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that Smaller World which is The Stage, and that Larger Stage which is The World.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西貢小姐中的悲慘世界
"Bui Doi" 西貢小姐第二幕第一首曲子,述說美國在越戰後國內有人開始注意到戰爭中美越混血兒的問題,因此有人發表演說提醒美國民眾重視這些"生命之塵土"( Dust of the life)也是自己的家人骨肉,由此引出後來Chris藉由這個演說者得知Kim為自己生了一個兒子,繼而帶著現任美國太太去越南想帶回兒子
四大名劇中,這兩部是我最喜愛的,巧的是,所謂四大名劇其實只有兩位作曲家:法國黃金搭檔荀白克和鮑里爾寫了「悲慘世界」(LM)和「西貢小姐」(MS),而英國鬼才安德魯洛伊韋伯則寫了「歌劇魅影」和「貓」。
荀白克和鮑里爾被譽為繼羅傑斯和漢默斯坦之後,音樂劇界中又一黃金拍檔,兩組人馬的風格截然不同,卻同樣在音樂劇中寫下不只一部的不朽之作。
聽「悲慘世界」時,我時常聽著CD就情不自禁的讚嘆荀白克精湛的作曲功力,那種佈局的嚴謹和細膩,那種主導動機巧妙的應用和轉化,都讓人欽佩作曲家的巧思。而聽「西貢小姐」時,縱使感覺沒有那麼深,但常常聽到一些段落時會忍不住會心一笑,因為許多概念和呈現手法都與「悲慘世界」極其相似,總有一點他鄉遇故知的溫馨熟悉的感覺。
以下就幾點來比較:
1.劇情---深切的社會人文關懷
「悲慘世界」所關懷的是法國大革命陰影下,小人物的無所適從,在混亂的大時代下,他所關注的不是時代的變動,不是上位者頻繁的政治鬥爭與亂象,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底層人物的心情。藉由三個平行發展的故事線寫出了人民的貪婪與無助,卻也藉由男主角Jean Valjean頌揚了人性的光輝,在沉重與黑暗的背景中,他所給予的是一道動人的光芒,微弱但堅定地發著光,最後照亮所有身邊的人。
誠然,LM的文本不是荀白克或鮑里爾所寫,但一個作曲家從千百萬本書裡面挑出了這部文學作品,而且還是法國大文豪雨果最大部頭、最複雜交錯、也是最長篇的一部小說,看著原著的份量便能明白改編的難度實在不下於自己寫一篇劇本,從一個作曲家所選擇的書籍便可看出他心中關懷的是什麼,所以荀白克選擇這樣一部發人深省但又沉重的原著,而韋伯大概也就只有選擇愛情故事的水準吧。
「西貢小姐」作於LM之後的四年,他的創作動機讓我每次想起,心都會跟著顫動。MS的創作起因於一張照片,那是一個越南母親送女兒上飛機去美國與父親團聚的照片,那母親空洞但堅定的眼神讓人動容,這一去,母女再會可說是遙遙無期。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為什麼這個女人生了個美越混血的孩子卻不能跟著孩子一同去美國展開新生活?又為什麼她捨得將親生骨肉送到萬里之外,忍受著生離之苦?這就是荀白克看到這張照片後所引發的聯想。
同樣是一個無奈混亂的大時代,同樣是一群無助的小人物。越戰,所引發的不只是上層權力的鬥爭,不只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對立…這些我們在歷史課本上都看得到,但是史書上不會記載的是,那時的越戰士兵是如何的徬徨無助,那時的越南人民是如何的驚恐求生存。
這就是MS所描寫的內容,一個茫然的年輕美國大兵,一個受戰火波及的清純越南女孩,還有一個盲目崇洋的皮條客,這些是什麼?是大時代中無奈的小人物,是這個混亂世代的縮影,無情的戰火摧毀一切,也摧毀人的尊嚴。在這樣的黑暗中,Kim光輝的母性是一道光芒,衝破了黑暗,那首「I’d Give My Life For You」,那個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一切的母親,這讓人明白,黑暗中,或許愛情不再可靠,或許多年的等待只能換來更大的失望,但母親的天性不會變,她使一個女人不再柔弱,而是更加堅韌,深刻到願意付上生命的代價!
LM與MS,都是沉重的主題,都是描繪一個看似混亂也好輝煌也好的時代中,人民說不清道不明的苦楚,但他也同樣在絕望中給了一個希望:LM是人性的光輝,MS是母性的偉大。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只因為荀白克和鮑里爾真正關懷這一切!
2.曲風鋪陳---悲情與反諷
「悲慘世界」與「西貢小姐」的故事主線都十分悲情,沉甸甸的劇情淒切的控訴著時代的不公與人性的軟弱,沉重得讓觀眾情不自禁要潸然淚下,在此之前,音樂劇一直是人們放鬆逗趣的來源,然而從荀白克開始首先探討這些社會黑暗的主題,這也是他的英文處女作「悲慘世界」剛開始會被批得一文不值的原因。
然而,音樂劇畢竟還是娛樂大眾的作品,儘管要表達特殊的人文關懷,卻也不能通篇沉重到尾,於是荀白克的慣用手法便是在劇中製造一個丑角,創作一兩首俏皮的歌曲,藉以平衡曲式。基本上這是一種十分巧妙完美的做法,既可讓觀眾和劇情都稍微放鬆一下,而有時候藉由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的反諷效果比直接的控訴更為動人。
這個技巧的實際運用在LM中初試啼聲,丑角便是湯乃第夫婦,而串場歌曲主要有兩首,一是妓女們唱的「Lovely Ladies」,另一首則是眾所周知的「Master Of House」。這個方法在LM中的運用還有些生澀,湯乃第夫婦並沒有被塑造成丑角的絕對必要性,只是一個比較容易發揮的角色罷了,因此平衡曲式的意圖即便是未學過音樂劇作曲技巧的人也都看得出來,儘管效果很好,只可惜太過刻意;反諷效果較好的反而是比較不起眼的「Lovely Ladies」,在嘻笑怒罵中帶出妓女心中深切的悲哀和無奈,很妙的是這首曲子快慢皆宜,當倒數第二段放慢速度時,前面那種表面上的放蕩不羈與無恥頓時變為內在深層的悲傷,畫龍點睛的點明了全曲的重點。
反諷技巧在MS中更是得到徹底的成熟展現,在LM中湯乃第夫婦不過是個配角,然而在MS中Engineer卻成了實質上的男主角,小人物的可憐心態已成了MS中重要的第二主題,荀白克在反諷上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竟然大膽通篇使用輕鬆的曲調來描繪這沉重的第二主題。Engineer的放蕩卑賤其實含著許多心酸的過去和生存的無奈,那種小人盲目崇洋的可惡可歎可悲可憐在輕鬆嘈雜俏皮的音樂中展露無遺,從開場的序曲、「The Heat Is On In Saigon」表達美國大兵通宵荒唐取樂背後所埋藏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無限的惶惑不安與沒有明天的恐懼、「What A Waste」中無可救藥的自高自大,一直到經典的「American Dream」裡對現實的恐懼對美國的嚮往對自己人格尊嚴的徹底踐踏。
Engineer的俏皮無賴讓你發笑,卻在笑中情不自禁的鼻酸,他讓人覺得可悲無奈,他讓人覺得無恥可惡,可是沒有人能否認,Engineer只是東方社會與第三世界中無數在艱苦生活中被迫貶低自己人格以求生存的縮影,他的崇洋又能讓多少東方社會的人民引起共鳴?一個丑角能夠亮眼得如同主角,這是荀白克最了不起的地方!
3.作曲手法---古典技巧的運用
LM的音樂風格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很偏歌劇的表現手法,劇中不僅出現作曲難度頗高的對位重唱(The Confrontation),合唱的編寫,重唱+合唱的完美編排(One Day More的四主題融合),明眼人更是看得出作者慣用的華格納主導動機模式,可以說荀白克最大的長處就是使用主導動機來貫穿全劇,使劇情發展與音樂形成緊密的配搭,從而使全劇看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架構嚴謹,條理分明。
MS在這些特點上則更臻化境,如果說LM中各種形式的音樂都還有刻意為之的痕跡,則MS已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實在聽MS許多段落的時候,LM迷一定都可以會心一笑,一個幾乎可算是過度段落的「Thuy’s Death」能巧妙包含了經典的對位重唱,以及氣勢不輸「One Day More」的大合唱;第二慕開場的「Bui Doi」使用與「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風格相近的造勢歌曲,然而加重了獨唱的比重,擴編了合唱的陣容與合音的複雜度,再因應劇情需要脫去浪漫情懷而加入幾分沉痛自省,使全曲既營造出一個振奮人心的造勢氛圍,卻又不失真誠懇切,這些可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無法與之相比的。
當然,最重要的,MS中主導動機的運用由LM以樂曲或旋律為單位的形式,轉變為只以幾個音符或幾種樂器來表達,隱藏度更高(導致我要認真找的時候很痛苦…),提示的效果卻更佳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西貢的東方主題,是以絲竹樂器為主夾在背景伴奏中隱隱出現幾個音符,其實這方面的提升後來被大量使用在LM十週年音樂會上,TAC那場最過癮的莫過於幾乎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主題樂器,往往在伴奏中暗示劇情發展或人物的象徵延續。
綜觀以上,不難看出荀白克在自己兩部作品中所做的延續與力求上進,有人說荀白克一再重複同樣的風格是不可取的行為,甚至也將他之後另外兩部作品的大失敗歸結到這個點上,但是其實我覺得每個作曲家本來就都有自己的風格,就算被譽為音樂劇黃金雙傑的R&H也都有著他們自己一套貫徹不變的曲風,關鍵在於同樣的風格中作曲家能否推陳出新,保留優點而改進缺點。
或許吧,《馬丁吉爾》與《海盜皇后》的失敗可能是因為曲風,也可能是因為社會關懷的沉重題材畢竟不容易找,也較不容易引起普遍共鳴。就連前兩部成功列為「四大」的LM與MS,也只有LM的苦難貧窮是普世性的主題,MS對於戰爭帶來的悲哀則離不少地區或年輕一代的人甚遠了,這應該也是MS有著更成熟的音樂卻還是比LM成績差的原因吧。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音樂劇]現場的魅力
今天下班衝去了獅子王的見面會,理所當然的,又被大部分的人認為是瘋狂的追星
其實不然,對於一個已經如此熟爛了的故事,相對而言對音樂劇的期待就會少很多
這次去見面會,很單純的只是想在正式踏入劇場之前,先重溫一下那種感動
這場見面會其實是很虛的...
應該說,台灣的觀眾實在很冷淡也很不會回應
除了對帥哥美女有反應外,其餘的東西大概都不太感興趣
但是這場見面會還是有讓我熱血沸騰的時刻,就是當拉飛奇身著戲服彩裝唱出主題曲的那一刻
剎那間,我全身上下沉睡了近一年的音樂劇細胞全部被喚醒了!
一種酥麻的電流從腳底直衝腦門,我整個眼眶不可抑制的紅了....
這就是現場!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場魅力!這就是音樂劇的偉大吸引力!
我常說,沒有看過現場,不要說你真正知道這部劇~
海外的音樂劇迷真的有種難以言喻的心酸可憐
試想如果你超喜歡一部電影,但終其一生你只能聽她的原聲帶,最後只好拿著不同時期錄的原聲帶去錙銖必較的比較哪個版本好...這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嗎?
單從原聲帶或音樂會認識一部劇的劇迷便是如此
即使發行了DVD,攝影機也不可能捕捉到那能讓你動容的現場氛圍
何況大多數英美音樂劇是絕對不會發行現場錄影的
有人說,音樂劇的現場就好像一場夢
當序曲響起的那一刻,你從現實生活中被拉近了一個夢裡
一個如真似幻的夢,一個由無數優秀演員、道具、導演、編劇、作曲作詞者所營造的夢境
你的每一絲情緒都被音樂與劇情牽動著,為他們哭,為他們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
現場的魅力,是一個難以用言語去描述的經驗
每一個劇迷都會記得自己在台下等候開演時的興奮期待
每一個劇迷都會記得自己在幕拉開那刻幾欲吼出口的激動
音樂劇這種表演藝術,不是任何現代媒體所能取代的,她的呈現是一個整體,包含了現場那足以令人感動落淚的氣氛
我想這是為什麼我那麼堅持要有這趟倫敦行的原因吧~
現場,現場,現場,除了現場還是現場
當唱片行架上那一張張CD化成了一個個難以訴說的夢境時,你怎能不心嚮往之?
當今天拉飛奇唱出第一個音時,整個非洲草原彷彿在我面前活了過來
這都還沒正式進劇院呢,我已經聞到了非洲大草原的清香了~~~
其實不然,對於一個已經如此熟爛了的故事,相對而言對音樂劇的期待就會少很多
這次去見面會,很單純的只是想在正式踏入劇場之前,先重溫一下那種感動
這場見面會其實是很虛的...
應該說,台灣的觀眾實在很冷淡也很不會回應
除了對帥哥美女有反應外,其餘的東西大概都不太感興趣
但是這場見面會還是有讓我熱血沸騰的時刻,就是當拉飛奇身著戲服彩裝唱出主題曲的那一刻
剎那間,我全身上下沉睡了近一年的音樂劇細胞全部被喚醒了!
一種酥麻的電流從腳底直衝腦門,我整個眼眶不可抑制的紅了....
這就是現場!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場魅力!這就是音樂劇的偉大吸引力!
我常說,沒有看過現場,不要說你真正知道這部劇~
海外的音樂劇迷真的有種難以言喻的心酸可憐
試想如果你超喜歡一部電影,但終其一生你只能聽她的原聲帶,最後只好拿著不同時期錄的原聲帶去錙銖必較的比較哪個版本好...這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嗎?
單從原聲帶或音樂會認識一部劇的劇迷便是如此
即使發行了DVD,攝影機也不可能捕捉到那能讓你動容的現場氛圍
何況大多數英美音樂劇是絕對不會發行現場錄影的
有人說,音樂劇的現場就好像一場夢
當序曲響起的那一刻,你從現實生活中被拉近了一個夢裡
一個如真似幻的夢,一個由無數優秀演員、道具、導演、編劇、作曲作詞者所營造的夢境
你的每一絲情緒都被音樂與劇情牽動著,為他們哭,為他們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
現場的魅力,是一個難以用言語去描述的經驗
每一個劇迷都會記得自己在台下等候開演時的興奮期待
每一個劇迷都會記得自己在幕拉開那刻幾欲吼出口的激動
音樂劇這種表演藝術,不是任何現代媒體所能取代的,她的呈現是一個整體,包含了現場那足以令人感動落淚的氣氛
我想這是為什麼我那麼堅持要有這趟倫敦行的原因吧~
現場,現場,現場,除了現場還是現場
當唱片行架上那一張張CD化成了一個個難以訴說的夢境時,你怎能不心嚮往之?
當今天拉飛奇唱出第一個音時,整個非洲草原彷彿在我面前活了過來
這都還沒正式進劇院呢,我已經聞到了非洲大草原的清香了~~~
訂閱:
文章 (Atom)