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台灣演出] 阿卡貝拉音樂劇 - 《彼得潘遊戲》



先說,整體而言版主不討厭這個製作
不過如果認真要說的話,還是有一些東西是可以改進的



相較於整排時期的某些浮動,水源劇場最終演出版在整體呈現上有了不錯的改進
例如玩家的飾品實體做出來是真的有做到顯眼
因為燈光加強的關係,讓"彼得"這個未出場的人物及那張椅子也有了更清楚的意義
溫蒂在遊戲中的花痴設定有比較確實地執行了一段時間,而且對於整體暖場的效果滿不錯的
然後要特別誇獎麥可和約翰那組有很大的進步,整排的時候會覺得麥可和約翰的情緒有落差,約翰相對來講比較油一點,但在水源正式演出時,儘管還是那個有點中二的霸凌動機,但是約翰的表演有說服我那份痛苦的深度,也讓麥可約翰這一組人這次走起來十分有進入狀況

高竹嵐的音樂絕對是這齣音樂劇最大的強項,基本上幾乎所有原創曲都有達標,而且風格多元,每次音樂出來都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成為整齣戲最讓人期待的環節
演員的完成度也至少都有八十分,這些歌其實都不好唱,個別幾個演員在一長串歌詞的快歌裡還能同時兼顧情緒和演戲,已經非常令人滿意
雖然在水源聽起來的效果跟在排練場還是有點差距,沒有echo幫忙後,有些缺陷還是比較明顯一點,例如音準的部分,這一場飄得最明顯的是黃歆,而且唱到中間還是拉不回來

最後要提到版主覺得最有問題的部分 - 劇本結構
《彼得潘遊戲》整個大架構是所謂的戲中戲,也就是演員們在台上同時演自己本來的角色,以及在遊戲中的角色,遊戲中的角色都以Peter Pan的故事人物命名,用另一種方式去定義Peter Pan這個童話故事裡所述說的逃避與逃離
這本來是個不錯的構想,但是執行起來卻面臨了不小的問題,首先就是演員到底何時是自己何時是遊戲中人,儘管看得出來除了最剛開始,最後基本上也沒有所謂的切換了,角色本人其實是藉著遊戲角色來說出之前不能說或不敢說的話
那麼另一個問題又來了,遊戲角色發生的故事到底是不是角色本人的故事? 如果是,他們怎麼會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如果不是,那麼那些吵架那些剖白怎麼又如此發自內心? 我覺得這個困惑並不像角色切換那樣可以很快被觀眾消化適應,而是從頭到尾都存在觀眾心中,並且不斷在台上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冒出來。虛實之間的轉換的確很吸引人,但是要如何把這條線理清楚一些,或許是劇本可以再努力的方向。
另外一個問題,則是整個故事缺乏跟觀眾的情感連結。從彼得自殺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情感關係,說實在......有點八點檔,誰是誰的表面女友,誰曾經是誰的好朋友,誰又被誰劈腿......這種關係不但老套,而且缺乏跟觀眾的連結性,觀眾到底為什麼要care誰被彼得傷害過,誰被彼得劈腿過,誰被彼得背叛過? 我們就還不知道彼得是誰,也並不知道你們是誰啊。一般來說要與觀眾產生連結有幾種方法,你可以用一個很普世性的主題,並且用很精妙的台詞把它講到觀眾內心深處,從而觀眾會在意劇中人的情緒;要不然,也可以讓觀眾先認識並喜歡上這些人物,然後能夠對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感覺。但《彼得潘遊戲》在這點上的完成度非常薄弱,以至於中間不管是亭可和溫蒂的心結,又或者是虎克的誤會,再或者是虎克和鱷魚之間的關係,台上吵得很熱鬧,台下還是覺得...well so what?
要解決這個問題,比較能夠讓這齣戲更有質感一點的作法是真的嘗試把題材的深度擴展,真正找到與觀眾之間的共鳴,而不是停留在劇中人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而已;比較簡單一點的解決辦法,或許是可以在後段亭可與溫蒂理清關係時再加一首歌,用音樂的優勢讓觀眾有感。

儘管文本上有諸多問題,但最後結尾還是收得很不錯,對"彼得"這樣一個未出場人物的側寫大部分來說是成功的,觀眾其實很能在最後感受到彼得的抱歉與無力,也能體會這個遊戲最終對六位玩家的意義

以台灣原創作品來說,《彼得潘遊戲》有一個很不錯的底子,很棒的班底,也期待過幾年能再看到這齣戲更成熟的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