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兩廳院] 政治的煽動與群眾的愚昧 - 托馬喬利版【理查三世】


被兩廳院邀稿理查三之後就對這檔戲比較關心
其實三月號PAR表演藝術雜誌會出這個專題,主要就是為了宣傳兩廳院這次引進的法國導演托馬喬利的【理查三世】,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檔戲的票房還是很不好,剩下4/15最後一天,希望大家能多支持

看慣了英國人的莎士比亞,其實會發現英國人在莎劇上的表現深沉老練,他們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演員來演一齣最好的莎劇,但即便很多製作刻意讓時空混淆,英國人在莎劇上面還是有很多傳統的束縛與堅持,例如不太能夠擅改劇本,例如不太能夠在台詞上有太多的更動,例如在演莎翁歷史系列時,總是假裝觀眾很熟悉那段混亂的歷史,雖然實際上百分之八十的英國人對金雀花王朝的了解並不比我們多多少

托馬喬利的【理查三世】用外國人的角度來看英格蘭的歷史人物,導演也就更細心地為觀眾增加許多輔助工具: 整齣戲的開場簡單交代了一下愛德華四世的太平盛世與家庭成員,在比較複雜的三寡婦段落巧妙使用三幅巨型全家福來當圖解,讓觀眾能夠跨越歷史文化的障礙,很快在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與一大堆的Edward與Richard中理出頭緒來。

法國導演同時也在這齣戲上擁有了英國導演比較難有的自由度,這一點最明顯表現在理查登基的段落,導演的政治影射力度甚至比號稱反映政治現實的英國Rupert Goold版著墨得更深刻動人



事實上政治煽動應該是這個版本所呈現出的最大特色,導演花了很大的力氣與篇幅在理查操縱輿論登上王位的過程,透過非常積極的觀眾參與互動,實際展現一個陰謀家的偽善與整體社會輿論所形成的壓力,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在【理查三世】裡面這麼深刻體會為什麼每一個獨裁者在他自己的時代都那麼的難以抗拒,洗腦者真的能這麼容易洗腦人民? 亦或看清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只是無人敢言?
對於我們這輩台灣人,或是西方民主國家的觀眾來說,專制獨裁似乎只是一個歷史名詞,導演在這個【理查三世】裡不滿足於單純的書面字句而採用了更前衛卻不失原劇本格局的方式,讓"獨裁者"三個字活生生立於觀眾面前,算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用心

托馬喬利的版本比較可惜的地方,或許依然是在理查本身的塑造上面
【理查三世】的劇本十分黑暗,理查這樣的人物也相當複雜,登基前他心機深沉運籌帷幄,登基後他暴虐無常喜怒不定,然而在故事最後的最後,理查那段經典的戰前獨白,卻又讓人那樣的心酸:
What do I fear? myself? there's none else by:
Richard loves Richard; that is, I am I.
Is there a murderer here? No. Yes, I am:
Then fly. What, from myself? Great reason why:
Lest I revenge. What, myself upon myself?
Alack. I love myself. Wherefore? for any good
That I myself have done unto myself?
O, no! alas, I rather hate myself
For hateful deeds committed by myself!
I am a villain: yet I lie. I am not

這其實是整個【理查三世】我最喜歡的部分 --- 那份寒徹骨的自厭
每一個大奸大惡後面,有他們對自己的自我認識
每一個驕傲自滿後面,往往蘊含著更多的自卑自厭
理查的戰前獨白讓這個角色從平平無奇的反派昇華出讓觀眾無法認同卻又無法否認的相似,莎士比亞的劇本在最後催化出來的,其實是觀眾看到自己的黑暗、孤獨、自我厭恨與創傷,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恨到毀天滅地的奸惡之徒,差別只在於我們將他壓在哪一個角落

然而在托馬喬利的版本裡,或許是因為托馬喬利自己本身過於年輕,也或許是整個製作的主題風格就是喧囂吵嚷,以至於在這最後這一幕的關鍵時,理查的表現還是相當屁孩,沒有太多的沉澱,也沒有從權力慾覺醒的清明與愴然,這讓理查這個角色失去了最重要的魅力,算是功虧一簣的遺憾敗筆


舞台效果在這個製作是最大的驚喜,不是預告片裡面看似譁眾取寵的前衛,而是極其讓人驚嘆地,完全用燈光建構幾乎所有的場景
【理查三世】原劇本的場景跨越幅度極大,從皇宮到地牢,從倫敦塔到戰場,不同的陣營,多方的人馬,尤其最後的Battle of Bosworth,既是重檔戲,又是敵我雙方相互對照切換,十分考驗導演在舞台設計上的巧思
托馬喬利非常聰明地使用兩塊布幕與不同顏色的燈光,能在一秒內切換兩邊陣營,Richmond採用暖色系,Richard採用冷色系,窮途末路與錦上添花的對照,即便Richard再如何罪有應得,也很難不讓人對兩者的際遇感到諷刺

除此之外,燈光與黑暗的交替運用,包裹了整個舞台,也包裹了理查三世黑暗又充滿控制慾的病態人生,劇場在煙霧與燈光裡成了一個超現實的黑盒子,導演在裡面變幻他的魔術,觀眾隨之目眩神迷,建構理查之死所使用的突然平靜與最終的地板變換,R III化為FIN,成為了整場舞台魔幻秀畫龍點睛的精采收筆


整體來說,托馬喬利的這個製作兼具了娛樂性與尊重原著,引人入勝的細膩,讓觀眾深切體會了一場獨裁者的愚民手段,卻依然為最終的結局感到悵然
在英國人的世仇法國人的手底下,【理查三世】再度展現了他的劇本魅力,用不一樣的方式切入,塑造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的又一種樣貌

最後分享一下之前為Almeida Live畫的【理查三世】人物關係圖

延伸閱讀:


[Almeida Live] 理查三世 - A Villain in Our Mind

版主應兩廳院邀稿: 反應當下政治現實 不與時代脫節的劇場 英國導演魯伯特.古爾德的《理查三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