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現實所不配有的美好 – Matthew Bourne 男版天鵝湖

突破傳統 以男性陽剛之美詮釋天鵝的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

柴可夫斯基的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是古典芭蕾中的經典劇碼,1995年英國鬼才編舞家Matthew Bourne同樣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重新詮釋Swan Lake的故事,將時代背景搬至20世紀的現代皇室,顛覆傳統啟用全部男舞者飾演天鵝群與天鵝王子,並情商當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principal dancer) – Adam Cooper在Royal Opera House的特許下加入這個合約之外的演出陣容,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 1995年在英國Sadler's Wells首演後立即轟動世界,隨後數年展開百老匯及世界巡迴,編舞兼導演Matthew Bourne更因此成為百老匯東尼獎史上第一位獲得最佳原創編舞與最佳導演的非美國人。飾演主角天鵝王子的Adam Cooper也因此聲名大噪,舞蹈中對男性力與美的極致詮釋啟發了2000年經典電影Billy Elliot (舞動人生)的創作,電影中的小芭蕾男孩Billy便是以Adam Cooper為原型設計的,在電影即將拍攝完成之際導演特別邀請Adam Cooper客串成年後的Billy,在電影最後一幕以Swan Lake的造型與舞步跳出經典一躍,就此定格Billy長大後的夢想成真與成就。




編舞家Matthew Bourne與首任天鵝Adam Cooper



回到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這齣舞劇本身,究竟是什麼樣的元素讓這個版本的天鵝如此特別?

不同於古典版本的簡單愛情故事,此版Swan Lake以一個20世紀皇室的王子的人生為中心,全劇總共分成四幕,第一幕以背景介紹為主,講述王子從小生長在冰冷的宮廷,被規範並塑造成他的母親 - 一位美麗卻冷酷的皇后 - 所希望的樣子。被迫戴著面具面對媒體與群眾的王子在偶然的宮廷舞會中結交了一名難登大雅之堂的女友,皇后對此極其不滿意,而王子最後也發現此女不但並非良配,竟然還是被總理大臣收買來接近玩弄他的風塵女子。

第二幕開始於公園湖邊,對自己與自己的人生極度灰心失望的王子留下遺書準備投湖,卻意外巧遇公園湖畔的一群天鵝,第二幕整幕是王子與天鵝的邂逅,天鵝群的美麗雍容,白天鵝王子的強壯自信優雅溫柔,王子從開始靜靜旁觀的目眩神迷,到最後逐漸跟上天鵝王子的舞步,王子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勇氣與希望。

第三幕是再一次的宮廷舞會,美麗卻風騷的皇后依然左右逢源,舞會進行到一半突然闖進一位長得跟天鵝王子一模一樣的黑衣陌生人(即古典芭蕾中的黑天鵝),大膽激情地挑逗舞會中所有女性,並且不斷誘惑討好皇后,王子眼見心中的神聖天鵝與母親從調情到定情,終於徹底崩潰。

第四幕回到王子的臥室,精神崩潰的王子接受強迫治療卻已經分不清現實與幻象,夜晚的床底下鑽出了無數曾經美麗的天鵝群帶給他的卻是恐懼,神聖溫柔的白天鵝再度出現讓王子再度心折不已,然而天鵝群卻粗暴地分開王子與天鵝王子,並攻擊王子,最後天鵝王子捨命相護,王子亦在幻境中心碎而死。天明時,皇后抱著冰冷的兒子痛哭,而床頭的窗戶上天鵝王子懷抱著童年時的王子得到最後的安寧。


一開始會想接觸這個版本的天鵝湖當然是因為倫敦行完全被Adam Cooper在Singin' in the Rain裡的美麗征服(AC現在在倫敦音樂劇Singin' in the Rain中飾演男主角Don,有著非常精彩的跳舞戲份),但另一方面也是偶然聽到Matthew Bourne的訪談提到男版Swan Lake的故事大綱,只聽了幾句,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會喜歡這個故事。

MB表示,重編柴可夫斯基的舞曲,他所尋找的是一個更大眾化更普世化的主題。孤獨,絕對是這個時代中最不陌生的情緒。劇中王子的孤獨顯而易見,面對一個不會愛也不懂表達愛的母親,交往的是一個不入流還居心叵測的女友,王子要的不多卻又好像很多,一個真誠的碰觸,一顆真實的心,如此而已。王子所要的,在這個世代中,即便不是在皇室,也宛如奢求。或許,我真的完全無法抗拒…… "孤獨"這樣的主題。天鵝王子本身固然象徵王子所渴求的強壯 力量 溫柔 自由 與優雅,但是更實際的一人一鵝的神交中,他給王子的是完全的接納,完全的包容,完全的保護,與完全的自由。MB認為在第二幕公園的人鵝互動中,天鵝王子在雙人舞的最後抱起王子,是一個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畫面,而我要說,這個畫面,讓我心醉,也讓我心碎……

我們都渴望愛,而事實卻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愛,或許有,但那樣的幸運從不屬於我。我們都曾經相信過有愛,甚至曾經努力追求也努力去愛,我們希望自己做得夠好夠完美就有資格被愛被接納被保護,但是終有那麼一天,你會發現這一切是多麼無謂,你看到人們笑裡藏刀的那一面,你看到自己付出的所有信任被踐踏在腳下,人們殘酷地告訴你…你生來 就沒有資格得到這些…。現實的醜陋最終的結果是逼迫人往幻境中尋找真正的美麗,而最荒謬的是,真正的美麗也只存在於虛幻之中。我個人其實一直不認為天鵝王子是真實存在的(MB對這點一直保留空間給觀眾,並未給出定論),因為天鵝太美,美得只能存在於幻境之中,這個世界不配也永遠不會擁有,這樣的美好。王子在現實中被塑造成一個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真正哭與笑的權利,他符合眾人對一個王子的期待,卻沒有一樣東西符合他的期待。在遇到天鵝前,他所要的只是一個真心的擁抱,但是在現實裡,沒有人會給他,他的家人不會,他沒有朋友,最終,他以為的"女朋友"也什麼都不是。第二幕的人鵝相遇,美得讓人窒息,美得讓人想哭,王子從完全的迷失,到完全的臣服,他在天鵝王子身上找到自己,只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當一人一鳥眼神對上的那一刻,天鵝王子的眼中是溫柔與包容,王子的眼中是希冀與渴求,那一刻,你會知道什麼是神交,什麼是心靈相通,什麼是...真正的滿足。天鵝王子最終抱起王子,這樣完全的接納保護,不可能存在於真實世界,只能保留在幻象之中。


這個版本的天鵝湖中,觀眾對天鵝王子(白天鵝, 此版本稱為The Swan)尚且不只一種解讀,對於第三幕出場的黑天鵝(此版本稱為The Stranger)的理解就更是各有想法。對我來說,黑天鵝既是王子心中最不願碰觸的黑暗面,也是現實中王子所無法面對的殘酷,或許更觸動我也更觸動王子的是黑白天鵝之間的落差---幻象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白天鵝給予王子所想要的一切(all he wants to have and wants to be),而黑天鵝剝奪了王子的所有,即使那個 “所有”不過只是一份幻想。看越多次,我就越能感同身受王子看著黑天鵝的那份絕望,你以為你找到的天堂原來不過是讓人摔落地獄的跳板,重點不在於黑天鵝如何挑逗王子的母親(其實王子的母親本來就是那個樣子,王子的崩潰點在於此次勾引母親的是自己的天鵝),那種突然發現沒有任何東西是屬於自己的驚恐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Matthew Bourne在訪談中提到,這齣天鵝湖裡,你沒看懂第一幕,就不可能看懂第二幕,因為所有王子所求而不得的都在第一幕;而我覺得,如果沒看懂一二幕,也不可能理解第三幕王子對黑天鵝的欲拒還迎,以及最後被黑天鵝逼瘋的原因。同時我也很喜歡第三幕皇家舞會上的很多小細節,從一開始在人前端好姿態的王子,到最後掩飾得越來越狼狽的痛苦;舞會中眾人的表面光鮮亮麗,背後卻竊竊私語;當然還有最明顯的總理大臣笑裡藏刀的陰謀。MB成功在第二幕勾勒出一個美到極致的幻境,卻在第三幕給了一個無比真實的殘酷,兩者極大的反差徹底撕裂王子,因此有了第四幕在幻境中滅亡的淒美。

第四幕真正的獨舞不太多,有些可惜了Adam Cooper曼妙的身姿,但第四幕的戲劇性卻極為強烈。王子的死可以看成淒美的殉情,更高層次的看,何嘗不是一種得其所哉的解脫。虛幻的神聖美麗,現實的殘酷醜陋,讓我如何能將王子的死亡看為悲劇?對我來說,對王子來說,對白天鵝來說,這個故事的結局都是Happy Ending……用死亡成為追尋理想的最高境界,用死亡控訴這個所謂”應該活下去”的現實世界。其實王子已經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了,他掙扎過,他追求過,他幻想過,最後卻什麼也沒得到,既然如此,又有誰能要求他繼續走下去?我很喜歡王子最後死在白天鵝保護下的安排,這比Life on Mars的縱身一跳還要完美,得償所願的解脫,或許是人生中所能追求的最完美的一樣東西。


Swan Lake不同於我曾經所看過的所有戲,這是一齣舞劇,也就意味著這是一齣默劇,然而柴可夫斯基波瀾壯闊的音樂卻給了這齣戲最完美的底蘊,我想在這樣的劇情中確實是需要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很多東西不是用說的能說清的,肢體語言在某些時候要比真正的言語來得豐富壯麗。

某個程度來說,MB對於音樂的很多理解跟我是很像的…音樂,無論是古典芭蕾舞劇裡面的古典樂,或是現代音樂劇中比較偏現代風格的音樂,在我心中所代表的都不僅僅是它們作為音樂本身的價值,而更是一種感受。我常說,看戲其實是一種很私密的感受,音樂,不是用聽的,而是用"感覺"的。MB用心去感覺了音樂,然後設計出如此舞蹈;舞者用心去感覺了音樂,跳出了如此美麗;而觀眾藉由他們的呈現,重新去感覺了兩百多年前的音樂。MB這個版本的編曲,編出了其他古典天鵝湖中所沒有的感覺,給了現代觀眾全新的機會去理解與體會古典音樂與舞劇這兩門看似艱深的藝術。



最後當然要來談演員(舞者)的部分, 誠如很多人對MB作品的評價, 他的舞劇大眾化通俗化也流行化, 如果說古典芭蕾就像古典歌劇一樣純粹展現技巧, 那麼MB在舞劇上所做的創新突破就類似於音樂劇之於古典歌劇, 整齣戲不再單純以舞技為重點, 故事的複雜與衝突性成為整齣舞劇的核心, 這也要求舞者本身不只要跳得好, 更要演得好。Swan Lake 1996年倫敦首演卡司特別向Royal Opera House商借Royal Ballet的首席舞者Adam Cooper出演主角The Swan/The Stranger, 其他角色則由MB自己的舞團Adventures in Motion Pictures(AMP, 現已改名為New Adventures Company)演出。

Adam Cooper的出色舞技在前一篇Adam專題中已經談過,令人驚奇的是與他的舞技同樣出色的演技。黑白天鵝由一人分飾兩角而兩個角色的氣質卻截然相反,白天鵝陽剛強壯溫柔美麗,黑天鵝性感挑逗邪氣霸道,Adam卻能將兩種氣質都發揮到極致。第二幕白天鵝第一次在湖邊出場的優美就震懾全場,與王子的接觸中從逐步試探,到全然理解,再到完全的接納,白天鵝的柔美與他的強壯同樣令人懾服,尤其雙人舞中Adam磨蹭王子的動作表情,讓人分明能感受到在這段關係中天鵝其實與王子一樣享受,一樣沉醉。黑天鵝的出場霸氣張揚,粗魯卻充滿個人魅力,充分應證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至理名言,除了橫掃全場的黑天鵝獨舞,與王子幻境的黑天鵝雙人舞中,Adam的美不再溫柔而極具掠奪性,揭示自己天鵝面目時的邪惡讓觀眾都要為王子毛骨悚然,最後以同樣的天鵝舞昭示身分,分明與白天鵝同樣的肢體動作,卻跳出完全不同的邪氣,Adam的黑天鵝既成功毀滅了王子對白天鵝的信仰,也展現出另一種讓王子無法抗拒的魅力。其實到了第四幕白天鵝再出場時的感覺又跟第二幕有著明顯的不同,第二幕的契合與定情都比較含蓄,但到了第四幕白天鵝再出場時卻更加神聖細膩,也更加明確表露對王子的依戀,以為王子已死的悲痛驚慌,一直到為了王子義無反顧的捨身相救,Adam眼裡濃烈的情感讓最後一幕十足賺人熱淚。

舞劇其實是一種無聲的默劇,只有音樂同樣都在背景緩緩流動,其餘的要靠舞者/演員用肢體用表情用所有元素去營造氣氛,一般演員可以用歌聲用語速用抑揚頓挫去經營的場面,在舞劇演員手中必須完全靠肢體達成,我想就是對於Drama School三年訓練出來的專業演員來說這樣的演出都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何況對於長年只需要跳舞不需要演戲的Adam Cooper。當然今天的Adam從1999年離開Royal Ballet Company成為自由舞者後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Musical Theatre,今時今日他演技好並不讓人意外。然而1996年時年方25歲的Adam依然是Royal Ballet Company的旗下舞者,儘管在他的受訓過程中同樣接受過歌唱表演的訓練,但嚴格說來在他過去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芭蕾一直是他的重心,而正統的芭蕾舞劇,坦白說幾乎是完全不需要演技的。然而Swan Lake在黑白天鵝演技上的挑戰,對Adam來說似乎絲毫不費力,在極端的劇情中他的表現完全的水到渠成,自然優雅,就如同他的舞步一般,完全看不出矯揉造作的痕跡。其實看戲看到現在,我對演員演技的要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高了,就連西區的專業演員也常常會出現讓我無法滿意的誇張或刻意,然而在一齣這麼誇張的戲劇中,Adam卻在一個本來就容易流於誇張的默劇中用他全身心吃透角色的演出徹底征服我。

其實在Matthew Bourne這個版本的天鵝湖中戲份最重的不是天鵝(天鵝的舞蹈比重是最重 但戲劇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其實集中在王子身上。1996年首演卡司的王子由AMP自己的首席獨舞舞者Scott Ambler演出。Scott的資歷相比於與他有最重對手戲戲份的Adam算是比較吃虧一些的,劇中王子真正有跳舞的機會其實不多,但只要跳舞都是跟天鵝跳,無論黑天鵝或白天鵝, 也就是說Scott幾乎完全活在某位皇家芭蕾首席舞者的陰影下。憑良心說,Scott跳得不算差,畢竟他當時已經是AMP的首席,幾乎包辦自1991年以來MB手下所有舞劇的首演男主角,然而Adam跳舞有一種特殊的風韻,對於與他共舞的男舞者來說往往很難完全跟上他的腳步,Scott自己也在訪問中表示過很擔心站在Adam旁邊看起來會像一個完全不會跳舞的小孩(這似乎是所有要跟Adam合作的男人的共同擔憂?@@),但事實上在這齣戲裡面,Scott雖然不如Adam遊刃有餘,但某時候他所展現出來的猶豫怯懦其實也恰恰符合王子這個角色的設定,倒也就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了。2010年新版Swan Lake重新拍攝新卡司之後總算彌補了原卡中王子與天鵝在技巧上不平衡的狀況,這也使新版的雙人舞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一些。

對於缺乏在古典芭蕾舞界歷練的Scott來說,或許評價他在Swan Lake中的演技比評價舞技要來得公平得多。Scott在突顯王子的陰鬱、挫折,乃至最後的掙扎崩潰痛苦上都有不少出色的表現,我最欣賞的是在第三幕宮廷舞會那一段,王子的精神狀態其實已經到了臨界值,但面對外人依然故作鎮定的辛酸,而在整個第三幕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王子的偽裝越來越費力,直到最後終於以大鬧會場收場。此外第二幕雖然堪稱The Swan的個人秀,Scott的王子呈現出來的迷濛 驚豔 陶醉 試探,乃至他與Adam之間最後心靈相通的默契,都與Adam的演技相得益彰。儘管在呈現王子某些精神狀況時Scott的某些表演會稍嫌誇張,但以這齣戲的基調來說,王子這樣的表現其實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最後想來談的是所謂 "男版天鵝湖"的構想,坦白說這不是我第一次聽聞這個版本,但若不是因為今年在西區被Adam Cooper的Singin' in the Rain征服,我不會有興致來對這個版本一探究竟。這個版本正式名稱是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又稱Male Swan Lake或 Swan Lake Gay version,這也是MB版本在一般大眾心中的基本定位。很大程度上,我非常激賞與認同Matthew Bourne起用Male Dancer演出天鵝的點子,相較於古典版本中童話式的少女天鵝,MB對天鵝的理解更接近現實中的這種動物,天鵝的美麗優雅與牠的強壯野性是並存的,必須也只有男舞者能夠將這種力與美融合到極致,AMP旗下的一群Male Dancers將天鵝的神聖與侵略性完美揉合在一起,在第二幕中群鵝共舞展現的野性美極具說服力,而在第四幕憤怒的天鵝群在王子床上展翅示威時更是讓觀眾不得不驚嘆MB對天鵝的獨到詮釋。

然而,使用男舞者詮釋天鵝並不代表這個版本的故事就是一段同性之戀,不同於古典版天鵝湖是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MB的這個版本基本不涉及愛情,關於Gay version這樣的評述,MB本人也是不贊同的(要知道如果真的是以此為主題 在英國藝文界也沒什麼好避諱的),Male Swan Lake更多的是對世界的控訴與精神層面的衝突翱翔,就算單從故事表面來看,王子遇到天鵝所產生的情緒更多的是嚮往是渴望,當然不乏獨佔慾,但是著墨更深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共鳴。男子共舞與譁眾取寵的另類主題無關,所呈現的不過是現實世界所不配擁有的美麗,刻意強調同性之愛,我倒是覺得模糊了這齣舞劇本身的重點與意義。

Matthew Bourne's Swan Lake,一場兩個小時,似真似幻的夢,王子最後與天鵝永遠相伴,這是王子的現實人生中所不曾有過的真實 寧靜與美好,如果幻境是如此的美麗,如果現實是如此的冷酷,那麼....何妨永遠不要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