金團隊比?唉~沒錢沒技術~怎麼比?),沒有韋伯式的譁眾取寵~
所以,早在看這部劇之前就被前被們再三提醒,絕對絕對不要邊看邊拿NDDP跟英美音樂劇比,尤其是我們習慣的還是英美百年來數一數二的豪華音樂劇~這樣比是不公平的~
以法式音樂劇來講,NDDP可算是空前成功了,這樣一部沒有任何明星名製作人名劇作家撐腰的音樂劇,卻演遍全世界,可說是相當相當不容易~
當然,改編雨果的作品本身就是相當討好的東西,雨果真可說是法國國寶啊,先後造就了LM與NDDP,不過相較於NDDP,法版LM受限於經費,真正發揚光大的工作還是交給了英國人---咱們的卡麥隆老哥~
看完之後~坦白說~我不會像迷LM那樣瘋狂迷上它....
這是個人偏好問題~我的觀念裡面,一部音樂劇,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它的音樂,包含作曲作詞和演唱者的聲樂功力~
我承認NDDP的歌都相當不錯,不過就像他們簡介說的,他們加入了太多流行歌的元素,一個唱段,同樣的詞不斷反覆,同樣的副歌聽到我煩....(很有韋伯的影子啊~~~@@)
我個人是相當喜歡聲樂美聲的(不是歌劇式的那種~那種我又覺得太過了....),所以我愛的音樂劇都一定會有高難度的聲樂唱段,歌劇魅影也好,悲慘世界也好,都有,那是一種享受,享受世界頂級的音樂劇唱將用畢生功力唱給你聽,唱到讓你肅然起敬!(我的寇叔和PQ啊~~~陶醉ing~~~)
NDDP的歌曲形式很讓我聯想到雪狼湖,流行歌的曲式,獨立的歌曲,音樂跟劇情的推動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沒有高難度的唱段,沒有檢驗演員功力的花腔與高音,坦白說....這樣的曲調形式聽兩個小時實在讓我覺得有點沉悶...
當然啦~其中有幾處還是有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非常非常欣賞裡面幾段的男聲重唱,三重唱也好,二重唱也好,猶如天籟~~~我跟我媽咪都是很愛男聲的人(母女兩共同對女聲沒感覺@@),無論是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獨唱就已經讓我們為之瘋狂,重唱就~~~呼呼呼~~~帥啊!
不過中間有一段,唉唉~可惜了~明明那個場景要是處理成男聲三重唱一定很棒,卻不知作曲者是怎麼想的,居然變成齊唱~可惜可惜~
(待續~)
2006年4月25日 星期二
悲慘世界全劇交響版!(未完~考後再補)
首先~感謝維良熱情贊助!!省了好多錢啊~不知道怎麼形容我的感激~(感動得淚眼汪汪~~~)
那個....聽說我星期四要考分化....所以沒時間全部聽完(拜託~完整版耶~十週年都要聽將近三個小時了~),先寫一些初步簡單的東西,其餘考後再補~
今天呢~~~先聽到Stars為止~這個....第一次聽的感覺總是比較強烈嘛~所以我小寫一下感想囉~
開始聽的時候,興奮得發抖啊!!!我對這版猶豫了好久啊~~~很感動的捧著電腦和耳機出來聽~
開頭的序曲配樂算頂華麗的,讓我錯愕了一下,比起TAC毫不遜色啊!(咦~等等~今天聽說要簡單發表感想的喔....怎麼連配器分析都弄出來啦~回來回來~只講大概就好~)
那個先發表一下幾個人物感想吧~
CSR的尚萬強是Gary Morris,唉唉~不是我在說~這真的不是先入為主的關係....他的聲音太嫩了啦~怎麼跟寇叔比啊,我聽到他出獄就開始狂起雞皮疙瘩,貴族青年一隻,然後又很哀怨(哀怨的尚萬強?噁~~~),跟歌曲意境完全不搭....害我背上一直狂冒冷汗~
嫩就算了~畢竟年輕也不是他的錯~可是....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唉唉~他簡直就是在唸歌嘛,沒有生氣沒有不平沒有情緒起伏....TAC裡寇叔是怎樣整個人投入的去詮釋啊~唉唉~不及格不及格喔~真的不需要把每個音都弄得這麼完美啦,重要的是感人、張力、共鳴!!!
還有啊~他跟賈維對位重唱的那段,他的聲量控制怪怪的,尚萬強應該要前面弱勢後面強勢啊~他是怎樣~正好反過來....最後都快沒聲音了,敢情他想以這樣的氣勢打昏咱們賈維?
還有還有~他跟小柯塞特對位重唱的那段....我在想寇叔來一定很好聽,可是咱們GM老兄這個....啦得很...很...很女性化....還是那句老話---聲音太細,沒有滄桑感~我只好一直不斷把他的聲音自行代換成我家寇叔~~~><
再來是CSR的賈維---Philip Quast啦!!!
跟TAC同一個人嘛~~~ㄟ~~~感覺差很多喔!
CSR整體節奏比TAC慢很多(聽說四版英文版裡面只有TAC那麼快),對於聽慣TAC的我有點不習慣,可是慢有慢的好處,每個咬字,每個情感詮釋都比較清楚~
PQ在CSR裡面感覺沒有TAC那麼陽剛,有幾個在TAC裡面很有趣的剛硬咬字,或是略帶諷刺的聲音詮釋,又或是微帶竊喜的情緒表達,在CSR裡都沒有做出來(好失望啊~我喜歡PQ的賈維很大一部份是因為這個呢!)
不過呢~PQ在這裡的表現溫情得多了,幾個地方唱得比較有感情有韻味(至於是哪幾個地方....抱歉我拿到此版還不到兩個小時...只聽了一遍~有點忘了是在哪幾段~下次再補),感覺這裡的賈維比較有人情味兒呢~
哪一個好....很難比耶~~~不過我不太明白PQ為什麼要改變詮釋方式啊,我覺得TAC裡面很好啊,我很喜歡....兩版才差四年的說~不過以PQ這種不安於現狀,喜歡求新求變的藝人來說或許這樣的改變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啊呀呀~快沒時間了~評一下兩個小孩子好了~
小柯塞特的聲音....嗯~贊成之前看過很多人說的....這版的特點是純純的,但是沒有TAC裡的那個清透,TAC裡那位穿透力一流啊!!!本來不覺得她特別的,不過聽完CSR才知道小孩子要有那樣清亮的嗓音實在不容易~但CSR也沒什麼不好啦~純純的也挺可愛的,與尚萬強的對位重唱顯得很嬌弱,可惜Gary嗓音太嫩,不然她要是跟寇叔對一定呈現很溫馨的場面!
小加夫洛許的聲音....喔呵呵~終於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TAC裡那隻是金嗓子了!(哎喲~我對童音沒研究嘛...以前不知道怎樣叫好~),CSR的....沉了點,跟珂塞特一樣純純的,爆發力沒有那麼夠,不過有展現出童聲的特點啦~(話說TAC裡那隻亮得完全不覺得是童音~)
啊啊~先到這裡了~再不去唸書會遭天譴的.....先溜了~掰啦~><
下次會講詳細一點,還有恩佐拉、馬里歐、愛波寧~~~還有後面很多很多首歌~呼呼~下次見啦!
那個....聽說我星期四要考分化....所以沒時間全部聽完(拜託~完整版耶~十週年都要聽將近三個小時了~),先寫一些初步簡單的東西,其餘考後再補~
今天呢~~~先聽到Stars為止~這個....第一次聽的感覺總是比較強烈嘛~所以我小寫一下感想囉~
開始聽的時候,興奮得發抖啊!!!我對這版猶豫了好久啊~~~很感動的捧著電腦和耳機出來聽~
開頭的序曲配樂算頂華麗的,讓我錯愕了一下,比起TAC毫不遜色啊!(咦~等等~今天聽說要簡單發表感想的喔....怎麼連配器分析都弄出來啦~回來回來~只講大概就好~)
那個先發表一下幾個人物感想吧~
CSR的尚萬強是Gary Morris,唉唉~不是我在說~這真的不是先入為主的關係....他的聲音太嫩了啦~怎麼跟寇叔比啊,我聽到他出獄就開始狂起雞皮疙瘩,貴族青年一隻,然後又很哀怨(哀怨的尚萬強?噁~~~),跟歌曲意境完全不搭....害我背上一直狂冒冷汗~
嫩就算了~畢竟年輕也不是他的錯~可是....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唉唉~他簡直就是在唸歌嘛,沒有生氣沒有不平沒有情緒起伏....TAC裡寇叔是怎樣整個人投入的去詮釋啊~唉唉~不及格不及格喔~真的不需要把每個音都弄得這麼完美啦,重要的是感人、張力、共鳴!!!
還有啊~他跟賈維對位重唱的那段,他的聲量控制怪怪的,尚萬強應該要前面弱勢後面強勢啊~他是怎樣~正好反過來....最後都快沒聲音了,敢情他想以這樣的氣勢打昏咱們賈維?
還有還有~他跟小柯塞特對位重唱的那段....我在想寇叔來一定很好聽,可是咱們GM老兄這個....啦得很...很...很女性化....還是那句老話---聲音太細,沒有滄桑感~我只好一直不斷把他的聲音自行代換成我家寇叔~~~><
再來是CSR的賈維---Philip Quast啦!!!
跟TAC同一個人嘛~~~ㄟ~~~感覺差很多喔!
CSR整體節奏比TAC慢很多(聽說四版英文版裡面只有TAC那麼快),對於聽慣TAC的我有點不習慣,可是慢有慢的好處,每個咬字,每個情感詮釋都比較清楚~
PQ在CSR裡面感覺沒有TAC那麼陽剛,有幾個在TAC裡面很有趣的剛硬咬字,或是略帶諷刺的聲音詮釋,又或是微帶竊喜的情緒表達,在CSR裡都沒有做出來(好失望啊~我喜歡PQ的賈維很大一部份是因為這個呢!)
不過呢~PQ在這裡的表現溫情得多了,幾個地方唱得比較有感情有韻味(至於是哪幾個地方....抱歉我拿到此版還不到兩個小時...只聽了一遍~有點忘了是在哪幾段~下次再補),感覺這裡的賈維比較有人情味兒呢~
哪一個好....很難比耶~~~不過我不太明白PQ為什麼要改變詮釋方式啊,我覺得TAC裡面很好啊,我很喜歡....兩版才差四年的說~不過以PQ這種不安於現狀,喜歡求新求變的藝人來說或許這樣的改變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啊呀呀~快沒時間了~評一下兩個小孩子好了~
小柯塞特的聲音....嗯~贊成之前看過很多人說的....這版的特點是純純的,但是沒有TAC裡的那個清透,TAC裡那位穿透力一流啊!!!本來不覺得她特別的,不過聽完CSR才知道小孩子要有那樣清亮的嗓音實在不容易~但CSR也沒什麼不好啦~純純的也挺可愛的,與尚萬強的對位重唱顯得很嬌弱,可惜Gary嗓音太嫩,不然她要是跟寇叔對一定呈現很溫馨的場面!
小加夫洛許的聲音....喔呵呵~終於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TAC裡那隻是金嗓子了!(哎喲~我對童音沒研究嘛...以前不知道怎樣叫好~),CSR的....沉了點,跟珂塞特一樣純純的,爆發力沒有那麼夠,不過有展現出童聲的特點啦~(話說TAC裡那隻亮得完全不覺得是童音~)
啊啊~先到這裡了~再不去唸書會遭天譴的.....先溜了~掰啦~><
下次會講詳細一點,還有恩佐拉、馬里歐、愛波寧~~~還有後面很多很多首歌~呼呼~下次見啦!
2006年4月19日 星期三
父子同台~不一樣的寇叔!
今天從LM的網頁晃到Colm的官網上去~
我現在已經不否認我是鐵板釘釘的死忠寇叔迷了(話說我本來以為這輩子不會再當誰誰誰的fan了的說~),一提到我家寇叔的聲音我就開始花癡....><
官網上有很多好好玩的照片,還有我家寇叔17歲抱著一把吉他的清純照~(想不到他年輕時候這麼帥啊!!迷死一票女人喔~~~),還有一張是他裸著上身跟Michael Ball和Alan Armstrong(就是演旅館老闆的那個~)的合照,這三人可是LM倫敦首演的原班卡司啊!瞧年紀應該是十週年的時候照的,超珍貴的呢!(球還是老樣子...猛裝可愛~)
可惜啊....這些照片都抓不下來....怒!!!誰教我怎麼把他弄下來啊~哼!
啊~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官網上的試聽!!!
Colm在2002年底出了一張專輯---"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這專輯名稱取得好啊!根本就是寇叔的心裡話吧~
我之前在另一個網站上也差不多把他前一張專輯"Stage Heroes"聽了個遍~這張主要是他所主演的音樂劇選粹,雖然詮釋方法有改,有些歌也原本不輪他唱(譬如說他跟MB搶了"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來唱~@@),但是基本風格都不會差太多,反正音樂劇嘛~就是那麼回事兒~他唱的角色雖然張力和變化幅度都很大,但簡而言之一句話---脫不了美聲~
要美聲~那還不容易~要我家寇叔用美聲唱抒情曲根本是家常便飯,在"Stage Heroes"裡,我算是重新溫習了一遍我家寇叔的天籟嗓音~呵呵~
不過這張"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的風格完全不同~
官網上只給了片段的試聽,光聽那幾段....汗一個先~我真要懷疑那是不是寇叔唱的~
早聽說過寇叔是愛爾蘭搖滾歌手出身,知道的時候很驚訝,想不出寇叔這樣純淨無瑕的美聲怎能唱流行歌,流行歌也就罷了,居然還是搖滾,讓我不禁懷疑愛爾蘭的搖滾樂是不是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今天聽完這幾首後....天哪~我相信了~~~~
這張專輯裡,深情的Phantom、高貴的尚萬強通通不見了,剩下的就是Colm,很純粹的Colm,唱的是他十幾歲時巡演都柏林的曲風,原來~他真的也很能掌握搖滾歌曲、藍調、鄉村民謠歌曲....
一樣用假音,可是感覺完全不同,滄桑的嗓音裡,卻帶有黑人搖滾歌手的感覺~
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所謂的搖滾歌曲,可是Colm的這幾個片段讓我完全折服!同一個人,同一個聲音~他的風格、他的廣度怎麼能這麼大?服啊~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仔細想想還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的,寇叔在LM中前半段Valjian的聲音有一點這種味道,可畢竟那還是音樂劇,不能過頭,他不著痕跡的炫示自己年輕時代的底子,不對比是聽不出來的喔~
另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這張專輯裡有一首歌很特別---"Father and Son"~
為什麼特別?因為是跟人合唱的~
跟人合唱有什麼特別?因為那人是他兒子!
呵呵~父子倆同台飆歌真不是蓋的!Aaron Wilkinson的聲音跟老爸又是不同的類型,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Aaron的聲音沒有那份滄桑,音域比父親低一些,但是厚度很足,嗓音很乾淨,在拉高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跟爸爸學的,也有Colm牽絲的感覺,每次聽到那個地方都覺得好有趣~^^
這首歌試聽的前半段是父親對兒子的殷殷叮嚀,期許兒子能先靜下來,兒子在後面輕輕合聲(從這個合聲聽得出來Aaron的聲音也是可以很溫柔彈性很大的~),最後以"Look at me,I'm old,but I'm happy"作結;後半段是兒子的回應,述說自己年輕想飛的的心情,父親在後面溫柔合聲透著慈祥(Colm的一貫特色就是慈祥啊!),最後一句"I know I have to go"則透露了年輕人想展翅高飛的決心~
Colm在這首歌裡溫柔的特色毫無保留的展現,嗓音依然細緻,全心全意的用聲音去表現父愛;Aaron相對聲音處理沒那麼細密,他的歷練是遠遠及不上老爸,不過他的堅定也唱得很夠味了!
這讓我不禁小小幻想一下這對父子平時在家裡是不是沒事就吉他拿起來對唱,呼呼~有這麼一個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男高音老爸一定非常過癮,連吵架都用對位重唱!?---背景音樂:The Confrontatinon....然後因為兒子唱得沒有PQ好而繼續開罵....@@(不要理我~整個就是瘋了~><)
非常非常喜愛這對父子的真情演出,官網上有兩張2005寇叔在美加巡迴演唱時與Aaron同台表演的照片,畫面交疊,非常非常感人,父子兩個唱得陶醉~聽著試聽曲的我也跟著醉了~~~^^
題外話,Aaron的外型放蕩不羈,說實話...這兩張實在看不太出來這對父子有何長相上的相像(汗一個~可能是因為Aaron都閉著眼睛吧~),好啦~想像一下寇叔減肥後再刮了鬍子的樣子應該就差不多了~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 展現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Colm~
這張專輯選錄的多半是老歌翻唱,這些歌曲都是在Colm的人生中有特殊意義的,其中一首甚至是他爸爸追到他媽媽唱的歌喔!
深情的Colm、高貴的Colm、絕望的Colm、溫柔的Colm~這是我以前所熟知的,而今天這位搖滾的Colm、狂野的Colm、放蕩的Colm依然出色~
真的想去找佳佳幫我訂他這兩張了,真的好棒好棒!
Colm Wilkinson總是讓我驚喜處處~
LM6138那場是真的嚇到我了....看完一整個目瞪口呆....如果不是下面有打字幕打死我都不相信是他~
刮鬍子戴眼鏡我也就不跟他計較了~重點是說話表情比MB還可愛(個人認為這是形容"可愛"的最高境界~@@)~大陸網友說"別看老傢伙演Valjian時一本正經,好像頭上有光環,實際上是個現場人來瘋~"
是啊....他真的是人一多就興奮,一興奮就耍可愛,偏偏還真的很可愛,然後我就....啊....夢碎....我腦海中那個高貴的形象啊~~~彷彿聽到碎裂的聲音....><
我現在已經不否認我是鐵板釘釘的死忠寇叔迷了(話說我本來以為這輩子不會再當誰誰誰的fan了的說~),一提到我家寇叔的聲音我就開始花癡....><
官網上有很多好好玩的照片,還有我家寇叔17歲抱著一把吉他的清純照~(想不到他年輕時候這麼帥啊!!迷死一票女人喔~~~),還有一張是他裸著上身跟Michael Ball和Alan Armstrong(就是演旅館老闆的那個~)的合照,這三人可是LM倫敦首演的原班卡司啊!瞧年紀應該是十週年的時候照的,超珍貴的呢!(球還是老樣子...猛裝可愛~)
可惜啊....這些照片都抓不下來....怒!!!誰教我怎麼把他弄下來啊~哼!
啊~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官網上的試聽!!!
Colm在2002年底出了一張專輯---"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這專輯名稱取得好啊!根本就是寇叔的心裡話吧~
我之前在另一個網站上也差不多把他前一張專輯"Stage Heroes"聽了個遍~這張主要是他所主演的音樂劇選粹,雖然詮釋方法有改,有些歌也原本不輪他唱(譬如說他跟MB搶了"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來唱~@@),但是基本風格都不會差太多,反正音樂劇嘛~就是那麼回事兒~他唱的角色雖然張力和變化幅度都很大,但簡而言之一句話---脫不了美聲~
要美聲~那還不容易~要我家寇叔用美聲唱抒情曲根本是家常便飯,在"Stage Heroes"裡,我算是重新溫習了一遍我家寇叔的天籟嗓音~呵呵~
不過這張"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的風格完全不同~
官網上只給了片段的試聽,光聽那幾段....汗一個先~我真要懷疑那是不是寇叔唱的~
早聽說過寇叔是愛爾蘭搖滾歌手出身,知道的時候很驚訝,想不出寇叔這樣純淨無瑕的美聲怎能唱流行歌,流行歌也就罷了,居然還是搖滾,讓我不禁懷疑愛爾蘭的搖滾樂是不是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今天聽完這幾首後....天哪~我相信了~~~~
這張專輯裡,深情的Phantom、高貴的尚萬強通通不見了,剩下的就是Colm,很純粹的Colm,唱的是他十幾歲時巡演都柏林的曲風,原來~他真的也很能掌握搖滾歌曲、藍調、鄉村民謠歌曲....
一樣用假音,可是感覺完全不同,滄桑的嗓音裡,卻帶有黑人搖滾歌手的感覺~
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所謂的搖滾歌曲,可是Colm的這幾個片段讓我完全折服!同一個人,同一個聲音~他的風格、他的廣度怎麼能這麼大?服啊~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仔細想想還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的,寇叔在LM中前半段Valjian的聲音有一點這種味道,可畢竟那還是音樂劇,不能過頭,他不著痕跡的炫示自己年輕時代的底子,不對比是聽不出來的喔~
另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這張專輯裡有一首歌很特別---"Father and Son"~
為什麼特別?因為是跟人合唱的~
跟人合唱有什麼特別?因為那人是他兒子!
呵呵~父子倆同台飆歌真不是蓋的!Aaron Wilkinson的聲音跟老爸又是不同的類型,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Aaron的聲音沒有那份滄桑,音域比父親低一些,但是厚度很足,嗓音很乾淨,在拉高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跟爸爸學的,也有Colm牽絲的感覺,每次聽到那個地方都覺得好有趣~^^
這首歌試聽的前半段是父親對兒子的殷殷叮嚀,期許兒子能先靜下來,兒子在後面輕輕合聲(從這個合聲聽得出來Aaron的聲音也是可以很溫柔彈性很大的~),最後以"Look at me,I'm old,but I'm happy"作結;後半段是兒子的回應,述說自己年輕想飛的的心情,父親在後面溫柔合聲透著慈祥(Colm的一貫特色就是慈祥啊!),最後一句"I know I have to go"則透露了年輕人想展翅高飛的決心~
Colm在這首歌裡溫柔的特色毫無保留的展現,嗓音依然細緻,全心全意的用聲音去表現父愛;Aaron相對聲音處理沒那麼細密,他的歷練是遠遠及不上老爸,不過他的堅定也唱得很夠味了!
這讓我不禁小小幻想一下這對父子平時在家裡是不是沒事就吉他拿起來對唱,呼呼~有這麼一個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男高音老爸一定非常過癮,連吵架都用對位重唱!?---背景音樂:The Confrontatinon....然後因為兒子唱得沒有PQ好而繼續開罵....@@(不要理我~整個就是瘋了~><)
非常非常喜愛這對父子的真情演出,官網上有兩張2005寇叔在美加巡迴演唱時與Aaron同台表演的照片,畫面交疊,非常非常感人,父子兩個唱得陶醉~聽著試聽曲的我也跟著醉了~~~^^
題外話,Aaron的外型放蕩不羈,說實話...這兩張實在看不太出來這對父子有何長相上的相像(汗一個~可能是因為Aaron都閉著眼睛吧~),好啦~想像一下寇叔減肥後再刮了鬍子的樣子應該就差不多了~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Songs" 展現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Colm~
這張專輯選錄的多半是老歌翻唱,這些歌曲都是在Colm的人生中有特殊意義的,其中一首甚至是他爸爸追到他媽媽唱的歌喔!
深情的Colm、高貴的Colm、絕望的Colm、溫柔的Colm~這是我以前所熟知的,而今天這位搖滾的Colm、狂野的Colm、放蕩的Colm依然出色~
真的想去找佳佳幫我訂他這兩張了,真的好棒好棒!
Colm Wilkinson總是讓我驚喜處處~
LM6138那場是真的嚇到我了....看完一整個目瞪口呆....如果不是下面有打字幕打死我都不相信是他~
刮鬍子戴眼鏡我也就不跟他計較了~重點是說話表情比MB還可愛(個人認為這是形容"可愛"的最高境界~@@)~大陸網友說"別看老傢伙演Valjian時一本正經,好像頭上有光環,實際上是個現場人來瘋~"
是啊....他真的是人一多就興奮,一興奮就耍可愛,偏偏還真的很可愛,然後我就....啊....夢碎....我腦海中那個高貴的形象啊~~~彷彿聽到碎裂的聲音....><
2006年4月17日 星期一
歌劇魅影音樂劇現場超讚!
{###_angalagna/6/1138602048.jpg_###}
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了,到現在還暈呼呼的~被Brad Little的歌聲震得頭暈...
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若要我總結這次的感想,我給十字評語~~~比電影好看!比CD好聽!
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值得,這五千塊也花得值得,幸好有做功課,才讓這五千塊沒白花!(不過奉勸一句,功課要做得適可而止,了解太多會影響情緒...後面會提~)
開場的時候其實我心裡還是很忐忑,再加上拍賣會那段很多用唸的部分,我並沒有看得很專心~
等到弔燈升起,場景轉回三十年前,那個感覺開始出來了,漢尼拔那段的合唱我本來就很喜歡,這個卡洛塔的聲音也是高亢到不行,皮亞吉的聲音也很渾厚,讓我十分期待魅影的出現~
克莉絲丁....沒有很喜歡....高音有點可怕,跟Rebecca比起來實在不及格(我很乖~沒拿她跟SB比~@@)~倒是Roul合的那段...讓我發現了兩件事---第一,比起首演,這段歌詞改過了,跟電影的一樣;第二,Roul的聲音很薄(其實說薄是比起魅影啦...不過這樣說好像不太公平~><),好在他不用唱全場~
場景轉回更衣間,克莉絲丁和梅格的對唱,很好聽的一段,這個韓國的梅格唱得著實有味道,而Roul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也在這幕裡表現無遺,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角色討厭歸討厭,他與克莉絲丁對童年回憶的那段重唱還是超好聽的!
講到這裡一定要講更衣間的舞台佈局,真的超妙!因為作過功課關係,我一眼就鎖定了更衣間裡的大型化妝鏡,鏡子微傾,真的很大,台下可以清楚看到鏡子裡的影像~
重頭戲來了,魅影首次現身,最奇妙的是---鏡子裡同時有魅影的身影和克莉絲丁的倒影!我真不知道這是怎麼辦到的~
魅影的歌聲響起,驚艷全場!嗓音沉穩厚實有力,不同於麥可克勞佛的神秘飄逸,亦不同於Colm Wilkinson的溫柔慈愛,而是走了陽剛路子,很適合他壯碩的體格,也適合魅影有些偏激的性格!
魅影帶克莉絲丁深入地底巢穴的這段充分展露岀巧妙的舞台機關設計,前一秒才從下面消失,下一秒立刻出現在舞台高處,又是一個讓我想破頭的機關~而從湖底升起的濃霧和燭臺營造出了神秘的氣氛,這個場景我在DVD上看時就覺得比電影的奢華佈置好太多了,現場看的感覺卻彷彿親臨其境,此時你只能驚嘆導演和特效組的功力了!
唱完扣人心弦的主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緊接著進入Music of Night,這首歌無論是在音樂劇的CD裡或是在電影裡我都沒有很喜歡,覺得魅影唱得太...太不真實了,沒有一首曲子應該有的連貫的感覺,而且很拖踏很冗長,所以這段歌詞我只在去之前匆匆看熟了,反正聽得懂就好,並沒要求自己要會唱,可是Brad Little把這段唱得動人無比(或許是因為現場感覺不同~),配合著他跟克莉絲丁的互動,充分表現魅影瘋狂的佔有慾及克莉絲丁靈魂上的順從,而於此同時魅影的癡也很自然的流露~
克莉絲丁醒來後摘下了魅影的面具,魅影瘋狂的怒吼吼進了我心裡,那樣的絕望悽涼,卻又奢望著恐懼可以因了解而轉變成愛,當魅影極度羞愧的緩緩爬過去接過面具戴上時,我可真是心酸到了極點!
場景回到劇院經理的辦公室,這兩位經理實在不是普通的搞笑,而唸信時魅影的聲音又突然出現,拜環繞音響所賜,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那種感覺就是魅影似乎無所不在!
當眾人不遵守魅影的命令所上演的那齣戲,我的眼睛聚精會神的在舞台上差點錯過了好戲(一個忠告~看這齣戲眼睛千萬不能只在舞台上~),魅影突然出聲,同時現身在整個舞台外框的上面朝下怒吼,水晶燈也被他甩得搖晃失色,而他自己則隨著每次的發話改變出現的位置,超過癮的一段!
場景迅速轉到屋頂(這段換幕速度之快讓我吃驚!),舞台外框上的天使雕像緩緩降到中間上方(還是很高啦~),基本上勞爾跟克莉絲丁情話綿綿的All I Ask of You我是沒什麼興趣,專心看著天使雕像,因為嘛~嘿嘿~知道魅影在那兒哪~不過他可藏得真好,雕像明明就不大,卻看不出有人在上面~
等勞爾和克莉絲丁離開後,魅影突然現身在雕像上,聽著那對情侶的對唱,因嫉妒的憤恨集中在最後一句"All that is phantom ask of you!",一聲低沉的大吼,雕像緩緩上升,魅影消失,水晶燈嘩地墜落在舞台上~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第一幕結束!(基本上水晶燈這幕我看過很多次了,不過所有連貫在一起感覺就不一樣~而且我沒想到會是在這個時間點掉下來~所以還是有刺激到~雖然...仍然嫌它摔得速度不夠...)
第二幕一開場就是有名的大合唱場面~Masqurade,呵~一群彩衣舞者中勞爾和克莉絲丁穿插其中,兩個劇院經理一樣搞笑,而樓梯上的假人~~~若不是早就知道還真是看不出來~
Masqurade唱到最後,魅影出現,消失的時候卻十分震撼,只見一陣明亮的閃光,我眼前一花,魅影在舞台正中央瞬間消失~
就這一段,聽說TVBS在專訪時曾逼問過Brad Little究竟是怎麼消失的,Brad不失幽默的回答:「要我們告訴你,可以,不過我們要殺你滅口~」,而他應要求所提供的線索就更妙了:「線索是~我根本從沒在舞台上消失過~」(哇咧~他打含糊的功夫真不是蓋的,有說等於沒說,卻又很耐人尋味~)
而克莉絲丁去墓園掃墓遇上魅影的地方比電影好看得多,克莉絲丁唱完那段動人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魅影現身與勞爾正面衝突,不過沒打電影中那段愚蠢的架,魅影的手杖上不斷冒出火花(這也不知道是怎麼弄的~),最後地上衝起幾道火焰,魅影消失~~~(帥氣的特效啊!)
之後便是他們按照魅影的要求演出"唐璜的勝利",彩排那幕主要仍用環繞音響製造魅影無所不在的效果,到了正式演出中,魅影親自披掛上陣,唱那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以前一直都不喜歡這首的,覺得旋律很怪,不過Brad唱得我心魂俱醉,拿起望遠鏡,只見他的手在克莉絲丁身上一點點一吋吋的摸,小心謹慎卻又深情款款~醉啊~
在克莉絲丁終於有了回應,說出下定決心時,魅影坐在旁邊激動得難以克制,然後充滿希望安慰的唱出All I Ask of You~那一句幾近哀求的"Lead me and take me from my solitude",因為知道接下來的發展,心一點一點的在抽痛,克莉絲丁親手摘下魅影的面具,讓魅影羞恥的暴露在眾人的驚叫聲中時,我真的好想破口大罵這個沒良心的女人!這樣一個動作,粉碎了魅影的心和他最後的一絲盼望~
最後在地底湖中的那段爭執,魅影的心碎、勞爾的無能....那樣鮮明的對比~(電影看到這段我居然忍不住想笑出來~因為實在太像兩隻野獸在打架了~),克莉絲丁最後吻住了魅影,兩個吻,一個深深的擁抱,明知這只是一筆交易,付出這樣只是想換勞爾的命,可是魅影卻激動無以,傷痛下放走了兩人,一句句的"Go now,Go now and leave me"回蕩在整個劇院裡....
"Masqurade paper face on parade,Masqurade hide your face so the world will never find you"魅影癡癡的看著音樂盒,克莉絲丁上前來把戒指還給他,魅影心碎的唱出"Christine I love you~",克莉絲丁卻轉身就跑,留下魅影癡癡的唱著"I love you~",那一刻~Brad唱得我的心都碎了,看著兩人甜蜜離去,魅影依然深情"You alone can make my song take flight,It's over now the music of the night!",絕望中的中氣十足,從椅子上憑空消失....
這次去之前可說是做足了準備功課,所有能找的資料~上至舞台布景漢首演時所有幕後參與者,下至演員的資歷和各方的評價,全都找了個一清二楚~
總地來說,在第一幕時,我所有的思維都還停留在理性層次,分析各演員的聲音啦,研究那些特效啦,而且因為第一幕的特效對我來說都太熟悉了,有的甚至知道他在後台如何操作~(汗~功課做太多~接下來誰在哪裡出現幾乎都曉得...),少了新鮮感和驚奇,以致於儘管此時回想起來第一幕是很精采的,但當下的感覺卻有點平淡~
第二幕開始不知怎地,我幾乎不再看字幕,整個被融入其中,不再用旁觀者的角度看,而也因為第二幕開始很多奇妙的出場和退場我事先都不知道,多了許多的驚奇,會被火花驚到,也會被槍聲嚇到~而整個第二幕中,魅影更是幾乎無所不在,警察看守劇場時聽聲音看演出根本就像在我們左右,想不融進去都難~
而最後一段,那真的要歸功於Brad Little完全投入的演出了,看電影時只覺得心酸的我這回可是淚流滿面,而我旁邊那位號稱沒血沒淚的學妹也掉淚....其實~當我平靜一點拿起望遠鏡看時,我發現---Brad臉上也是兩行清淚,一個演過近兩千場的演員都如此動情了,台下很自然的被感染得啜泣聲一片~
若你要問我這次舞台效果如何~
我只能說---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那種感覺是你已經不是歌劇魅影的觀眾,而是這齣戲裡面的一角,是那些坐在巴黎歌劇院裡的觀眾們~
閃爍的燈光、絢爛的火花、神出鬼沒的魅影.....一切都讓你目不暇給,看得眼花撩亂,走出戲劇院時感覺就好像你從一個曾經深陷的世界中走出來~
若要問演員的功力如何~
坦白說~我到後來已經沒精力去管這東西了,光是聽和看都手忙腳亂了,哪有時間去注意誰的歌聲怎樣,這可不像聽CD可以閉上眼仔細品味~不過第一幕每個角色剛出場時我都有留意過音色(勸大家不要這樣~這樣真的很難融入劇情,只會把自己搞得像個旁觀者專程來評論的~)
但我仍要大力推薦Brad Little,他的聲音太美了~我最喜歡男聲厚實,這對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當初看他的身材就有料到他的聲音不會差,卻沒想到能這麼有磁性,後半場幾乎全籠罩在他沉穩有力的歌聲中,那個震撼呀!!!
雖然有網友說聽了Brad的錄音版本,覺得他的魅影太兇了,但我覺得~麥可克勞佛的嗓音在CD中雖然無疑是優美的,但若真正放到音樂劇現場演出,只怕那樣從頭飄逸到尾的風格會十分平淡,Brad能適時展現魅影的嫉妒與憤怒,情緒掌控上恰到好處,牽引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這才是我認為的上品啊!
至於女主角,我因為本來就沒很喜歡莎拉布萊曼,再加上早知她是新手,要求本來就不高,她唱得也算是基本到位了,除了幾個高音的轉折不夠圓融外,其他部分包括演技都是無可挑剔的!
勞爾的聲音就讓我失望了,太薄,不要說比起魅影差一截,就連每次只要合唱中出現卡洛塔,他的聲音馬上被人家蓋過去,合唱裡幾乎聽不到勞爾在唱什麼~
總結這次歌劇魅影之旅,從開頭的興奮,到演出前的不安,再到真正看完這部劇~
真的只有我開頭說的那十個字---比電影好看!比CD好聽!---對比於這樣一個享譽全球20年不衰的原唱版本,這應該算是極高的評價了!
若有機會我是十分想再多看幾遍的,因為人總是會選擇性的注意某些東西,只看一遍很容易錯失掉好東西的喔!
另外,事前的準備工作是絕對必要的,尤其是歌詞一定要至少能聽得懂(像我多數是已經背起來了啦~),否則演出中還要分心去看歌詞是件很浪費精力的事!
兩廳院這次為了歌劇魅影承受了不少責難~其中尤以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為最~
很感謝兩廳院此次費心的安排(雖然紀念品擺明了A錢讓我極度不爽~),也奉勸國內團體責怪別人不如檢討自己,為什麼觀眾捨得一擲千金來看?為什麼自己不受重視?
最後要說~Brad Little真的很棒喔!歌劇魅影的音樂劇版本也確實是無可取代的!
五千塊~值得啊!
(現在時間凌晨四點二十分,我快睡著了....感覺開始有點麻木...有什麼要補充的~過年後會陸續添上~另外之後也會放上Brad Little的舞台劇照,珍貴的勒~)
圖片附註:我超愛這一幕的,魅影與克莉絲丁邊唱主題曲邊划往魅影的藏身處,重低音的背景配樂+Brad Little渾厚的歌聲+克莉絲丁不斷上揚的高音+一排排從地底冒出的蠟燭~榮登歌劇魅影最經典的一幕!提供給沒去看的人過過癮啦!
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了,到現在還暈呼呼的~被Brad Little的歌聲震得頭暈...
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若要我總結這次的感想,我給十字評語~~~比電影好看!比CD好聽!
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值得,這五千塊也花得值得,幸好有做功課,才讓這五千塊沒白花!(不過奉勸一句,功課要做得適可而止,了解太多會影響情緒...後面會提~)
開場的時候其實我心裡還是很忐忑,再加上拍賣會那段很多用唸的部分,我並沒有看得很專心~
等到弔燈升起,場景轉回三十年前,那個感覺開始出來了,漢尼拔那段的合唱我本來就很喜歡,這個卡洛塔的聲音也是高亢到不行,皮亞吉的聲音也很渾厚,讓我十分期待魅影的出現~
克莉絲丁....沒有很喜歡....高音有點可怕,跟Rebecca比起來實在不及格(我很乖~沒拿她跟SB比~@@)~倒是Roul合的那段...讓我發現了兩件事---第一,比起首演,這段歌詞改過了,跟電影的一樣;第二,Roul的聲音很薄(其實說薄是比起魅影啦...不過這樣說好像不太公平~><),好在他不用唱全場~
場景轉回更衣間,克莉絲丁和梅格的對唱,很好聽的一段,這個韓國的梅格唱得著實有味道,而Roul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也在這幕裡表現無遺,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角色討厭歸討厭,他與克莉絲丁對童年回憶的那段重唱還是超好聽的!
講到這裡一定要講更衣間的舞台佈局,真的超妙!因為作過功課關係,我一眼就鎖定了更衣間裡的大型化妝鏡,鏡子微傾,真的很大,台下可以清楚看到鏡子裡的影像~
重頭戲來了,魅影首次現身,最奇妙的是---鏡子裡同時有魅影的身影和克莉絲丁的倒影!我真不知道這是怎麼辦到的~
魅影的歌聲響起,驚艷全場!嗓音沉穩厚實有力,不同於麥可克勞佛的神秘飄逸,亦不同於Colm Wilkinson的溫柔慈愛,而是走了陽剛路子,很適合他壯碩的體格,也適合魅影有些偏激的性格!
魅影帶克莉絲丁深入地底巢穴的這段充分展露岀巧妙的舞台機關設計,前一秒才從下面消失,下一秒立刻出現在舞台高處,又是一個讓我想破頭的機關~而從湖底升起的濃霧和燭臺營造出了神秘的氣氛,這個場景我在DVD上看時就覺得比電影的奢華佈置好太多了,現場看的感覺卻彷彿親臨其境,此時你只能驚嘆導演和特效組的功力了!
唱完扣人心弦的主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緊接著進入Music of Night,這首歌無論是在音樂劇的CD裡或是在電影裡我都沒有很喜歡,覺得魅影唱得太...太不真實了,沒有一首曲子應該有的連貫的感覺,而且很拖踏很冗長,所以這段歌詞我只在去之前匆匆看熟了,反正聽得懂就好,並沒要求自己要會唱,可是Brad Little把這段唱得動人無比(或許是因為現場感覺不同~),配合著他跟克莉絲丁的互動,充分表現魅影瘋狂的佔有慾及克莉絲丁靈魂上的順從,而於此同時魅影的癡也很自然的流露~
克莉絲丁醒來後摘下了魅影的面具,魅影瘋狂的怒吼吼進了我心裡,那樣的絕望悽涼,卻又奢望著恐懼可以因了解而轉變成愛,當魅影極度羞愧的緩緩爬過去接過面具戴上時,我可真是心酸到了極點!
場景回到劇院經理的辦公室,這兩位經理實在不是普通的搞笑,而唸信時魅影的聲音又突然出現,拜環繞音響所賜,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那種感覺就是魅影似乎無所不在!
當眾人不遵守魅影的命令所上演的那齣戲,我的眼睛聚精會神的在舞台上差點錯過了好戲(一個忠告~看這齣戲眼睛千萬不能只在舞台上~),魅影突然出聲,同時現身在整個舞台外框的上面朝下怒吼,水晶燈也被他甩得搖晃失色,而他自己則隨著每次的發話改變出現的位置,超過癮的一段!
場景迅速轉到屋頂(這段換幕速度之快讓我吃驚!),舞台外框上的天使雕像緩緩降到中間上方(還是很高啦~),基本上勞爾跟克莉絲丁情話綿綿的All I Ask of You我是沒什麼興趣,專心看著天使雕像,因為嘛~嘿嘿~知道魅影在那兒哪~不過他可藏得真好,雕像明明就不大,卻看不出有人在上面~
等勞爾和克莉絲丁離開後,魅影突然現身在雕像上,聽著那對情侶的對唱,因嫉妒的憤恨集中在最後一句"All that is phantom ask of you!",一聲低沉的大吼,雕像緩緩上升,魅影消失,水晶燈嘩地墜落在舞台上~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第一幕結束!(基本上水晶燈這幕我看過很多次了,不過所有連貫在一起感覺就不一樣~而且我沒想到會是在這個時間點掉下來~所以還是有刺激到~雖然...仍然嫌它摔得速度不夠...)
第二幕一開場就是有名的大合唱場面~Masqurade,呵~一群彩衣舞者中勞爾和克莉絲丁穿插其中,兩個劇院經理一樣搞笑,而樓梯上的假人~~~若不是早就知道還真是看不出來~
Masqurade唱到最後,魅影出現,消失的時候卻十分震撼,只見一陣明亮的閃光,我眼前一花,魅影在舞台正中央瞬間消失~
就這一段,聽說TVBS在專訪時曾逼問過Brad Little究竟是怎麼消失的,Brad不失幽默的回答:「要我們告訴你,可以,不過我們要殺你滅口~」,而他應要求所提供的線索就更妙了:「線索是~我根本從沒在舞台上消失過~」(哇咧~他打含糊的功夫真不是蓋的,有說等於沒說,卻又很耐人尋味~)
而克莉絲丁去墓園掃墓遇上魅影的地方比電影好看得多,克莉絲丁唱完那段動人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魅影現身與勞爾正面衝突,不過沒打電影中那段愚蠢的架,魅影的手杖上不斷冒出火花(這也不知道是怎麼弄的~),最後地上衝起幾道火焰,魅影消失~~~(帥氣的特效啊!)
之後便是他們按照魅影的要求演出"唐璜的勝利",彩排那幕主要仍用環繞音響製造魅影無所不在的效果,到了正式演出中,魅影親自披掛上陣,唱那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以前一直都不喜歡這首的,覺得旋律很怪,不過Brad唱得我心魂俱醉,拿起望遠鏡,只見他的手在克莉絲丁身上一點點一吋吋的摸,小心謹慎卻又深情款款~醉啊~
在克莉絲丁終於有了回應,說出下定決心時,魅影坐在旁邊激動得難以克制,然後充滿希望安慰的唱出All I Ask of You~那一句幾近哀求的"Lead me and take me from my solitude",因為知道接下來的發展,心一點一點的在抽痛,克莉絲丁親手摘下魅影的面具,讓魅影羞恥的暴露在眾人的驚叫聲中時,我真的好想破口大罵這個沒良心的女人!這樣一個動作,粉碎了魅影的心和他最後的一絲盼望~
最後在地底湖中的那段爭執,魅影的心碎、勞爾的無能....那樣鮮明的對比~(電影看到這段我居然忍不住想笑出來~因為實在太像兩隻野獸在打架了~),克莉絲丁最後吻住了魅影,兩個吻,一個深深的擁抱,明知這只是一筆交易,付出這樣只是想換勞爾的命,可是魅影卻激動無以,傷痛下放走了兩人,一句句的"Go now,Go now and leave me"回蕩在整個劇院裡....
"Masqurade paper face on parade,Masqurade hide your face so the world will never find you"魅影癡癡的看著音樂盒,克莉絲丁上前來把戒指還給他,魅影心碎的唱出"Christine I love you~",克莉絲丁卻轉身就跑,留下魅影癡癡的唱著"I love you~",那一刻~Brad唱得我的心都碎了,看著兩人甜蜜離去,魅影依然深情"You alone can make my song take flight,It's over now the music of the night!",絕望中的中氣十足,從椅子上憑空消失....
這次去之前可說是做足了準備功課,所有能找的資料~上至舞台布景漢首演時所有幕後參與者,下至演員的資歷和各方的評價,全都找了個一清二楚~
總地來說,在第一幕時,我所有的思維都還停留在理性層次,分析各演員的聲音啦,研究那些特效啦,而且因為第一幕的特效對我來說都太熟悉了,有的甚至知道他在後台如何操作~(汗~功課做太多~接下來誰在哪裡出現幾乎都曉得...),少了新鮮感和驚奇,以致於儘管此時回想起來第一幕是很精采的,但當下的感覺卻有點平淡~
第二幕開始不知怎地,我幾乎不再看字幕,整個被融入其中,不再用旁觀者的角度看,而也因為第二幕開始很多奇妙的出場和退場我事先都不知道,多了許多的驚奇,會被火花驚到,也會被槍聲嚇到~而整個第二幕中,魅影更是幾乎無所不在,警察看守劇場時聽聲音看演出根本就像在我們左右,想不融進去都難~
而最後一段,那真的要歸功於Brad Little完全投入的演出了,看電影時只覺得心酸的我這回可是淚流滿面,而我旁邊那位號稱沒血沒淚的學妹也掉淚....其實~當我平靜一點拿起望遠鏡看時,我發現---Brad臉上也是兩行清淚,一個演過近兩千場的演員都如此動情了,台下很自然的被感染得啜泣聲一片~
若你要問我這次舞台效果如何~
我只能說---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那種感覺是你已經不是歌劇魅影的觀眾,而是這齣戲裡面的一角,是那些坐在巴黎歌劇院裡的觀眾們~
閃爍的燈光、絢爛的火花、神出鬼沒的魅影.....一切都讓你目不暇給,看得眼花撩亂,走出戲劇院時感覺就好像你從一個曾經深陷的世界中走出來~
若要問演員的功力如何~
坦白說~我到後來已經沒精力去管這東西了,光是聽和看都手忙腳亂了,哪有時間去注意誰的歌聲怎樣,這可不像聽CD可以閉上眼仔細品味~不過第一幕每個角色剛出場時我都有留意過音色(勸大家不要這樣~這樣真的很難融入劇情,只會把自己搞得像個旁觀者專程來評論的~)
但我仍要大力推薦Brad Little,他的聲音太美了~我最喜歡男聲厚實,這對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當初看他的身材就有料到他的聲音不會差,卻沒想到能這麼有磁性,後半場幾乎全籠罩在他沉穩有力的歌聲中,那個震撼呀!!!
雖然有網友說聽了Brad的錄音版本,覺得他的魅影太兇了,但我覺得~麥可克勞佛的嗓音在CD中雖然無疑是優美的,但若真正放到音樂劇現場演出,只怕那樣從頭飄逸到尾的風格會十分平淡,Brad能適時展現魅影的嫉妒與憤怒,情緒掌控上恰到好處,牽引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這才是我認為的上品啊!
至於女主角,我因為本來就沒很喜歡莎拉布萊曼,再加上早知她是新手,要求本來就不高,她唱得也算是基本到位了,除了幾個高音的轉折不夠圓融外,其他部分包括演技都是無可挑剔的!
勞爾的聲音就讓我失望了,太薄,不要說比起魅影差一截,就連每次只要合唱中出現卡洛塔,他的聲音馬上被人家蓋過去,合唱裡幾乎聽不到勞爾在唱什麼~
總結這次歌劇魅影之旅,從開頭的興奮,到演出前的不安,再到真正看完這部劇~
真的只有我開頭說的那十個字---比電影好看!比CD好聽!---對比於這樣一個享譽全球20年不衰的原唱版本,這應該算是極高的評價了!
若有機會我是十分想再多看幾遍的,因為人總是會選擇性的注意某些東西,只看一遍很容易錯失掉好東西的喔!
另外,事前的準備工作是絕對必要的,尤其是歌詞一定要至少能聽得懂(像我多數是已經背起來了啦~),否則演出中還要分心去看歌詞是件很浪費精力的事!
兩廳院這次為了歌劇魅影承受了不少責難~其中尤以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為最~
很感謝兩廳院此次費心的安排(雖然紀念品擺明了A錢讓我極度不爽~),也奉勸國內團體責怪別人不如檢討自己,為什麼觀眾捨得一擲千金來看?為什麼自己不受重視?
最後要說~Brad Little真的很棒喔!歌劇魅影的音樂劇版本也確實是無可取代的!
五千塊~值得啊!
(現在時間凌晨四點二十分,我快睡著了....感覺開始有點麻木...有什麼要補充的~過年後會陸續添上~另外之後也會放上Brad Little的舞台劇照,珍貴的勒~)
圖片附註:我超愛這一幕的,魅影與克莉絲丁邊唱主題曲邊划往魅影的藏身處,重低音的背景配樂+Brad Little渾厚的歌聲+克莉絲丁不斷上揚的高音+一排排從地底冒出的蠟燭~榮登歌劇魅影最經典的一幕!提供給沒去看的人過過癮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