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2014年一月 意外由一變三的三場莎劇 --- Richard II, Henry V & Coriolanus














其實是在開始嘗試看莎士比亞之後, 才知道莎士比亞四個字是連一般英國人也避之唯恐不及的名詞
在倫敦西區打滾這麼多年, 我一直都只碰音樂劇, 鮮少碰舞台劇, 更別提莎劇
當然, 語言障礙是最大的因素
英文畢竟不是我的母語, 而莎士比亞的英文連一般英國人都很難完全聽懂
另一方面, 我一直都是對音樂比較有感覺的, 入門音樂劇不外乎悲慘世界歌劇魅影這些, 完全是sing throughmusical, 突然之間要去碰這種從頭講到尾的演出, 而且還是在似懂非懂的狀況下, 怎麼想都讓人卻步

但是永遠都不要小看倫敦劇場的號召力()
這兩年迷上半演半唱的Jersey Boys意外幫我培養了聽口白的胃口
因為實在看了太多場JB, 幾乎每一組cast的正選替補 甚至第二第三替補都看過, 開始驚豔原來同樣一句話, 由不同人唸出來, 因著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斷句 不同的詮釋方式, 能夠帶來這麼大的差異
我想這是我開始對Plays感興趣的關鍵, 開始稍微懂如何欣賞, 開始稍微明白從什麼角度去讚賞


決定2014年一月回倫敦, 最初是為了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在首演19年後再度回老家Sadler’s Wells上演
沒看過的卡司, 沒看過的新版編舞, 都讓我這個一直很執著於首演版的人非常好奇
喬好了班表, 訂好了機票住宿, 朋友才告訴我David TennantRichard II準備12月從RSC老巢transfer下來倫敦Barbican, 問我要不要去看
我個人對於DTT的熟悉當然是從Doctor Who開始的
之後也跟著看了他的HamletMuch Ado About Nothing
Hamlet我是沒看進去的
Much Ado About Nothing我也喜歡電影版(最近才發現電影版的Benedick是肯導! 大驚!!)和當年度的Globe版遠勝於DTT/CT
所以當朋友問我是否去看Richard II, 其實我動機並不高

不過這個冬季的倫敦確實沒有什麼亮眼的new musicals上檔
原本很期待的The CommitmentFrom Here to Eternity都被劇評直接打槍
年初上的The Book of MormonOnce都已經看過
少數能想到的新戲大概就是年初錯過的巧克力工廠, 小寶秋季檔上的政治性醜聞音樂劇Stephen Ward, 以及劇院雖小但台前幕後巨星雲集的Candide
秉持著好不容易飛一趟倫敦, 再繼續去把Jersey Boys場次集滿二十也太不長進, 11月初時, 我終於開始做Richard II的行前準備

任何一個人都會告訴你, 看莎劇不做功課, 那就是找死
如果連英國人都這麼說的話, 身為一個英文很普通的台灣人, 應該就沒什麼本錢能說自己要腦袋空空的去看老莎
事實上因為我過去在英國三次無準備看莎劇現場的痛苦經歷實在太歷歷在目
這一趟也就決定既然都要看了, 那就認真一點, 把該讀的東西讀了, 該看的東西看了, 不求能夠成為什麼老莎專家, 但好歹要做到現場無字幕能聽個八成懂, 著名speech一定要全懂!

秉持著這個目標, 我開始努力往老莎懷裡鑽(?)
原始的計畫是:
1.     先找最近期 風評最好的Richard II影視版來看
2.     讀原文劇本 對照中文翻譯
3.     把著名片段挑出來精讀+弄懂
4.     再視情況看要再把影視版對著劇本刷幾次

按照這個計畫, 11月初開始準備其實不算太晚, 雖然也幾乎是最後底線
但我只能說計畫趕不上變化以後不能拖到最後一刻 不然會把自己搞死@@
最近期的Richard II當然是2012年由BBC翻拍的The Hollow Crown電視電影系列第一集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 在莎翁歷史劇系列中算是數一數二艱澀難懂, 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Richard II卻因著小本(Ben Whishaw)的強大演技, 以及因BBC宣揚英國文化的雄心壯志而隨後推出的Shakespeare Uncovered系列, 居然讓我徹底掉坑!
The Hollow Crown看完第一集後在明知時間已經完全不夠用的狀況下還著魔似的順著往下把後面的Henry IV Part 1, Part 2, Henry V全部看完

如此喪心病狂的效應, 直接導致了兩個結果
1.     迷上莎翁歷史劇系列+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可自拔
2.     迷上在HC後半段有非常吃重戲份的英國新生代男星(男神) Tom Hiddleston
(天知道當初我訂機票時根本連Loki是哪根蔥都還不知道=.= )
這時候如果又恰好身邊有朋友是
a. 正宗死忠湯粉迷妹 
b. 正好要去倫敦看湯湯演莎劇 
c. 正好把HC看完而且話又很多很愛聊 
d. 外加還有另一枚正牌莎劇粉
那麼本小姐的命運就注定無比悽慘了

簡單來說, 這一趟就在原本只是要看Richard II
結果突然冒出湯湯要演Coriolanus
然後又有人告訴我裘德洛要演Henry V
就這麼悲慘地在出發兩個月前, 由原本計畫中的一齣莎劇暴增為三齣
這按照原始的做功課計畫到底是想逼死誰!!!

偏偏, 事情訂了, 我就不想放棄了
對著電腦 捧起書本 一頭栽進老莎世界中
出發前的兩個月, 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到四個小時, 我硬是把三齣戲的功課做足了!
每一齣劇本都起碼看了兩遍, 影視版看了至少兩版(HC就更不用說了 每集至少刷了五六遍), 著名speeches熟到幾乎能背
然後就頂著黑眼圈直奔倫敦囉!

不得不說, 認真的結果, 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雖然辛苦, 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我是個對文字很有感覺的人, 老莎的文字, 總是能在微妙的地方讓我拍案叫絕
在整個讀劇本的過程中, 去看450年前的老莎怎麼看這些事, 然後驚嘆他的智慧與通透
在每一個故事裡, 去看老莎怎麼塑造每一個角色, 怎麼在對白與獨白間讓這個角色活起來
然後當回到改編的影視版, 甚至是在倫敦的舞台版, 就可以去看每一個製作選擇哪些部分, 捨棄哪些部分, 轉化哪些部分, 以至於讓整齣戲成為這個時代的戲, 說這個時代的語言, 表達這個製作所想要切入的角度, 激發這個時代的觀眾共鳴

Henry V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戰爭時期由Laurence Olivier自導自演首次搬上大螢幕, 成了戰爭愛國片
80年代由當時年僅29歲的Kenneth Branngh再度自導自演搬上大螢幕, 亨五變成一個更有血有肉的國王
21世紀由湯湯飾演的The Hollow Crown版本, 對戰爭 對權威 對正義與善惡都有更多的不確定與猶疑
這是每一個時代對老莎同一個作品, 截然不同的回應
於是在看現場前總是會很期待, 這一個製作會從哪個角度去回應相同的劇本

當然, 有期待就有失望
這一次三齣莎劇, 並不是每一齣在我心中都一百分

David TennantRichard II早已耳聞不是一個討喜的版本
比起80年代Sir Derek Jecobi版或HC的小本版, DTTRichard有更多的任性狂妄, 更多的為所欲為, 更多的囂張自大, 即使到了一敗塗地時也依然如此
Richard II在歷史上是個壞王, 在老莎的劇本裡也是
Sir Derek Jecobi曾說Richard II的挑戰就是要如何贏得觀眾的同情
但是DTT版劍出奇鋒, 他想要的, 壓根兒就不是觀眾的同情
同樣一段speech, 小本唸出來會讓你想抱抱他, DTT唸出來會讓你想揍他
同樣讓位交出王冠, 小本梨花帶雨儀態萬千遞出去, DTT把玩在手裡叫Bolingbroke自己滾下來拿

David Tennant, 就是這樣演出了自己的風格
然而, 你又怎能不同情他?
海灘上滿地亂爬, 驚慌失措, 細數歷代君王的不得好死, 指控王冠的虛空無謂, 最後抱頭哀號你們為什麼誤導我 為什麼叫我國王?
城牆上緊抱著親信堂弟Aumerle, 含淚拿自己的死亡開玩笑
議會上嘲諷逆臣, 不改囂張跋扈理查本色, 憤怒高過於痛苦, 鏡子重重一摔, 失去君王頭銜, 骨子裡卻是與生俱來的不屈服
DTT的理查死不悔改也好, 氣燄高張也罷, 對這個王所累積的所有複雜情緒,在地牢揭示兇手的那一刻達到高潮
這不是第一個被Aumerle刺殺而死的Richard II, 卻是第一個在這樣親密情感的鋪陳下仍遭背叛而死的Richard
那一刻, 我彷彿聽到了Richard在議會上的控訴迴盪在整個Barbican上空:
So Judas did to Christ:
but he, in twelve, found truth in all but one:
I, in twelve thousand, NONE.


Coriolanus也是一個滿有趣的版本
出發前看劇本時 覺得這齣戲的重點偏政治
肉排在訪問中說 過去的版本基本上就是在貴族與暴民間選邊站
well...雖然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都不覺得老莎有任何中立的意思...
客廳給的幕後資料目前只看到他們rehearsal第一週的準備
兩位牛津大學的古典文學教授及一位政治學者來幫劇組上課
基本上Coriolanus裡面我所看到的民粹主義
被英國學者及客廳導演定調為"民主成熟前的血腥前奏"
(那我是不是可以安慰自己, 台灣現在也只是在前奏(?))

但是看了現場之後 覺得政治意味淡很多
反倒是Martius這個人的各種面向被突顯很多
原文劇本裡看起來單純的強勢母親與兩面討好的米妮
因著客廳版Deborah與麥麥的表演 Martius間的關係更複雜
也因為湯湯的詮釋讓這個傲慢的軍人軟下來
軟的背後 就有更多值得去探究的複雜情緒
例如上半場很多場合湯湯版的Martius都顯得非常不情願
(應該說除了打仗以及與肉排抱在一起之外的事 他都很不情願XD)
讓我更深思Martius悲劇性的結局除了母親之外, 拱他上台的米妮與烤米妮究竟要負多少一廂情願的責任...


裘德洛的亨五應該是三齣莎劇裡面我相對失望的一齣
亨五這個角色頗為平面, 之前演過的大咖很多, 著名speeches更是只要是個英國人都耳熟能詳
裘德洛版的亨五偏向殘酷冷血, 或許也是因為裘德洛其實已經有點超齡(有看到有的劇評argue這一點), 使得這一版本的亨五少了些前人少年英雄的意氣風發
這位亨五對於戰爭的渴求, 對於戰俘的殘忍, 在戰場上的噬血, 都讓人不寒而慄
某程度來說也就削減了戰前禱告與著名St. Crispin Day Speech的感人程度
這一版亨五亮眼之處反倒是戲謔的小段落, 裘德洛使出渾身解數耍流氓耍無賴兼賣萌, 但是就算在求婚最輕鬆有趣的時刻, 你都能感受到眼前這位國王真的是一個warrior (有戰場莽夫的霸道直接XD)


這個冬天, 倫敦最熱血沸騰的三齣莎士比亞
Richard IIHenry V各看了兩場
Donmar版的Coriolanus看了五場
深深享受 這種鑽進老莎裡面享受經典的感覺
讀劇本的時候, 你會有自己的想像, 也會有自己的好惡, 想像這句話該怎麼說, 這段台詞想表達什麼, 這整個場景的對話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你喜歡哪個角色 討厭哪個角色
然後你走進現場, 等著看這個製作想要給你什麼, 你會驚訝一句話原來這樣念會有這樣的效果, 甚至到了下一場演出, 同一個演員換一個方式念白, 換另一種表情, 換另一種互動模式, 突然就又給了你全新的感受
你以為自己知道要來看什麼, 但是好的製作好的演員卻能同時給你意料之中的期待與意料之外的驚喜, 有時候劇本裡喜歡的人物, 現場突然變討厭了; 有時候劇本裡討厭的人物, 偏偏這個製作的該演員從同樣的台詞中卻演出了讓你著迷的特質

我很喜歡這種台上台下無聲的互動, 享受那樣的驚喜, 也享受自己腦海中的既有印象被洗牌重整
我以為我不會喜歡DTTRichard, 因為我真的很喜歡與他截然不同的小本版, 但事實是我從DTT版身上看到更多讓我心痛的脆弱與缺陷
我討厭劇本中莽撞愚蠢的Martius, 湯湯演出Martius的通透與看破卻讓我更深去思考這個角色的定位
老莎的故事, 老莎的角色, 就像肉排所說: 你以為你現在可以坐下來判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但是當你要開口宣判的那一瞬間, 突然又好像不是那麼確定了
這是為什麼莎劇好玩, 因為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永遠無法說老莎的哪個角色應該怎麼演才是唯一答案
他們因各種不同的製作, 各種不同的演員, 而活在不同時代的觀眾心裡
每一個製作, 每一個劇組, 都等著用他們的方式, 說一個讓你驚喜的故事

兩個月從零開始讀三齣莎劇, 累不累?
很累(根本幾乎不眠不休), 但是很值得!
湯湯曾說, Theatre的演出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經驗, 觀眾通常不知道, 他們也是整場演出的一部分, 觀眾聽懂多少, 做了多少準備, 帶著什麼樣的心情, 演員在台上都能感受到, 也都會影響當天他們的表現(尤其在Donmar這種小場地)
當初聽到湯湯這番話就讓我直接幫他蓋章成為合格劇場人
的確, 其實看戲看到後來都會知道, 觀眾的好壞通常是一場戲成敗的關鍵
Theatre goers都有一些自己的禁忌, 例如我的禁忌之一就是千萬不要在周末或暑假在倫敦看悲慘世界或歌劇魅影再好的卡司都會被那些觀光客給毀了=.=
(是說我現在也已經不怎麼看這種觀光客戲就是了…)

這次Coriolanus看了五場, 氣氛最好的是第三場時恰好遇到的學生場(Donmar跟學校合作的教學活動, 看到老師們帶著一組組學生來看戲, 手上都還拿著學習單真的很有趣)
來之前學校應該都稍微教過劇本, 所以明顯感覺得出來, 這場的觀眾完全跟上了演出步調, 台上湯湯等主要演員更加投入也更加細膩地呈現自己的大段獨白(但是刻意放慢語速搞得罵人像是湯教授朗讀莎士比亞時間XD); 台下學生則都充份反映出 我知道劇本是這樣寫, 但我沒想到你會這樣演的驚訝
然後可以發現, 演員們, 包括湯湯, 都非常享受這種真誠而直接的驚訝(學生們驚呼的點實在都很有趣XD)
這是我在五場Coriolanus中最享受的一場, 沒有四周頻頻打呵欠的迷妹, 沒有只會嚷著 我只要看湯抖森其他我不管的腦殘, 讓劇場回歸劇場, 讓演員與觀眾之間回歸最真實的互動, 讓整場戲回到她最初的感動, 然後你會看到一場最顛峰的演出, 是一場, 由演員與觀眾, 合力完成的巔峰演出
忘不了那一場結局的氣氛, 我想瀰漫在Donmar上空的那份震撼就是導演最初設計這一幕時所希望達到的效果
我只能說,認真的演員值得觀眾認真去對待,也只有認真的觀眾值得演員認真對待
這次跟悲慘世界十周年與二十五周年指揮David Charles Abell相約喝咖啡時,他聽到我們的行程稱讚我們是very knowledgable audience
我不敢這麼自誇,我只敢說,我很高興,我有這個機會能夠用心對待真正用心的劇組和製作,it's my pleasure!



感謝這三個月的時間, 陪我走過的兩個人

謝謝兔子不斷塞新消息給我
對於這三齣都以大明星為號召導致day ticket太難排, 而我又是一個以musicalday ticket行情去衡量play的樂觀傻瓜不斷更新的排票資訊真的太重要了!
(雖然其實後來我都是拚著不睡覺 抱持著沒人能比我更早的決心去排隊XD)
而且如果不是兔子, 我也不會知道Richard II開場前可以憑票進去看RSC服裝展, 以及Richard IIHenry V中間幾度丟票出來的資訊
當然最重要的是謝謝兔子收留我在兔窩的期間幾乎每天都必須容忍我在莫名其妙的時間(eg.凌晨三點之類的)起床梳洗出門排隊, 三更半夜搞到筋疲力盡爬回來還捏著兔耳朵滔滔不絕地逼你聽我說感想XD

謝謝Thera, 我們因兔子而認識, 卻因為湯湯而熟識(真害羞XD)
身為資深湯粉, 還永遠走在我的前端
(The Hollow Crown比我先看, 然後又比我早去倫敦, 最後還推著我看完索爾一二+復聯才去見湯湯)
每看完一樣東西都有人能聽我長篇大論發表感想+長篇大論回應我的感覺真好
(於是出國前FB所有狀態都是老莎相關, 而且下面討論串動不動就破一百兩百, 但其實根本就只有兩個人在聊XD)
老莎的東西真的很需要討論, 在討論中去看到更多原本自己沒看到的東西, 尤其老莎那麼多ambiguous的東西, 包含Coriolanus這種讓人滿頭問號的劇本, 都很需要在這樣的交流中去釐清自己的想法(雖然不見得是老莎的想法或是劇組的想法), 很難得有這樣能夠接也願意接我的球的好友, 又總是能以同等的球速丟還給我, 即使是一起發花痴胡說八道都發得相得益彰(這啥?)
Thera的謝謝說不完
謝謝妳推薦的Coriolanus中譯本, 這個版本的中譯真的對看原文幫助很大
謝謝妳從看完preview之後就不斷幫我注意客廳的最新情報, 包含買票和堵門
謝謝妳兩次專程請假陪我搶禮拜一兇殘的客廳票, 以及在我每次凌晨排隊冷到快暴斃的時候陪我聊天分散注意力
謝謝妳跟兔子雖然都先看過所有我要看的東西, 但之後一兩個月都非常努力地聯手保密不劇透我(FB還封鎖我哭哭…)
即使我每天在你們面前扭動求你們透露點消息但是又不准你們劇透, 整個難搞又很煩, 你們都不為所動, 當我終於看完自己的第一場Coriolanus時真的不知道有多麼感激你們沒有劇透我, 讓我在近乎全然無知的狀況下被整個劇組震撼
---> 因為自己是個話嘮囉嗦鬼, 所以真的很難想像你們是怎麼樣能做到一個月都不劇透的看我果然從第一場中場就開始哇哇亂叫XDD


這三個月的莎劇旅程, 因很多人很多事而美好
當然最想要謝謝的是不遺餘力推廣老莎的英國戲劇界, 包含拍出The Hollow CrownShakespeare UncoveredBBC, 推出Richard II製作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 以及同樣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製作出CoriolanusDonmar Warehouse
從幕前到幕後, 看到這些組織的用心, 驚嘆他們的遠見
Cast big names或許是手段, 卻不是為了營利
客廳始終堅持最高票價37.5, 即使聽說ebay上黃牛票已經喊到600鎊的天價,
RSCBarbican也首次推出day ticket政策, 一人一張每場三十張10鎊票, 我真的不知道只為了一個scene就裝了價值40000鎊機關的RSC要怎麼回本
Michael Grandage就更不用說, 這一整季的明星系列都是為了推廣讓年輕人走進劇院, 一年半前就放了一堆便宜票出來, 戲開演後更持續day ticket政策
我想這是為什麼我對莎劇的big names策略不會像對撈麥那樣反彈, 因為我真的看到了這裏面的用心良苦, 也真的受惠於其中(當然也有點受寒就是了啊啾!)

旅程已結束
成山的Review才剛剛開始(癱倒)
要補上之前怕被劇透都不敢看的各大報評論
還要補上自己的評論(Coriolanus可能就得分三大篇寫)

這篇就以那天在客廳堵到男護民官Elliot Levey的對話作結束吧
我說幾年前在MAAN就很喜歡他的演出
---> 其實我說謊, 那時候我覺得他是個生澀的大花瓶, 不過這次很讚嘆他的演出(以及進步)那就絕對是大實話
他問我是不是住在這附近
---> 因為看這齣戲的亞洲女生大概大部分都是不知道打哪飛來為湯湯而來的
我說我住台灣, 但每年都會回來for London theatre land
於是他微笑說: Amazing! Then, see you in next production!
呵呵呵 這真是太合我心意的道別! (滾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