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看2其實也不算差,本來主打的就是「情境式」、「影集式」風格,成功避免人們去深究每一條線的首尾完整度,第二集裡面,故事的鋪排成為附屬,角色與音樂的情感被突顯為重點
在這個基礎上,【不讀2】算是完成得不錯,剛開場還覺得有點零碎,但進入若凡雨拉的主要場景就相當享受,尤其若凡與楊瑄回憶童年的整體安排設計,在對白與說唱間的無縫拋接,搭配上蔡邵桓完全投入的演技,完美帶領觀眾一窺這個角色喜感背後的憂傷,逗趣與沉重的比例把握得恰恰好,是一段很精彩的戲
演員表現上以蔡邵桓最為出色,演唱俱佳,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角色發揮空間最大
陳品伶的聲音表現很不錯,可惜雨拉這個部份的劇情和演技都流於浮誇
張仰瑄在自己的主場表現也相當出色,很可愛但不過分誇張,很搶戲但不喧賓奪主,與蔡邵桓搭起來非常順暢,緊湊的節奏裡還一直沒忘記該帶好的中國腔,使得整體戲劇表現討喜而自然
周定緯和孫自怡從歌唱到演技就都是比較明顯的弱環,尤其孫自怡的音準和喉音極其可怕,建議基本歌唱訓練該做的還是要做,不然那合唱一出來簡直一枝獨"鏽"(?)
整體來說《不讀2》算一齣還不錯的娛樂,燈光舞台精緻溫暖,進場退場換場切換流暢,本次新北原創音樂劇節三齣戲裡面大概以這場看得最愉悅,然後不得不讚嘆一下《何日君再來》放第一個真是別有用心(咦),讓後面兩齣都明亮了起來(?)
周定緯和孫自怡從歌唱到演技就都是比較明顯的弱環,尤其孫自怡的音準和喉音極其可怕,建議基本歌唱訓練該做的還是要做,不然那合唱一出來簡直一枝獨"鏽"(?)
整體來說《不讀2》算一齣還不錯的娛樂,燈光舞台精緻溫暖,進場退場換場切換流暢,本次新北原創音樂劇節三齣戲裡面大概以這場看得最愉悅,然後不得不讚嘆一下《何日君再來》放第一個真是別有用心(咦),讓後面兩齣都明亮了起來(?)
只是看著《不讀》還是有點感慨,什麼時候台灣這種大量舞台人物OS的文青劇本風格可以改一下,劇場的真正本質還是說好一個故事,不是收集角色們各種內心小宇宙輪流murmur...雖然莎士比亞的作品也總是有大段經典獨白,但台灣劇場往往故事講得七零八落,演員演技口條又撐不起獨白該有的空間能量,而murmur的內容礙於編劇功力,往往也無關痛癢,離「字字珠璣」、「針砭人性」相去甚遠,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先把故事講好會是一個比較容易達成的短期目標
最後想問有高手能解答疑惑嗎?
A. 這跟不讀書或書店的關係在哪?
B. 這跟心略大於整個宇宙有什麼關係?
註: 版主知道劇名是午安所收到的那本詩選,書名取自Pessoa的詩《Saí do comboio》的最後一句,但無法領悟這跟全劇的關係在哪裡...看起來沒有起到任何點題或連結的意義
還是評丁版Hedwig的那句老話,放一堆東西但一般觀眾難以看出意義,對整個故事也沒有任何正向幫助,那就不如不放
#文不對題是文青的世界
#本凡人難以領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