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that Smaller World which is The Stage, and that Larger Stage which is The World.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Blood Brothers – Tell Me It’s Not True
(倫敦原卡訪談 當年的Barbara Dickson...這故事真的哀傷到演員們連這種訪談講到結局都會哽咽...)
在英國已經上演了28年,倫敦西區第三長壽的音樂劇 – Blood Brothers,果然…名不虛傳,這不是一齣一般觀光客聽過或會想要去看的戲,但卻是一齣不容錯過的好戲,雖然不容錯過,卻也是一齣你打死我 我也不想再看第二次的戲,太痛了,真的…太痛太痛了…
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無奈的母親,一場奇怪的交易
同一天生,也同一天死,他們的生命中所包含的卻是那樣多的無奈
我不知道,每個觀眾看完後,心裡是不是都會響起那一聲---為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悲劇?
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不公平?
到底這一切…是誰的錯?
劇終 一個哀傷欲絕的母親唱出Tell Me It’s Not True
這是最大最殘忍的諷刺
事實是,這樣的故事 天天都在發生
事實是,這是我在戲劇作品中 所看過的 最真實的故事
觀眾多想也問一句:Tell Me It’s Not True…
但如果你真的認識過這個世界,你會知道…it’s true…
或許最可怕的是,這個故事裡,沒有人有錯…
Mrs. Johnstone送出一個兒子時,我就已經紅了眼眶
沒有一個母親能捨得做這樣的事
如果不是環境太嚴酷
如果不是現實太殘忍
哪一個母親願意拆散自己的孿生兒子?
Mickey與Eddie的童年,純真而美好
他們生活在天壤之別的世界裡,卻對自己的現況有同樣的不滿足,對對方有同樣的羨慕,是不是人都是這樣? 自己沒有的,總是最好的…
或許Mickey的童年確實是比Eddie愉快
沒有那麼多的束縛,有著街頭巷尾一起野的同伴,可以大聲笑大聲哭
但是現實的殘酷總是在成年的世界裡逐漸浮現
Mickey與Eddie聖誕夜的那段對話,有太多的難過
面對失業又承擔著養家壓力的Mickey,再也不能像兒時那樣單純的與Eddie相處
有參加過十年後的大學同學會嗎?
相信這種感覺,大家不會太陌生…
當少年時代真摯的友誼,面對現實的殘酷落差時,有多少人能平常心面對?
Mickey不是聖人,你我,也都不是
如果我是他,我是不是就能擁有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Mickey的假設,或許很殘酷,卻的確是事實
當年母親閉上眼,這一抱,決定的就是不同的人生
在這一刻,你要一個失去一切的人如何接受,自己的生命不過是一場錯誤 一個玩笑?
整個故事,從開場就籠罩在沉重的氣氛中
你看著故事的發展,是在每一個當下的必然
你看著這對兄弟的轉變,是那麼血淋淋的真實
你知道結局會如何,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切發生
誰的錯? 沒有人有錯…
與其說是命運的安排,不如說是人類社會的必然
階級的不平等永遠存在,貧富的差距沒有人能抹平,這甚至不是政府社會的問題,而是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會一再重複上演的故事…
或許整齣戲最痛的,就是這種無奈
你知道的,你知道這樣的故事誰都不陌生
你知道同樣的事情天天在上演
你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可是你知道又如何?
每一個觀眾都是Mrs. Johnstone, 什麼都知道 卻完全無能為力
這樣的故事總是會讓我想起以前遇過的那些病人
那些窮 卻窮得可敬的人們
可是這個故事似乎很殘忍地在嘲笑著我…可敬,又怎麼樣?
現實的問題從來不是人品態度可敬 就可以解決的…
這齣戲的形式也很特別: half musical, half play
嚴格說起來主劇情都是用演的,真正需要會唱的只有Mrs. Johnstone和Narrator為劇情所做的註解,兩兄弟真正唱的也只有一條旋律
音樂在這齣戲裡面不佔太大的比重,卻十分畫龍點睛,當演員的戲劇演技已經把你的情緒整個拉開時,音樂就是推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唯一要詬病的是過度加工的音效,回音的控制有時候有點多餘,太大的電子音樂往往蓋過演員的歌聲,還有雖然最後找到藏在上面的樂團有讓我比較釋懷,畢竟在倫敦音樂劇不是現場演奏的話那真是遜到爆掉了,可是還是會讓我質疑和聲的部分似乎很明顯是預錄的…預錄啊…有沒有搞錯啊?! 是有必要省錢省成這樣?
演員的表現,今天都很強悍,演技很強悍…
替補命再度發威,攣生兄弟之一的Mickey今日由替補David Cooper上場
還是演得很好,Mickey的情緒爆發戲份要比Eddie重要得多,他的情緒能很輕易地勾住我 把我帶入戲中,這在play中是很難得的,一般來說沒有音樂烘托 我通常是很難入戲的…
飾演Mrs. Johnstone的是Amy Robbins,全劇最關鍵的人物,一個母親的愛、無奈與哀慟,表現得淋漓盡致,光是開場不久的Easy Terms就讓我的眼淚憋不住,終場的Tell Me It’s Not True簡直讓人肝腸寸斷。唯一比較遺憾的是聲音本身差強人意,還好過分加工的音效有稍微幫忙掩飾到…不過這齣戲唱得好不好不是關鍵,要緊的是情緒要能透過歌聲發揮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是Narrator,音樂劇中出現Narrator並不陌生,Joseph也是這樣的,但是這齣戲的Narrator頗為特別,不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因為劇情順到不用他旁白就可以演下去),而是點出那些幕後的疑問或評論,整體來說這個角色比較像Elisabeth中的Narrator與R&J裡面死神的結合,大部分的時候他只旁觀而不太說話,他的在場會讓人有種宿命論的沉重,不斷提醒著觀眾即將發生而不可抗拒的結局…很喜歡Philip Stewart唱的合聲,很好聽,有些部分使用不和諧和聲,突出人物情感的扭曲衝突,相當完美
佩服寫出這個故事的人
也佩服讓這樣的故事在倫敦持續演了28年的觀眾
一個民族要自虐到什麼樣的地步才會一直看這種戲啊XD
聽說Blood Brothers在百老匯只演了兩年,果然美國人不太適合這麼殘忍的東西…
有機會來倫敦,又不想當個死觀光客湊熱鬧的話,推薦這齣戲!
溫馨小叮嚀: 進劇院別忘了準備好衛生紙喔!
話說我們兩個今天一直到走去Stage Door找演員,眼淚都沒還沒乾…
球兒的詮釋 - Easy Term,劇中是在Mrs. Johnstone送走Eddie時唱的,充滿痛苦與無奈
我說今天聽到這首怎麼這麼耳熟呢,原來又是球唱過XD
再次 球版本的Tell Me It's Not True
雖然我不得不承認...有點走味了...不過還是很好聽 喔耶!
這首歌一定要唱得哀痛欲絕才符合劇情啊 球寶貝你太冷靜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讚!
回覆刪除對某幾首歌還蠻熟悉,也容易入耳,但對劇完全一無所知
原來是個大悲劇啊! 我還以為那首告訴我這不是真的是首情歌....(別瞪我)
看這種劇事先都要做足準備+心理建設,不然真的是虐待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