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Life on Mars – to be or not to be



可以想像,當年Life on Mars結局播出時在英國會有多轟動
這是一個跌破所有人眼鏡的結局
即便我已經偷偷看了一點劇透,結尾,還是讓我始料未及

至此,Life on Mars不只是警探片,不只是穿越片,更不只是描寫時代衝突與人性本質的片…Life on Mars在最後用濃墨重彩的一筆,為生死的定義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生命的意義,或許是個老掉牙的主題
但是活著的定義,卻是常人很少想到的層面
Life on Mars質疑活著的本質,質疑生死的定義,真假之間,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而我們又為了這些糊里糊塗或真真實實 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這樣的結局,不愧名列電視史上第一名的大結局
兩季16集,當觀眾根本已經接受Sam就是在21世紀的昏迷中幻想著1970年的一切時,卻在最後一集來了一個大轉彎---有沒有可能是在1970的Sam出了車禍,幻想自己來自21世紀?!
那麼什麼是真? 什麼又是假?

兩季16集,我們跟著Sam哭,跟著Sam笑,看著他質疑著1970年的一切,看著他用盡一切辦法要回到21世紀,甚至在最後不惜為了回家而犧牲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卻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跟著Sam一起挑戰1970,一起改變1970,也一起喜歡上1970…
於是,夢想中所執著的21世紀,到了第二季末,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有時候,我們是不是太認真自己所執著的,到了最後,我們卻忘了自己為什麼要執著…

Gene一針見血點出Sam的心態:你可以走,沒有人攔你,而你現在還死賴在這裡只有一個原因---你根本就喜歡這裡,卻又懦弱得不敢承認!

21世紀的科技化,倫理道德化,by the book…束縛了多少人性,縱容了多少犯罪,又製造了多少不信任…1970的設定,是自由,是為所欲為,是強權就是真理…聽起來是個野蠻叢林,卻有著人性最純粹的可愛…
Sam改變了自己的1970,最終,他愛上了1970…

槍戰中的1970讓21世紀的海德病房還剩多少真實?
那個率性而為的年代,那個真正活著的自己,都使21世紀成了絕妙的諷刺
冰冷的建築,冰冷的會議,冗長的人權討論,究竟自己為什麼活著?
走上屋頂的那刻,藍天白雲,攝影機360度環繞Sam拍攝,他茫然,他沉思,最終…他露出頓悟的微笑…

這是這個結局的可貴之處
100個觀眾或許對Sam最後的淺笑有著100種解讀
100個觀眾或許對Sam最後縱身那一跳也有著100種不同的心情

Sam那一跳,終於第一次掌握了主動權,他主動選擇,他勇敢做決定,從回到21世紀以來的壓抑,在那華麗的跳躍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脫…

從21世紀的角度來看,Sam的確是瘋了
從Sam的角度來看,他只是選擇了他想要的世界

自殺在古今所有正常宗教與文化中都是一種錯誤,都是一種罪惡
這一切的前提是,生命是有意義的,活著是有目的的
Life on Mars卻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自殺還是一種錯誤嗎?
自殺長期以來被定義成懦弱、逃避、任性、自私的行為
只是有多少人想過,如果活著是我們自己在活著,為什麼我們自己沒有權利選擇放棄?!
生命的起點,沒有人問過我們的意願,為什麼生命的結尾,我還不能自己選擇?
有沒有可能,自殺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種解脫,而只是一個單純的選擇?
選擇一個自己有感覺的世界,選擇一個自己想活下去的世界,你們又有什麼資格說這是錯的?

很喜歡最後一幕,鏡頭倒轉九十度拍著Guv的愛車遠離
Sam回去了,回去履行他的承諾,回到他所愛的人身邊,即使這個世界upside down又何妨?

When you can feel, you’re alive; when you can’t, you’re not…
Nelson對活著的定義很簡單,這是你主觀的感受,沒有人能代替你選擇
跳與不跳,不是要給誰做交代,不是要對誰負責任,活著的是你,既然沒有人能替你活著,就沒有人能說你不活著是錯的

Life on Mars或許是消極厭世的,Life on Mars卻也是美麗的Happy Ending
很黑暗,卻又溫暖得讓人心悸…
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Sam心中,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就是家…




延伸閱讀: Life on Mars(無劇透推薦文) - 警探片外衣下的深刻省思

2 則留言:

  1. 博主你好~我是在英國念戲劇專業的學生,最近有一篇essay的主題是讓比較英

    國和德國的theatre之間,藝術家個人魅力起到的作用差異。因為在德國戲劇

    來講,戲劇家個人的主宰權幾乎是絕對的(比如Brecht跟Heiner Muller)。

    但是就英國(甚至可以說整個英語圈)現代戲劇方面的成就來講,其實主要是

    音樂劇(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音樂劇以及上世紀60年代之後的Broadway系

    列),個人感覺,英國戲劇界即便是Lloyd Webber這個水準也僅僅是“出

    名”而談不上“主宰權”。看你的部落格感覺你對英國音樂劇的瞭解非常之

    多,請問對於這個問題有沒有什麽可以參考的推薦文章或者書目呢?非常之感

    謝~~~!Thanks a lot in advance and any case!!!

    回覆刪除
  2. 另外我個人也是Life on Mars的鐵杆粉絲(以及Doctor Who)!!!所以我一

    個劇本的主角的名字都叫John Tyler(John Simm和Sam Tyler合體……)



    如果你看到留言,麻煩聯繫我,可以加我的FB:jswjcest@Hotmail.com(黃亦

    楊 Spencer Huang)



    再次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